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汽車業:挺住,便是希望

屋漏偏逢連夜雨。

一場疫情,讓本已身處“寒冬”的汽車產業再次雪上加霜。

“武漢封城”“在家隔離”“延後復工”……疫情下的熱詞預示著2020年車市將會更“南”。

日前,全球重要信息、分析和解決方案供應商IHS Markit預計,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汽車產量降幅將達到10%。

如今,IHS Markit提出了新的判斷: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爆發,全球範圍內都出現了確診病例,且該疾病的傳播非常迅速,因此可能會引發工廠長期關停的狀況,甚至將持續到3月中旬,從而將導致中國汽車產量縮減逾170萬輛,同比下跌32%。

汽車產銷,按下暫停鍵

1月23日,武漢封城。

一場開年大“疫”席捲全國。

湖北是此次疫情爆發的中心,同時它在中國汽車產業中也扮演重要角色,貢獻了中國汽車近9%的產能。

在武漢,有一條大道叫做東風大道,全長13公里,但沿線卻聚集著近2萬家企業。其中包括7家整車企業,12個汽車總裝工廠,500多家零部件企業,54家“世界500強”。 而如今,受疫情影響,武漢地區所有車企、零部件供應商和相關工廠,或將處於停擺期。

“疫情下”的汽車業:挺住,便是希望

據扉旅汽車梳理,1月26日,神龍汽車率先發布延遲復產復工的相關公告,隨後,東風汽車系統內的車企以及豐田、本田、現代、雷諾等車企也先後宣佈將復工時間延遲至2020年2月9日之後。

事實上,疫情對汽車生產的影響沒有侷限在湖北省,“延後復工”已經成為全國多地汽車生產商的決定。

特斯拉預計,上海工廠復工時間將推遲一週或一週半時間。

此外,福特在杭州和重慶的工廠也表示響應當地政府延長春節假期的號召,防止疫情擴散。

可以說,這場“戰疫”讓多家大型車企按下了“暫停鍵”。

而本輪因為疫情造成的停工,無論對武漢還是全國的汽車產業來說,造成的影響都十分巨大。

跨國零部件企業安波福方面表示,延長假期的舉措將導致中國第一季度的汽車產量減少15%,全年的產量降幅在3%左右

前FCA採購部全球董事Sig Huber則表示:“若停工延長,全球其他區域或將出現生產中斷。”

如今,一些零部件企業已經開始尋找替代方案,為本田CR-V提供剎車踏板的供應商F-Tech在1月30日宣佈將武漢工廠的生產轉移到菲律賓的工廠,因為這裡的產能不光向中國供貨,也負責向日本供貨,所以暫停生產影響很大,同時菲律賓工廠也將增加產能來應對。

“疫情下”的汽車業:挺住,便是希望

除了生產端的計劃被打亂,銷售端也面臨著直接的衝擊。

經銷商是當前汽車行業比較脆弱的一環,2018年下半年以來的市場下跌形勢,讓經銷商經歷了比整車廠更為迅速而殘酷的洗牌,很多商家徘徊在生死邊緣。

此次疫情,對他們來說,不只是雪上加霜,更是霜上加冰。

一再延遲的營業時間,與企業承擔的經營成本形成了嚴重倒掛,“入不敷出”似乎成為了一季度汽車經銷商們的“關鍵詞”。

不少人認為,今年1月、2月的汽車銷售數據將會“撲街”。東吳證券一份“新型肺炎疫情對汽車影響分析”的研報稱,疫情及其帶來的延遲開工會導致1-2月汽車行業總體產銷走低,且產量低於銷量概率更大,行業整體將持續去庫階段。

有業內人士指出,“只有疫情控制住時銷售端會逐漸恢復,但整體而言,今年車市銷量將會被進一步‘壓制’,原本預計2020年會止住跌勢,但現在看很有難度了。”

非典下的購車潮,難上演

2020年,車市會更難嗎?

17年前,面對突如其來的SARS(非典)病毒,大家都在彷徨不安中度過,但SARS卻為中國車市打了一針“興奮劑”。

扉旅汽車查閱數據顯示,2003年汽車產銷為444.37萬輛和439.08萬輛,同比增長35.2%和34.21%。

“非典疫情促使一部分人更願意購買私家車,儘可能減少和公眾的接觸。”據悉,當年4月,北京地區4S店平均成交率可以達到80%,遠遠超過了之前的20%~30%。在終端的場景即是,“展廳有車就可以被賣掉,汽車如同口罩和消毒液一樣,突然變成了緊俏商品。”

“雖然此次疫情可能也會起到類似效果,但不太可能重複2003年的車市行情。”有業內人士指出。

與17年前相比,中國的經濟情況、汽車消費市場的情況已經完全不同。此次疫情或許不會像當年的“非典”一樣,成為推動汽車消費的“意外之手”。

彼時,中國經濟正保持著10%的高速增長,中國汽車消費市場正處於前所未有甚至以後都很難再出現的上升期。

但在2020年伊始,我國車市已經歷了長達一年多的寒冬期,市場需求飽和正是其中原因之一,車市整體的大勢是同比下降8.2%的銷量下滑環境,所以從宏觀層面,車市很難在疫情環境下實現銷量大幅增長。

“疫情下”的汽車業:挺住,便是希望

這場疫情,對中國車市註定是雪上加霜。

從當下來看,一些抗風險能力低的車企很可能會就此退出競爭;對於一些新造車企而言,疾病蔓延導致的融資窗口的延後,更是一次沉重打擊。

此外,不僅僅是新車交易,從上下游的零部件、二手車、經銷商體系,再到出行與自動駕駛、車聯網技術的初創企業,這次,都將經歷一道關口。

但,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就像硬幣有正反面,疫情對於車市也將是把雙刃劍。

此次疫情之後,車企間將開啟新一輪綜合實力的較量,行業洗牌進程也將被推進。到那時,已經完成了一次優勝劣汰的中國車市將會迎來更健康的發展。

正如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躍曾說過的:冬天下點雪,來年的麥子才會長得更好。

“疫情下”的汽車業:挺住,便是希望

此外,任何市場也都留有新的機會。

好比17年前的“SARS”一役催生了京東和淘寶,對於汽車行業來說,以汽車電商,新零售等以互聯網為核心的營銷方式,或將再度得到重視。

蔚來汽車表示,他們將在營銷方面做一些針對性調整,比如通過直播等社交平臺與用戶線上溝通。儘管這些線上營銷活動很難帶來顯著的增量,但特殊時期的品牌營銷也不失為一種嘗試。

“賣不賣無所謂,主要是緩解一下緊張的氣氛;買不買無所謂,主要是讓你們有一種逛街的感覺。”蔚來上海區域公司總經理夏慶華在朋友圈作直播預告時寫道。

上汽大眾和廣汽傳祺似乎也“嗅”到此風向的變化,先後在網上推出“3D互動選車”、“VR看車”等相關功能,試圖率先在此段時間聚集人氣,為今後銷售進行“蓄勢”。

這樣的多元化營銷模式的探索,對於目前正值調整時期的車市來說,無疑是一次另闢蹊徑的有益嘗試。

當然,疫情之下,挺住,才意味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