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不要低估民眾的藝術鑑賞能力。藝術真的雅俗共賞嗎?

風雨亭37738091


藝術並沒有所謂的高雅和低俗之分!又何來雅俗共賞?

普通大眾的藝術鑑賞能力這個沒有標準,因為每個人對藝術的理解能力不同,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甚至有的擅長寫實,有的擅長抽象!


藝術本來就是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生活是最平凡的,窮人有窮人的生活,富人有富人的生活,並沒有誰比誰高貴!

至於說“不要低估普通大眾的藝術鑑賞能力”這句話應該有所保留,因為這個覆蓋面太廣了,藝術鑑賞也是需要有一定的藝術理解能力的,如果沒有這個基礎,鑑賞能力就是一句空談!


鑑賞並不是所謂的專家獨有的權利,藝術是所有人的,但是鑑賞也不是簡單的一句“好”或者“不好”就能概括的,他需要對藝術作品的各個方面給予一定的分析和解說,就是必須要有根據,而不能籠統的歸納它!

藝術是不是真的雅俗共賞?

我們說了藝術並沒有高雅低俗之分,藝術作品的創作本來就是面向大眾的,不會專門指定某個人群!

只有少部分受眾的藝術作品最終會因為缺乏營養枯萎而死!所以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藝術作品只有那麼多,能被普通大眾接受的作品才有更強的生命力!但是這和高雅、低俗無關!


萬物皆明


“有人唱戲,就有人看戲,只是人或多或少而已”,藝術家創作了藝術作品,就是要供人欣賞的,作品好壞,藝術家自己說了不算,自然有人會通過欣賞之後去評價,問題來了:有人說,不要低估民眾的藝術鑑賞能力,藝術真的可以雅俗共賞嗎?



民眾的藝術鑑賞能力,藝術的雅俗共賞

是的,任何人都不要去低估民眾的藝術鑑賞能力,即使,人的審美能力有高有低,但終究審美能力高的人還是佔多數,有一部分人因為藝術理論知識的欠缺,所以在欣賞一件藝術作品之後,不能用專業的藝術術語表達對藝術的評價,這情有可原,但並不代表不懂作品的好壞之處,


之所以不要低估民眾的藝術鑑賞能力,那是因為民眾對真實生活的瞭解遠遠高於藝術家,藝術來源於生活,一件藝術作品,有沒有在反映生活,民眾是很容易感受到的,作品是否具有感染力,身為旁觀者的民眾最為清楚,即便是天才藝術家的作品,都要由民眾的審美態度決定它的價值,

藝術是否真的可以雅俗共賞,是人們一直都很好奇、很關心的話題,從字面理解雅俗共賞,也就是一件藝術作品中,有高雅的一面和低俗的一面,或者說,同一件藝術作品,有人認為高雅,有人認為低俗,除此之外,應該沒有別的含義了吧,

從藝術價值的角度來講,藝術並不能雅俗共賞,

為什麼這麼說呢?原因很簡單,藝術的宗旨是表達“真善美”以及生命的一切意義,積極向上的正能量,既然如此,藝術的低俗又如何而來呢?對吧,你不能說藝術和人品一樣有高低貴賤吧,或者說,藝術家在創作時,作品的前半部分很低俗,後半部分很高雅,這是很不現實的事情,一件作品中,哪怕有一點點的低俗,都不叫藝術了,連那些高仿贗品都稱不了為藝術,藝術雖然隨性,可以感染人,但不隨便,藝術是完美的象徵。



詩夜城主


其實現在人們知識的不斷拓寬眼界變的開闊,好的幾乎一眼就能先入為主被賞析辨別,並非見仁見智請不要低估大眾的審美,是這樣的好的藝木作品,被大群體擁簇最終浮出水面。

舉個例子:昨天我看到有三個寫醜書代表人物拿著作品去參展,那字被網友吐槽的一塌糊塗,另類完全顛覆了書法藝術之美,世上萬物和為美,賞心悅目難能可貴!

藝術沒有絕對的俗和雅,來源與生活,就怎麼著也沾帶些世俗的煙火氣息,高於生活,是提揀純度和擴展緯度,讓它帶著雅緻,讓人眼前一亮振奮人心!框條界定著偏俗多一點還是雅多一些。

請不要低估群眾的審美情趣和雅興,藝術作品做到雅俗共賞揉合的恰好其分最最最美好!重要的說三下!

謝謝!








書漫007


藝術作品不但專家能鑑賞,而且民眾也能鑑賞。不要低估民眾對藝術作品的鑑賞能力,高手在民間的大眾之中。藝術是雅俗共賞的審美屬性,高雅的藝術能給有藝術素養的人帶來精神上的審美理想,通俗的藝術能給民眾帶來歡樂和享受。


一、在民間中不乏有些藝術鑑賞能力高的人,他們當中有些人對藝術的鑑賞能力接近或高出專家的水平。藝術鑑賞無論是專家還是民眾都要具備藝術素養、長期的藝術實踐、藝術的鑑賞能力,才能鑑賞出藝術作品的藝術價值高低,還能鑑賞出藝術作品的真假。



二、高雅的藝術作品能激發人們的情感,能被藝術魅力所感染,促使人們對美好的崇高的事物產生一種審美理想。高雅的藝術可分為油畫和國畫、書法、古今中外經典音樂、芭蕾舞和民族舞、雕塑和攝影等形式。



三、隨著時代的發展,普通人的思想觀念也在改變,精神文化也不斷地提高,對通俗藝術的欣賞和享受越來越產生興趣愛好,已成為普通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需要。普通人對通俗藝術的欣賞能力逐步提高,並對通俗藝術更加喜歡和歡迎,滿足了普通人對藝術審美情趣的需要。


黃智637


“鍾子期”是誰?不過是一個戴斗笠、披蓑衣、背扁擔、拿板斧的樵夫。遇到精通琴藝的晉國上大夫在江邊彈琴,慨嘆道“巍巍乎若高山,洋洋乎若江河。”於是“知音”這個典故便有了,在鍾子期死後,伯牙不再鼓琴,更讓世人感嘆。

古琴《高山》、《流水》是不是藝術?而鍾子期不過是一個樵夫,也可以和貴為晉國上大夫的俞伯牙成為知音。

1.藝術是真善美的一種表現形式,是情感或者思想的載體。繪畫、文學、書法、雕塑、戲曲、曲藝、等很多形式都只是一種載體。

2.藝術並不是被束之高閣的貢品,更有教化、傳遞、治愚、開智的作用。而藝術品更是如此,不被廣泛民眾接受的藝術,其價值也就將大打折扣。

3.民眾是大多數,藝術家是少數。藝術家表達的是自己的思想、境界和情感,是自我的。但是這樣的自我裡面,也是時代在大背景下一種集中展現,即便當代不會認可,在其作品流行的時候,也是成為了特定時代的情感寄託和大眾認可。藝術品是給專家看的,但更是讓大眾欣賞的。

4.普通民眾並不是代表沒有學識和鑑賞能力,正所謂高手在民間,廣大的人們群眾裡天賦異稟的人很多。

5.人的文化和背景不同,但是情感和對美的感受是相通的。就像鍾子期,他可能不會彈琴,但是這絲毫不妨礙他能聽懂伯牙彈的是什麼。佛說頓悟,而藝術的鑑賞力也是有這樣靈光一現的狀態,而這種靈光一現,誰都可以有。


瘋哥哥l


不可低估民間鑑賞能力,藝術真的雅俗共賞嗎?

這句話是對的,不可低估民間,大眾鑑賞雖然無書法理論的高深,但是從眾多法眼來看,具有鑑賞能力還是有強者,其實之所以稱其民間,是因為沒有登“高雅”之堂,散落民間的藝術人美不勝數。尤其書法藝術,具有獨有的畢功之力,遁入山林而無俗指染,無名利之燻心。

此種書藝人,能夠面對世間俗物――醜書,而肯定排斥,則嗤之以鼻。

雅俗共賞,雅俗有界,雅屬於文質,俗是謂平常,有書雅之久,便有俗,由俗變雅難,而由雅變俗,也不可易得。

因為個性風格,超俗,追求經典,入俗。因為大凡是經典的東西屬於大眾書韻,而俗者多,雅者少。

當今社會,變了,高雅之堂的東西與俗野之氣有了顛倒,民間追求雅緻,寫雅字,而名流則有追捧野拙氣。現在稱作“醜”,民間定名,而名流而譽為返樸,走了一條:雅――俗――拙。

而今雅俗共賞是體現和鳴,實際雅俗已經冰火兩重,不會融匯,總有爭鳴吵鬧。

時代賦予了普遍性與特殊性書墨,共性與個性,應該有美美共存,各有其美,沒有甲乙丙丁之名次。


狂喜淡墨a


說實話,藝術鑑賞這是技術活,品鑑是專業人士的強項,普通老百姓沒有這個能力,當然也不屑於此。

民眾可能沒有藝術鑑賞能力,但是民眾的鑑假能力可是貨真價實。

互聯網時代,流量就等是白花花的銀子,沒有多少人能無動於衷,有些人則是為了名利,不惜譁眾取寵、博人眼球,和跳樑小醜無異。

之前一段時間火爆互聯網的射墨大師,憑藉一段狂魔亂舞似的射墨書法,引來輿論一片的嘲笑和質疑,不要說什麼行為藝術或是書法創意,這個時代的輿論可不是隨便拿來忽悠的,假的就是假的,博眼球、炒噱頭最後只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類似的例子太多了,著名的某太極女大師姓閆,大家應該知道她是誰,憑藉多段“神奇”視頻成功成為老百姓茶餘飯後的笑柄,太極本是傳統中華文化瑰寶 ,強身健體,老少咸宜,但是誰要想借助太極炒作自己,只能自食其果。

民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真正的藝術不一定人人能夠接受和欣賞,但是假借藝術之名為自己某私利,民眾的火眼金睛一定會揪其偽裝,讓其無處藏身。


金小主說電影


不要低估民眾的藝術鑑賞力,藝術可以雅俗共賞!這種觀點也不能說錯,但也不能代表藝術鑑賞的全部內容。首先要弄懂什麼是藝術及藝術的分類,

何為藝術?藝術,在古代專指六藝以及術數方技等各種技能;特指經術。現代涵義較廣

籠統上包括:文學藝術(包括詩歌,戲劇,小說等等)、視覺藝術(繪畫,素描,雕塑等)、圖文設計、造型藝術(如雕塑,造型),裝飾藝術(如馬賽克等),表演藝術(戲劇,舞蹈,音樂)等八大類別。

藝術,按人群又分為民間藝術,民俗藝術和宮廷藝術三種。按地域劃分可分為本土藝術和泊來藝術兩大類。其中的泊來藝術多隨著宮廷官商通貿而來,所以多為宮廷藝術。譬如大家熟知的芭蕾舞,意大利歌劇等。

民眾的藝術鑑賞力多停留在民間藝術和民俗藝術這個層次,當然也有例外,譬如大家熟知的伯牙子期高山流水。象戲曲,相聲,大秧歌,皮影戲剪紙等來源於民間的民俗藝術就深受廣大群眾歡迎和喜愛。這類藝術形式在某種程度上是可以做到雅俗共賞的!

宮廷藝術多為皇親貴胄,達官顯貴,飽學之士服務,譬如:宮廷御膳,宮廷建築,宮廷飾品,宮廷音樂,宮廷歌劇等。若讓民眾來鑑賞這種藝術,結果可想而知……

所以,有些藝術可以雅俗共賞,有些藝術根本不能雅俗共賞!有些藝術民眾可以鑑賞!有些藝術民眾根本不懂鑑賞!就是這個道理……





塞北閒人大羊


支撐人類社會的兩大支柱,一是科學,二是藝術,科學的進步,為社會,為人類,提供更多的生活物質,而藝術,是人們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那些創造藝術的藝術家們,用畢生的心血,智慧,才能,真摯的情感,為人類創造了數不盡的藝術形式,藝術種類和藝術作品,是人類極為寶貴的精神財富。

欣賞好的藝術,使人精神振奮,心神愉悅,陶冶情操,引領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藝術是世界性的,它不受國籍,地域,民族,人的種類的影響,好的藝術,都受人們的喜愛,人類從遠古至今,創造出了大量的異彩紛呈的藝術,藝術有的高雅,有的通俗。 像貝多芬,莫扎特,柴可夫斯基,等一些音樂藝術家的古典音樂作品就屬於高雅藝術,是世界藝術瑰寶,深受一些有知識的,文化修養較高的階層,和從事音樂專業的工作者和愛好者較欣賞。像繪畫,小說,歌曲,戲劇,民族舞蹈,電影,相聲小品等類型藝術,多為大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高雅藝術能震撼和撫慰昇華人的心靈,不同的藝術欣賞與人們的知識結構興趣愛好和年齡有關係,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文化,教養,知識結構,精神文明的攀升,人們對欣賞高雅藝術的需求,會不斷提高,一些低俗的,不符合時代要求的藝術形式和作品,也將逐步淘汰。


老郭畫室


個人覺得,真正的藝術一定是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民眾能夠從這份藝術中獲得生活的感悟,找到一絲啟發。這種息息相關是兩方面的,一種是隱藏性的,一種是較為淺顯的。前者注重內斂,後者強調普世,兩種風格沒有優劣之分,做到極致都是無上藝術。就比如崑曲,它是高雅藝術,但是在兩三百年前它是俗氣的。因此由此可見,雅與俗並不是藝術的判定標準。從這個角度看,藝術沒有雅俗之分,只是表達方式的不同。

舉一個簡單例子畢加索的《格爾尼卡》和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的微笑》,前者是一種極為破碎的畫面,後者是一副中世界女子像。它們的藝術性在哪兒呢?我無法用美學的角度去評判它,只能以表現內容來評判它,《格爾尼卡》體現的是法西斯納粹的殘暴,《蒙娜麗莎的微笑》體現的是文藝復興時期女性的優雅。兩者表現是不同時代的不同特徵,與當時當地的人們息息相關。《格爾尼卡》看似荒誕,但沒有脫離民眾,只不過是手法與《蒙娜麗莎的微笑》有所區別。

正是因為這種區別,藝術才會有各種各樣的流派,但隱藏在藝術流派之下的永遠有一根主線——反映這個社會。晦澀高雅的藝術是“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看似無法理解但內核卻充滿玄妙。當前一些所謂的“藝術”假借晦澀的畫面來鼓吹作品的高雅,似乎誰都無法辨別才算是作品的價值,但實質上卻沒有精神內涵。這種做法極為可笑,不過譁眾取寵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