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臺就緊張?菲爾普斯“抗緊張大法”簡單易學有奇效

課堂提問、期末考試、上臺表演、參加比賽,很多孩子都有一個共同點——緊張。你勸TA別緊張,然後TA上臺第一句就說:“大家好,我叫不緊張”。


一上臺就緊張?菲爾普斯“抗緊張大法”簡單易學有奇效


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適度的緊張有助於集中注意力,可一旦緊張到大腦空白手足無措嚴重影響發揮的話,之前為此付出的所有努力實在是太可惜了。


情緒這種感受得到卻摸不著的東西,真的比輔導作業還無從下手。


但是,學校、輔導機構多是技能思維培養,很少有注意到情緒調節的,這種玄之又玄的東西,只能靠家長一遍遍地引導。


可面對同樣的場景,家長自己小時候還手心出汗心跳加速,現在當眾做述職、講個PPT還戰戰兢兢坐立不安恨不得退到角落裡呢,怎麼教?


之前常爸從沒想過這個問題,就算有也頂多是覺得“下次準備得再充分些,可能就不緊張了”。但最近無意中在網上挖到個寶,是奧運會上游泳冠軍“飛魚”菲爾普斯分享的。


大名鼎鼎的菲爾普斯,想必大家都知道,在游泳界是神一般的存在,不是在破世界紀錄,就是在破自己破的世界紀錄,獨孤求敗本尊。

一上臺就緊張?菲爾普斯“抗緊張大法”簡單易學有奇效


可我們大部分人可能只看到了他傳奇的經歷,並不知道從小被確診為注意力缺陷綜合症(ADHD)的他,其實整個訓練和比賽生涯,一直在多動症、抑鬱症中掙扎,這些心理問題對運動員來說是致命的——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不穩定可是比賽大忌,意味著天賦再好、平時的訓練再刻苦,關鍵時刻也難發揮出來。


那菲爾普斯是怎麼克服的呢


我最先看到的,是他總結的一個“四步呼吸法”,專門用來緩解緊張。可能很多人會好奇:呼吸誰不會,還用學?


但對於專業游泳運動員來說,他們對呼吸的理解和把握,絕對跟我們普通人不一樣。


而具體怎麼做,做完怎麼就能不緊張了?先賣個關子。


總之,這個四步呼吸法對於“鎮靜”有奇效。除此以外,菲爾普斯自己的基金會(Michael Phelps Foundation)還與KidsHealth協會合作,創建了imProgram學習計劃,推廣他在比賽中的各種訓練方法和健康理念,目前全球超過22,000人受益,尤其是有450多個備戰奧運會的運動隊也在學習。

一上臺就緊張?菲爾普斯“抗緊張大法”簡單易學有奇效


感恩的是,KidsHealth協會也在官網放出了課程資料,常爸專門把“如何緩解緊張”這部分整理出來分享給大家:連運動員都在學的方法到底什麼樣?


其實不光是孩子,相信大人看了下面的方法也同樣會受益:


緊張就一定不好嗎?


我們在生活中都喜歡快樂、興奮、勇敢、自豪,喜歡放鬆、平靜、好奇,不喜歡悲傷、緊張、憤怒、害怕、孤獨、失望。但是,消極情緒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它們就像一個表徵,提示我們可能哪裡出問題了。只要用健康的方式表達出來,各種情緒都可以收穫積極的效果。


一旦開始緊張,孩子可能做出的反應有兩種:戰鬥或者逃跑,這是老祖宗在蠻荒環境鍛煉出的本能。無論哪種反應,首先腎上腺素立刻飆升,傳到血液裡。想戰鬥,血液往上湧,大腦開始興奮;想逃跑,血液往下走,為逃跑做準備。這時候可能面色紅潤或蒼白,手腳冰涼。

一上臺就緊張?菲爾普斯“抗緊張大法”簡單易學有奇效


腎上腺素傳到肌肉,肌肉充滿力量,但是現實中我們既沒有揮拳打架,也沒有撒丫子就跑,能量無處釋放,就開始自己找地方釋放。比如手腳發抖,心跳加速、出汗。


四步呼吸法,從身體方面調節緊張


面對緊張,孩子到底是選擇戰鬥還是逃跑,全在一念之間。日常越努力,準備越充分,勝任感越強,關鍵時刻念頭就越傾向於積極。


對付緊張,我們熟悉的是深呼吸。而開頭就提到的四步呼吸法,是比深呼吸更高效的調節方法,它需要更多的注意力。


四步呼吸法怎麼做呢?很簡單。


先坐下來,閉上眼或者睜開眼,手放到腿上,4根手指尖依次去碰大拇指,依次默數1-2-3-4。(常爸體會了一下,挺像《西遊記》中神仙們掐指一算的造型)

食指,吸氣-暫停-呼氣,1。

中指,吸氣-暫停-呼氣,2。

……

一上臺就緊張?菲爾普斯“抗緊張大法”簡單易學有奇效


可以多做幾次,在日常小緊張的時候就用上,這樣最緊張的時候才能用得更加得心應手。


為什麼說這麼簡單的呼吸法有效呢,因為呼吸其實是跟情緒互相關聯的。快速游泳的時候,呼吸跟著加快。停下來,呼吸也會慢慢減緩。淡定的時候,呼吸會緩慢輕鬆,緊張的時候,呼吸也會跟著加快——憤怒恐懼驚訝的時候,呼吸甚至會停止——比如我們小時候寫作文,想要渲染髮現了一個驚天大秘密的場景時,就經常會說“屏住呼吸”。

一上臺就緊張?菲爾普斯“抗緊張大法”簡單易學有奇效


無意識的時候,是情緒帶動呼吸發生變化,經過訓練,我們能有意識讓呼吸帶動情緒來變。因為不同於日常呼吸方式,剛開始肯定感覺很彆扭,練習足夠多之後,大腦就會記住這種情況下需要這樣呼吸,逐漸成為一種習慣。很多經常游泳的孩子,如果你問他手腳配合到每一步時,相應地應該怎麼換氣?他往往很難說清楚,這就是因為習慣成自然,一進水自動切換成了特殊呼吸方式,一呼一吸都已經刻在了他的身體裡。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通過其他小技巧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


比如前面提到緊張讓肌肉充滿力量,我們可以主動增加肌肉活動來消耗能量,釋放緊張。常爸在給英語大賽當評委時採訪過一個小牛娃,臺風穩健到完全不像七八歲的孩子,但其實他也說自己經常會緊張,爸爸給他出了個主意——在後臺等待的時候太緊張就繞圈跑。


有些孩子臺上緊張,會自己發展成抓耳撓腮、抖腿玩筆這些小動作,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換成腿繃緊、腳趾抓地、握緊話筒、提高音量、增加手勢等,這樣既消耗了能量又不會讓評委/監考覺察到。

一上臺就緊張?菲爾普斯“抗緊張大法”簡單易學有奇效


積極的心理暗示


告訴自己,適當的緊張感可以激發腎上腺素,克服飢餓、生病等干擾項,讓人集中注意力,是好事。記得奧運會期間某體育主持人說過,有的選手在球過來的那瞬間是聽不到觀眾叫喊的,這就是緊張帶來的好處。


如果說重大表演、比賽是正式的戰場,那麼日常練兵的時候希望你也能把可能會出現的“情緒障礙”提前演練幾遍。


拿出下面這張紙,帶著孩子仔細捋一捋,哪些話讓自己緊張,想好一句對策之後,再打個叉(說明自己已經知道遇到類似問題該怎麼辦),哪些話看到了自己會放鬆,就畫√。篩選這些念頭,本身就是一個積極的心理暗示過程(家長可以在紙上多列一些令人放鬆的話)。

一上臺就緊張?菲爾普斯“抗緊張大法”簡單易學有奇效

圖片可以打印給孩子用

到了真正的戰場,馬上要輪到自己上場了,可以怎麼辦呢?站起來,抬頭挺胸站直,想象自己身後超人披風帥氣飄起,給自己一個心理暗示“我可以的”!深深吸氣,想象把信心吸進去,盡力吐氣,把緊張吐出來。


這麼做聽上去好像很玄乎,實力懸殊時自然顯得沒用。但當雙方實力差不多的時候,心理暗示,或者說“自我洗腦”的作用就凸顯出來了。體育比賽中就有個主場優勢效應,指運動隊在主場比賽時取勝的幾率要高於在客場比賽的取勝率,就是諸多暗示的結果。


一上臺就緊張?菲爾普斯“抗緊張大法”簡單易學有奇效

可以把圖打印下來,讓孩子塗色

另外,人的身體、技能、想法越多暴露給陌生人和陌生環境,自己就越沒有安全感。孩子實在緊張,可以藉助道具把自己的一部分身體擋起來。比如表演情景劇,就戴上面具或穿卡通套裝。如果是演講,就先站在講臺後面適應適應,放鬆以後再走出來。

一上臺就緊張?菲爾普斯“抗緊張大法”簡單易學有奇效


菲爾普斯的這些小技巧已經介紹完了,這些幫助大小選手搞定國際比賽的方法,相信也會對你和孩子站在更大的舞臺時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