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薑種植最好的方法是怎樣的?

村莊小江南


我們在種植每一樣農作物之前,都需要事先了解透徹農作物的各種生長特性、當地土壤的營養情況、當地天氣情況以及各種種植注意事項,這樣我們種出的農作物才會高產、品質好,例如問題所提到的姜的種植方法,我們就需要通過了解姜的生長特性、對土壤的要求、對天氣的要求以及會出現什麼病蟲害等,找出姜的最佳的種植部署。

一、生薑的生長特點

姜是一種調味品,也是一種蔬菜,同時也是一種植物,既然是植物,那麼它們就有植物應有的特性:種植需要適宜溫度、肥沃土壤、充足水分、無害環境。

1、姜的生長方式

生薑是一種無性繁殖的蔬菜,它們的種子就是根莖,姜根莖只要遇到合適的環境條件就能生根發芽,沒有季節之分。

我們種植的生薑,一般劃分為三個階段,發芽期、幼苗期、旺長期。其實應該還有一個根莖休眠期的,但是隨著大棚技術的出現,溫度可以隨意調節,可以創造出生薑的生長所需的合適環境,所以生薑就不用休眠期了。

旺長期也可以細分為:子姜形成期、孫姜形成期、爪姜形成期和成熟期。

(1)發芽、幼苗期,統稱為出苗期

主要的特徵是頂芽破土出現青葉,莖部開始膨大,開始生出母姜。

(2)子姜形成期

主要特徵是莖頂部葉子變的特別綠,莖底部完全形成第一批姜,在第一批姜外側的地方突起生出的姜,就是子姜。

(3)孫姜形成期

主要特徵是莖上的葉片有7、8片之多了,這時候子姜就開始獨立生長,在子姜的外側進行第二次的突起,生出的姜就是孫姜。

(4)爪姜形成期

主要特徵是莖上的葉片有12片之多了,子姜也長出根莖了,孫姜也通過類似的方法分出生薑,形成一個大家族的形態,長的有點像雞爪,所以稱作為爪姜。

(5)成熟期

主要特徵是有16片葉子了,莖和杆比較粗,地下的姜團基本上已經定型,不再生長,這個時候就是成熟期,可以採收了。

2、適合姜生長的溫度

姜對溫度是非常敏感的,所以種植姜都由溫度來決定,隨著大棚技術的出現,種植姜已經沒有季節之分了,只要控制好溫度,姜一年四季都可以種植。

(1)生薑發芽需要的溫度

生薑在16℃以上40℃以下才能發芽,20℃~27℃這個溫度範圍最適合,15℃以下基本上處於休眠狀態。

(2)生薑分生需要的溫度

姜在25℃~30℃最適合莖的分生,在15℃以下就會停止生長,低於10℃就容易導致姜塊腐爛。

所以我們種植姜的時候,溫度最好的控制範圍是22℃到29℃,也可以分階段調節溫度。

3、姜生長對光的要求

姜不喜歡強日照,陰涼的地方也可以種植,所以種植的時候需要給姜田搭建遮陰的棚,或者與其他長的高的作物一起間作,利用其他作物遮蔭,避免強烈陽光照射。

4、姜生長對水分的要求

姜的根系不發達,屬於淺根系農作物,根主要分佈在5釐米到10釐米的範圍之內,所以要勤淋水,少量多澆,防止土壤太溼滋生病菌,防止土壤太乾導致姜缺水。標準的淋水量是:土壤見溼不藏水。

5、姜對土壤營養的要求

姜是一種根生植物,果實就是根莖,根莖的生長膨大都在土壤中,所以土壤必須要疏鬆,沙泥土最合適,易儲水、疏鬆透氣。

姜對鉀元素的需求最多,氮元素次之,磷元素需求的最少,所以在姜生長過程中,要多施鉀肥和氮肥,建議多施草木灰這種鉀肥,同時也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這兩種營養。

二、生薑生長過程中常見病蟲害

農作物種植過程中,難以避免會出現病蟲害,生薑作為農作物的一種也不例外,瞭解清楚各種病蟲害的特徵,可有效的防治。

1、腐爛病

這種病害最常見,主要出現在莖的下部和根部。病變的根部會腐爛發臭,捏的時候會流出白色的液體,地面上的葉片會出現枯萎現象。

這是一種叫做茄青枯勞爾氏菌,簡單來說就是細菌。細菌主要藏在根莖和土壤中越冬,在姜種植後,適宜溫度下就會隨著灌溉的水、地面流水、底下害蟲等方式傳播蔓延。

防治方法

(1)選擇健康無病害的姜種

在收成生薑之後,從中選擇沒有任何病害的姜塊作為種子,準備種植之前10天,用草木灰溶液浸泡,每天浸泡30分鐘,連續2到3天,然後撈出來晾乾。

(2)種植前土壤消毒

最佳的根治方法就是種植前土壤消毒,土壤消毒的方式有生石灰消毒法、硫酸鏈黴素消毒液消毒法、火燒土壤消毒技術消毒法。

\t個人建議用火燒土壤消毒配合土壤撒草木灰的方法,這種方式雖然麻煩,但是最主要是消毒比較徹底乾淨

2、黃苗子病

黃苗子病也被稱為爛脖子病,一般在5月份中旬的時候發病,之後下雨多的時候就開始進入發病高峰期了。

\t黃苗子病的症狀

靠近地面的莖葉出現黃褐色的斑點,然後慢慢的軟化腐爛,最後導致葉片發黃枯萎。

\t黃苗子病的發病規律

導致黃苗子病的病菌是通過在姜種上越冬,在種植之後,條件適宜的情況下,病菌就會通過雨水或者灌溉的水向別的姜傳播,。

\t防治方法

(1)選擇健康無病害的姜種

在收成之後,就挑選出無病害的姜塊作為種子,準備種植之前,就把種子放到草木灰溶液中浸泡,每次浸泡30分鐘,浸泡2、3次即可,如果有條件的,可以使用專門針對這種病害的消毒液浸泡一下,效果會更好。

\t(2)火燒土壤消毒技術消毒

種植之前必須要對土壤進行消毒處理,最佳的消毒方式是火燒土壤消毒,同時外加土壤撒草木灰深耕的方式,給姜生長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

3、其他病害

除了這兩種病害之外,還有其他各種的病害,例如姜枯萎病、姜斑點病、姜炭疽病、姜眼斑病、姜葉斑病、姜葉枯病、姜蛆等,每一種病都需要對應的處理方式,但是也有相同的處理方法:分別的選健康姜種、草木灰水浸泡、土壤消毒。

三、姜的種植方法

從姜的生長特點和常見病蟲害,我們可以總結出一些種植姜的方法。

1、種植前處理

種植姜之前,我們需要對種子、土壤進行處理。

(1)種子處理

種植之前10天,從預留種子中,挑選出健康沒有傷口和病害口的姜塊,然後用草木灰溶液清洗一遍,然後再放到草木灰溶液中浸泡3次,每次浸泡30分鐘,相隔1個鐘頭一次。

這種方式雖然麻煩,但是去除藏在種子中的病害非常有效,所謂的欲要利其事,必先利其器。

(2)土壤處理

姜在生長過程中是需要很多營養的,而且對突然的要求也很高的,所以種植之前,必須要對土壤進行深耕消毒底肥處理。

\t深耕的方式

通過耕地的機器把20釐米到30釐米深的土壤翻耕一遍,然後通過耙的方式,把翻耕出來的土塊打碎,這樣土壤就會比較疏鬆透氣了。

\t消毒的方式

消毒的方式有很多種,我們建議火燒土壤外加草木灰消毒,火燒土壤是一種新興的消毒方式,比較超前,可能很多人難以接受,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種消毒方式非常有效,而且沒有副作用。

首先在翻耕之前,用高溫火焰噴槍燒一遍土壤表面,然後是在翻耕的同時,再用高溫火焰噴槍燃燒翻出來的土壤,最後耙碎之後,再用高溫火焰噴槍燃燒一邊土壤。

火焰噴槍的溫度建議在300℃~800℃中間。

\t底肥施肥方式

在深耕之前,把土地中所有的雜草、農作物枯苗等收集起來一起燒掉,然後在土地上撒一層草木灰,撒多一點都沒事,如果有其他的腐熟農家肥也可以撒或者澆灌一遍。

深耕之後再撒一遍草木灰和腐熟農家肥,再通過耙的方式打碎和攪勻農家肥和泥土,晾曬2天時間。

2、姜種植

(1)催青

把生薑種子用水打溼,放到光照不到的地方催芽,待生薑冒青。

(2)切芽

把冒青的生薑切成一塊一塊的,每一塊生薑上都需要有1~2個冒青的點(也就是準備冒芽的地方),同時在切出來的姜的傷口上粘上草木灰。

(3)起壟開溝

把處理好的土地做成一壟一壟的狀態,然後開溝放入切好的姜塊,最後掩土澆水。

姜塊與姜塊之間的距離為20釐米為佳,主要是為了給莖塊繁殖騰出足夠的空間。

(4)每天澆水

生薑對水分的要求比較苛刻,不能太溼也不能太乾,標準就是:土壤見溼,但是手抓上去又不粘。澆水的原則是:少量多澆,勤澆水。

做法

在生薑地裡裝噴灑頭,一壟一根水管,隔3米裝一個噴灑頭,每天隔1個小時或者巡查發現地幹之後就開噴灑頭澆灌,澆灌一次5分鐘到10分鐘。澆水期間需要隨時查看,防止澆水太多。

(5)追肥

在幼苗期的時候,營養主要的來源是種姜,所以這個時間段基本上不用追肥。

在出苗期的時候,需要追一次有機肥,主要以腐熟農家肥為主,量需要自己把控,沒有指定的標準。

在姜莖塊生長期的時候,觀察一下姜塊的生長情況,多追施鉀肥和氮肥,適當施一些磷肥。以草木灰為主,草木灰就是最好的鉀肥,而且還含有豐富的氮元素和磷元素等營養元素。

做法

在生薑之間開一條溝,我們稱為追肥溝,隔一行一條,然後把肥料施放到溝裡面,最後用土壤掩埋起來,澆水淋溼。


四、從生薑的種植方法,我們可以總結出一個比較理想的最好的種植方法:

1、溫室大棚種植

溫室大棚可以隨時調整生薑生長所需的溫度,而且大棚可以杜絕各種自然災害,防風、防雪、防蟲、防雨等等。

溫室大棚還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證土壤營養不流失。

2、種植之前土壤消毒

這是杜絕各種各樣病蟲害的最好的防治方法,而且還可以改良土壤。

土壤消毒的方式在上面已經詳細介紹過,大家可以仔細研究一遍。

3、土壤深耕耙地

生薑最主要的是莖塊的繁殖,而莖塊繁殖都是在泥土中的,深耕有利於泥土疏鬆透氣。

4、土壤施底肥

這是改良土壤最重要的一步,土壤經過一批農作物的種植之後,會處於貧瘠階段,需要通過施底肥的方式改良土壤的情況,具體的步驟和方法在上面已經詳細介紹了,大家可以翻上去再看一遍。

5、先催芽再種植

在催芽之前,需要用草木灰容易浸泡生薑2次~3次,每一次30分鐘,隔1個小時一次。

種植生薑,我們一般是先催芽,切成一塊一塊,然後在芽塊上塗上草木灰,加快傷口癒合,同時也有促進根生長的功效。

種植的時候要起壟,然後再開溝下種。起壟的作用就是增加生薑生長土壤的厚度。

6、澆水

我們種植生薑,澆水的時候都遵循這樣的原則:少量多澆,勤澆水。因為生薑對水分的要求比較苛刻,不能太溼也不能太乾,所以每次澆水都是少量的澆,土壤見溼即可,但是這樣乾的快,所以要勤澆水。

7、追肥

生薑對鉀肥、氮肥的需求比較高,尤其是在莖塊繁殖的高發期。所以觀察到生薑莖塊正在繁殖之後,需要一週追施一次有機肥和鉀肥,鉀肥多以草木灰為主。這個施肥的量沒有固定的標準,需要自行把握。

追肥之後需要及時澆水,而且施放的肥料不可靠著生薑根莖,離根莖4釐米到8釐米的距離。尤其是化肥,更不可靠著根莖。

8、病害處理

種植生薑的過程中,需要經常查田,發現有異狀,要及時對照各種病害的特徵,尋找到解決問題的病害根治藥物。


總結:生薑作為農作物的一種,與其他農作物種植一般,都需要經歷土壤消毒處理、土壤施底肥、種子催苗、定植、澆水施肥、病蟲害處理等,瞭解透徹生薑的特性、生長習性,針對性的找出對應方法,種植起來其實是非常容易的。


鄉村小雄


生薑什麼時間種植最好?

生薑一般在每年的4-5月份的時候播種是最好的,但是對於溫度較高的地區,比如雲南、廣東、廣西、海南等地可以提前進行播種,通常在每年的3-4月份的時候就可以進行種植,比如山東、湖北、安徽、江蘇等地可以推遲種植時間,一般在4月份的時候就可以進行種植。生薑一般在都選在春季種植,秋季就可以進行收穫。現在很多人會選擇在自家陽臺種植生薑,這時候可以不用在固定的時間點來選擇種植生薑,因為因為家裡面的氣溫比較好控制,可以選擇溫暖的時候進行播種種植。



7月份可以種植生薑嗎?

如果是在家裡陽臺種植的話,在7月份是可以種植生薑的,如果是田地裡的話,是不適合種植的。


8月份可以種植生薑嗎?

8月份是不適合種植生薑的,在家裡面的陽臺上也不適合種植,此時種植的生薑不易長小姜,如果在大棚裡面種植反季節生薑是可行的。


湘女朱丫頭


我是一個姜農,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鎮寧小黃姜是貴州農特產品之一。

先從選地說起,種植生薑最好選擇較為過水好的黃土地或者沙地。千萬不能選擇含水量大的沼澤地和水淹地。一塊地最好一年種水稻,隔年再種生薑,這樣一是增加土地肥力,二是種一年的水稻後,耕地裡的紅螞蟻、昆蟲幾乎死掉,生薑,尤其是母姜不易被禍害。如果是不能種水稻的山地,也不要連續幾年種植生薑,可以輪種一年或者二年其它作物後再種植生薑。

其次是施肥,儘量多施農家有機肥,這樣可以防止土壤板結,生薑生長比較大塊。

再次,薑母選擇,薑母必須選擇大塊的,這樣姜苗才長得壯,第二年也才好收母姜。




夜郎春秋


生薑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新鮮根莖,高40~100cm。姜的根莖(乾薑)、栓皮(姜皮)、葉(姜葉)均可入藥。生薑在中醫藥學裡具有發散、止嘔、止咳等功效。

那麼生薑是怎樣種植的呢!

一、種植姜的方法

1、種植姜的選地與選種

種植姜的過程中,姜對水分是非常敏感的,一般的情況下姜的抗旱能力和抗澇能力都是極差的,所以我們在選擇種植地的時候最好是選擇通透性強的沙質土壤,同時還要靠近水源,這樣方便澆水和排水。姜的選種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選擇健康的,塊莖比較粗壯而且色澤好的,而且還要觀察姜芽是否有生機,選擇沒有出現枯萎的狀態就可以了

2、種植養護

生薑是一種喜溫暖、拒強光的農作物,土壤一定要肥沃。在種植時天氣過冷可以蓋上一些稻草,一般姜塊入土3-4釐米深,不要碰觸到肥料。每畝的種植量在300斤左右,間距在15-20釐米左右。全程需要保持土壤有一定的溼潤性,其次出芽後注意觀察,一般成長不如正常的則需要追肥。正常的情況下在姜苗生長之10釐米左右開始追肥。

3、田間管理

生薑是喜陰,不耐高溫和強光的植物,所以在夏季時要對其進行遮陰處理,此外生薑不耐乾旱,也不耐澇,對於水分較為嚴格,要時刻保持土壤溼潤,尤其是在高溫時期,陰雨季節也要及時排水防澇。在生長到一定程度時要及時搭架打頂,控制莖蔓生長高度,減少不必要的養分消耗,使養分向根莖出轉移,有利於根莖生長。

4、病蟲害防治

危害生薑生長以及影響生薑產量的主要病害是腐爛病和斑點病。腐爛病一般是在夏季七八月份甚至持續到九月初,發現有發病的植株要及時拔除,並且要將這植株旁邊的土壤挖去,以免細菌感染,然後撒上一層石灰,再用土將地填平。斑點病的防治方法是噴灑50%百菌清800倍液,每隔7~10天噴1次。影響質量的蟲害主要是姜螟和姜蛆,我們一般使用敵百蟲或辛硫磷進行葉面噴灑防治。

二、注意事項


生薑種植最容易出現的病症莫過於姜瘟病,一般可以用70%敵克松沿著根部灌溉預防。在蟲害這一塊的話容易出現姜螟,發現後要及時用90%敵百蟲粉1000倍液治理。發現效果不佳時要及時移除植株,以免受更大的損失。採收後集姜葉子一定要不要留在土裡,這樣會導致第二年的病害幾率增加。大家可以在採收後象徵性的種植一點用來吸收一些剩下蟲害和病害因素以減少第二年的災害幾率,一般1-2米種一株,這些吸收病害的可以視情況拋棄。

總結:在種植生薑的過程中忌輕視生薑質重,只重視產量,高產不一定高效,生薑效益決定於產量和價格。生薑出芽後,分次大量衝施增產型黃腐酸鹽,能夠明顯改善生薑色澤和光亮度。通過鉀肥施用時間後移至8-9月份,分次衝施鉀肥,可以明顯改善姜塊色澤和提高生薑單塊重。


皖北小眼歌


生薑種植最好的方法是怎樣的?

一、生薑的生長特點

生薑屬姜科姜屬多年生宿根植物,生薑從催芽播種到收穫需200天以上,發芽期需40~50天,幼苗期需70天左右。生薑喜溫暖、溼潤的氣候,不耐寒,怕潮溼,怕強光直射,忌連作。生薑植株的生長只能在無霜期,生長最適宜的溫度是 25-28℃。當溫度低於20℃則發芽緩慢,極端高溫為39℃,空氣相對溼度為80%左右。宜選擇坡地和稍陰的地塊栽培,在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上或重壤上生長良好。

二、生薑的種植技巧

  1. 選擇品種:生薑可分為疏苗型和密苗型兩種類型。疏苗型植株較高,根莖節少,姜塊肥大而呈多單層排列,是出口的主導品種,如萊州大姜、萊蕪大姜等;密苗型分枝多,根莖節密,姜塊雙層或多層排列,如萊蕪片姜、浙江紅爪姜等。種植戶可根據當地實際選用抗病、豐產、商品性好的品種。

  2. 種植季節:生薑必須要在無霜的溫暖季節栽培,一般是春季播種,霜前收穫。當地溫穩定在16℃以上時進行播種, 要想獲得較高的產量,需要滿足適於生薑135~150天的生長時間,要把根莖生長期安排在適宜的月份和最適宜的溫度。生薑一般於4月中旬左右播種,若遇寒流到來前,需要在田間覆蓋地膜提溫防寒。
  3. 播種方法:生薑在播種前要先進行消毒、曬姜困姜和催芽。消毒可用72%農用鏈黴素可溶性粉劑4000倍液、或新植黴素4000~5000倍液浸種48小時;曬姜困姜,在播種前1個月左右,洗淨姜種泥土,室外地上晾曬1~2天,夜晚收回以防霜凍。然後在室內堆放3~4天,上蓋草簾進行困姜,以促進種姜內養分的分解。可反覆2~3次曬姜困姜後進行催芽,如火炕催芽,可先在炕上鋪一層10cm左右的麥秸,麥秸上再鋪2~3層紙,將姜種一層一層放在紙上,堆放厚度60~80cm,然後再鋪一層10cm厚的草,頂層加蓋棉被,溫度可通過加熱土炕或揭蓋棉被來調節。催芽方法雖多,但是溫度均應掌握在22~25℃之間。超過28℃易徒長,低於20℃發芽慢。待姜芽1cm時,即可分批播種。
  4. 整地施肥: 生薑發芽期需肥較少,以後需大量養分。全生育期以鉀肥最多,氮肥次之,磷肥較少,比例為2:1:0.5。必須施足基肥,冬前深翻,翌年春每畝施腐熟有機肥3000kg、過磷酸鈣30kg,或每畝施腐熟有機肥5000kg、草木灰150kg。然後整地平畦,或開溝待播。溝距為50~55cm,溝寬25cm,溝深10~12 cm。

  5. 及時播種: 選擇晴暖天氣,將已催好芽的姜塊掰成75~100g的小種塊,每個種塊上保留1個幼芽,土地澆足一次底水。排放種姜有平播法和豎播法,平播即種塊水平禾擺放在溝內,幼芽朝向一個方向;豎播即種芽一律向上播種,然後隨用細土蓋在姜芽及姜種上,播後覆土5cm左右。每畝用種量為400kg~500kg;每畝保苗5500株左右。
  6. 田間管理:生薑為淺根性作物,因此不宜多次中耕,以免傷根。一般在出苗後中耕1~2次,及時除草。旺盛生長期可採用人工拔草,最好不用除草劑,也可用黑色地膜覆蓋防草等。生薑不耐旱,出苗前可不澆水,幼苗期小水勤澆,夏季勤澆,立秋後多澆水保持相對溼度75%~80%,收穫前3天再澆最後一次水,以便收穫的姜塊帶土利於貯藏。生薑除施足基肥外,應多次追肥。幼苗期每畝隨水衝施腐熟人糞尿1000kg,或尿素10kg。立秋前後每畝施腐熟有機肥1000kg、三元複合肥15~20kg。9月上旬前後每畝施三元複合肥30kg。

  7. 防病蟲害; 生薑病害主要有姜瘟病、葉枯病、斑點病、炭疽病等,蟲害主要是姜螟。所有病害防治都要從選種、除除病源物、輪作換茬、種姜處理等環節加強管理。姜瘟病可用72%農用鏈黴素可溶性粉劑4000倍液、或47%加瑞農可溶性粉劑750倍液、50%代森銨1000倍液,每株250ml灌根,10~15天1次,連續3~4次;葉枯病可期用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1:1:200波樂多液噴灑,7~10天1次,連續2~3次;斑點病可用50%複方硫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7~10天1次,連續2~3次;炭疽病可用50%複方硫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80%的炭疽福美可溼性粉劑800倍液,10~15天1次,連續2~3次。姜螟鑽心蟲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或10%天王星乳油1000倍液噴霧,10天一次,連續2~3次。
  8. 及時收穫:10月中旬左右收穫,收後從莖杆基部削去地上莖,保留2cm~3cm莖茬,不要進行晾曬。

總之,生薑要想獲得高產,最好的種植方法就是要根據生薑的生長特點,從選擇品種、種植時間、播種方法、整地施肥、及進播種、田間管理、防病蟲害、及時收穫待環節,加強綜合管理,就可以取得理想的高產收成。以上介紹如有不妥,敬請指正,如果你喜歡此文,請給個點贊或轉發,你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和鼓勵,謝謝支持!


幸運的林星星


生薑是我們日常菜必不可少的食材。生薑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獵食纖維、碳水化合物、胡蘿蔔素、等,還含有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鉀、鈉、鈣、鐵、鋅。而且生薑有一定的美容功效,可以抗衰老、還可以淡斑。生薑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可以開胃健脾、摺疊殺菌解毒,消腫止痛、治療偏頭痛等。

生薑的市場價值和市場需求量都是是很樂觀的,大批種植戶都種植生薑都獲利不少。想要種生姜能高產獲利,就得有好的種植方法。生薑種植最好的方法是什麼呢?

生薑選種:

  • 1、種姜處理:選種要選優質的姜種,種姜要經過嚴格挑選掏出成色不好的殘缺的姜塊,姜種最好切成大小60克到90克的姜塊最好,要帶姜芽,用石灰塗抹刀口可以消毒。
  • 2、種子催芽:將處理好的姜種晾曬幾天後,把晾好的姜種泡到“波爾多液”浸泡6分多鐘,然後撈出放到潮溼的沙子上上面蓋一層薄膜,溫度控制在25度左右。大概一週左右就能發芽了。

生薑適宜溫度:

  • 生薑在生長過程中喜熱溫度在17℃以上才回發芽,在種植以後發育階段溫度要控制在25℃左右最好,溫度就算達到38℃生薑都沒事但是要是溫度低於15℃生薑就容易得病腐爛了。

光照:

  • 生薑雖然喜熱但是怕強光照射,種植後要搭蔭棚或者種植間作物適當遮蔭,躲避烈日。

水分:

  • 生薑根系不發達所以耐旱能力很差,也怕水泡。在生長過程種要階段性補水,要根據土壤含水量來澆水,澆水水量一定要控制好。

土地選擇:

  • 生薑適宜種植的土壤為肥沃的沙土土質要松,方便根吸收養分,種植地土壤含水量要適中,地面太過潮溼太過乾燥都會影響生薑生長。

生薑種植:

  • 開溝播栽:選擇好的種植地進行耕地施肥,地面弄平整後開始開溝,溝深28釐米最好行距控制在29釐米,株距24釐米。把姜塊種到溝裡芽面緊貼地面放平穩,不能上翹,在旁邊放點農家肥用有機肥蓋起來就可以了。

生薑培土:

生薑培土是影響產量的關鍵因素,培土控制好,才能有個好收成。生薑的根莖生長在底下不易見光。所以隨著生薑生要階段性的進行培土,為了防止生薑暴露在外面影響到質量。一般在種植過程要進行有三次培土。培土時可以同時進行土地養分補給施肥或者澆水。

  • 1、第一次培土:在根莖分杈4到5根時進行培土,厚度2到3釐米厚,用鐵鍬在溝兩側的圖裁下來裁3釐米左右,保證地壟寬度在26釐米最好,裁下的土就放在溝內,這樣可以壓住一些雜草,然後澆水就可以了。這次培土不易太厚,要讓根系能呼吸順暢,才能生長旺盛。
  • 2、第二次培土:第二次培土在距離第一次21天后,培土厚度3釐米左右,用鏟子或鋤頭裁種植溝兩側的壟土裁到溝裡就可以了,這個時候培土不易太厚要比第一次薄一點,這個時候是生薑吸收養分關鍵時期要保持根部呼吸順暢。
  • 3、第三次培土:第三次培土要進行大培,在上次培土16天以後進行,厚度要厚在7釐米左右為宜,這時候要把溝倆側的土都裁到溝裡,生薑生長的溝這個時候就變壟了。這次大培土關係到生薑以後的生長髮育。培土要是淺了結的生薑就會變短。培土要是厚結的生薑會細長。在此後要勤快點要是發現有露在外面的莖塊要及時蓋土。

生薑施肥:

  • 1、基肥:基肥在農家肥的基礎上要加施氮、磷、鉀,硼、鋅、鈣的肥料,要按照一定比例施肥。
  • 2、助長肥:在夏天培土時進行三次助長肥,配合澆水在第一次第二次培土時進行施肥複合肥6kg、農家肥50kg。在生薑基部14釐米左右的地方進行條施,要注意不要把複合肥撒到生薑基部以免燒傷植株。
  • 3、結塊肥:後一次培土加大施肥量這個時候是生薑根莖膨大期消耗養分居多,每畝複合肥60kg左右,80kg左右農家肥。

生薑主要病害:

生薑在種植過程種也會遇到各種蟲害病害,為了提高生薑產量病蟲防治也是關鍵。生薑最常見的病害有:姜腐爛病、姜炭疽病、姜斑點病。主要蟲害有,甜菜夜蛾、甜菜夜蛾。

  • 1、姜腐爛病發病症狀:生薑各個部位都有可能感染姜腐爛病,姜腐爛病發病是細菌先從根部感染然後侵入到莖葉,發病初期生薑葉子會有些許萎縮,葉子會顏色暗而無光然後下垂,慢慢枯萎,莖部慢慢會變成深咖色變軟充滿水漬最後腐爛。
  • 2、姜炭疽病:炭疽病主要病害部位在生薑葉子部位,主要發病症狀先從葉子尖開始發病葉子尖有綠變黃充滿水漬,然後葉片朝下,形成好多個橢圓形褐斑,慢慢斑點結合成斑塊,最後時葉子枯萎掉落。
  • 3、姜斑點病:斑點病受害部位也在葉子部位,葉子上會出現小小的園形黃白色葉斑,慢慢的斑中央變薄,長裂或穿孔。嚴重的時候小斑點佈滿葉子密密麻麻。

生薑病害防治:

  • 1、姜腐爛病防治方法:生薑種植要用輪作方法不易連種,最好間隔6年左右。土地要排水良好,地要平整防治灌溉時積水因為潮溼被細菌感染。得病後期可用藥物防治用“噻唑鋅”進行灌根施藥2次左右。或者使用“噻森銅懸浮劑”“葉枯唑可溼性粉劑”“氯溴異氰尿酸水溶性粉劑”每十天用藥一次施藥3次左右最佳。
  • 2、姜炭疽病防治方法:定期要清理種植地,要翻土曬土可以減少傳染源。要合理密植避免植株過密通風不佳田間過溼引發病變。藥物防治可用“吡唑醚菌酯”“鮮胺乳油”12天左右噴灑一次,噴灑3次為好。
  • 3、姜斑點病防治:要注意農家肥施肥量避免過多,合理密植。藥物防治用“精甲霜”“錳鋅水分散粒劑”每隔8天左右噴一次連噴4次左右。

生薑主要蟲害:

  • 1、姜螟蟲害症狀:姜螟喜歡吃生薑嫩莖,在生薑莖幹內部進行取食最後把莖內部掏空使水分沒法輸送,最後時植株缺水乾枯。
  • 2、菜夜蛾蟲害症狀:
    甜菜夜蛾幼蟲時期喜歡吃生薑葉子,一般都會聚集在葉片背面,在上面結網吃葉肉,大一點後就會將葉子吃成馬蜂窩是的全是洞。

生薑主蟲害防治:

  • 1、姜螟蟲害防治:清理田間殘枝敗葉,田間雜物,帶出田間進行燒燬。藥物防治用“毒死蜱乳油”“壟歌”“康寬”進行葉面噴灑。
  • 2、甜菜夜蛾蟲害防治:可以在種植地搭網減少害蟲入侵減少蟲害,選用40目的防蟲網防禦最佳。藥物防治,甜菜夜蛾在幼蟲時期農藥防治會效果不佳,可以噴撒“毒死蜱乳油”“壟歌”“米滿膠懸浮劑”6天左右噴撒一次三次左右效果最佳。

生薑採收:

生薑的採收時間要根據品種和生長環境來定,可分為嫩姜採收、老薑採收、種姜採收。

  • 1、嫩姜採收:嫩姜要在8月中旬開始採收這時候的生薑辣味不重,脆、水分多,多用於做菜,醃製菜品。這樣的姜就得當季賣出,因為含水量太高不易儲存。
  • 2、老薑採收:老薑採收最佳時間在十一月上旬進行,這時候生薑植株葉片莖杆顏色已經變黃,生薑口味變濃,辣味也加重了,用於調料加工,老薑方便儲藏。要在天氣寒冷前採收完畢,最好選個晴天採收。
  • 3、種姜採收:採收時間和老薑一起採收,留種姜時採收後要進行晾曬,這樣可以減少水分方便儲藏,要選擇個頭大塊的生薑,成色要好無病害的留做種姜。

生薑採收注意事項:

  • 要在天氣變冷時採收完畢,採收前要對生薑種植地進行鬆土,要選在晴朗的天氣進行採收,採收種姜時要用窄形剷刀,在植株北側將表土刨開,等到姜塊露出,用手按住植株基部,避免基部受振動,取出姜後輕輕折開選出種姜。要是種植地土壤含水量過高不易留種姜。

生薑種植說容易也不容易說難也不難,注要注意田間溫度和溼度,澆水施肥不宜過多,也不能太少。生薑培土技術掌握是最關鍵的,培土要做到合理培土結合施肥澆水一起進行。田間要勤去清理田間雜物,觀察生薑植株生長狀態是否健康。生薑最怕暴曬要做好防護工作,種姜採收前期不要澆水避免留種水分過大不易存放。農藥使用量要按照國家規定計量使用,為了蔬菜質量安全我們每個種植戶都要遵守規則。希望每個種植戶都會有個好的收成。


村裡說農事


我是一個農民!也來討論下三農種植問題!記得年青跟爸爸一起種植象玩玩操作一樣。不用太複雜也不用大道理!種植是與天為樂的事,很自然而然的事情!不要強加非常多的人為知識下去。不關題目問題更不用多說嚇唬別人。種植中真正遇到什麼問題就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等!題目是種植問題就按正常種植該農作物一般小小程序走即可了!我多年前的三農種植小經驗與大家分享。請大家們指正與交流等!我本人看事處事就是一句話或最多不超三五句話即可了!題目是: 生薑種植最好的方法是怎樣的?一句話就是在適種子適溫適時適土除毒防疫後就是生薑種植最好的方法了!就這一句真話!所有一切都圍繞它來轉轉即可完成任務了!這句話是何意思呀!就讓我展開與大家交流下吧!一,適種子即選擇方園或全國適合本地區種植的產高易種的好品種為佳! 二,適溫;大自然天氣盡量不能低於5 至10 度下種,有違的透明膠紙房保溼等。三,適時;農曆春節過後即可下種,大概三月左右吧!四,適土,種前預先翻土、曬土、或燃燒雜乾草做基礎肥等翻土約不超過25 至30 釐米深。五,除毒防疫;就是種前一個星期左右水養或土養(溫度過凍加草雜物等保溫)護養出新芽等,一個小芽一片姜為最小下種單位等,下種可淋洗消毒液等就〇K啦!間隔為十至十五釐米左右。收成一年或十個月左右!具體到時看農作物長勢等!當然大型小型規模問題;人多人少就是人員按排問題了!土地成行成壟以及大型保溫透明膠紙屋要小心牢固和調配好就0K啦!應該不用每天繞水!姜本來就是粗生植物很易打理的。小識供參考與指正。[贊][祈禱][玫瑰]


永動機一


生薑,分為“大姜”和“小黃姜”兩大類,在我國廣泛種植,生薑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調味品之一,能幫助食物去腥提鮮,有句養生的諺語叫“冬吃蘿蔔夏吃薑”,意思是說冬天外界寒冷,身體內熱,吃蘿蔔可以順氣,帶走多餘的的內熱;而夏季暑熱,多數人食慾不振。而生薑中的薑辣素能刺激胃腸粘膜,多食生薑有利於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生薑還能藥用,它能去溼驅寒,尤其是小孩子發燒發熱,用生薑推拿,很快就能見到療效。

那生薑有如此多的妙用,那種植生薑最好的方法是什麼呢?

我們種植生薑最終的目的就是能高產,能賣到更多的錢,增加自己的收入,做到一下幾個方面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下面我來分享一下如何種植生薑高產的方法?

一、種植前處理

1、選種: 姜種就是成熟的姜塊,一般選擇做種姜的都應該是個頭大,無蟲無病無傷口的老薑,總之就是挑好看的就對了。頭年留姜種要在霜降前後挖的進行留種,過早沒老熟,過晚易受霜害。種選好後我們要對姜塊進行晾曬殺菌消毒,曬的時間不宜過長,使姜塊充分受熱即可。

2、催芽: 姜種曬好後就要進行催芽,催芽時要將姜切成小塊,每塊留一到兩個芽孢即可。催芽要到溫室進行,一般溫度控制在20~25度,溫度太低不利於出芽,催芽的時候可以用一些覆蓋物把姜塊蓋住,比如稻草之類的。大概十天半個月就出芽了。

二、整地施基肥

1、整地: 在種姜之前要土地進行深耕兩次,土壤反覆晾曬,起來殺蟲卵的作用,減少病蟲害的發生,二是把土壤培得細膩一些。

2、施基肥: 土壤整好後就可施入基肥,基肥我們一般都是用腐熟農家肥加上少量的複合肥,農家肥一般是家畜糞便,如:牛糞、豬糞等。像姜這類地下莖塊作物一定要施足底肥,

一般施農家肥一畝地1500~3000㎏差多了,加上鉀肥30~35kg,磷肥20-25kg或複合肥50kg。攪拌均勻一起施入土壤中即可。注意要留一部分肥料蓋土的時候用

三、播種,播種分為條播和穴播兩種方式。

1、條播: 在備好的畦上按行距50cm縱向開挖10-15cm的溝,注意兩側要留有空地各2釐米左右,按株距20-25cm植入選好的種姜塊,然後上面蓋上一層肥再覆土,一畝地可植6000-6500株姜左右。這種播種方式對平地、梯田及坡地都適合。

2、穴播: 穴播一般按行株距50x20-25cm挖穴,穴探10-15cm,一畝地可植6000株左右。穴播一般適合平地耕種。

但要注意的是無論是條播還是穴播,在放姜塊的時候一定要芽朝上,放種姜前,要讓姜塊裹上一層草木灰,對姜塊切口進行消毒處理。覆土之後我們可以用稻草之類的作物杆覆蓋在上面,起到土壤保溼的作用,也可以防止雜草叢生。

四、田間管理

1、肥水管理:姜生長期對肥料需求及大,能否高產就看你肥料是否施到恰到好處。

①壯苗肥: 要輕施“壯苗肥”。幼苗期植株生長量小,需肥不多,但幼苗生長期長,為增進幼苗生長茁壯,通常在苗高30釐米左右,長出1—2個分枝時進行第一次追苗肥。這次追肥以氮肥為主,每畝可施硫酸銨或磷酸二銨20公斤。

②開叉肥: 要重施“開叉肥”。立秋前後生薑進入生長轉折期,植株生長加快,並開始大量積攢生長所需要的養分。對肥水需求量增大,為確保生薑高產,立秋前後結合中耕除草,重施一次肥料,以增進植株茁壯開叉、生長,為根莖膨大準備充分養分。這次要以有機肥為主,

通常每畝用粉碎的餅肥60—80公斤,腐熟的雞糞250—300公斤,複合肥50—80公斤或尿素10公斤、磷酸二銨25公斤、硫酸鉀25公斤,於植株蔸部一側15釐米處開一小溝(穴),將肥料撒入其中,覆土並澆透水份即可。

2、搭架打頂: 生薑在生長到一定程度時要及時搭架打頂,這樣做的目的是控制莖蔓生長高度,減少不必要的養分消耗,能更好的使養分向根莖部位轉移,有利於根莖生長,達到增產的目的。

3、遮陰: 姜喜歡溫暖、溼潤的生長環境,因為根系不發達,不耐高溫、乾旱,為了使它更好的生長,可與高杆作物套種, 像玉米之類的作物,或者直接搭遮陽棚。

4、中耕除草: 中耕的目的是消滅雜草和蟲卵蟲蛹,增強土壤通氣性,提高土壤蓄水保肥的能力,提高土壤溫度,為黃姜生長髮育提供良好的環境。

五、防病蟲害: 生薑常見的病害是“姜溫”(腐爛病)和“黴菌性根腐病”,前期特別要注意土壤和種姜的消毒處理。如出現病害要及時處理並進行消毒,以防止病害危害其它。上次我回答“小黃姜的病害”裡有防治方法,這裡就不特別講了。

六、及時採收:生薑的採收分為“仔姜”採收和“老薑”採收,仔姜採收在立秋前後,老薑則是在霜降前後進行。採收時不能在雨天進行,挖出的姜塊不能在田地裡過夜,要及時入姜窖,防止被凍傷。

■總結:生薑培育管理並不是難事,要想品質好,產量高,做到合理施肥,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產量自然就上去了。

我是“鄉下二妹子”,喜歡我的回答記得【關注】我。


鄉下二妹子


生薑這個作物比較特別,沒有什麼作物能跟它競爭,它的辣極像高度白酒。

生薑的種植要像好首先土地要細膩,透氣性好,還不能漏水漏肥。姜對土地的要求挺高,

生薑的種子的選育是一關,那好的品種是大姜高產,高質量的保障。

再是育牙,生薑的育牙不能太尖還不能太小,要牙圓又胖為好。育牙班在二十天左右為好。

再是下種,這個時期特別注意環境溫度不能低與十度,冷了會讓姜牙死掉不能生長而爛掉。姜的行距是在七十到九十公分之間,株距要一米五顆棵。深度要三十公分至四十公分。夠內應該是熟土,溝的底部應該有十幾公分的萱土,這樣好行根透氣。

下面是蓋土要有二至三公分厚,是水澆過的厚度,上面覆蓋好透明薄膜,這樣生薑的種植階段就結束了。


過兩天1963


生薑種植最好的方法:生薑的種植是春季播種,秋季收穫。播種時間是四~五月份,地裁需要條播。————,首先要選擇土質肥沃、澆水便利沒有姜瘟病的地塊,精細整地,合理配方施肥。每畝地撒入優質腐熟雞糞或者其他腐熟肥3000~4000公斤做基肥(底肥),在肥水地塊按60~65釐米的行距開溝備播,每畝地施餅類肥料100公斤,複合肥150公斤,鋅肥兩公斤,硼肥一公斤做種肥。————精心選種,適時播種,播種前一個月左右(地膜生薑在驚蟄前後)從地窖內取出脫毒種姜,衝去泥土,涼曬一~兩天,選擇皮色好、塊頭大的做種姜催芽,每畝用種約300公斤左右。以火炕催芽為主。姜種堆放高度不得超過0.8米,催芽溫度控制在21~25度c。地膜覆蓋生薑的最佳播種期是四月初清明前後。蓋膜前用除草劑兌水噴施,防止地膜下的雜草。適當稀植可以提高單株產量,促使姜塊大而整齊。高產地塊行距60~65釐米,株距20釐米,每畝裁種5500株左右。中肥地塊行距60釐米,株距18釐米,每畝裁6000株。————生薑播種前要精選姜種,剔除黴變、腐爛、乾癟的病弱姜塊,要選擇50~100克有一~兩個壯芽的姜塊,較大的姜塊可用刀或者用手掰開,傷口用草木灰或者石灰消毒後再播。————播種前要用藥劑浸種,把姜涼曬兩天後用1:1:120的波爾多液浸種十分鐘後撈出用沙子將姜層層推放用薄膜覆蓋,厚度40公分,溫度在21~25度,十天左右出芽,根據芽的大小分批播種。————進行科學技術管理,促進生長,栽種二十天左右快出姜苗時用遮陽網遮蔭,宜於田間管理。六月下旬~七月上旬幼苗期適當施肥,每畝施尿素25公斤。立秋前後姜苗生長迅速,為了滿足姜苗的迅速生長,去掉遮陽網進行施肥,一般畝施複合肥100公斤,鉀肥50公斤。施肥於距植株基部約二十釐米左右的溝中,後覆土封溝培壟。最後澆水,九月上旬以後,植株地上部生長基本穩定,為了使地下根莖的膨大,保證養分供應,根據苗情,每畝追施尿素10~15公斤,鉀肥15~20公斤。可在壟下開小溝,施入後進行二次培土,也可以將肥料溶化後在水中順水衝入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