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騰年代》為何打動人?以鮮活故事見人、見事、見時代

文 | 周煜媛

聚焦中國火車工業發展,電視劇《奔騰年代》通過講述入情、入境、入心的故事,讓觀眾在其中見人、見事、見時代。《奔腾年代》为何打动人?以鲜活故事见人、见事、见时代

今天,當時速達350公里的復興號讓“中國速度”享譽世界時,每一個國人心中都洋溢著驕傲之情,這其中歷經了多少年,又是哪些人在付出?電視劇《奔騰年代》講述的就是中國電力機車如何從初創到崛起的故事。

縱觀下來,這部劇留給人的印象既輝煌又樸實:它身披一層厚重的色彩,時間跨度近60年,描繪著時代浪潮奔湧向前的軌跡,而劇中人所為之付出一生的行業又與我們息息相關,鏡頭中展現的充滿激情和熱血的追夢人,也讓當下的觀眾覺得十分親切。

▍一部鐫刻時代記憶的行業劇

在筆者看來,《奔騰年代》是一部鐫刻了時代記憶的行業劇,為什麼這麼說?

其一,特殊的行業本身,真實的創業感。故事聚焦事關國計民生的中國電力機車行業,從上世紀五十年代末開始講起,那是一段物資匱乏、條件落後的艱難歲月。

《奔腾年代》为何打动人?以鲜活故事见人、见事、见时代

常漢卿作為留學歸來的專業人才,被機車廠委以重任,這不僅是榮耀,更意味著巨大的責任,當時中國的機車事業正處在起步階段,基礎薄弱、缺少人才,發展面臨重重困難,舉步維艱。

鏡頭沒有迴避中國機車工作者們暫時的沮喪、低落情緒,並進一步通過敏銳捕捉狀態的變化,凸顯他們內心的深沉和對夢想的執著,反覆做研發、實驗,並將投入自己的一生。“要從唉聲嘆氣變成揚眉吐氣”,“我們自主研發”“實現中國製造”。

其二,在於影像呈現的完整性。中國電力機車研發從六十年代的初創之期迎來七八十年代的發展拐點,缺少資金,人才斷層。怎麼辦?“傳幫帶”。第一代電力機車人一切以國家事業為重,在看到有識、有才的後輩時,主動提攜,發掘國之棟樑。比如吳廠長,愛惜人才,珍惜人才,為中國電力機車的提速以及試車做出了眾多努力。比如常漢卿發現了計算機控制系統專家廖一梅的能力和潛力之後,幾經周折,激勵她堅持自己的中國機車夢想。最終,成功研製出時速160公里的中國電力機車。

《奔腾年代》为何打动人?以鲜活故事见人、见事、见时代

以常郡博為代表的年輕血液也加入到電力機車事業,子承父業、後來居上,在幾代人的共同努力下,又一次讓中國機車事業邁上一個更高的臺階,實現了從“追趕者”到“領跑者”的轉變。

作為行業劇,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從現實出發,邏輯真實。《奔騰年代》完整地呈現出了中國機車的發展軌跡,也表達出了中國機車工作者們的奉獻與精神傳承。

其三,折射社會發展和時代變遷。

《奔騰年代》透過機車行業,也折射著新中國的工業化進程,不僅深入到中國電力機車行業發展的根基,也是在帶領觀眾去注視和思考,日新月異的時代鉅變背後的深層本源,裡面所講述的故事是發生過的,但何嘗不也是正在發生的?

《奔腾年代》为何打动人?以鲜活故事见人、见事、见时代

▍一部打動人心的情感劇

愛情,作為人情感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是完善人物表達、推動情節發展的基礎層面,那為什麼這點值得在《奔騰年代》中單獨強調?

從人物特點上來看,常漢卿和金燦爛性格、出身、經歷、文化差異巨大,他們二人結為夫妻,一方面,他們的內在實際上是最一致的,對待事業報以最大的熱情,對待情感純粹真摯,另一方面,也為了讓觀眾能夠在這兩個典型人物的點滴相處中,真切地去理解那個時代、那個時代的人的狀態和希望。

《奔腾年代》为何打动人?以鲜活故事见人、见事、见时代

常漢卿說:“我要造出比螺旋槳飛機還快的火車。”金燦爛回:“我相信!而且我還要做電力機車的司機。”簡單一個對話,他們對中國機車事業的質樸憧憬、熱烈展望展露無餘,而且相信可以靠自己的努力,跟祖國一起迎接更好的明天。

除男女主人公之外,劇中還塑造出飽滿、立體的人物群像。歷經挫折的白曼寧,逐漸從逃避變得從容、敢於直面過去,與默默守護的陳凱和看似強橫,實則怯懦的周鐵錘糾纏半生終於和解;深情偏執的馮仕高,本是懷抱理想的大好青年卻因一念之差結局慘淡;不在乎名利的機車工程師姚懷民,有自己的堅持也包容別人的想法;知人善用、有大局眼光的廠長吳學籤,一直默默為機車工程師們創造好的工作條件……

《奔腾年代》为何打动人?以鲜活故事见人、见事、见时代

此外,歷經世事變化,常漢卿與大姐的姐弟深情,工友鄰里間的人情冷暖也都令人頗受觸動,劇集

用細膩的手法,多維度呈現了那段特殊時代背景下樸素、純真的情感記憶。

《奔騰年代》通過情感這個視角,強調、凸顯了他們身上的這些特質,在還原一連串真實的印記與溫情之中,巧妙傳遞展現著在那個時代,先輩們對人所立於世的態度、風骨和對家國情懷的理解。

▍一部富於現實意義的當代劇

很多人都以為,有著宏大背景的、聚焦特殊年代的電視劇,一般不為年輕觀眾所喜歡,但其實不然。《奔騰年代》所表現的故事集中在上個世紀,同時又跨越近60年,對於年輕人來說,好像有些遙遠,但年輕人又更容易對歷史保持一份好奇之心,更何況是與自己息息相關,卻又不甚清晰的前幾十年?

《奔腾年代》为何打动人?以鲜活故事见人、见事、见时代

用鏡頭還原工業時代並不容易,好在《奔騰年代》實景拍攝,製作考究。大到各個時期的歷史場景、各個階段的火車車型,小到各類道具、各種零部件,作品都儘量與歷史原貌吻合,讓人近距離看到火車從濃煙滾滾、轟鳴駛動到呼嘯而過、奔騰千里,從新中國成立之初到改革開放再到新世紀的時代風貌。從這個意義上說,《奔騰年代》起到了一種對當時社會影像存檔的作用。

再者,精神層面的留存是追尋和回顧的更大意義,人物身上體現的時代烙印、不甘於人後的追求和不畏艱難的奮鬥精神讓人動容,更需要去銘記。常漢卿、吳學籤、姚懷民……這些名字或許是劇中虛構,但背後是中國電力機車行業一個個真實的拼搏故事。大量的一線參與研發的奮鬥者們、推動者們,讓中國電力機車完成了從引進、吸收到自主研發,再到領先世界的進化史。

《奔腾年代》为何打动人?以鲜活故事见人、见事、见时代

作為中國首部聚焦火車工業發展的電視劇,不僅以創新的視角填補了市場空白,也讓為祖國艱苦奮鬥數十餘載的時代英雄們走進了觀眾的視野,更傳遞著一種極具現實意義的精神感召,每一個人都是時代洪流中的一分子,個人、時代和國家命運相關、休慼與共。

鐵路速度的變化是中國速度的一個縮影。70年砥礪奮進,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和奮鬥下,今天的中國已形成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世界領先的技術創新成果,但前進的腳步應始終在路上,當下人回望過去,除了回味,更要從中汲取能量。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奔騰年代》的“奔騰”寓意深刻,在一段奔騰向前的時光裡,電力機車、工業化快速發展,讓中國邁向更加奔騰的年代,但同時也是在表達,只要充滿理想和鬥志,我們便時刻處在一個奔騰的時代。

《奔腾年代》为何打动人?以鲜活故事见人、见事、见时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