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一——賀“添丁”》


正月十一,中國傳統農曆節日之一。此日是岳父宴請子婿的日子。初九慶祝天公生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還剩下很多。

孃家不必再破費,就利用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兒,中國民歌稱為十一請子婿。

在古代,已婚女子無故不能擅自回孃家,所以在大年初二那天,會跟著自己丈夫帶上禮物回孃家省親。

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講究“來而不往非禮也”,到了正月十一的時候,岳父岳母會再次邀請自己的女兒女婿來家裡吃飯,以此作為回禮。這就是“子婿日”的由來。

正月十一這天,女兒女婿趕回孃家必須由孃家的哥哥或者弟弟提前出門來迎接,以此表示孃家人對女婿的敬意和重視。

《七大習俗》七大習俗 1、子婿日 正月十一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請女婿的日子。初九慶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還剩下很多,所以孃家不必再破費,就利用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兒,民歌稱為“十一請子婿”。

《七大習俗》七大習俗 2、子婿日 其實,“子婿日”是很有歷史淵源的,在古代,正月初九慶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還沒有吃完,因此會利用這些祭祀過神靈的美食來招待女兒和女婿,作為初二女兒回門時的一個答禮。

《七大習俗》 3、子婿日 而正月十一這天,女兒女婿趕回孃家必須由孃家的哥哥或者弟弟提前出門來迎接,以此表示孃家人對女婿的敬意和重視。

《七大習俗》 1、行彩橋 具有濃厚地方色彩的“行頭橋”習俗,是潮汕一種重要的民俗事象。正月十一日晚開始的“行彩橋”,稱為“行橋頭”。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人們三五成群,扶老攜幼,興致勃勃向彩橋湧來。

《七大習俗》 2、行彩橋 “行頭橋”時,人們都要採下橋頭的榕枝竹葉,並各作四句:“摘榕葉,日日有錢揸”。拿回家裡插在門楣上,以祈帶來好運。

《七大習俗》 3、行彩橋 在“行頭橋”中,不同年齡有不同的祈禱語。如帶著小孩的人說:“行橋頭,阿奴事事賢”;未婚的小夥子說:“行橋肚,娶雅嬤”;

《七大習俗》 4、行彩橋 姑娘們拿石塊或竹枝擲溪中說:“擲橋中,嫁雅翁”;懷孕的婦女說:“摸橋耳,生阿弟”……等等。

《七大習俗》 1、吃烙合子 正月十一,老北京這一天有吃烙合子的習俗。古人認為,“十”是“齊備完美,週而復始”的美好數字,在十之上再加一個“一”,就有了新的開始的意味,所以把元宵節前的四天作為“拜晚年”的時段。

《七大習俗》 2、吃烙合子 老北京有“不出十五,都可拜年”的說法:臘月三十之前叫“拜早年”,正月初五之前叫“大拜年”,正月初五即“破五”之後叫“拜晚年”。

《七大習俗》 3、吃烙合子 在大年前後這幾天因各種原因未能向親友和故交拜年的人,趕緊“拜個晚年”,也不失禮數。這一天的飲食習俗是吃烙合子,烙合子的“合”與“和”諧音,吃合子寓意日子過得和和美美。

《七大習俗》 1、炮龍節 在廣西,正月十一這天,賓陽會舉行炮龍節,也是一大民俗之一。“炮龍”是一種舞龍,但比常見的舞龍大,身長約40米,短的有7節,長的有11節。

《七大習俗》 2、炮龍節 每年農曆正月十一晚,賓陽縣都要舉辦“炮龍節”,“炮龍”所到之處,各家各戶燃放鞭炮、夾道相迎,有“炮聲不停,龍舞不止”之說,故稱“炮龍”。

《七大習俗》 3、炮龍節 在炮龍行進的過程中,有些觀眾瞅準機會快速地從龍身下穿過,或拔下幾條龍鬚、搞幾片龍鱗,祈求帶來好運。

《七大習俗》 4、炮龍節 當“炮龍”舞至街尾被鞭炮炸得只剩下骨架後,族中長者指揮人們燃起火堆,奏響“賓陽八音”,把“炮龍”投入火中燃燒,喻示“送龍歸天”。隨後,人們在烈火上架起大鍋,煮“龍粥”慰勞舞龍的勇士。

《七大習俗》 1、賀“添丁” 每年正月,廣東各地區都有慶賀“添丁”的習俗,潮汕地區每逢農曆正月初十、十一便挨家挨戶送“米方糖”,客家地區“升燈辦酒席”款待村民,廣州文化名村珠村則高掛“人燈”為新丁祈福。

《七大習俗》 2、賀“添丁” 儘管各地賀“添丁”風俗迥異,但其中都飽含著家家戶戶對“新丁”的美好祝福與期望。

《七大習俗》 3、賀“添丁” 每年正月初十或正月十一,廣州珠村的北帝古廟總是香菸繚繞,廟前的社稷壇都會掛上幾個八角形的紙紮彩燈。在珠村,按習俗,凡去年村民家中新添了兒孫,都要到所屬的宗族社壇“掛燈”。

《七大習俗》 1、上採日 農曆正月十一,在福州地區,這是元宵節前的一個小節日,名為“上採日”。上採日有悠久的歷史,寓意迎春納福。按照福州傳統風俗,福州人有在元宵節之前送燈的習慣。

《七大習俗》 2、上採日 一般是外公外婆送給外孫、外孫女,送燈時間一般是農曆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一。為何要趕在正月十一前送燈?專家介紹,正月十一在福州地區叫“上採日”,是元宵前的一個小節日,有迎春納福之意。

《七大習俗》 3、上採日 這日,各家各戶都要點燈慶祝,有些人家晚上還要吃“上採飯”。舊時的各類元宵慶祝活動也在這日前後拉開序幕。

《七大習俗》 1、奉紫姑 正月十一,祭奉紫姑。

《七大習俗》 2、奉紫姑 最早記載“紫姑”的文獻是南朝宋人劉敬叔的《異苑》。大致說紫姑是人家的小妾,遭原配的嫉妒,並在正月十五這天被害死在廁所裡,天帝憐憫,封她為廁神。

《七大習俗》 3、奉紫姑 但民間敬奉紫姑並非因為她是廁神,而是紫姑代表了封建社會中深受壓迫的女性,才得到女性的崇拜,把她奉為弱女子的保護神來祭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