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时,怎么选好“陪衬”,让所拍主体更突出?

柳侍墨


摄影时,怎么选好“陪衬”,让所拍主体更突出?


用好陪衬,不只有突出主体的作用,还有美化整张照片的效果。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摄影自学班,28个字的摄影口诀,帮您用好“陪衬”,拍出漂亮照片:

拍光同时还拍影。主体暗时背景明。

主体鲜艳背景清。点线面体拍图形。

结合具体图片,为朋友们解说下,这3句口诀所包含的摄影技巧:

1、拍光同时还拍影,主体暗时背景明。

很多朋友喜欢拍摄剪影,剪影好不好看,和影子虽然有关系,但更和影子的“陪衬”有关系。影子的陪衬,是光,光好看,剪影的整张照片才好看。那怎么才能让影子照片的“陪衬”光线好看呢:


(1)挑选时间:逆光情况下,就可以拍处剪影。但在太阳升起落下前后,光线更漂亮。

(2)挑选天气:最好,是雨后。此时天空有云彩,加上有颜色的光线,背景会更丰富。

2、主体鲜艳背景清。

当主体是鲜艳颜色的情况,怎么选择陪衬呢:

(1)如果想让照片看起来更清爽:最好选一哦那个清新、浅色一点的背景和陪衬。这样,主体就更被突出了。


(2)如果主体的颜色不够突出,还可以通过后期,让其更明显。在手机上就可以实现。

利用手机修图,让照片局部更明显,操作方法:

原图存在这些问题:比较灰暗,没有层次,主体纹理不清晰。

(1)用手机修图软件Snapseed,打开照片,工具,调整图片。手指上下移动,选择要调节的参数,向右移动,是增加。


增加亮度,照片更亮;增加对比度和饱和度,让照片更鲜艳;增加阴影,果实中间的阴影,亮一些;增加氛围,让整体综合色彩更好。

(2)增加局部纹理感:工具,局部。在果实上,点一下,出现局部调节点,两个手指,向中间收缩,确定局部调节范围。手指上下移动,选择结构,向右滑动,增加局部纹理。




(3)工具,晕影。手指上下移动,选择外部亮度,向左滑降低,增加暗角。照片色彩更好,主体更突出了。



3、点线面体拍图形。

摄影,不只是色彩光鲜的艺术,有些基础,也可以帮我们拍出漂亮的照片。这些互相配合,才可以让主体更突出。


(1)点、线、面、体,是美术的基础,也是摄影的基础。摄影中的所有景物,都是这4个元素的集合。

(2)当主体(猫、阳光)是一个点时,背景的线条、天(面)、山(体),与主体都是互相合作,相辅相成的关系。

(3)还可以利用线条自身的递进关系,

让主体体现出层次感和纵深感。

这3句口诀及解释,介绍了具体的摄影及修图技巧,希望帮助大家,拍出漂亮的照片!

如果喜欢,请帮我点赞和转发哦!感谢!

欢迎把您拍到的照片,在评论中留言分享哦!

欢迎大家来关注我,摄影自学班,更多摄影前后期实用教程,等你!


摄影自学班


亲,又到了聊摄影,看风景看美女的时间了,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摄影时,怎么选好“陪衬”,让所拍主体更突出?所谓的“陪衬”就是充当背景,好比绿叶配红花,当然了,这绿叶还得是有特色的,而不是随随便便的一片绿叶,摄影中的“陪衬”也一样,

用简洁的背景,让所拍主体更突出,

比如在人像摄影中,人物是人像摄影所要表达的主要对象,是画面中最重要的部分,其他景和物都必须围绕着模特人物形成一个整体,要主次分明,而不是景物越美就越好,要适合人物的形象气质或者画面的风格,

在拍摄过程中,可以选择简单干净的背景,比如一面白墙、一片绿草地等等,既常见又不复杂的背景为“陪衬”,这样简单的背景有什么好处呢?最大的好处就是,在拍摄过程中完全不用担心处理不好人物和背景的关系,可以集中精力进行拍摄,因为简单的背景不会抢了人物主体的“风头”啊,



用虚化的背景,让所拍主体更突出,

这虚化是拍摄的技巧,可以使用中长焦镜头能够更真实地表现人物,还可以实现完美的虚化效果,所谓“虚化”,简单的理解就是将背景的强烈的色调或者鲜明的特征模糊,虚化的程度结合摄影照片的画面效果而定,可深度虚化或者浅度虚化,只要背景虚化得当,就不会影响画面中的人物主体,


当然了,选好“陪衬”有很多方法,比如在日出或者日落这个时间段,借用太阳☀的散射光进行拍摄,拍摄出来的主体没有明暗的线条界限,也不会阴影,主体效果就清晰明了;或者从拍摄角度来选好“陪衬”,比如,逆光拍摄、顺光拍摄、侧光拍摄都会有意想不到的画面效果,要时刻记住,画面中的主体与背景的效果都由“光影”决定,


影影圈圈


摄影创作中,运用好“陪衬”的手段相当重要,它的目的就在于通过“陪衬”来对比、突出和显示主体,达到主体突出、主题明显的效果。

第一、人一般通过“人”来陪衬。我们没有机会参与宫廷佳丽的生活场景,但是可以从历史书籍和影视作品中借鉴,你看那公主、娘娘出场时,身边的女佣、仆人、侍从等等,一般都会比“主人

”“长”得“很一般”、“很普通”甚至“很丑陋”,很难想象,雍容华贵的公主后面总是跟着美若天仙的随从,这种剧本简直无法导演。我们只需明白这个道理,只是我们再选择构图时,可以考虑这一思路而已,实在是不能照本宣科。

第二、人可以通过“”来陪衬。这个道理,摄影人都明白,说白了,就是一种场景效应、光环效应。从唯物主义的角度,你是你,我是我,不能因为你的伟大我就变成了渺小,不能因为你的光鲜我就变得暗淡,但是,同样一个人放到不同的场景,他的形象和感觉就会立马改变,你承认,它是事实,你不承认,它还是存在。进出宫廷的人似乎就显高贵,迷人场景下的人似乎更加迷人,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实通常通过“虚”来陪衬。这个手段是摄影人的“惯用伎俩”——虚实对比,试图以虚托实、以虚写实,大光圈虚化背景就是一种典型的手段。

第四、动通常通过“静”来陪衬。比如,你想描写人头躜动的大场景,往往的手段就是场景写实、人物写虚;场景写静,人物写动。通过“极端化”的手段写出人声鼎沸和变化万千。

第五、明通常通过“暗”来陪衬。这个大家都知道,甚至在后期的时候还会再来一次“加码”,个中用心路人皆知。

总而言之,陪衬,其实讲究的就是对立与统一,共存与和谐,在求得自然得体的前提下,运用对比手段的一种描写手段;既然是对比,就得讲究一个“度”,过了度,就不会自然,过了度,就会唐突和牵强,这个尺度的掌握只可意会,很难言传。


拍客张光林


摄影时如何选择“陪衬”,主体突出?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主要方法:

1、色彩原理:选用冷暖色对比和同色系浓淡深浅原则作陪衬,突出主体。

2、光影原理:利用明暗光影原理,用点测光,适当减少曝光,压黑背景作陪衬,或利用日落天空作陪衬,对天空过渡部份点测光,拍出剪影效果,突出主体。

3、摄影语言原理:根据“点、线、面”的原理,选用有规律性的线条、纹理作陪衬,突出主体。

4、利用镜头功能原理:大光圈、长焦镜头和微距镜头虚化模糊成柔和的“奶化状”和“弥散圈”作陪衬,突出主体。

5、利用相机功能原理:用“多重曝光”的方法,两次爆光,利用虚实叠加、色彩浓淡对比作陪衬,突出主体。

上述几个方法结合使用,即可营造不同的“陪衬”效果来突出主体。

所述几种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喜欢,请关注“阳光海洋”今日头条号,为此回答转发点赞,谢谢大家支持!


阳光海洋_湖北


其实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让人眼第一眼就看到并注意的东西。图片外与其他图片的对比暂时就不说,单说图片内的主次关系。构图/色调/景深/光圈。其实笼统的说来,构图是XY轴上的构图,景深是Z轴上的构图,两者共同构成空间上的构图然后呈现在最终的图片上。所以凸出主体,最便捷,最方便的练习就是构图。然后是景深,其实说起来景深属于画面的干净程度,也是遵循人眼习惯看清晰东西的习惯。模糊和清晰的对比来突出景深。最后就是色调,最简单的就是冷暖色对比。当然如果细细划分的话话还有大小对比,形状对比,对比本质上就是为了突出你所要表现的主体~


视频君不2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想必大家都眼熟能详,就是一幅千人涌动的画面,我们很难分辨出这其中谁最好看,可是如果一个美女走在人影流动的大街上,我们便可一眼辨出。

同样,我们观赏孤零零的一朵红花,尽管它很艳丽,但我们很难品出它有多么美,也看不出它的“韵味”,但如果给这花周围配几片绿叶,顿然就觉得这花非常的美,韵味悠长,春意盎然。这里体现出的就是“花好还需绿叶扶”“星星拱月月更明”的意思。


摄影作为视觉艺术最大的特点就是能给人最直观的形象感受。因此,突出主体拍“亮”主体是摄影的关健。怎么突出主体拍亮主体呢?一个是把主体放在突出的主要的位置,再一个就是如何为突出主体选好“陪衬”了。

比如说拍人像摄影,如果没有陪景,单单的一个人,怎么能好看呢?但是选“陪衬”也是一门学问。

首先要明确,陪衬就是陪衬,无论如何都不能“以陪代主”,陪体盖过主体的风头。

第二,陪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但都是为突出主体服务的。

第三,摄影是光影的艺术,要巧妙合理的运用光线的明暗来表达画面的主次效果。

第四,主次色调要有别。为什么说红花还要绿叶扶而不是红花还要红叶扶呢?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不管以什么做“陪衬”,色调都不能强于主体而“宣宾夺主”,这是要把握的。

第五,一般地讲,“陪衬”应力求简约、简单,有利于突出主体、达到美化整个画面的效果即可。

总之,运用摄影中“强弱、虚实、明暗、浓淡”等关系对比技法手法,既较好的突出画面主体和主题,又使整个图片自然和谐,浑然一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