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矫正O型腿比较好呢?你有什么建议?

用户1715741124065


对于女孩子来说,没有好看的腿型,无论是穿短裤还是裙子,总觉得差点什么。在这样一个看脸的时代,除了拥有一张有颜值的脸庞,一双完美的大长腿更是「加分」项目。

谁都想要一双细长而笔直的美腿,然而现实却是——辛辛苦苦的瘦了腿,可是发现还是不够美。很多人都受着O型腿都困扰,尽管受O型腿影响的人非常多,可有几个人对它真正有过了解呢?

O型腿是怎么来的?

O型腿,医学上称为”膝内翻”。主要表现为以两下肢自然伸直或站立时,两足内踝能相碰而两膝不能靠拢。

缺钙和遗传是O型腿形成的两个基础,但更直接的原因,还是在于走姿、站姿、坐姿及一些运动。

走路外八字脚、稍息姿势站立、长期穿高跟鞋、盘坐、跪坐、蹲马步等等,会给膝关节向外的力量,而这种力量会牵拉膝关节外侧副韧带,长期如此,就会导致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松弛。

O型腿骨头弯了吗?

事实上,O型腿虽然看起来腿骨很弯曲,但是X光片的结果却往往表明骨骼并不弯曲。这是因为,O型腿的人,平素在行走和站立时,大小腿都是外侧肌肉用力较多,内侧肌肉则得不到锻炼,使得小腿外侧的胫前肌相对发达,腿部轮廓就偏向了一侧,形成膝内翻,所以显得腿不直。

由此可见,认为膝内翻都是骨头弯了,是一种误解。大部分人的O型腿都是由于长时间错误的生活,运动习惯导致膝盖两侧肌肉受力不均,形成的膝内翻。

O型腿有哪些危害?

正常情况下,双腿可以将行动、跑跳形成的冲击,平均分布于膝关节的整体。但是O型腿由于股骨外侧的旋转,很容易将压力集中于膝盖内侧,从而形成膝关节疼痛或者关节炎。

O型腿会明显提升骨关节的发病几率!

O型腿能矫正吗?

现在很多人对O型腿矫正都抱着否定活着无所谓的态度。一听到O型腿矫正,就会说:小孩子还好说,成年人骨头定型了,还怎么可能矫正呢?或者是我都O型腿这么多年了,不疼不痒,矫正不矫正又有多大区别么?

是这样的吗?O型腿矫正真的这么困难吗?放任O型腿真的是正确的吗?

前面已经论述过了,O型腿的形成,并不是骨头弯曲所致,而是膝关节角度异常。这样,前面的O型腿无法矫正的逻辑就不存在了。

事实上,膝关节侧向的角度,是由膝关节内外侧软组织决定的。通过膝盖两侧失衡的软组织并配合正确的步态训练,力量训练是可以矫正O型腿的。大家可以通过日常的一些训练矫正方法坚持去做,也可以通过针刀松解的方式进行矫正。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如何利用瑜伽动作矫正O型腿。

如何用瑜伽矫正O型腿?

练习瑜伽,可以启动大腿、小腿内侧力量,可以让身体回到正位的状态,各种不良体态问题得到解决。外在看起来舒服,内在更加通畅。如果用上瑜伽砖、瑜伽带、瑜伽椅,效果会更加明显。推荐8个体式,针对腿部内侧力量的练习,纠正O型腿

山式夹砖

站立,双脚稍微打开

脚跟、前脚掌(特别是内侧有意识压实地面)

砖块夹在双腿中间,有意识向内夹砖块,并且向上提

腹部内收,脊柱延展,双手在身体两侧,稍微打开,保持1-3分钟

坐山式

坐在折叠的毛毯上,双腿伸直

双手在两侧撑地,脊柱延展

瑜伽带套在脚踝上,双脚并拢,砖块放在双腿之间,保持1-3分钟

战士二式

右脚外侧贴墙,腿伸直

左腿屈膝90°,膝盖对齐脚踝

双手抓住瑜伽椅背

保持背部延展

保持1-3分钟,换边

三角式

面对墙做三角式

左脚内扣,右脚朝外

右手放在砖块上,左手撑墙

墙面和右腿内侧夹一个块砖

保持1分钟,换边

半月式

面对墙做半月式,右手放在砖块上,左手扶墙

左腿向后向上伸直,与髋同高,脚回勾,脚趾碰到墙

墙和右大腿内侧夹个砖

保持1分钟,换边

坐角式

面对墙,坐在折叠的毛毯上

双脚打开,脚回勾

双手在身后撑地,脊柱延展

保持1-3分钟

仰卧抬腿

仰卧,卷起毛毯放在左大腿外侧

瑜伽带套在左脚掌上,右手往右伸直

左手拉住瑜伽带,左腿往左侧打开,尽量下沉

保持1分钟,换边

倒箭式

仰卧,臀部贴墙

大腿内侧夹砖,瑜伽带套在脚踝和大腿上

双腿放在墙上,双手打开掌心朝上

保持5-10分钟

O型腿不是一天养成的,所以矫正需要时间,贵在坚持,找到正确的方法持之以恒,就会收到你想要的效果,希望今天分享的矫正方法能够帮助到大家,愿各位都能像维密天使一样拥有完美腿型哦。最后祝所有点赞的小伙伴都能拥有笔挺纤细的大长腿!各位有什么关于腿型或者体态方面的问题也可以留言或者私信我,我都会在第一时间回复大家!


体态管家


O型腿的形成和缺钙、遗传有关,还与后天的日常姿态姿及一些运动有关。比如走路外八字、长期穿高跟鞋、盘坐、跪坐、蹲马步等等,会导致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松弛,本来是蛮稳定的结构,时间一长也容易形成O型腿。

O型腿说不是病吧也会一定程度影响身体健康,年轻人的话主要还是外形、腿型不好看,就如题主所言。

O型腿的人,由于小腿骨和大腿骨的膝关节夹角不正常,导致站立、走路时身体重量集中在膝关节的内侧,外侧肌肉用力多,而内侧肌肉用不上力,时间一长腿部外侧肌肉发达,而内侧肌肉菲薄。时间再长,这种情况愈加明显,双腿间隙更大,外侧肌肉更发达。然后由于角度不正确,会导致膝关节内侧面磨损,继发关节炎。年龄大了,就容易发作了。

即使是成年人也是可以矫正的,包括:手法矫正、手术、仪器、夹板、绑腿、锻炼、矫正鞋子垫等。然后建议上医院明确了解下,这里说总是不完善的。

一、手术矫正

用于病情非常重,或者已经有关节炎的患者。手术的好处是效果立竿见影,不需要付出坚持锻炼。缺点是大多需要截骨,痛苦和风险大,费用高。

二、非手术矫正方法

好处是费用低、风险小,缺点是因为是主动性治疗,见效慢,需要长期的坚持,没有这个毅力很难矫正。

1.正夹板、绑腿

通过夹板和捆绑产生的压力使膝关节处的韧带进行调整,简单易行,缺点是需要坚持,而且容易磨损皮肤、组织、神经。

2.仪器

原理和夹板、绑腿是一样的,但是比夹板、绑腿好的地方是避开了对皮肤、组织、神经的伤害。缺点仍然是需要坚持,然后费用贵很多。

3.矫正鞋垫

这个只适用于轻微的O型腿,矫正鞋垫外侧高、内侧低,在行走、站立时,强迫给小腿一个向内的力量,预防病情加重。

5.矫正锻炼

“O”型腿通过锻炼的矫正方法具体如下:

(1)直立,两脚并拢,两手扶膝做两膝向正前方的下蹲起立运动,做20~3O次。

(2)弯腰,两手扶膝做向左的和向右的绕环运动,做20~30次。

(3)两脚开立稍大,弯腰,两手扶膝做两膝向内相靠停耗练习,每次停耗10秒钟,做5~10次。

(4)两脚平行站立。先以脚跟为轴,做脚尖外展和内旋运动;再以脚尖为轴,做脚跟外展和内旋运动,各做20~30次。

(5)坐在椅子上,尽力用小腿夹住书,坚持一定时间。如果用橡皮带将两膝捆住做,效果更加显著。

(6)跪坐在腿上,塌腰,两脚慢慢向外向前移动,腰部随之也逐渐直起来。做15~20次。

(7)下蹲,双手叉腰,上身保持直立,双腿张开15—20厘米,双足稍微内扣,吸气时两膝靠拢慢慢下蹲,尽可能深蹲并停留片刻,感到腿部肌肉紧绷。呼气时慢慢打开双膝,伸直站立,重复10次。下蹲时膝盖和大腿靠拢,对于矫正O型腿很有效。尽可能的下腰深蹲效果会更好。

(8)八步矫正法。向后迈步走,注意要脚跟先着地,路线走直。每次走八步。

(9)臀桥。平躺,双足曲起,小腿与大腿成45度,臀部抬起,使上身与大腿成一平面。

如果你选择了非手术,那么久要有长期战斗的思想准备,否则容易功亏一篑。即便是通过各种方法矫正好了,也要注意各种不良习惯,避免复发。最后,不要自己摸索,上医院咨询下保险点。


日日野


谢邀!o型腿的问题一般分为几种情况。(o型腿一般是可以通过运动和拉伸去矫正的)
1.特异性运动(如足球盘带)导致的。
2.日常习惯导致的(走路姿势)
3.天生的骨性问题。

一般第三种情况比较少,都是后天的问题,后天的问题一般是肌力不平衡让身体姿态发生变化。所以我们需要针对o型腿的一些肌肉进行训练拉伸。

那么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解决

1.了解o型腿导致哪些肌肉紧张缩短,哪些肌肉被拉长。

2.针对性的拉伸和训练。

o型腿相关的肌肉问题

可以看到图中你的股骨(大腿骨)向外侧旋转

(学名髋外旋),小腿向内侧旋转。

而由此可以判断出,使我们大腿向外旋转(髋外旋)的肌肉过于紧张,而让我们大腿内收的肌肉群过于无力,然后肌张力失衡,变成o型腿的样子。

所以我们针对这两个部位的肌群来拉伸和锻炼!

放松拉伸髋外旋肌群,训练收紧髋内收(让大腿内收)的肌群。

让髋外旋的肌群有梨状肌、上孖肌、下孖肌、股方肌、闭孔内肌、闭孔外肌六块肌肉。

我们要去放松这个肌群。可能你会觉得太复杂了,一共六块。他们刚好都集中在臀部。

所以我们自我训练的话主要就是放松我们的臀部肌肉群。

  1. 放松臀部肌群。
(1)泡沫轴放松

如图将泡沫轴置于我们的臀部下方,让一边的臀部稍侧坐在泡沫轴上,另一侧的腿抬起放在这条臀上,来回滚动。因为平时会比较紧张,所以开始滚动的时候会觉得比较酸。

每边30秒,左右各做一组。

(2)臀部肌肉拉伸。

如图坐在一个凳子上,一条腿翘起放在另一条腿上,身体挺直向前压下身体。感受翘起那条腿的臀部被拉长,

保持身体下压的状态30秒,每条腿各压一组。

2. 训练大腿内收肌肉群。

如图,侧卧在瑜伽垫上,上侧腿跨在前面,核心收紧,保持身体正侧在垫子上,然后将下方的腿向上抬起。

每边腿做25下,感受大腿内侧酸痛,每边腿做4组。

坚持一个月就能看到改善!


为之健身


首先要知道怎么形成的?属于那种O型腿?如果骨头弯的,在不影响正常生活的,可以不用去在意,严重的如佝偻病可以采取手术矫正,但手术有风险,选择需谨慎!另一种是受力失衡导致的肌肉分布牵拉关节改变引起的可以通过锻炼改变,锻炼前期以站立为主,后期需要同时调整走路受力模式,严重的可以配合一部分手法矫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