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中華五千年第一帝陵,竟有如此多祕密,一文看盡始皇陵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 210 年), 嬴政在南巡途中, 病死於沙丘平臺(今河北平鄉),當年五月葬於驪山陵墓,這便是始皇陵園,又稱驪山陵園。

秦始皇陵,中華五千年第一帝陵,竟有如此多秘密,一文看盡始皇陵

秦始皇陵遠瞰

一、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秦始皇陵的誕生

對於陵墓的修建,我們可以從《史記· 秦始皇本紀》 中的相關記載中略窺一二。

原文記載如下:始皇初即位,穿治酈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秦始皇陵,中華五千年第一帝陵,竟有如此多秘密,一文看盡始皇陵

從《史記》 記載來看, 始皇陵的修建從嬴政即位就開始了, 整個過程耗時近四十年。統一前,主要由相國呂不韋負責。 統一後,主要由丞相李斯主持。 在當時徵發了七十多萬人,來參與修建陵墓, 可想而知這項工程規模之大。

秦始皇陵,中華五千年第一帝陵,竟有如此多秘密,一文看盡始皇陵

從記載來看, 整個陵墓打通了三重泉,用燒融的銅水澆灌後,再將外棺放置其中。 墓穴內建造有咸陽宮殿的模型, 設有百官位次。 上繪天文星象,下建地理景象,用水銀做成百川、江河、大海, 並使之互相流通。 為防止有人盜墓,墓室內裝有機關弩箭,一旦有人靠近便會自動射殺。 此外,墓室內點有長明燈,裡面埋有從全國各地蒐集的珍奇異寶。

秦始皇陵,中華五千年第一帝陵,竟有如此多秘密,一文看盡始皇陵

出於技術限制和對陵墓的保護的考慮,考古工作者並沒有對始皇陵進行大規模的發掘,所以人們對始皇陵裡面的情況並不清楚, 而上述這些文字的描述,無疑為始皇陵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如此浩大的工程,在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在當時來說, 它的確是勞民傷財,但另一方面, 又是秦朝勞動人民所創造的瑰寶, 是留給我們後人非常珍貴的歷史遺產。

秦始皇陵,中華五千年第一帝陵,竟有如此多秘密,一文看盡始皇陵

秦始皇陵位於現在的陝西省臨潼縣東 5 公里,南距驪山 1 公里,北臨渭水。 據目前的考古發現,陵園大致呈南北向的長方形。南部為陵墓區, 北部是寢殿、便殿等地面建築區,西面有供御用的銅車馬坑和象徵著宮苑的珍禽異獸坑, 東側分佈有三個兵馬俑坑。始皇陵坐西面東,正門在東邊。而一、二、三號兵馬俑坑位於正門之外, 也是坐西面東。

秦始皇陵,中華五千年第一帝陵,竟有如此多秘密,一文看盡始皇陵

秦始皇陵園地理位置示意圖


始皇陵由封土和內外兩重城垣兩部分組成。 封土位於內城的南半部,呈覆鬥形,有三級階梯,頂部比較平坦。 經過探測,原來的封土的底基近似方形,南北長 515 米,東西寬 485米, 周長 2000 米。《漢書· 楚元王傳》記載: "其高五十餘丈,週迴五里有餘。 " 由於長期雨水侵蝕和平整土地的切削, 現存的封土南北長 350 米,東西寬 345 米,周長 1390 米,高76 米。

秦始皇陵,中華五千年第一帝陵,竟有如此多秘密,一文看盡始皇陵

秦始皇陵老照片

秦始皇陵封土周圍的內外兩重城垣均呈南北向的長方形。內城南北長 1355 米,東西寬 580 米,周長 3870 米。在內城的中部有條東西向的牆把內城分為相等的南北兩區。 北區的中部又有條南北向的牆把其分為東西兩半。陵封土位於內城的南區。外城南北長 2165 米,東西寬 940米,周長 6210 米。內外城的四面都有門。目前發現外城的四面各有一門。內城的南、東、西三面各有一門, 北面兩門,中部的東西走向的隔牆有一門,共六門。

秦始皇陵,中華五千年第一帝陵,竟有如此多秘密,一文看盡始皇陵

秦始皇陵建築遺蹟平面圖

日本著名歷史學者足立喜六曾在《長安史蹟研究》 中對始皇陵有過很詳細的描述:

秦始皇陵在驪山北麓,也就是位於臨潼縣東十五里的大墳丘,從二十里以外的遠方就可以看見。其形狀略若弧形之山麓野地,宛如火山性質的山嶽。由臨潼縣騎馬前往,不到一個小時,就可達陵下。山陵的坡度很緩,騎著馬也能直達其頂。 陵上叢生茅萱, 但沒有一顆樹木。明代中葉都穆在《驪山記》 中說: "石門石樞猶露土中。 " 這種形跡現在已無法找到,但到處都可以看見瓦礫殘片。 山陵形狀完整,看不出項羽以三十萬人發掘的痕跡。實測陵高約二十五丈有餘。中部稍平坦,且有臺階;頂上廣闊平坦。 陵基略呈方形,東西約一千六百尺,南北一千七百尺。


秦始皇陵,中華五千年第一帝陵,竟有如此多秘密,一文看盡始皇陵

足立喜六《長安史蹟研究》:臨潼縣東秦始皇陵

雖然飽經風雨滄桑,歷經戰火的洗禮,但始皇陵依然如同歷史的見證者一般,悄然屹立在三秦大地上,無聲地訴說著自己的所見所聞。可以說,它本身就是秦王朝興衰的縮影, 當今天我們走近它時,依然可以感知到那段時隔近兩千年陌生又熟悉的歷史, 如昨日畫卷,依舊曆歷在目。

秦始皇陵,中華五千年第一帝陵,竟有如此多秘密,一文看盡始皇陵

二、無聲軍團橫空出世——秦始皇陵兵馬俑的發現

如果說始皇陵是地上的標誌, 那麼兵馬俑就是隱藏在地下的無聲之師。

1974 年初和 1976 年夏, 考古工作者在始皇陵東側先後發現四個兵馬俑坑, 圖中編號為5 的坑空白無俑,專家推測是因為秦二世期間農民起義,未能完成。 編號為 1、 2、 3 的俑坑呈"品" 字形分佈,總面積達 20000 多平方米, 裡面出土了大量栩栩如生的陶俑、 陶馬以及兵器等相關文物。

秦始皇陵,中華五千年第一帝陵,竟有如此多秘密,一文看盡始皇陵

一、二、三號兵馬俑坑示意圖

三個俑坑中, 1 號坑規模最大。 它東西長 230 米,南北寬 62 米,距現地表深 4.5—6.5米,總面積為 14620 平方米, 出土約 6000 件陶俑。

秦始皇陵,中華五千年第一帝陵,竟有如此多秘密,一文看盡始皇陵

秦兵馬俑一號坑


2 號坑位於 1 號坑東端北側,南距 1 號坑 20 米, 平面呈曲尺形。 東西兩端各有三個斜坡門道,北側有一個。東西長 96 米,加上門道共長約 124 米;南北寬 84 米,加上門道共寬約 98 米,深約 5 米,總面積約 6000 平方米。這是一個坐西朝東的以戰車、騎兵和步兵混合編組的大型兵馬俑坑。

秦始皇陵,中華五千年第一帝陵,竟有如此多秘密,一文看盡始皇陵

秦始皇陵兵馬俑二號坑

3 號坑位於 1 號坑的西端北側,南距 1 號坑 25 米,平面呈"凹"字形,東邊有一斜坡道。東西長 17.6 米,南北寬21.4 米,深 5.2—5.4 米,面積約 520 平方米。坑內出土木車 1 乘, 陶馬 4 匹,陶質武士俑68 件,青銅兵器 34 件。

秦始皇陵,中華五千年第一帝陵,竟有如此多秘密,一文看盡始皇陵

秦始皇陵兵馬俑三號坑

從目前發現的陶俑來看, 身高大都在 1.75—1.96 米之間, 細節刻畫非常逼真,容貌神態各有特色。從兵種來看,大致包括步兵、騎兵車兵三種。 步兵分為跪射、立射式弩兵以及一般的武士俑。 車兵包括御手和車士。從職務來看,大體可分為將軍俑、武官俑、武士俑三類, 他們的穿戴隨等級高低和職務不同各有區別。陶馬均與真馬大小相仿,分為車馬和乘馬,它們的體型不大而且腿短,與今天的甘肅河曲馬種相近。

秦始皇陵,中華五千年第一帝陵,竟有如此多秘密,一文看盡始皇陵

兵馬俑的發現, 引起了世界的轟動,人們紛紛前來駐足觀看, 無不歎服。 1978 年, 時任法國總理的希拉剋在參觀完兵馬俑後評價道: "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蹟,秦俑的發現,可以說是八大奇蹟了。 "

秦始皇陵,中華五千年第一帝陵,竟有如此多秘密,一文看盡始皇陵

兵馬俑不僅具有極大的觀賞價值,而且在軍事和藝術等方面也有著很高的造詣。 戰車和武士俑的製作形象逼真,是秦王朝軍隊的形象記錄, 為研究秦國的軍事史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至於在中國古代藝術史上的地位,則顯而易見。 秦俑風格寫實, 極力模擬實物,力求酷似真實, 達到了神與形的統一。

秦始皇陵,中華五千年第一帝陵,竟有如此多秘密,一文看盡始皇陵

兵俑近觀

肅穆列隊的一列列、一行行的戰車和步兵俑,氣勢磅礴,再現了秦國兵強馬壯、叱吒風雲的恢弘陣容。秦俑具有強烈的藝術魅力, 製作者塑造了多種多樣的典型人物,千俑千面, 它們的面部特徵可以歸納為目、國、用、甲、田、由、申風等八種基本臉型。 總的來講,秦俑的藝術風格特徵與藝術成就主要體現在: 嚴格的寫實性,強烈的逼真感;鮮明的主題, 博大的氣勢; 凝練的造型,入微的刻劃;傳神的個性,協調的類型;絢麗的彩繪,濃郁的秦風。

秦始皇陵,中華五千年第一帝陵,竟有如此多秘密,一文看盡始皇陵

秦俑面部神態(現收藏於秦始皇帝陵博物館)

始皇陵陪葬的青銅車馬是除過兵馬俑外另一秦文化的瑰寶。 相關陪葬坑位於始皇陵封土西側 20 米處,平面呈"巾" 字狀, 一共出土兩乘青銅車馬,按排列前後順序編為 1、 2 號。

1 號銅馬車為"立車" ,是古代單轅雙輪車並按照秦代真人車馬 1/2 的比例製作。銅馬車整體用青銅鑄造,採用了鑄造、鑲嵌、焊接、子母扣連接、活鉸連接等多種工藝組裝而成,是我國考古史上截至目前出土的體型最大、結構最複雜、系駕關係最完整古代車馬,被譽為"青銅之冠" 。

秦始皇陵,中華五千年第一帝陵,竟有如此多秘密,一文看盡始皇陵

秦始皇的"寶馬"車——秦陵一號銅馬車

2 號銅馬車為"安車" ,是古代單轅雙輪車並按照秦代真人車馬 1/2 的比例製作。銅馬車整體用青銅鑄造,採用了鑄造、鑲嵌、焊接、子母扣連接、活鉸連接等多種工藝組裝而成,是我國考古史上截至目前出土的體型最大、結構最複雜、系駕關係最完整古代車馬,被譽為"青銅之冠" 。

秦始皇陵,中華五千年第一帝陵,竟有如此多秘密,一文看盡始皇陵

秦始皇的"寶馬"車——秦陵二號銅馬車

銅車馬通體施以彩繪,有云紋、幾何紋、夔龍紋等圖案,紅、綠、紫、藍等色彩豔麗豐富,生動描繪了秦代皇家屬車的華貴富麗。

秦始皇陵,中華五千年第一帝陵,竟有如此多秘密,一文看盡始皇陵

除了兵馬俑坑和青銅車馬陪葬坑外,其他發現的還有石鎧甲坑、百戲俑坑、文官坑和銅禽坑, 其中也出土了很多精美的文物,比如秦石甲冑、青銅天鵝、 百戲俑等等,反映了當時軍隊的防護裝備以及宮廷的娛樂活動等實際情況,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秦始皇陵,中華五千年第一帝陵,竟有如此多秘密,一文看盡始皇陵

秦石甲冑(現收藏於秦始皇帝陵博物館)


秦始皇陵,中華五千年第一帝陵,竟有如此多秘密,一文看盡始皇陵

秦青銅天鵝(現收藏於秦始皇帝陵博物館)


秦始皇陵,中華五千年第一帝陵,竟有如此多秘密,一文看盡始皇陵

百戲俑(現收藏於秦始皇帝陵博物館)

以上這些無論是兵馬俑還是青銅車馬, 事實上只是始皇陵的陪葬部分,而主體始皇陵的真實情況,我們還不得而知。 但這些陪葬部分已經足夠耀眼,那作為主體的陵墓,到底會有多麼令人吃驚, 試著想想《史記》的相關記載,我們期待有一天,可以揭開它的神秘面紗,一探究竟。

三、世界之謎——那些關於秦始皇陵的歷史困惑

1、關於秦始皇陵以及出土的兵馬俑,我們首先第一個疑問便是:舉世聞名的秦始皇陵兵馬俑為何在史書中無記載?

首先不得不說,中國數千年曆史,文獻記載的,其實只是很少很少一部分。

秦始皇陵,中華五千年第一帝陵,竟有如此多秘密,一文看盡始皇陵

真可謂是九牛之一毛,"文獻不足",也是歷史研究的最大痛苦,特別是中古之前的歷史。

目前關於秦始皇陵的記載,最為可信的,應該就是司馬遷的記載了。

因為司馬遷是距離秦始皇較近的史書撰述者。

再者,司馬遷的《史記》內容是比較可信的。

秦始皇陵,中華五千年第一帝陵,竟有如此多秘密,一文看盡始皇陵

但是《史記》中沒有關於兵馬俑的記載。

其實這也是很正常的,古代帝王之陵墓,不管是從選址還是修建,都是在秘密的情況下進行的,當時眾口傳言的,也多是關於秦始皇陵墓裡面機關、水銀、珠寶之類的傳言。司馬遷對這些傳言還是很慎重的,不會將自以為沒根據的也寫進史書。

像兵馬俑這樣很少人知道,並且社會上並無太多傳言的,就鮮為人知了。

秦始皇陵,中華五千年第一帝陵,竟有如此多秘密,一文看盡始皇陵

因此兩千年來,越隨著時間的流逝,這段歷史就越是沉埋土中,以至於當年臨潼人偶爾不小心挖到個別的兵馬俑時,還以為是怪物,將之打碎。

秦始皇陵,中華五千年第一帝陵,竟有如此多秘密,一文看盡始皇陵

2、還有不少人會疑問:秦始皇陵裡面真的有各種機關嗎?

秦始皇陵,中華五千年第一帝陵,竟有如此多秘密,一文看盡始皇陵

司馬遷的《史記》是記載秦始皇陵較早的文獻,對西漢時期人們瞭解的秦始皇陵進行了詳細的記載:

(1)修治時間:從秦始皇繼位就開始"穿治酈山"。

(2)修建人數:一統六國後,"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

(3)墓葬深度:"穿三泉",挖到地下水位之下。

(4)埋藏寶物:"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宮裡各種奇珍寶物,很多被秦始皇帶到了地下的。

(5)機關:"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秦始皇陵裡安裝了能工巧匠製作的弓弩和利箭作為機關,有靠近的,就會發射箭支,射殺盜墓者。

(6)墓內概況:用水銀做河,做成百川大海的樣子,相互連通,上具天文,下具地理。更以長燃不熄的人魚膏為燈燭。

秦始皇陵,中華五千年第一帝陵,竟有如此多秘密,一文看盡始皇陵

由此可知,秦始皇陵墓裡的機關,至少有兩種:

一就是弩矢機關。

二就是有毒的水銀。

秦始皇陵,中華五千年第一帝陵,竟有如此多秘密,一文看盡始皇陵

從某種意義上講,水銀對於盜墓者的威脅,更甚於各種機關。因為機關可能年久腐朽,而水銀這個劇毒之物,到現在還能從秦始皇陵周圍的土壤中檢測出來。同時也可以印證,司馬遷所言並非虛妄。

秦始皇陵,中華五千年第一帝陵,竟有如此多秘密,一文看盡始皇陵

3、現在科技手段如此先進,那麼到目前為止,為何考古工作者沒有挖掘秦始皇陵的行動呢?

並非專家害怕秦始皇陵裡的機關和水銀之毒。

現在還不挖,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因素。

其一,開挖秦始皇陵,工程量大。

秦始皇陵,中華五千年第一帝陵,竟有如此多秘密,一文看盡始皇陵

秦始皇陵規模太大了,一層層算下來,大約相當於八十個紫禁城的大小,如果要去慢慢發掘,估計要讓陝西省全部的考古工作者去忙活,甚至都不夠加上秦始皇陵並非急需搶救發掘的文物,因此其發掘計劃被往後延遲。

其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國內的文物保護技術不能保證挖掘出的文物能得到妥善的保存。

秦始皇陵,中華五千年第一帝陵,竟有如此多秘密,一文看盡始皇陵

早先明定陵的發掘,讓無數考古工作者扼腕嘆息,無數的寶貝曇花一下,沒有保存好。之後的長沙馬王堆漢墓等挖掘,一次次證明文物保護之不易,考古工作者吸取其教訓,維持目前的狀況,可能是對秦始皇陵最好的保護形式。

可能有人會認為,文物保護沒什麼難的。

那麼以秦始皇陵旁邊的兵馬俑為例,讓我們看看文物保護的任重而道遠。

真的以為兵馬俑就是經常見到的那樣灰色的嗎?那你就錯了。

秦始皇陵,中華五千年第一帝陵,竟有如此多秘密,一文看盡始皇陵

剛出土的兵馬俑,還帶有彩色

秦始皇陵,中華五千年第一帝陵,竟有如此多秘密,一文看盡始皇陵

這是兵馬俑剛出土時候的顏色

這樣美的顏色我也沒體驗過,只有一線的考古工作者有機會見證這種美麗。就是因為文物出土後,一接觸空氣,就開始像失去了咒語保護一樣,很快風化。

秦始皇陵,中華五千年第一帝陵,竟有如此多秘密,一文看盡始皇陵

其實參觀秦始皇陵兵馬俑的時候我就有個感覺,其實就一號坑比較大點,也就是我們經常見到的比較經典的那張兵馬俑陣圖,而其他幾個坑,都是很小規模的挖掘。

之後聽導遊講解,就是因為發掘出來之後不能很好地保存,兵馬俑上原來的顏色氧化剝落,就成了現在看到的這種灰色的了。為了保護文物,一號坑的後面就進行了回填,就是把挖出來的東西再埋進去,而其他幾個坑也是進行了有選擇的小範圍挖掘。

秦始皇陵,中華五千年第一帝陵,竟有如此多秘密,一文看盡始皇陵

因此對秦始皇陵這樣的超級國家寶藏,囿於技術和資金各方面因素,還是暫存現狀為妙。只有期待以後技術進步了,再一睹千古一帝和大秦帝國的真實風采了。

秦始皇陵,中華五千年第一帝陵,竟有如此多秘密,一文看盡始皇陵

4、最後談一個我們都不願意面對的事情——歷史上真的有人挖過秦始皇墓嗎?

秦始皇號稱千古一帝,並且那時候流行厚葬之風,所以自古以來,當然有很多想打秦始皇陵主意的人。

秦始皇陵,中華五千年第一帝陵,竟有如此多秘密,一文看盡始皇陵

(1)第一個對秦始皇陵動手的就是項羽。

《史記 高祖本紀》記載了項羽的一個罪行:"懷王約入秦無暴掠,項羽燒秦宮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財物,罪四。"

項羽焚燒阿房宮的故事我們都知道,其實項羽還盜掘了秦始皇陵,把秦始皇陵的地面建築焚燒一空。

秦始皇陵,中華五千年第一帝陵,竟有如此多秘密,一文看盡始皇陵

《漢書 劉向傳》進一步指出:"項羽焚其宮室,往者鹹見發掘。"

因為司馬遷和班固所在的時期,距離漢初還比較近,所以記載的比較詳細。

秦始皇陵,中華五千年第一帝陵,竟有如此多秘密,一文看盡始皇陵

而酈道元在《水經注》中也記載了項羽盜掘秦陵的傳說:"項羽入關發之。以三十萬人三十日動物不見窮。"

三十萬的軍隊參與盜掘,似乎與班固的說法有相似之處。

很有可能是,因為秦陵規模太大,項羽並沒有找到入口,只是焚燒了地面上的建築以洩憤。

秦始皇陵,中華五千年第一帝陵,竟有如此多秘密,一文看盡始皇陵

(2)史書第二次記載的秦陵被破壞的,竟然與一個小孩有關。

《漢書 劉向傳》記載:"牧兒亡羊,羊入其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燒其臧槨。"

話說這是一個小孩,在放羊的時候,一隻羊掉進了一個洞裡,小孩點著火把進洞找羊,不小心把洞裡的棺槨給燒了!

秦始皇陵,中華五千年第一帝陵,竟有如此多秘密,一文看盡始皇陵

這個洞當然不是一般的洞,其實是個盜洞。

秦始皇陵有可能已經被漢代的一些高人盜掘了。

秦始皇陵,中華五千年第一帝陵,竟有如此多秘密,一文看盡始皇陵

(3)歷史上第三次記載秦陵被盜,是漢末的赤眉軍乾的事。

《水經注 渭水》記載:"關東盜賊消槨取銅"。

赤眉軍盜掘漢墓的歷史,我們都不陌生。很可能是在盜掘過這些漢陵之後,轉向秦陵,把秦始皇的棺槨都破壞了,用來取銅用。

秦始皇陵,中華五千年第一帝陵,竟有如此多秘密,一文看盡始皇陵

(4)之後還有不少關於秦始皇陵被盜的歷史記載。

十六國時期的後趙皇帝石虎,也光顧過秦陵,把裡面的一些銅柱子,取出來融化了用。之後的唐末黃巢也盜掘過秦陵,但是已經沒有什麼有價值的文物出土了。

之後的清朝土匪,民國軍閥,等都打過秦陵的主意。

所以說,秦始皇陵,很可能是一座空陵了。雖然我們都不願意面對這個事實。

秦始皇陵,中華五千年第一帝陵,竟有如此多秘密,一文看盡始皇陵

綜上便是關於秦始皇陵的歷史與現實,有我們願意知道的歷史,還有不願意相信的故事。秦始皇的長眠之地,想要真正去了解,除了這些基於歷史資料的分析,最終還是要靠挖掘那座神秘的帝陵。只希望考古專業快速發展進步,讓我們能早日揭開這座中華第一帝陵的神秘面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