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车一看就觉得很高端,而有的车一看就觉得很廉价?

白船


问这个问题那肯定是汽车小白了,因为稍微懂点的都能从品牌,型号去区分汽车好坏。

那我们就从汽车小白的视角来看下怎么分辨车辆好坏。

很多人说看车漆,我反而觉得大部分人都分不出车漆的好坏,再加上车辆干净程度,新旧程度,很难从车漆分辨好坏。

分享几个个人总结的小经验,适用于大部分车型。

1.看车头长度,就是引擎盖那一节,相对于车身尺寸,基本上越长的车越好。因为豪车大部分发动机占据空间大,车头部分自然更长。

2.看各个钣金件之间的缝隙。尤其是晚上,从侧面看,就看两块门那里,因为灯光的原因,显得更加明显,普通的车不能说是缝隙,简直就已经是沟壑了,而豪车则相对来说更加整体。

3.看轮毂,基本上你一眼看过去,觉得这个车的轮圈特别大,那可以断定,这车不简单。我记得好几年前

,那时对车完全不了解,在路上看到一辆轮圈特别大的车,当时就印象很深刻,后来才知道,那是一辆特斯拉Model S。

4.看排气管,排气管越多的越好,正常情况下,双边双出>双边单出>单边双出>单边单出,排量越大车越豪。当然,现在也有很多车搞个假的排气管,但这也正好可以证明排气管能提升汽车的档次。


小人物视角


为什么有的车一眼看上去就显得很高级,壹车热评认为第一要素就是:设计感!

我们就拿活生生的比亚迪为例,比亚迪的车型基本都是由位于深圳的,汽车工程研究院造型设计中心操刀。虽然以前的比亚迪车型外观被无数吐槽,但说真的这口锅还真不能全由这家设计院来背,毕竟在当年很长一段时间里,比亚迪的设计话语权还是基本有老王掌握着。


在老王逐渐放手不管细节设计之后,掌握造型最终话语权的却是一位工程出身的副总(这里就不点名了)。所以专业的人士没得到足够的专业认可和权利,这就造就了比亚迪生产出了诸如S6、S7、秦、F3等众多被吐槽的车型,例如紧凑型SUV宋。

这款车壹车热评认为它的前脸看上去还不错,但当你来到侧方时,你就会感觉这车怎么看都觉得有些别扭。壹车热评认为原因就在于宋的轮眉尺寸太窄,和轮胎之间的距离又过于狭小,这就显得宋的侧面车身在视觉上很肥厚,所以从整体上就给人一种头大脚小的感觉。而这种设计不仅在宋身上有体现,在S6、S7上面也能找到类似的问题。


此外还有当初的“BYD”车标设计,更是在不断地在心理上,考验着每一位想要购买比亚迪的潜在客户。但自从艾格来了以后,Dragon Face的家族式设计风格正式在比亚迪的车型上铺展开来。宋MAX、唐二代、唐DM混动版,这些车型的外观无一不让车迷为之倾倒,而对于现在的比亚迪新车,谁还敢说它的外形LOW到爆?

比如唐DM,你只需将车标换成宝马的,那你说它值50W+,恐怕都有人相信。所以说如果你不能从外观设计上,第一眼便抓住消费者的审美,那你这车无论广告说的多厉害,想要人相信你很高级,还是有点难的。

其次一台车让人一眼看上去就很高级的内在因素就是:做工。


经常看车评的同学应该都懂车评人的一些评价套路,当他们坐进车内之后,肯定会先对车里的中控台、车门、座椅、档把附近的中控等等进行一番点评。比如中控台、车门处等手能触碰的地方是否有软质的搪塑工艺;内饰部件之间的接缝是否平整、缝隙小;内饰上是否有带B格的缝线等等。

因为这些和汽车的外观一样,都是能直接印象人视觉和心理感受的一些东西,同时这些细节的做工也代表了一个车企它的品控工艺和质量要求,比如在中国非常畅销的某德系品牌。虽然很多人都在嘲讽某些车主认为这个品牌能拥有所谓的“高级感”,但你不得不承认,这个品牌在内饰的做工、车身部件的装配等方面,确实有它自己的过人之处。


所以别看它在某些车型上确实存在简配、材质等方面的问题,但它在给消费者所带来的视觉感和体验感方面,还是比较符合国人的心理和审美。比如壹车热评自己就曾特别迷恋一款车:嘉旅,原因是当自己坐进去之后,除了能给自己带来那种比较满意的视觉感受以外,就是那随手就能找到的储物空间。

已婚男人应该很能懂这种,到处都可以藏私房钱的体验感,别提有多棒了。

关于一眼看上去就让人觉得这车很高级,壹车热评想说的最后一点就是:车漆!


想必同学们听说过美国要求云南白药公开在美销售的处方药配方,虽然这对于美国人来说是符合他们国家的法律,但对于云南白药来说,这是万万不可的。就像美国的百事可乐永远不会公开自己的配方一样,配方对于每个企业来说,都是绝对的机密。

那么车漆也是同样的道理,你别看马路上各类品牌的汽车都有相似的颜色,福特有白色,奇瑞有白色,奔驰有白色,吉利也有白色,但这些相同的颜色配方可都不是一样的。同样是珍珠白,同样是加了珍珠粉,但高级车做出来的质感就明显要更好一些。


当然这也跟汽车的售价与成本有关系,毕竟车漆配方越好,车漆质感越高端,制造车漆所需要的成本也就越高,而那些价格较低的汽车,受限于自身成本等因素,它们所使用的车漆就自然要廉价一些。

此外,生产车漆的工序也是非常复杂很严格的,它包括漆前处理技术;阴极电泳涂装技术;膜过滤技术;自动静电涂装技术;烘烤技术等,而车漆单在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序就有四大类:电泳漆层、中涂漆层、面漆层和清漆层。

在这四大类中,电泳层是负责整车最重要的防腐保护层;

中涂层既需要保护电泳层,又要兼顾漆面平滑和抗冲击性,同时还需要为色漆层提供相应的附着力;

面漆层是变化最多的一层车漆,它就是我们眼睛所看到的各类车身颜色,它同时也是整台车的颜值担当;

清漆层就是是最后的一道保护层,它可以增加车漆漆面的光泽度,使颜色更透亮,还能防止外物对车漆所产生的轻微刮伤,减缓褪色现象;


和每个厂家的车漆配方各不相同一样,每个厂家对自己车漆的制造要求,以及对每个工艺的烘烤温的要求都是不相同的。虽然每台车都只有一次机会可以进入烘烤房,但却都还有一次进去进入PDI车间(涂装车间)进行最后的漆面修补、抛光等等。在这里,厂家的实力和水平将直接影响着对车漆的最终定型。

所以车漆作为提升一台车档次的重要工序,它的质感、色差、漆面光泽、制造工艺等方面,廉价车和高级车之间,在视觉上绝对是有差异的,除了那些后期自己涂装车漆的汽车以外。

总而言之,如果一台车在设计、做工、车漆这三方面都同时做的很完美,那它在你未进行驾驶之前,给人的第一眼感受绝对是:高级的


壹车热评


1,车头长度,驾驶员基本处于整个车身的中间部位,这样不但比例好看,驾驶员也处于安全位置。\r2,腰身是否突出很多。突出越宽越豪华。\r3,前雨刮隐藏得是否够深,越深越好看。\r4,屁股要小,越小越易操控。\r5,后视镜的基座是否面积很大,面积大说明可以自动感应,或者集成很多安全感应装置。\r内饰一眼看上去真皮显高级,而且越柔软有褶皱,越显高级。后排座椅左右同车门接触的部分要有斜度,越宽越好看。\r本人长期以来,都是这样判断一辆轿车的高级与否,屡试不爽。SUV不是我的菜,不做评论。





泽士007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当下我们可以买到的汽车是五花八门的,价位跨度也非常大,不同定位的厂商生产出不同价位的车辆,同一个厂商旗下也有从低端到高端的各类车型,譬如大众汽车,从几万块的捷达,到一百多万的辉腾,乃至旗下品牌的数百万的宾利等等。不同价位的车有着不同的体验,也和题主说的看起来的感觉也是很不一样。

中低端车和高端定位的车,首先一个是在生产成本上就不一样,汽车生产厂商是企业,企业为了生存是需要在产品上赚取利润的,所以对于不同定价和定位的车辆的付出是不一样的,可能一辆售卖价在88万的汽车,成本包括原材料和设计研发成本假设在70万,和另外一辆售卖价在10万的紧凑级车辆相对起来,相差是天壤之别的,主要有以下的这些区别:

1.做工

一辆汽车我们能看到的就是外表,外表有钣金件还有车漆,还有每一块钣金件之间的缝隙和契合度等等,想到全部做的面面俱到的话,是需要投入更多的研发成本和制造成本,因此定位中低端的汽车,为了控制车辆的成本,就会在这些做工上面有所保留,在尽可能控制成本的情况下制造出能够获取利润的产品,以此来维持车企的生存和运转。

↓↓↓辉腾的透明生产工厂
所以,对于不同定位的车辆所投入的制造成本是不一样的,高端的车型产品会投入更好的生产线和技术,因此从源头上就不一样了。

高端车型的车漆光亮度,做工和颜色都是比较讲究,所以为什么我们看到一辆洗干净的奔驰S400整个车身都是发光发亮的,而看到一辆五菱宏光的时候,车漆上是看不到什么光洁和工艺,定位不同,成本不一样,制造出来的效果当然不一样。

2.用料

用料也是成本的一类,汽车制造除了需要技术以外,对于原材料的使用也是区别车辆定位的一种,中低端车辆使用的车身钣金材料可能在几年以后就会出现生锈的情况,看起来会非常廉价,而一些中高端定位的车辆,会在车身材料上使用铝质材料,车身会更轻,而且也不容易被腐蚀和生锈,就算多年过去也是可以保持很好的光洁度,所以看起来会非常有质感。

3.设计感

在国内,乃至是全世界,一辆车的外形对于是否喜欢这辆车是占有比较大的比重的,毕竟外形是人们看到一辆车的第一印象,如果第一印象就不要好的话,那么可能就会失去对这辆车的兴趣。一些定位中高端或者旗舰的车型,对于外形的设计都是非常考究的,会花重金聘请顶尖的设计师或者设计团队,因此设计出来的车型是符合这个细分市场的目标客户的审美,或者说是尽可能的符合尽可能多的人的审美。

而对于一些定位中低端的车型来说,由于成本的限制,因此在设计上会“套娃”现象,很难出现一款非常经典耐看的车型,对于审美来说可能欣赏的人会比较少,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些车型是大家都公认的好看的车,有设计感的车,有些车型就是看起来比较廉价的原因。

总而言之,不同定位的车型,对于车辆的各方面的投入都是不一样的,投入多的高端车型,会在各方面都相对面面俱到,让人看起来比较欣赏,因此看起来会觉得高端,而中低端车型,鉴于成本或者技术的限制,因此会看起来相对廉价,根据需求和预算,选择适合自己的,自己喜欢的车辆就行。

请关注:明说汽车那些事,和你分享更多精彩内容!


明说汽车那些事


汽车跟其他商品没有什么两样,之所以有的车型看起来特别高端,而有的却无论怎么时尚科技就是看起来非常廉价低端,这个与品牌和设计有直接关系。


明确一点,我绝对不是自主品牌黑,但是就外形设计的水平和所展现出来的视觉效果来看,合资品牌确实领先我们一大截,这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无外乎人家经验丰富、理念超前,而我们的设计更多的来自人家的灵感,后期国产车才慢慢找到属于自己的味道,但依然很难同合资品牌抗衡。

无论是几万元的小型车,还是十几万几十万元的中高端车型,我们所展现出来的仅仅是配置方面的东西,也就是说在诸如LED大灯、轮毂造型、尺寸等等可以看齐合资品牌甚至超越他们了,但是从车身造型、线条处理、前后层次感营造等方面,我们多半是在复刻其他品牌的精髓,而且随意性太强,不像合资品牌那么坚守本真,所以看到国产车,你会感觉眼花缭乱,数不胜数的各种造型,而合资车往往一个品牌会尽量体现一种风格。



比如说大众系列,都说他套娃,但是人家套起来确实好看,比如丰田系列,卡罗拉雷凌外形设计确实惊艳,而且相当耐看,用个好多年依然不觉得过时,再比如宝马奔驰奥迪就更不要说了,难以企及的高度,这就是实力,一种潜移默化的东西在里边。


所以说,有些车看起来很高端应该是合资品牌占大多数,而自主品牌在设计风格方面确实有软肋,比如轿车领域几乎是没有存在感,虽然我们核心部件方面已经可以跟合资品牌抗衡。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吧。


猫眼看車


设计汽车,是一门艺术,并不是你是专业设计学院毕业了你就掌握了审美!就像是一个人!有许多东西永远是恒古不变的,你比如说腿长的人永远比腿短要好看,所以你看拉档裤只能是不伦不类的非主流,无法登大雅之堂!同样,汽车设计领域里,也有恒古不变的一套基础审美!只是有的人喜欢标新立异,那么,你和这个标准越背道而驰,越是一败涂地,那我举两个例子!第一,排挡杆越短小精干的车越高档!拿早期日产风雅为例,他的排挡杆就是短小精致类型,虽然出来的年代早,但是设计师已经掌握这套恒古不变的真理,所以你看,他的排挡杆,包括宝马的鸡腿档到现在都不过时!并不比按键排挡落后!而同门的日产途乐,你再看看他那细长的排挡杆!是不是一看就特别low?像拖拉机的排挡杆!完全没有驾驶欲望!这点揽胜运动也做的非常不错!第二个例子,越是高档车!前后车灯越精致!前后车灯设计越大的车越垃圾!简单说,劳斯莱斯那么大的车子。尾灯可能只是奇瑞东方之子的三分之一大!长城H9的尾灯也有霸道的一倍以上的体积!这里面谁好看谁底端,恐怕不用专业测评人,都一眼看得出来!其他,包括车前后身段的比例,腰线位置,轮毂的尺寸比例设计,侧窗的设计比例等等,虽然我不会设计,但是我会看,可以这么说,绝大多数车子在设计出来图纸之后不用量产,如果我是老总,直接就把图纸撕掉,设计师开除的!花费几个亿,十几个亿的钱不能让他们这么乱搞!说句最实在的,硬件方面我们允许落后,那不是一朝一夕的问题!但是设计方面,网络时代这么开放了,你再说不出来世界一流水准的汽车,根本说不过去!就说奥迪的流水灯,没设计出来,中国就没有一个人想到这个创意?一生产出来,立刻马上,老年代步车都用上流水灯了,这不是奴才相是什么??越说越来气!!


医采小呦呦


首先是工业设计,同样是国产车,广汽外观明显比一汽好很多,广汽的车看外观二十万左右没问题,一汽只能十万。

其次工艺,有些车喷漆毛糙,组装毛糙。

第三材料,有了好工艺只是看着顺眼,好的材料提升质感,奔驰宝马的真皮座椅皮子要远远好于普通牌子的,这个是要成本的。同样是白漆,哪怕二十万的宝马颜色质感要好于二十万的其他牌子。白漆最容易变色,宝马开十年白漆也没问题。代价就是喷漆贵,普通白漆一块儿要两三千,其他合资车也就几百块钱。


西门吹雪ssa


前脸 大气 立体感觉 牛

侧脸 弧形 感觉圆滑 舒服

尾脸 宽厚 稳如泰山

反正要做到90%的人感觉好看 牛逼轰轰 就可以了


人人爱和


这就是设计师的职责所在。一款车的不仅仅是靠发动机和变速箱堆在一起的,一辆好的车还需要有一个好看的外形,所以外形的设计师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就是文化的所在,国外很多车企都有自己的家族设计,而且每一代车型都有在外观继承和发扬上一代车型,所以当这个车在市场上发售和出现的时候,人们既有熟悉感也有新鲜感,这就是成功的设计。

至于你说的有些车看起来很高端,很大可能就是因为这个车原本就是很高端的,因为只有一辆车成本很高的时候,才会有足够的成本去设计外形,基本没有人会觉得劳斯莱斯的外观不够大气和高端。

但是会不会有一些车是售价比较低廉的,但是有一个比较高端的外观呢?我觉得是有的,现在很多国产车都是这个套路,就是外观很好看,高端大气,但是在发动机和变速箱或者消费者看不到的地方就省成本。


C位车道


设计感是很费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