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出了很多名人,但是作為中國五大姓氏的李姓,為什麼在三國時期沒有特別厲害的名人?

難剝萬


據陳壽《三國志》,李姓據初步統計,有三人在魏、蜀當官。

1.李典。

李典字曼成,山陽矩野人。叔父李亁,威武雄壯,初平中,率眾隨曹操在壽張打敗黃巾軍。呂布欲拉李乾反曹,乾不幹,被害。

曹命李乾之子李整統帥其父舊部。

李典隨太祖平定兗州各縣,立有戰功,官至青州刺史。李整死後,由李典統率其部,升離狐太守。

在以後隨太祖對劉備、袁紹的作戰中,屢有上佳表現,升捕虜將軍,封都亭侯,與張遼、樂進守合肥。並共同擊退孫權。

陳壽稱他:好學問,尚儒雅,從來不與眾將爭功。軍中尊呼為"大哥"。

三十六歲去世,兒子李楨繼承爵位。李典諡號愍侯。

李通

字文達,江夏平春人。建安初年率部眾在許昌投奔曹操,任命為振威中郎將,屯駐汝南西界。

他拒絕了劉表的的誘惑,堅決不跳槽,自己的親戚部下流淚勸說投奔袁紹,李通手按住劍柄就是一頓臭罵!

曹操投桃報李,封為都亭侯,仼命為汝南太守。當劉備與周瑜包圍曹仁後,李通親自下馬搬走拒馬,鹿角,救出曹仁。

李通在征戰的路上死於馬背,年僅42歲,曹丕繼位,諡號剛侯。兒子李基繼承爵位,李基的哥哥李緒為平虜中郎將,李基為奉義中郎將。

李嚴

字正方,南陽人。以才幹著名。荊州牧劉表派他到各郡縣任職。西奔入蜀後,劉璋任命他為成都市市長。

建安十八年投誠劉備,劉備請李嚴作禆將軍。他積極平息益州內亂,砍下土匪馬泰、高順首級,升為輔漢將軍。

章武二年,劉備調李嚴到永安宮,任尚書令。

章武三年,李嚴和諸葛亮同時受遺詔輔佐少主;李嚴為中都護,統管內外軍事,留下鎮守永安。

建興元年,封都鄉侯,授予符節,加光祿勳。四年轉為前將軍。

諸䓪亮主持北伐,任命李嚴主持丞相府工作,又舉薦李嚴的兒子李豐為江州都督督軍,李嚴改名李平。

這時的李平不思進取,說謊話欺騙組織,後來諸葛亮公佈往來公文,真在目暴光後,李嚴被廢為平民。

李平生前總希望能重新啟用自己,但是,希望破滅後抑鬱而死,倒是兒子會做人,官至朱提太守。


良人執戟2


確實,三國時期李姓牛人不多,數來數去也就那麼幾個。

頭一個是董卓集團的李榷,這貨被稱為西北軍頭號武將,在歷史上的地位遠遠超過呂布,曾打敗漢末名將朱儁,後來又與樊綢等人合作,將呂布從長安趕走。194年又打敗同為西北軍的馬騰、韓遂。當然隨後這貨就和郭汜內訌,鬧得不可開交,結果是喪失了對漢獻帝的控制。此後便一落千丈,到198年,他的對手已經降級至梁興、張橫這個級別,結果最終還死於這倆貨之手。

次一個便是李儒,在三國演義裡他是董卓的狗頭軍師,出了不少壞主意。但在歷史上,這貨據說只是奉董卓之命,入宮毒死了劉辯。為了這個緣故,稍後李傕推舉他做侍中之際,便被漢獻帝一口拒絕。

第三個是曹操陣營的李典,應該說他是個不錯的武將,深明大義,不與人爭功,還尊敬儒雅之士,有長者之風。但是他一生之中也從未獨當一面,最出色的表現,也就是202年,劉備向北進攻葉縣,他和夏侯惇奉命抵抗,結果劉備燒掉營地跑路,沒腦子的夏侯惇就愣頭楞腦率領部隊追,李典跟他說敵人無故撤退,多數有埋伏。夏侯惇不聽,結果就中了劉備軍的埋伏,最終還是李典帶兵救援,劉備這才撤退。

第四個是蜀漢陣營的李恢。他主要是在雲南發揮作用,做過蜀漢第二任庲降都督,幹調配南中物資支持蜀漢北伐的活,所以在演義裡也沒啥戲份。

整體而言,李姓在三國曆史上的表現確實有點冷,這是有原因的。漢代李氏最大的一支,就是飛將軍李廣這一支,但是李廣在戰場之上遭遇衛青排擠,悲劇性地自殺;李廣的兒子李敢又因為打傷衛青,而被霍去病襲擊殺害;李廣的孫子李陵更在戰場之上苦戰匈奴,最終被迫投降——就因為這樣一段歷史,隴西李氏在很長一個時期之內都很灰暗。雖然東漢開國之際,中原李氏出了一個李通,還娶了劉秀的妹妹,但整體上仍未改變這一點。

中國歷史上李氏的真正崛起,還得說到唐朝,從此李氏便一發不可收拾,挺進中國大姓行列,名人累出,當然這是後來的事了,不提也罷。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李姓是我國的大姓,歷史上的李姓名人非常之多,特別是在唐朝時期,因為李姓是國姓。三國時期的李姓名人雖不多,但厲害的人還是有幾個的。

一、曹魏李典

李典,曹魏名將,其人好學且有長者之風,早年便跟隨其伯父李封在曹操手下效力,後其伯父,兄長相繼過世,曹操認為他是個人才便讓他接手他兄長的部隊,並委任他為中郎將,後來因為做得好又被升任為離狐太守。

官渡之戰的時候,李典負責曹軍的後勤供給,袁紹大敗後,被任命為禆將軍。後在曹操征討二袁時,李典又身負重任負責運輸糧草,但因水路有敵將把守,曹操便傳令水路不通便走陸路,李典分析出其實敵將很容易擊破,於是對其他人說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既然能攻滅敵將,那我們便自行攻打,大家都同意他的意見,果然輕而易舉便使水路暢通了。

後又隨張遼,樂進一起駐守合肥,孫權趁曹魏主力聚於漢中,親率十萬軍隊攻打合肥,三人用弱勢兵力成功擊退吳軍,造就了三國時期又一場以弱勝強的戰役。後英年早逝,年僅36歲。

二、西涼李傕

李傕,西涼猛將,董卓得力干將,深受董卓器重。董卓被王允用反間計殺死後,西涼眾將群龍無首,打算解算軍隊各自歸家,但遭到在李傕軍中效力的謀士賈詡的阻止,賈詡對他們說,如果現在就此散去,只有任人宰割的份兒,還不如奮起反抗攻打長安說不定還有贏的希望,李傕等人聽從了賈詡的建議。

不久便攻下了長安,和郭汜等人成為了新的權臣,只可惜西涼眾武將一介武夫無遠見,不久便起了內訌。後李傕為梁興,張橫等人所殺。

三、蜀漢李嚴

李嚴,劉備託孤大臣。李嚴本是荊州人,後曹操取荊州後,李嚴入蜀地被益州牧劉璋任命為成都令,後劉璋與劉備反目,令李嚴以護軍一職抵抗劉備,可惜不久李嚴便降了劉備。

劉備打敗劉璋後,封李嚴為犍為太守。李嚴還參與了蜀漢法典《蜀科》的制定。李嚴在犍為太守任內政績斐然,這些成績劉備看在眼裡。

劉備夷陵戰敗後,便將李嚴從地方官直接提拔為朝廷大員,任命其為尚書令,後劉備將其和諸葛亮一起任命為託孤大臣。

但自李嚴居高位後,便不在上進,只安心於自己的私利,曾多次間接性地阻止諸葛亮伐魏,還曾勸進諸葛亮稱王,被諸葛亮斥責。後北伐時督辦軍糧不力,為了推卸責任,便設計想嫁禍給諸葛亮出兵不力,諸葛亮拿出證據澄清後,只得伏法認罪,被貶庶人。

後得知諸葛亮病亡,激憤而死,因為終蜀漢一朝只有可能諸葛亮再啟用他,諸葛亮一死,他便再無東山再起的機會。

讀史使人明智,讀史使人聰慧,我是混沌聊史,歡迎【關注】

混沌聊史


漢朝當時李姓並不算特別大,最多也就是飛將軍李廣那一脈而已。

李姓的主要起源有一部分並不在中原地區,而是後來魏晉南北朝時期,匈奴,鮮卑等民族改為李姓,所以到隋唐時期的李姓,大多不是純血漢族,而是帶有北方民族血統的。

到李唐之後,李姓白才真正成為中華一個超級大姓。


破曉修羅


因為李陵投降匈奴,隴西李氏一直都被歧視打壓!直到後來在北魏政權效力才被抬為五姓七望,洗白了。


半緣君49125921


三國時期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曆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在成都延續漢朝,史稱蜀漢。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史稱東吳,至此三國正式成立。

此後的數十年內,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後期的實權漸漸被司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建國號為“晉”,史稱西晉。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時期。

李傕(?-198)涼州北地郡人,漢末三國時群雄之一。東漢末年的涼州軍閥、權臣,曾挾持漢獻帝,專政四年。

妻妾

李傕的妻妾,可考證者只有2位:

妻:史書沒有記載她的姓名,只說她很喜歡兒子李式。

妻妾:唐姬,本為漢少帝的妻子,後為李傕所擄掠,李傕將其置於家中,欲強娶其為妻,但被唐姬拒絕。

其他妻妾史書上沒有記載她們的姓名。

子女

李傕的子女,可考證者只有以下幾位,其餘姓名缺失。

子:李式,子,深受其母所寵愛。

女:李氏,曾作為人質和郭汜講和。

親族

李應,李傕的從弟。

李桓,李傕的從弟。

李利,李傕兄長的長子。

李暹,李傕兄長的次子。

李維,李傕的從弟,任上軍校尉。 【一說李應、李維為同一人】

李進,李傕兄長的兒子,任副車中郎將。

胡封,李傕的外甥,任騎都尉。

李典:(公元174~209年),字曼成,曹操手下將領,山陽鉅野人(今山東山陽)。史載李典深明大義,不與人爭功,崇尚學習與高貴儒雅,尊重博學之士,在軍中被稱為長者。李典有長者之風,官至破虜將軍,三十六歲去世。魏文帝曹丕繼位後追諡號為愍侯。

英年早逝

李典愛好學問,注重儒雅,從來不和別的將領爭搶功勞。尊敬賢士大夫,恐怕有禮節不周的地方,軍營的官兵都認為他是長者。三十六歲時去世,他的兒子李禎繼承他的爵位。

魏文帝曹丕代漢稱帝后,追念李典在合肥之戰的功績,諡為愍侯,追加李禎食邑百戶,另外又以百戶封了李典的另外一個兒子為關內侯。

正始四年(243年),李典得享從祀於曹操廟庭。

關注李氏家風公眾平臺,回覆群,可結識全國宗親群主,一起傳家風、揚正氣吧!

《三國志》:李典,字曼成,山陽鉅野人也。典從父乾,有雄氣,合賓客數千家在乘氏。初平中,以眾隨太祖,破黃巾於壽張,又從擊袁術,徵徐州。呂布之亂,太祖遣乾還乘氏,慰勞諸縣。布別駕薛蘭、治中李封招乾,欲俱叛,乾不聽,遂殺乾。太祖使乾子整將乾兵,與諸將擊蘭、封。蘭、封破,從平兗州諸縣有功,稍遷青州刺史。整卒,典徙潁陰令,為中郎將,將整軍,太祖善之,故試以治民之政。遷離狐太守。

李登:(生卒年待考),著名三國時期魏國音韻學家。任左校令。著《聲類》十卷,以宮、商、角、徵、羽五聲區別字音,尚未分立韻部,是最早的一部韻書。


我來讀歷史


你說沒有特別歷害的是指什麼呢?

魏蜀吳?除了沒有建立這三個國家,老李家的人,還是有幾個乾貨的。

第一個應該就是李傕啊,或許是董桌同志太拉風了,便把這位爺給忽略了。至少在漢獻帝時代,李傕的存在感還是非常強的,在軍事實力上,也是一個強悍的軍閥。但這貨自己作死,沒等曹操他們來討伐他,自己的實力就被折騰光了。

歷史是勝利者寫的,曹劉孫,史家在記錄的時候,主要圍繞這三家的起家之路,直接交鋒的對手都被描寫得很歷害,以證得國之不易。沒有直接交鋒或者較少的,就基本不怎麼寫,所以造成了董桌這一系統的人好像實力一般。


拾字接頭


李姓應該是唐朝時候的事。

三國時期是劉姓為大姓。

所謂大姓一般是皇親國戚,達官貴族……之類。

因為在三國時期李姓並不是所謂的“現代五大姓氏”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