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的军用电台是怎么截获敌方电台发出的电报?原理是什么?

用户50710454016


二战中美国、英国、苏联、中国、日本、德国、意大利这些国家的电台都有很多不同的类型,比如分单兵和车载、短波和长波等。今天就用二战中美军的“BC1000电台”与日军的“94式6号无线电”做一个分析。(下图为日本94式无线电台)

通信工具无论是在战时,还是和平年代的今天都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在二战的时候,日军不是所以的部队都能配备电台。1936年,94式6号无线电台是日军为通信队的步兵研发的,为的就是1-2人在能够在移动的同时操作无线电台,它的频率25000~45500KHz,天线垂直部有1.4米,平衡水平0.65米。它发出电报为短波,从电台的发射天线发出后,有着同样波段的频率就可以收到,从技术手段上来说短波不能和中波相比。并且短波的传播由于电离层变动,不如中波稳定,但是当时的技术有限,能够发出电报与拦截电报就已经很不错了。

截获电报后,需要破译内容就需要有一本“密码本”,里面的内容是数字对应的汉字,比如咱们截获日军电台发出的“245、235、653、532、135”这些对应密码本上的日文就能组成一句话(就是莫尔斯电码)。


九品侍卫


电台靠的都是无线电波传播信号。无线电波不是激光,没有那么好的定向性,靠的是漫反射和衍射,可以在空气和地面进行传播。比如短波电台,频率为3~30兆赫,波长是10~100米。这个波长属于米波段,有明显的衍射效果,甚至形成地波沿着海水传播,电台不用中继可以传播数十公里。所以这其实就是一种广播信号,友军能收到,敌人当然也能收到了。而且当时的电台都是模拟电台,不像今天都是数字通信。数字通信必须得实现了解敌人的数据帧格式才有可能破译,也就是你要拿跟敌人一样的基带模组才能解析他们的信息。而模拟信号只要你调频到敌军电台相同的波段,就可以侦听他们的通话。也正因如此,战场条例都要求军人使用电台时使用事先约定好的暗语,如果使用明语很容易造成情报泄露。

二战德军电台车

我军使用过的A130B调频电台


至于电报的报文,各家有各家的密钥。 所以如果敌军没有掌握密钥,那么截获了意义也不大。为了能够破译对方加密的电文,二战期间盟军和轴心国都各自集结了大批数学家,通过搜集大量敌军电台报文来积累样本,然后让数学家反向破译。也由此发展出了密码学上的矛和盾。比如世界第一台投入使用的数字电子计算机,就是英国天才数学家阿兰·图灵发明出来,用来破译德国恩尼格玛密码机的。而在这个计算机投入使用前,破译恩尼格玛密码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恩尼格玛机,电报明文通过该机器转化为加密电文

阿兰图灵发明的电子计算机,专用于破译德军密码


纸上的宣仔


首先二战中各个国家利用电台的情报通讯,主要分为两部分,一块是各型电台组成的传输部分,另一块则是由密码机和密码本组成的加密部分。在传输部分上,各个国家都大同小异,主要分为短波、中波、长波三种电台。

其中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电台。当时的电台主要靠的是无线电波来传播信号,其特点是几乎完全没有定向性,以及较慢的传播速度。当时的电台由于不具备定向性,基本就是类似于今天的城市广播电台,它的传播和接收方式并非是点对点,而是面对面。这种方式造成的问题十分明显,那就是谁都能接收到你发出的信号。

只要你把自家电台的波段,调到与对方电台相似的波段,你就能收到他们发出的信号。但是你能不能破译就不一定了,因为敌人大多时候并不会使用明文来进行通讯,所谓明文,也就是按照标准的摩尔斯电码进行发送。是经过密码机加密过的,这就涉及到最主要的加密部分。

而为了更好的理解二战中的电台能够随便接收到对面信号,我先来举个例子。在大和号前往冲绳,进行所谓的玉碎特攻作战时,是有一艘美军潜艇发现了大和号的踪迹的,可能是过于自信,美军潜艇并没有将电报进行加密,直接用明文的方式向司令部发送大和号动向,这一电报由于发送时与大和号距离不远,也被大和号截获到并且得知,随即大和号认为隐藏航迹已经毫无作用,便径直开向了冲绳赴死,这也是战争中少数明文电报的例子。

还有个例子是,也是说的二战时期的日本,众所周知,1941年,美国珍珠港遭到日本的偷袭,太平洋舰队损失惨重,这一幕后的导演,是日本海军名将——山本五十六,所以美国对其恨之入骨。1943年初,2艘日本潜艇在西太平洋触礁,相继沉没。美国当然不会放弃这一绝佳机会,派出潜艇前去查看,果然在上面有重大发现,获得了大量绝密文件,其中就包括日本海军新启用的密码本。随后这个密码本就送往美国情报部门,进行情报破译。1943年北4月14日,美军情报部门破译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电文,关于山本五十六的详细行程都在上面,甚至连飞机什么样子和飞机的多少都有,美军绝对不会放弃这个干掉山本的绝佳机会,18日,美军派出16架P-38“闪电”战斗机,一举打掉了山本的座机,一举干掉了山本。这说明密码本的重要性。


电报员在接收到电报的时候,收到的并不是一串文字,而是一串排序不同的符号,这就是摩尔斯电码。而密码本的作用就是让电报员将这串符号和密码本上进行对照,从而得出文字。密码机的作用就是将密码本上每个符号所代表的字母进行打乱,这就是二战时期的电报加密,被称为复式替换密码,其他加密方式还在其中掺杂暗语,例如"盒子"(指伤员或者物资)等。虽然截获方可以进行"盲猜"的方式破译,但是这种方式的工程量十分的大,并且敌人也经常会定期更换密码本防止泄露情报。反复"盲猜"的方式无疑是十分耗费精力的,并且对于采取复式替换密码加密方式的密码机,这种简单粗暴的"盲猜"破译基本是不可能的。

但是如果得知了对方密码机的工作原理,就可以知道对方会如何对符号进行打乱处理,这样就可以轻易的进行对照得出敌方所传递的情报。这里就要讲到二战中的一个实例,那就是恩尼格玛机。恩尼格玛机采用的就是所谓的复式替换密码,主要依靠其内部的"转子"进行打乱,加密处理。发送方和接收方都必须各自拥有一台密码机,同时按照一样的程序进行设置,这样双方才能进行通讯。德军的各个部队对恩尼格玛机都是不同的设置,并且拦截方想要对其进行破译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几乎有几千万种可能。

因此盟军在二战中对恩尼格码机的研究项目十分重视。因为只要把恩尼格玛机研究透了,盟军也可以像德军的接收方一样获得德军情报。盟军最初在1941年获得了德军军用恩尼格玛密码机的实机,是由英国海军在捕获的德军潜艇U110上找到的。盟军随即组织人员对其进行破解和分析,最终在1943年左右完成了全部工作。加上上文所讲的传输部分,再结合得知了德军的密码加密方式,自1943年开始盟军就可以源源不断的获取到德军情报。这就是如何截获电报的方式。


雷姐的机械空间


原理和用收音机调频接收广播信号一样,区别就是接受到敌方电台信号,需要破解;而接收广播信号就不用破解。

二战截获敌方电台是一门技术活,也是一门枯燥的工作。首先要搜索敌方信号是非常枯燥但要求非常认真的工作,电台频率非常多,两台电台频率只相差0.1MZH,何况军用电台和间谍电台就不是经常开机的。情报人员就要很有耐心等待敌方电台开机,然后又要尽快确定敌方电台频率,快速准确记下敌方发送的信息。

收到敌方电台信息,到最难一步——破解。破解密码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非常困难,密码通常有密码本,只掌握在敌人手上,密码本或许是一本书,有的密码本更是专门编写的。破解密码的专家们有自己一套破解理论,我们外人不得而知。

破解了敌方电台信号,就可以反向编写敌方密码本,以后敌人发送信息,我们就可以根据密码本得知敌方通信内容,这就是截获敌方电报。


红羽翼骑兵


二战时期的电台用的是无线电广播技术,相当于现在的收音机信号,谁都可以接收,只是说接收到信号能否解密。因为那个时候都无线电通讯,无线电频率很多,军方的无线电频率经常更换,导致对方无法准确知道哪一个是敌方的。另外还有就是电报加密技术,虽然截获了,但是没有密码本,也是看不懂的。


sweetdream13374406


军用电台截获敌方电台发出的电报,与使用什么电台没关系,那时候还没有调频电台。截获敌方电台需要知道的是敌方电台的频率和呼号。有经验的报务员可以在敌方常用频率范围内搜寻,并根据发报手法等等判断这是哪方的台。判断准了就可以监听和截获对方的电报。那时的电台谁都可以听到,也可以把电码抄下来,发报人根本不知道。

军用电台发出的电报当然是加过密的。破译电文那是一门大学问。德、日都吃过电文被截并被破译的苦头。山本五十六就是因电文被破译而遭到伏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