我結婚23年,每年春節都是我去我孃家之後,我婆婆才讓她4個女兒來走親戚。為什麼?

幸福一生wly


你婆婆是懂古法的人,這是過年都講究,這樣做是對你們小家(他兒子家)有好無害,你按部就班順其自然就可以。


棲心園主


你準備沾你老婆婆和大姑子姑子的光嗎?如果不準備,你管大小姑子什麼時候來幹嘛!各人過各人的小日子,大小姑子來你要回孃家,你小姑子不來你也要回孃家,何必想那麼多呢。

自古以來,婆媳關係就難處,你不防著她,她會防著你。你回孃家之後,你婆婆讓她的四個女兒來走親戚,如果想多一點兒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一,你婆婆擔心你把姑子們拿來的禮物給順到孃家去。對這個原因,有些人可能不以為然,認為是不可能的事,但是就是有一些人,為了省一些錢,會把婆婆家的禮物當做自己的禮物,提到孃家去。二,人家娘幾個有貼心話要說,姑娘是孃的貼身小棉襖,好容易聚到了一起,婆婆可能與幾個女兒一定有很多話說,而這些話作為兒媳婦的你可能不方便聽。比如你婆婆對你有什麼不滿,或者有一些適合於女兒說卻不適合與兒媳婦說的事情等,三,你與那幾個姐妹關係不太好,人家怕與你接觸時間長了會產生矛盾。於是避開了。

不過我認為,不管你的大小姑子什麼時候到家裡來,只要你婆婆不損害你的利益,你都沒有必要放在心上。


萍風竹雨123


問:結婚23年,每年春節都是我去孃家之後,婆婆才讓她4個女兒來走親戚,為什麼?

在我奶奶家沒有女兒,全是叔叔,所以不涉及這種情況,但是媽媽在姥姥家是大姑姐,所以也有婆婆、媳婦、大姑姐的故事。其實女兒跟媽親,媳婦跟婆婆是兩條心,這個完全沒有問題,是可以理解的,要說每年春節的時候,只有兒媳婦回了孃家才讓女兒回家,我想不外乎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女兒、媳婦湊在一起尤其在過年期間特別容易引發矛盾,就拿最簡單的做飯來說。兒媳婦可能會覺得女兒是你們家裡的人,讓女兒做到天經地義,自己可以攤開手吃就行,但女兒可能又會想我一年就回家這麼幾趟,過年回家算是客,作為兒媳婦的應該幫著家裡做飯。你做還是我做,誰做誰不做,誰做的多誰做的少,就成了矛盾的導火索。所以聰明的婆婆為了杜絕這些家庭矛盾的發生,還是把女兒和媳婦分開,等媳婦不在家的時候再讓女兒們回家,人家孃兒幾個在家就不會論及這些了,保準搶著幹活。


還有一個原因不知在大家的家鄉有沒有這樣的習俗,那就是在過年的時候,出嫁的女兒不能回孃家過年,不然會影響家裡香火的繼承,即使離婚的都不行。只有在正月初三拜丈母孃的時候,女兒女婿才能一同回家。那大姑姐回家探望你婆婆,作為媳婦的不也要回家探望自己的父母嗎,所以才會一直錯開吧。

其實在家庭矛盾的問題上,沒有什麼大的事,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如果說大家能夠各退讓一步,寬容一些,有一家人的心腸可能就不會出現這麼多矛盾了,個人感覺過年還是和和睦睦,一大家子聚在一起才熱鬧,不要斤斤計較,畢竟一生這麼短暫,開心快樂最重要。


一品小十六


山東青島,年三十早晨貼完對聯,正間屋正北要掛“祝子”-有些像年畫,重點是根據輩分填寫家族故去的人的名字,跟家譜很像!還要擺上供品,香爐。年三十傍晚之前要到墓地去“請年”-請故去的家人回家過年!請回來後,焚香燒紙叩頭放鞭炮,還要“接灶”-把臘月二十三(小年)送走的灶王爺接回來!然後開始吃年夜飯,喝酒吃菜!夜裡十二點開始放鞭炮,下餃子,過年!吃完餃子出門拜年,正月初一了麼!重點來了!正月初二夜裡十二點吃餃子放鞭炮,送年!包括送走請回來過年的家裡故去的家人!正月初三媳婦要回孃家!!出門之前要把“祝子”請下來,換上一張福字!女兒出嫁以後就是外姓人,女兒女婿是外姓人,祝子是不能見的!!媳婦嫁過來了就是自家人!正月初三也要回孃家的!“祝子”還沒請下來,女兒女婿進門了不合“規矩”的😁😁


鵬鵬青島銀


很正常啊,我們這裡是年三十和初一在婆家,初二就回孃家,所以如果所有人都遵守這種規則的話,你初二回孃家,你婆婆的女兒也是初二回孃家,你們自然不可能在春節見面的啊!

尤其是平時沒有和婆婆住在一起的兒媳婦,更是這種情況。我老公的老家,基本年輕人都在外工作,基本都是三十才放假。匆匆忙忙買點東西就回老家,和親戚朋友見一見,聊一聊。好在,老家的長輩一般都已經準備好過年的東西了。

家裡是兒子的,年三十就帶著妻子孩子回老家。家裡是女兒的,就跟著自己的老公回婆家。然後,初二的時候,女兒帶著女婿和外孫回孃家。

所以,我覺得你這種情況很普遍。如果平時和婆婆關係沒那麼糟糕的話,那應該就只是習俗問題了。





懶媽育兒路


我結婚23年,每年春節都是我去我孃家之後,我婆婆才讓她4個女兒來走親戚。為什麼?

我表姨家就是這種情況。

我表姨家6個女兒,當時可能是不要兒子不罷休了。因為前面有6個姐姐,所以這個弟弟自然是集寵愛於一身,從小就吃香的喝辣的,好在幾個姐姐都嫁得不錯,所以買房、娶妻等需要用錢的地方,幾個姐姐一幫襯,也就不是問題了。

這弟弟的對象是自己打工的時候搞的,這弟媳家有兩個弟弟,這弟媳當年要了十萬的彩禮,據我表姨說基本上都給孃家了,陪嫁的一些被褥臉盆之類的小物件根本不值錢,所以心裡是不舒服的,但無奈兒子喜歡,也沒法了。因為弟媳太貼孃家,我表姨老兩口也是敢怒不敢言,家裡閨女送的好煙好酒,貴重禮品,常常老兩口還沒看到,就沒了。因為我們那是大年初二回孃家,後來就直接讓閨女晚點回來,基本上兒子媳婦去孃家了才回來的,這姐六個在孃家也特別熱鬧。



因為就只有這一個兒子,所以老兩口是特別矛盾,一方面很痛恨兒媳婦太貼孃家,但又擔心媳婦和兒子鬧矛盾,兒子受氣,心裡一直很矛盾,但表面上大家都客客氣氣的。

國高級育嬰師,十年母嬰護理經驗,學前教育專業,多網絡平臺原創作者,青雲獎獲得者。關注母嬰健康和1-10歲孩子的成長!同時也是二胎媽媽,育兒路上我們在一起!感謝您的閱讀和關注!

銀花育兒


我覺得如果真是避開你的話,還好呢,我就不喜歡我在的時候小姑子來,因為我家小姑子嘴巴特別厲害',嫁的也有錢,感覺看不起我們,每次來了都喜歡說我們,一年能掙多少錢啊,能剩多少啊,如果你說剩的少,她就對你一頓說,如果她孩子說買什麼,就對孩子說問你舅舅要錢,愛管我們家閒事,說我們做哥嫂的沒給她買過東西,她那邊婆姐就會給她買衣服啥的,總之每次一來嘴巴就是說不停,我本來就比較內向,不喜歡說話',完全跟她說不到一起去,聽到她說這些我心裡就煩,我倒是非常希望每次她來的時候我不在家。


名字真難取啊


呵呵,還是娘女親!

哦,這分明是娘女間感情勝於婆媳關係……再說

娘女之間媳婦不在家,可無話不談。

若兒媳婦在身邊,嫌礙手礙腳,有的話就不可

以隨便亂說……還有,婆媳關係緊張的……女兒來

了正好輕鬆輕鬆,嘮嘮嗑或弄點好吃的給自己

女兒食……

婆媳關係難處乃歷史難題!主要是兩個女人、

兩代人在一個家庭的當家、主宰的權力之爭!

其主要表現:‘少者’有的在家被寵貫了,好吃

又不願幹或不太會幹活……

‘老者則’‘倚老賣老’,儼然一‘.做大的王’!啥事都要

問要管…...試想年輕人豈服得這樣?本來兩個人

就存在代溝,一旦弄僵~破了臉就猶如‘針尖對

麥芒’互不相讓。時間一長,積怨愈深……∴才有

人們借囗避之的‘清官難斷家務事’……

有幾檔電視調解節目辦的不錯……建議:國家在

各社區建立‘調解機制’……這樣,應該會有其效

的。

集思廣益、群策群力,歡迎大家出謀劃策,以

促其完善ok?!謝謝啦,再會!


閒庭客


我結婚23年,每年春節都是我去我孃家之後,我婆婆才讓她4個女兒來走親戚。為什麼?

都說媳婦兒不是婆婆生的,意思是婆婆媳婦兒關係再好,媳婦兒也是外姓之人,很難和婆婆一心一意。

悠然是嫂子也是小姑子,對婆婆的做法儘量別去往不好的方向想,回孃家多勸母親對嫂子好一些。

過日子本來就是踮著腳尖過的,要小心翼翼去過,在孃家要爭取不讓嫂子討厭,在婆家要努力讓婆婆信任。

最有可能的是回孃家是地方傳統日子,比如我們這裡回孃家拜年是初三,初三悠然回孃家,小姑子也來給婆婆拜年,日子決定了這一切啊。

當然不排除別的原因。題主和悠然結婚年限差不多,大概年齡也在四十大多歲了,這個年齡很多事情都能看開、想開了,其實婆婆如此做的目的,估計當兒媳婦的你心裡是有數的,只是心裡覺得膈應而已。


這個有四個閨女的婆婆,過年之前閨女們可能給了老人不少東西,甚至是錢,於是有一個可能就是,正月裡兒媳回孃家後,才讓四個閨女帶著一家人也回孃家,是想把閨女們給的錢用紅包的形式發放給外甥們,如果媳婦在家的話,怕媳婦兒生氣,因為包給外甥的紅包一般情況下比孫子孫女的大,畢竟是想把閨女給的錢送回去嘛。

另一個原因,咱得體諒一下婆婆,閨女們是孃親的小棉襖,平日裡各忙各的,沒有重要的事情四個閨女很少有機會一起回孃家,還有女婿和外甥們,正月裡閨女們回家拜年,當孃的想家裡沒外人,人家母女說說心裡話,幹啥都不用畏手畏腳。


總的來說,題主和婆婆還有四個姑子之間關係微妙,假如關係夠鐵,很多姑子會主動聯繫嫂子或者弟媳,過年湊在一起開心一下。


悠然見東山


我結婚23年,每年春節都是我去我孃家之後,我婆婆才讓她4個女兒來走親戚。為什麼?

這個姑嫂不見面的風俗在我們這裡沒有,不知道是哪裡的講究。我分析可能是下面的原因。

我結婚23年,每年春節都是我去我孃家之後,我婆婆才讓她4個女兒來走親戚。為什麼?

1、也許是婆婆怕太麻煩兒媳婦,怕女兒們到來後,兒媳婦還要招待他們,耽誤了兒媳婦回孃家。

2、也許是婆婆太疼愛女兒們,怕女兒來的太早, 影響外孫們休息。

3、也許是怕兒媳婦和女兒們見面,影響到相互的福氣,影響和氣。

4、也許是兒媳婦回孃家比較早,小姑子們回孃家都是趕到中午飯才來,所以正好沒碰上面。

我們這裡的情況

我們這裡都是初二閨女回孃家,自己回孃家,小姑子們自然也是初二回孃家。

我們這裡並沒有姑嫂不見面的風俗,相反,很多嫂子要等到小姑子回到家後才會回自己孃家,這是為了表示對小姑子的熱情。

還有如果小姑子第一年結婚回孃家,嫂子這一天就不會走孃家,而是專門留下來招待小姑子一家,表示對小姑子丈夫的友好。

小姑子結婚後,如果嫂子回孃家,下午回早點回家,等著小姑子走的時候送出們去,希望下次再來。

還有一個風俗,下午小姑子要走的時候,還要吃一頓水餃,叫什麼“滾孫水餃”,應該是不要把孃家的福氣帶走的意思。

當然,也有一些人家比較例外,比如姑嫂關係不好,嫂子早早地就回孃家,以免和這個小姑子碰面,一見面就打,還不如避開不見,大過年的,還是一團和氣比較好。

總之,婆婆可能並沒有什麼惡意,只是希望兒媳婦和女兒們都好而已,也或許是碰巧了,不要想太多了。

新晉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青雲計劃獲獎者,獲多平臺原創邀約。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