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年代》为何打动人?以鲜活故事见人、见事、见时代

文 | 周煜媛

聚焦中国火车工业发展,电视剧《奔腾年代》通过讲述入情、入境、入心的故事,让观众在其中见人、见事、见时代。《奔腾年代》为何打动人?以鲜活故事见人、见事、见时代

今天,当时速达350公里的复兴号让“中国速度”享誉世界时,每一个国人心中都洋溢着骄傲之情,这其中历经了多少年,又是哪些人在付出?电视剧《奔腾年代》讲述的就是中国电力机车如何从初创到崛起的故事。

纵观下来,这部剧留给人的印象既辉煌又朴实:它身披一层厚重的色彩,时间跨度近60年,描绘着时代浪潮奔涌向前的轨迹,而剧中人所为之付出一生的行业又与我们息息相关,镜头中展现的充满激情和热血的追梦人,也让当下的观众觉得十分亲切。

▍一部镌刻时代记忆的行业剧

在笔者看来,《奔腾年代》是一部镌刻了时代记忆的行业剧,为什么这么说?

其一,特殊的行业本身,真实的创业感。故事聚焦事关国计民生的中国电力机车行业,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讲起,那是一段物资匮乏、条件落后的艰难岁月。

《奔腾年代》为何打动人?以鲜活故事见人、见事、见时代

常汉卿作为留学归来的专业人才,被机车厂委以重任,这不仅是荣耀,更意味着巨大的责任,当时中国的机车事业正处在起步阶段,基础薄弱、缺少人才,发展面临重重困难,举步维艰。

镜头没有回避中国机车工作者们暂时的沮丧、低落情绪,并进一步通过敏锐捕捉状态的变化,凸显他们内心的深沉和对梦想的执着,反复做研发、实验,并将投入自己的一生。“要从唉声叹气变成扬眉吐气”,“我们自主研发”“实现中国制造”。

其二,在于影像呈现的完整性。中国电力机车研发从六十年代的初创之期迎来七八十年代的发展拐点,缺少资金,人才断层。怎么办?“传帮带”。第一代电力机车人一切以国家事业为重,在看到有识、有才的后辈时,主动提携,发掘国之栋梁。比如吴厂长,爱惜人才,珍惜人才,为中国电力机车的提速以及试车做出了众多努力。比如常汉卿发现了计算机控制系统专家廖一梅的能力和潜力之后,几经周折,激励她坚持自己的中国机车梦想。最终,成功研制出时速160公里的中国电力机车。

《奔腾年代》为何打动人?以鲜活故事见人、见事、见时代

以常郡博为代表的年轻血液也加入到电力机车事业,子承父业、后来居上,在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又一次让中国机车事业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实现了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转变。

作为行业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从现实出发,逻辑真实。《奔腾年代》完整地呈现出了中国机车的发展轨迹,也表达出了中国机车工作者们的奉献与精神传承。

其三,折射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

《奔腾年代》透过机车行业,也折射着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不仅深入到中国电力机车行业发展的根基,也是在带领观众去注视和思考,日新月异的时代巨变背后的深层本源,里面所讲述的故事是发生过的,但何尝不也是正在发生的?

《奔腾年代》为何打动人?以鲜活故事见人、见事、见时代

▍一部打动人心的情感剧

爱情,作为人情感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是完善人物表达、推动情节发展的基础层面,那为什么这点值得在《奔腾年代》中单独强调?

从人物特点上来看,常汉卿和金灿烂性格、出身、经历、文化差异巨大,他们二人结为夫妻,一方面,他们的内在实际上是最一致的,对待事业报以最大的热情,对待情感纯粹真挚,另一方面,也为了让观众能够在这两个典型人物的点滴相处中,真切地去理解那个时代、那个时代的人的状态和希望。

《奔腾年代》为何打动人?以鲜活故事见人、见事、见时代

常汉卿说:“我要造出比螺旋桨飞机还快的火车。”金灿烂回:“我相信!而且我还要做电力机车的司机。”简单一个对话,他们对中国机车事业的质朴憧憬、热烈展望展露无余,而且相信可以靠自己的努力,跟祖国一起迎接更好的明天。

除男女主人公之外,剧中还塑造出饱满、立体的人物群像。历经挫折的白曼宁,逐渐从逃避变得从容、敢于直面过去,与默默守护的陈凯和看似强横,实则怯懦的周铁锤纠缠半生终于和解;深情偏执的冯仕高,本是怀抱理想的大好青年却因一念之差结局惨淡;不在乎名利的机车工程师姚怀民,有自己的坚持也包容别人的想法;知人善用、有大局眼光的厂长吴学签,一直默默为机车工程师们创造好的工作条件……

《奔腾年代》为何打动人?以鲜活故事见人、见事、见时代

此外,历经世事变化,常汉卿与大姐的姐弟深情,工友邻里间的人情冷暖也都令人颇受触动,剧集

用细腻的手法,多维度呈现了那段特殊时代背景下朴素、纯真的情感记忆。

《奔腾年代》通过情感这个视角,强调、凸显了他们身上的这些特质,在还原一连串真实的印记与温情之中,巧妙传递展现着在那个时代,先辈们对人所立于世的态度、风骨和对家国情怀的理解。

▍一部富于现实意义的当代剧

很多人都以为,有着宏大背景的、聚焦特殊年代的电视剧,一般不为年轻观众所喜欢,但其实不然。《奔腾年代》所表现的故事集中在上个世纪,同时又跨越近60年,对于年轻人来说,好像有些遥远,但年轻人又更容易对历史保持一份好奇之心,更何况是与自己息息相关,却又不甚清晰的前几十年?

《奔腾年代》为何打动人?以鲜活故事见人、见事、见时代

用镜头还原工业时代并不容易,好在《奔腾年代》实景拍摄,制作考究。大到各个时期的历史场景、各个阶段的火车车型,小到各类道具、各种零部件,作品都尽量与历史原貌吻合,让人近距离看到火车从浓烟滚滚、轰鸣驶动到呼啸而过、奔腾千里,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到改革开放再到新世纪的时代风貌。从这个意义上说,《奔腾年代》起到了一种对当时社会影像存档的作用。

再者,精神层面的留存是追寻和回顾的更大意义,人物身上体现的时代烙印、不甘于人后的追求和不畏艰难的奋斗精神让人动容,更需要去铭记。常汉卿、吴学签、姚怀民……这些名字或许是剧中虚构,但背后是中国电力机车行业一个个真实的拼搏故事。大量的一线参与研发的奋斗者们、推动者们,让中国电力机车完成了从引进、吸收到自主研发,再到领先世界的进化史。

《奔腾年代》为何打动人?以鲜活故事见人、见事、见时代

作为中国首部聚焦火车工业发展的电视剧,不仅以创新的视角填补了市场空白,也让为祖国艰苦奋斗数十余载的时代英雄们走进了观众的视野,更传递着一种极具现实意义的精神感召,每一个人都是时代洪流中的一分子,个人、时代和国家命运相关、休戚与共。

铁路速度的变化是中国速度的一个缩影。70年砥砺奋进,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和奋斗下,今天的中国已形成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世界领先的技术创新成果,但前进的脚步应始终在路上,当下人回望过去,除了回味,更要从中汲取能量。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奔腾年代》的“奔腾”寓意深刻,在一段奔腾向前的时光里,电力机车、工业化快速发展,让中国迈向更加奔腾的年代,但同时也是在表达,只要充满理想和斗志,我们便时刻处在一个奔腾的时代。

《奔腾年代》为何打动人?以鲜活故事见人、见事、见时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