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出了很多名人,但是作为中国五大姓氏的李姓,为什么在三国时期没有特别厉害的名人?

难剥万


据陈寿《三国志》,李姓据初步统计,有三人在魏、蜀当官。

1.李典。

李典字曼成,山阳矩野人。叔父李亁,威武雄壮,初平中,率众随曹操在寿张打败黄巾军。吕布欲拉李乾反曹,乾不干,被害。

曹命李乾之子李整统帅其父旧部。

李典随太祖平定兖州各县,立有战功,官至青州刺史。李整死后,由李典统率其部,升离狐太守。

在以后随太祖对刘备、袁绍的作战中,屡有上佳表现,升捕虏将军,封都亭侯,与张辽、乐进守合肥。并共同击退孙权。

陈寿称他:好学问,尚儒雅,从来不与众将争功。军中尊呼为"大哥"。

三十六岁去世,儿子李桢继承爵位。李典谥号愍侯。

李通

字文达,江夏平春人。建安初年率部众在许昌投奔曹操,任命为振威中郎将,屯驻汝南西界。

他拒绝了刘表的的诱惑,坚决不跳槽,自己的亲戚部下流泪劝说投奔袁绍,李通手按住剑柄就是一顿臭骂!

曹操投桃报李,封为都亭侯,仼命为汝南太守。当刘备与周瑜包围曹仁后,李通親自下马搬走拒马,鹿角,救出曹仁。

李通在征战的路上死于马背,年仅42岁,曹丕继位,谥号刚侯。儿子李基继承爵位,李基的哥哥李绪为平虏中郎将,李基为奉义中郎将。

李严

字正方,南阳人。以才干著名。荊州牧刘表派他到各郡县任职。西奔入蜀后,刘璋任命他为成都市市长。

建安十八年投诚刘备,刘备请李严作禆将军。他积极平息益州内乱,砍下土匪马泰、高顺首级,升为辅汉将军。

章武二年,刘备调李严到永安宫,任尚书令。

章武三年,李严和诸葛亮同时受遗诏辅佐少主;李严为中都护,统管内外军事,留下镇守永安。

建兴元年,封都乡侯,授予符节,加光祿勋。四年转为前将军。

诸䓪亮主持北伐,任命李严主持丞相府工作,又举荐李严的儿子李丰为江州都督督军,李严改名李平。

这时的李平不思进取,说谎话欺骗组织,后来诸葛亮公布往来公文,真在目暴光后,李严被废为平民。

李平生前总希望能重新启用自己,但是,希望破灭后抑郁而死,倒是儿子会做人,官至朱提太守。


良人执戟2


确实,三国时期李姓牛人不多,数来数去也就那么几个。

头一个是董卓集团的李榷,这货被称为西北军头号武将,在历史上的地位远远超过吕布,曾打败汉末名将朱儁,后来又与樊绸等人合作,将吕布从长安赶走。194年又打败同为西北军的马腾、韩遂。当然随后这货就和郭汜内讧,闹得不可开交,结果是丧失了对汉献帝的控制。此后便一落千丈,到198年,他的对手已经降级至梁兴、张横这个级别,结果最终还死于这俩货之手。

次一个便是李儒,在三国演义里他是董卓的狗头军师,出了不少坏主意。但在历史上,这货据说只是奉董卓之命,入宫毒死了刘辩。为了这个缘故,稍后李傕推举他做侍中之际,便被汉献帝一口拒绝。

第三个是曹操阵营的李典,应该说他是个不错的武将,深明大义,不与人争功,还尊敬儒雅之士,有长者之风。但是他一生之中也从未独当一面,最出色的表现,也就是202年,刘备向北进攻叶县,他和夏侯惇奉命抵抗,结果刘备烧掉营地跑路,没脑子的夏侯惇就愣头楞脑率领部队追,李典跟他说敌人无故撤退,多数有埋伏。夏侯惇不听,结果就中了刘备军的埋伏,最终还是李典带兵救援,刘备这才撤退。

第四个是蜀汉阵营的李恢。他主要是在云南发挥作用,做过蜀汉第二任庲降都督,干调配南中物资支持蜀汉北伐的活,所以在演义里也没啥戏份。

整体而言,李姓在三国历史上的表现确实有点冷,这是有原因的。汉代李氏最大的一支,就是飞将军李广这一支,但是李广在战场之上遭遇卫青排挤,悲剧性地自杀;李广的儿子李敢又因为打伤卫青,而被霍去病袭击杀害;李广的孙子李陵更在战场之上苦战匈奴,最终被迫投降——就因为这样一段历史,陇西李氏在很长一个时期之内都很灰暗。虽然东汉开国之际,中原李氏出了一个李通,还娶了刘秀的妹妹,但整体上仍未改变这一点。

中国历史上李氏的真正崛起,还得说到唐朝,从此李氏便一发不可收拾,挺进中国大姓行列,名人累出,当然这是后来的事了,不提也罢。


司马路的历史会客厅


李姓是我国的大姓,历史上的李姓名人非常之多,特别是在唐朝时期,因为李姓是国姓。三国时期的李姓名人虽不多,但厉害的人还是有几个的。

一、曹魏李典

李典,曹魏名将,其人好学且有长者之风,早年便跟随其伯父李封在曹操手下效力,后其伯父,兄长相继过世,曹操认为他是个人才便让他接手他兄长的部队,并委任他为中郎将,后来因为做得好又被升任为离狐太守。

官渡之战的时候,李典负责曹军的后勤供给,袁绍大败后,被任命为禆将军。后在曹操征讨二袁时,李典又身负重任负责运输粮草,但因水路有敌将把守,曹操便传令水路不通便走陆路,李典分析出其实敌将很容易击破,于是对其他人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既然能攻灭敌将,那我们便自行攻打,大家都同意他的意见,果然轻而易举便使水路畅通了。

后又随张辽,乐进一起驻守合肥,孙权趁曹魏主力聚于汉中,亲率十万军队攻打合肥,三人用弱势兵力成功击退吴军,造就了三国时期又一场以弱胜强的战役。后英年早逝,年仅36岁。

二、西凉李傕

李傕,西凉猛将,董卓得力干将,深受董卓器重。董卓被王允用反间计杀死后,西凉众将群龙无首,打算解算军队各自归家,但遭到在李傕军中效力的谋士贾诩的阻止,贾诩对他们说,如果现在就此散去,只有任人宰割的份儿,还不如奋起反抗攻打长安说不定还有赢的希望,李傕等人听从了贾诩的建议。

不久便攻下了长安,和郭汜等人成为了新的权臣,只可惜西凉众武将一介武夫无远见,不久便起了内讧。后李傕为梁兴,张横等人所杀。

三、蜀汉李严

李严,刘备托孤大臣。李严本是荆州人,后曹操取荆州后,李严入蜀地被益州牧刘璋任命为成都令,后刘璋与刘备反目,令李严以护军一职抵抗刘备,可惜不久李严便降了刘备。

刘备打败刘璋后,封李严为犍为太守。李严还参与了蜀汉法典《蜀科》的制定。李严在犍为太守任内政绩斐然,这些成绩刘备看在眼里。

刘备夷陵战败后,便将李严从地方官直接提拔为朝廷大员,任命其为尚书令,后刘备将其和诸葛亮一起任命为托孤大臣。

但自李严居高位后,便不在上进,只安心于自己的私利,曾多次间接性地阻止诸葛亮伐魏,还曾劝进诸葛亮称王,被诸葛亮斥责。后北伐时督办军粮不力,为了推卸责任,便设计想嫁祸给诸葛亮出兵不力,诸葛亮拿出证据澄清后,只得伏法认罪,被贬庶人。

后得知诸葛亮病亡,激愤而死,因为终蜀汉一朝只有可能诸葛亮再启用他,诸葛亮一死,他便再无东山再起的机会。

读史使人明智,读史使人聪慧,我是混沌聊史,欢迎【关注】

混沌聊史


汉朝当时李姓并不算特别大,最多也就是飞将军李广那一脉而已。

李姓的主要起源有一部分并不在中原地区,而是后来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鲜卑等民族改为李姓,所以到隋唐时期的李姓,大多不是纯血汉族,而是带有北方民族血统的。

到李唐之后,李姓白才真正成为中华一个超级大姓。


破晓修罗


因为李陵投降匈奴,陇西李氏一直都被歧视打压!直到后来在北魏政权效力才被抬为五姓七望,洗白了。


半缘君49125921


三国时期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李傕(?-198)凉州北地郡人,汉末三国时群雄之一。东汉末年的凉州军阀、权臣,曾挟持汉献帝,专政四年。

妻妾

李傕的妻妾,可考证者只有2位:

妻:史书没有记载她的姓名,只说她很喜欢儿子李式。

妻妾:唐姬,本为汉少帝的妻子,后为李傕所掳掠,李傕将其置于家中,欲强娶其为妻,但被唐姬拒绝。

其他妻妾史书上没有记载她们的姓名。

子女

李傕的子女,可考证者只有以下几位,其余姓名缺失。

子:李式,子,深受其母所宠爱。

女:李氏,曾作为人质和郭汜讲和。

亲族

李应,李傕的从弟。

李桓,李傕的从弟。

李利,李傕兄长的长子。

李暹,李傕兄长的次子。

李维,李傕的从弟,任上军校尉。 【一说李应、李维为同一人】

李进,李傕兄长的儿子,任副车中郎将。

胡封,李傕的外甥,任骑都尉。

李典:(公元174~209年),字曼成,曹操手下将领,山阳钜野人(今山东山阳)。史载李典深明大义,不与人争功,崇尚学习与高贵儒雅,尊重博学之士,在军中被称为长者。李典有长者之风,官至破虏将军,三十六岁去世。魏文帝曹丕继位后追谥号为愍侯。

英年早逝

李典爱好学问,注重儒雅,从来不和别的将领争抢功劳。尊敬贤士大夫,恐怕有礼节不周的地方,军营的官兵都认为他是长者。三十六岁时去世,他的儿子李祯继承他的爵位。

魏文帝曹丕代汉称帝后,追念李典在合肥之战的功绩,谥为愍侯,追加李祯食邑百户,另外又以百户封了李典的另外一个儿子为关内侯。

正始四年(243年),李典得享从祀于曹操庙庭。

关注李氏家风公众平台,回复群,可结识全国宗亲群主,一起传家风、扬正气吧!

《三国志》:李典,字曼成,山阳钜野人也。典从父乾,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初平中,以众随太祖,破黄巾於寿张,又从击袁术,征徐州。吕布之乱,太祖遣乾还乘氏,慰劳诸县。布别驾薛兰、治中李封招乾,欲俱叛,乾不听,遂杀乾。太祖使乾子整将乾兵,与诸将击兰、封。兰、封破,从平兖州诸县有功,稍迁青州刺史。整卒,典徙颍阴令,为中郎将,将整军,太祖善之,故试以治民之政。迁离狐太守。

李登:(生卒年待考),著名三国时期魏国音韵学家。任左校令。著《声类》十卷,以宫、商、角、徵、羽五声区别字音,尚未分立韵部,是最早的一部韵书。


我来读历史


你说没有特别历害的是指什么呢?

魏蜀吴?除了没有建立这三个国家,老李家的人,还是有几个干货的。

第一个应该就是李傕啊,或许是董桌同志太拉风了,便把这位爷给忽略了。至少在汉献帝时代,李傕的存在感还是非常强的,在军事实力上,也是一个强悍的军阀。但这货自己作死,没等曹操他们来讨伐他,自己的实力就被折腾光了。

历史是胜利者写的,曹刘孙,史家在记录的时候,主要围绕这三家的起家之路,直接交锋的对手都被描写得很历害,以证得国之不易。没有直接交锋或者较少的,就基本不怎么写,所以造成了董桌这一系统的人好像实力一般。


拾字接头


李姓应该是唐朝时候的事。

三国时期是刘姓为大姓。

所谓大姓一般是皇亲国戚,达官贵族……之类。

因为在三国时期李姓并不是所谓的“现代五大姓氏”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