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俄國當時沒有賣掉阿拉斯加,歷史會有何改變?

小雨丶g


如果當年俄羅斯沒有賣掉阿拉斯加,現在世界會變成什麼樣?


我的答案是,世界格局會發生嚴重改變,蘇聯,對蘇聯將成為世界頭號強國。因為沙俄不買阿拉斯加,蘇聯也許根本就不會解體,美蘇爭霸蘇聯也將最終取得壓倒性優勢。

俗話說的好,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有了阿拉斯加,俄羅斯如虎添翼,前蘇聯不會解體,阿拉斯加歸屬美國,俄羅斯折了翅膀,美國加了嗜血。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阿拉斯加的地理優勢。

它的北面背靠北冰洋,要知道在北極地帶擁有這樣一塊土地就是佔據了絕對優勢,因為可以藉助北極冰層的掩護來部署戰略核潛艇,在最大程度上隱藏潛艇軌跡。其次,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都處在北半球地區,未來的世界中心都是圍繞北極轉的,所以誰提前掌握了中心地帶,就相當於佔據了未來的主導權。除此之外,阿拉斯加橫在美國和俄羅斯之間,是美國遏制俄羅斯戰略中的重要一環,俄羅斯只能把北方四島當成突破口,但實際上千島群島向東不遠就是阿拉斯加的阿留申群島,它永遠都被美國封堵在寒冷的西伯利亞。事實上在冷戰期間美國部署在阿留申群島的防空導彈,成功壓制了蘇聯在西伯利亞和庫頁島的核力量,這一切都是賣掉阿拉斯加的亞歷山大二世埋下的禍根。所以只要阿拉斯加還被美國捏住,那麼俄羅斯的太平洋艦隊就註定要憋屈一點。

  (俄羅斯太平洋艦隊比誰都想回到阿拉斯加)

二、既然阿拉斯加的位置這麼重要,俄羅斯為什麼還不把它收回來呢?

雖然阿拉斯加曾經是俄羅斯的勢力範圍,但是放在現在不管怎麼看,俄羅斯都佔不到收回的理。第一,國際上已經公認阿拉斯加劃入美國的地盤,而且當年俄羅斯也是明碼標價把它賣出去的,如果現在要硬搶回來,生搬老套的理由確實沒什麼說服力。賣給美國以後的阿拉斯加得到了很好的價值體現,巨量的礦產資源不僅讓美國賺的缽盆滿盈,而且也讓俄羅斯垂涎欲滴,美國人的遠見確實是值得敬佩的。第二,不是說俄羅斯沒有這個實力去強取豪奪,而是因為它的對手是超級大國美國。美國和國際法的雙重保障確保了阿拉斯加的主導權不會改變,就算俄羅斯要採取強制措施,也要掂量清楚自己的斤兩,畢竟美國的軍事力量是當之無愧的世界之首。

三、那麼當年俄羅斯為何非要賣了阿拉斯加呢?

對土地極其貪婪的俄羅斯怎麼會賣掉這麼一大塊地方的,其實這源於1853年爆發的克里米亞戰爭,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沙俄被英法聯軍打的大敗,而且曠日持久的戰爭,讓沙俄政府財政破產,沙皇尼古拉一世也服毒自盡。英國人很可能從加拿大出兵佔領阿拉加斯,而作為沙俄在美洲唯一的領土,阿拉斯加更是直接與英國的加拿大接壤,如果英軍從加拿大進攻阿拉斯加,那麼當地駐守的俄軍肯定是擋不住的。

而且由於北冰洋封凍,俄國援軍只能通過陸路支援阿拉斯加,這個距離可是相當的遠,等著俄國援軍趕到,米字旗早就在阿拉斯加飄上半年了。於是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就決定賣掉阿拉斯加,這樣多少能拿點錢回來,總比被英國佬搶去好。

最後幾經挑選,美國被亞歷山大二世選定為最理想買家。因為擔心美國人對阿拉斯加不感興趣,俄國人前後花了10萬美元收買美國一些新聞記者和政客,為購買阿拉斯加造勢。

1867年3月,俄國政府派官員到華盛頓洽談出售阿拉斯加問題。雖然當時美國朝野上下都不看好這個位於北極的大冰箱,但時任美國國務的卿威廉·西沃德卻堅決支持這樁購地案。

在談判時期,美國人最初出價500萬美元,俄國人覺得這個價格太低了。於是在經過幾輪討價還價,美俄最終以720萬美元的價格達成購買協議,而威廉·西沃德更是急不可待地於第二天凌晨就在協議書上籤了字。至此,美國人便得到了這塊面積達171萬平方公里的戰略要地。

如今俄羅斯人後悔也沒有用了,也難怪普京普大帝都吼出了:“國土雖大,卻沒有一寸是多餘的!”


葛大小姐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阿拉斯加?這嘎達是俄羅斯心尖上永遠的痛。720萬美元像丟垃圾一樣的丟給了美國人。一百七十多萬平方公里啊,擱現在都佔了美國國土的五分之一。

就這點錢,回頭美國人就擱這塊,挖到了金礦分分鐘鍾就回本了。

黃金算啥,石油和天然氣才是這塊的大頭,就為了這地的石油,美國人還專門建設了一條1200公里輸油管道,天天的往外拉石油。

您要問有多少,說出來能氣死老毛子,每天一百四十五萬加侖。

還有各種各樣的礦石,啥鋅,啥鐵,啥銀的,還有前邊說的金,每年光這些就能創造出18.4億美元。

哎呦呵!賠了,這絕對是賠大發了。

作為特別喜歡土地的戰鬥民族——毛熊,悔的腸子都是青的。

這是經濟價值,您要說戰略價值,他也有,就擱這阿拉斯加整一排導彈,您別管是中程的還是遠超的直接就能射到你毛熊的被窩裡去。

大傢伙也知道美國人和毛熊那是天生的不對付,所以毛熊擱家裡邊睡覺,這都提著十二萬分的小心。

說實在的,這阿拉斯加相對於美國來說,這就是一塊飛地,和他那本土壓根就沒有連著,中間擱著老大一塊的加拿大。

您要擱地圖上瞅,這一準以為這就是倆美國。

為嘛會賤賣了呢?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要問了:“這麼大一地,毛熊咋就給賤賣了,這不應該啊!按照毛熊那德性,這就是太陽打西邊出來的節奏啊!”

這事,咱得往遠了說,話說在1853年的時候,毛熊吃相太難看了,擱巴爾幹半島這塊,和一大幫人爭奪控制權。

就這操作一下子惹惱了好多人,啥奧斯曼帝國,啥英國,啥法國,啥撒丁王國等等,一窩蜂的向毛熊宣戰。

這就要聯合起來揍毛熊,這就是著名的克里米亞戰爭。

話說毛熊啥場面沒見過,就這場面,毛毛雨啊!這就操刀子下場,把這活接下來了。

咋說呢?這會的毛熊他家裡邊那農奴制,已經快到了崩潰的邊緣,後院起火那也不是一點兩點的,所以最終的結果就是戰敗。

這一傢伙整下去,毛熊傻眼了,他著沙皇制度,算是走到了頭,國外不待見他,國內也不待見。

眼瞅著他就快要破產了,尼古拉斯一世,瞅著自己收拾不了,一把毒藥拍拍屁股走了。

他是走了,可事還這擱著呢?尤其是這阿拉斯加,英國人趁著這熱乎勁,似乎對這阿拉斯加有想法,想要從加拿大這塊出兵,再給毛熊一傢伙,有那麼整根稻草壓垮毛熊的意思。

這會毛熊已經自顧不暇了,守是守不住了,毛熊一拍大腿根,這就把這塊從懷裡劃拉出來,賣給了美國人。

蹲在一邊瞅熱鬧的美國人,他也沒有想到,天上會掉這麼一個餡餅,當時的總統這就想接下來。

話說,這塊當時說真的,那叫個荒涼,除了土地啥都沒有,當時的美國人表示不同意,這還是在總統一再的堅持下,這才買了下來。

毛熊拿著720萬美元飲鴆止渴去了,美國人就開始為這塊飛地發愁了。

這不後來就想了個辦法,開始往這塊移民,這就是後來咱擱電視瞅的西部牛仔,就是這時間點上發生的。

這幫人去了以後,確實帶動了地方的經濟,但開始還是不行,直到第二年發現了金礦,這阿拉斯加算是發達起來了。

後來發現的東東越來越多,毛熊也只能望著月亮嘆氣了。

如果不賣呢?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要問了:“那當時要是不賣的話,這結果會咋樣呢?”

首先咱得先說明一點,當時英國人還真對這阿拉斯加有啥想法,畢竟當時所有人都認為這塊就是個貧瘠之地,拿到手裡這就得砸手裡邊,這就是個沒有產出的地。

擱到現在,就這麼個地,依然是地廣人稀啊,您扣著腳指頭算算,也就七十萬人左右,這擱咱大華夏,這不就是三線城市的規模?

要啥沒啥,連人口都沒有。所以英國人對這地,還真沒啥興趣,毛熊自己嚇唬自己。

再有美國人除了那總統想要,其他人還真沒啥想法,就為這事,美國人好懸沒把這總統給擼了。

就這事成交的時候,那是深夜籤的合同,這都不敢大白天籤,就怕有人出來攪局。

所以毛熊如果不賣的話,這地還真能呆在手裡邊。

這時間在往後算,畢竟這時間不同,局勢就不同,也許做出的決定就不同,後來這英國人,這日不落帝國算是回到了他們那小島子上了,所以後來打這阿拉斯加主意的充其量就是美國人,沒其他人。

後來二戰的時候,美國人和毛熊還是一個陣營的,您說美國人打這阿拉斯加的主意,這就有點子說不過去了。

畢竟按照斯大林的看法,不管這地咋樣,俺的就是俺的,他是不會和別人分享。

那麼有了這塊地,擱現在很多的收益這就歸毛熊了。而且他還有了一大塊和美國人的緩衝地帶,不至於人家架著導彈就能威脅到你的後院的地步。你到是可以架起導彈來威脅他了。

那麼毛熊能要回來嗎?

拉到吧!洗洗睡吧。如果沒有賣這一檔子事,二戰的時候同盟國開那麼多會議,三巨頭瓜分世界的時候,斯大林一定會和羅斯福嘮叨嘮叨這阿拉斯加?

但您這都賣出去了,從法理上就把這根給斷了,這就成了沒理的事。

所以,這阿拉斯加再好,他已經不是毛熊的了,惦記不上了。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史


那美國可就危險了

俄羅斯當年賣掉阿拉斯加完全是一種多餘的行為。1855年沙俄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慘敗於英法,這場戰爭的主戰場是在東歐的克里米亞半島,但在戰爭進行的時候,英國曾派兵試圖進攻過位於俄羅斯遠東的勘察加半島。

雖然最後英國人的行動沒能成功,可沙俄卻十分擔心英國會趁俄國戰敗之際,繼續進攻俄羅斯在遠東和美洲的領土。而作為沙俄在美洲唯一的領土,阿拉斯加更是直接與英國的加拿大接壤,如果英軍從加拿大進攻阿拉斯加,那麼當地駐守的俄軍肯定是擋不住的。

而且由於北冰洋封凍,俄國援軍只能通過陸路支援阿拉斯加,這個距離可是相當的遠,等著俄國援軍趕到,米字旗早就在阿拉斯加飄上半年了。於是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就決定賣掉阿拉斯加,這樣多少能拿點錢回來,總比被英國佬搶去好。(俄羅斯帝國巔峰時期版圖,其中深綠色區域是俄羅斯帝國領土,淺綠色地區是俄羅斯帝國勢力範圍)

最後幾經挑選,美國被亞歷山大二世選定為最理想買家。因為擔心美國人對阿拉斯加不感興趣,俄國人前後花了10萬美元收買美國一些新聞記者和政客,為購買阿拉斯加造勢。

1867年3月,俄國政府派官員到華盛頓洽談出售阿拉斯加問題。雖然當時美國朝野上下都不看好這個位於北極的大冰箱,但時任美國國務的卿威廉·西沃德卻堅決支持這樁購地案。

在談判時期,美國人最初出價500萬美元,俄國人覺得這個價格太低了。於是在經過幾輪討價還價,美俄最終以720萬美元的價格達成購買協議,而威廉·西沃德更是急不可待地於第二天凌晨就在協議書上籤了字。至此,美國人便得到了這塊面積達171萬平方公里的戰略要地。

如今對於這樁購地案,俄羅斯人後悔是肯定的,且不說阿拉斯加地下的豐富資源,單單評價戰略價值,阿拉斯加就是俄羅斯人心中永遠的痛。

阿拉斯加地處北美洲東北部,其東部與加拿大接壤,南面是太平洋,北面是北冰洋,西面與俄羅斯隔白令海峽相望,這裡距離俄羅斯真的非常近。

(從這張地圖上來看,阿拉斯加距離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似乎非常地遙遠)(不過從這張地圖上看,阿拉斯加距離俄羅斯的東歐地區就沒那麼遠了,如果美國在阿拉斯加發射導彈,那麼導彈只需要越過北冰洋就可以直達莫斯科)

(但是如果阿拉斯加被俄羅斯收回,那麼俄羅斯從阿拉斯加發射導彈,只需要幾分鐘就可攻擊美國東北部的紐約和華盛頓,直接威脅美國的核心區域)

所以如果俄羅斯收回阿拉斯加,美國將喪失北方一個重要的防禦屏障,美國的導彈防禦系統只能全部退回本土部署,這將徹底打破美俄之間的核戰略平衡,對美國本土造成重大威脅。

但歷史不能假設,如今阿拉斯加早已經屬於美國,俄羅斯除非動武,否則根本沒有拿回來的可能。再者,即便是動武也不一定能拿回來。


千佛山車神


被俄國作價720萬美元出售給美國的阿拉斯加現在是美國的面積第一大州,美國最後一塊“處女地”,其戰略地位和資源儲量是根本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我們現在來假設一下如果當年俄國沒有賣掉阿拉斯加,現在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




阿拉斯加自1799年成為俄國領土,1853年克里米亞戰爭爆發後,俄國財政極度困難,為了不使阿拉斯加落入英國人之手,1867年4月瀟灑的俄國人把阿拉斯加做價720萬美元出售給美國。阿拉斯加總面積171.7萬平方公里,一平方公里摺合美元約5美元,真心白菜價,美國人實實在在做了樁賺錢買賣。




我們假設俄國當年沒有賣掉阿拉斯加,現在會是什麼情況?首先,俄羅斯與美國之間的鄰國關係將被加拿大取代,畢竟沒有了阿拉斯加的美國,就不可能像現在這樣從阿留申半島隔著白令海峽與俄羅斯的堪察加半島友好相望。其次,美國因為失去了這塊面積巨大的領土,其國土面積將迅速縮水,從世界面積第四大國退居到第六大國,位居俄羅斯、加拿大、中國、巴西和澳大利亞之後。




阿拉斯加的戰略地位之重要毋庸置疑,美國在阿拉斯加海陸空三軍都有駐紮,總兵力超過6萬人。特別是海軍,與日、韓駐軍緊密相聯形成掎角之勢拱衛北太平洋並時時監視俄遠東地區。俄羅斯若沒有賣掉阿拉斯加,則美國在這一地區的戰略優勢將全無,相反的,時時刻刻都將面對俄在阿拉斯加的軍事威脅,北太平洋的主動權相反的牢牢的控制於俄羅斯之手。阿拉斯加,實在是俄羅斯震懾美國的一大利器。




阿拉斯加被譽為是美國最後一塊“處女地”,這裡自然條件優越,國立公園數量位居全美第一,全州人口不過73萬,是美國生態保持最完整,資源儲藏最豐富的一個州。俄羅斯若沒有賣掉阿拉斯加,這一塊土地可能會成為俄羅斯遠東地區最具利用價值的一個州,不管在民用、軍用上,阿拉斯加都有著得天獨厚不可替代的優勢。擁有阿拉斯加,就預示著離美國本土的距離更近了,這對美國來說絕對不是什麼好事。屆時,美國可能不會像現在這麼囂張,俄羅斯在地緣上將對美國構成壓倒性優勢。對美國的軍事震懾會變的更加明顯。


大國布衣


這個事可能有兩個情況,第一俄羅斯最終沒有賣掉阿拉斯加,那現在的俄國就更牛了,地跨歐亞美三洲了。第二,俄羅斯沒有賣,但是卻失去了阿拉斯加。先看看在1867年為啥俄國把阿拉斯加賣給了美國,而且是求著美國買的,因為一場戰爭。1784年俄國人越過白令海峽,在阿里斯加的三聖灣建立了居民點,從1799年起俄國正式管轄阿拉斯加。1853年10月16日,俄羅斯與英法之間爆發了著名的克里米亞戰爭,戰爭打了3年,最後俄國戰敗,俄國對此戰投入的兵力是百萬以上,幾乎是傾巢而出,最後俄軍是25萬傷亡,可以想見此戰對俄國造成的損失和影響有多大,俄國元氣大傷,財政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亞歷山大二世繼位後,一是為了緩解財政,二是懼怕英國趁著克里米亞戰爭勝利的餘威佔領阿拉斯加,當時英國就佔有緊挨著阿拉斯加的加拿大,於是就想把阿拉斯加賣掉。

於是找了除了英國、法國之外的幾乎所有的歐洲列強,肯定不會找英法,剛剛結仇嘛,結果沒人對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感興趣。當時有一個人卻對此非常感興趣,他就是時任美國國務卿威廉·西沃德,1867年3月,當俄國派的代表誠惶誠恐地到美國洽談出售阿拉斯加的問題並開價720萬美元時,西沃德連眉毛都沒皺立馬答應。但是美國人民不幹了,美國人民聽說這事後就炸開了鍋,當時沒有互聯網,但是這事傳播速度也是相當快,於是美國民眾包括美國媒體就對西沃德各種罵,什麼阿拉斯加是西沃德家的大冰箱之類的,罵的西沃德好幾天沒敢出門。但是不出門也得出門,這個協議必須得國會批准才能生效,西沃德於是頂著各種罵各種白眼開始遊說國會議員,好在大多數國會議員都通情達理,1867年4月和7月,參眾兩院分別以多數票通過了這項協議。1867年10月18,土地合約正式生效,阿拉斯加正式成為了美國領土。現在美國人民則對西沃德先生則是各種誇。

可見當時對於領土的觀念遠沒有現在寸土必爭的程度。假如當年俄國狠狠心,寧可苦一點不賣阿拉斯加,並誓死保住阿拉斯加,這是有可能的。當時的加拿大雖然是英國的殖民地自治領,但是並不是英國本土,也不會為了當時都認為沒多大價值的阿拉斯加和俄國人玩命。這樣的話,俄國牛了,地跨三洲,在後來蘇聯和美國的冷戰中,會有很大的優勢,估計也就沒有1962年的古巴導彈危機了吧,把導彈發射基地佈置在阿拉斯加,合理合法啊,有阿拉斯加,就可以有效牽制加拿大、美國,把導彈基地建在阿拉斯加的最南端,你說美國人膈應不?俄國人現在後悔不?

第二種情況,阿拉斯加沒賣掉,但是被英國人佔領了,那現在的加拿大沾光了,面積擴大了,但是英國會不會因此繼續往西佔領西伯利亞和遠東呢?筆者認為不會。以當時的軍隊裝備情況和西伯利亞和阿拉斯加的寒冷程度,英國人不會為了加拿大這麼玩命的,當時阿斯拉加都是俄國人求著美國買的。這種情況下,對後來的國際格局影響不大,美國不會因為沒有阿拉斯加而成不了超級大國,加拿大也只是增加了一部分領土而已。現實就是第三種情況,俄國把阿拉斯加賣給了美國。阿拉斯加,美國的第49個聯邦州,面積約171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00多萬。佔美國面積的五分之一,是美國面積最大的州。光地底下埋的石油和天然氣就價值2萬億美元以上,戰略位置重要,位於北美洲的北段,加上西部狹長的沿海地帶,和美國本土一起幾乎把加拿大給包了起來,極大的延伸了美國的領土。美國人成了贏家,爽歪歪了。


十三叔看歷史


那現在的世界可就熱鬧了。

作為噬土成性的民族,任何土地的丟失對俄羅斯而言都是晴天霹靂,但阿拉斯加的失去,卻顯得如此雲淡風輕。

雖然今天無比後悔,但俄羅斯卻仍然不得不接受阿拉斯加作為美國領土,並讓俄羅斯芒刺在背的尷尬現實。

而俄羅斯之所以沒脾氣,只是因為,這塊極具戰略價值的土地,當年是俄羅斯哭著喊著求著美國買下的,態度極其誠懇。

所以,這都是命!

不過話說回來,要是俄羅斯逆天改命頂住克里米亞戰敗的巨大壓力,死死攥著阿拉斯加不放手,那麼今天的世界會成為什麼樣呢?靜夜史認為可以肯定的是:

地球一定照樣轉不停,同樣的,美國的崛起和俄國的步履蹣跚不會發生根本性改變。

在假設俄羅斯沒有賣掉阿拉斯加前,我們先要明確阿拉斯加到底有什麼樣的價值。

很明顯,作為俄國在北美洲的殖民地,阿拉斯加首先是一個落腳點,但也僅僅是一個落腳點。數百年以來,俄羅斯在中低緯度地區的擴張可謂步履維艱,但是在高緯度的擴張卻順風順水。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本質上是因為高緯度人煙稀少,很多地方都是無人區,這樣的地區,說難聽點根本都不用擴張,近似於白撿。

都說太容易得到的都不會珍惜,這句話用在俄國身上再合適不過。本來就是白撿的土地,丟了也不會太心疼。畢竟俄羅斯雖大,但沒有一寸土地是溫暖的,他們更喜歡向中低緯度擴張。

此時的阿拉斯加,用大冰箱來形容非常貼切,由於冬季白令海峽結冰,俄羅斯得以從冰架直接走過來,但是一旦到了夏天,海峽解凍,阿拉斯加就成了俄羅斯的“飛地”。

在俄羅斯心目中,阿拉斯加比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亞還偏遠,在俄羅斯心中還不如一條阿拉斯加犬。所以在遭遇克里米亞的慘敗後,俄羅斯才急於將阿拉斯加賣給美國,而且是低三下四的那種。

可見,在俄羅斯心中,至少是1867年俄羅斯將阿拉斯加賣給美國之前,這塊面積達171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在俄羅斯眼中幾乎是沒有價值的。對俄羅斯而言,脫手這麼大一塊雞肋土地還能換取720萬美元的鉅款,灑家這輩子真的值了。

但是俄羅斯眼中的垃圾,到了美國手中就成了名副其實的大寶貝。因為丁偉早就總結過,國家之間的對立是必然的,尤其是美俄這樣的大國衝突。因為有了阿拉斯加,美國首先直接威脅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其次,作為北極事務直接利益國,阿拉斯加讓美國在北極地區有了至關重要的戰略支點,俄羅斯在北極不再一家獨大。

這簡直就是讓俄羅斯痛不欲生的存在。

不過我們應該明確的是,美國作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尤其是19世紀70年代開始引領第二次工業革命後,其強大的國力以及強烈的擴張慾望,使得美國有能力和決心將阿拉斯加打造成美國稱霸世界的重要支撐點。但對於綜合國力長期一蹶不振的俄羅斯而言,阿拉斯加能夠得到充分開發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作為陸權大國,一灣淺淺的白令海峽足以讓俄羅斯對西伯利亞和阿拉斯加區別出高下,在當下西伯利亞還窮得叮噹響的情況下,阿拉斯加能富成什麼樣,不言而喻。

作為傳統意義上的歐洲大國,俄羅斯的國家重心始終在西部,這一點即便在蘇聯時期也是如此,這幾乎就註定了比西伯利亞更遠的阿拉斯加不會受到俄羅斯的垂青,那麼其反過來威脅美國本土的戰略地位就難以體現。

一直以來,一心向南擴張的俄羅斯,除了在歐洲地區拼命向歐洲平原硬擠,在黑海舔著臉擴張,在亞洲地區一直以佔據中亞,鯨吞蒙古作為其主要目標,我們是最大的受害者。

阿拉斯加作為俄羅斯在北美洲的殖民地,是俄羅斯進一步在北美洲擴張的跳板。但隨著英國的衰落,加拿大獨立後很快成為美國的附庸,這意味著俄羅斯在北美洲的南下幾乎不可能,陷入了無板可挑、跳無可跳的尷尬境地。

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便俄羅斯當年頂住壓力死活不賣阿拉斯加,這塊土地充其量也不過是和西伯利亞一樣,是俄羅斯巨大國土的一部分,運氣好的話可以和西伯利亞一樣成為俄羅斯的能源供應基地。

但阿拉斯加的地理位置,註定了這塊土地只能是俄羅斯國土的雞肋,隨著時間推移,這種入不敷出的統治成本,註定了即便沒有克里米亞戰爭的慘敗,俄羅斯也一定會想方設法將其“出手”。

所以,沒有賣掉阿拉斯加的俄羅斯還是那個俄羅斯,世界還是那個世界。所不同的是,俄羅斯可能是北極事務中最大的主導國。不過在北極冰蓋融化、北極航線通航之前,所謂的北極事務也就是說說罷了。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不會有什麼變化,頂多這個世界多了一個俄羅斯民族建立的國家而已。

阿拉斯加為什麼要賣

阿拉斯加位於北美大陸的西北部,他緊挨著世界第二大國加拿大,這是一片面積達171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假如沒有這裡,美國的國土面積會立即縮水到不足800萬平方公里,從世界面積第四大國,下降為第五大國。

(阿拉斯加的位置)

這裡在俄羅斯人到來之前幾乎沒有歐洲人涉足,雖然它緊挨著加拿大,但那也是一片地廣人稀的土地,除了五大湖區域之外,大多也是人煙稀少的不毛之地,所以也沒人往阿拉斯加一帶探險。

1784年,俄羅斯人在這裡建立了第一個永久定居點,從那時候起越來越多的俄羅斯人來到這裡。

(俄羅斯在阿拉斯加建立的最早定居點之一,科迪亞克鎮)


但是,由於這裡遠離俄羅斯本土,再加上環境惡劣,到19世紀中期,這裡的俄羅斯人也不過只有幾千人。而此時緊挨著阿拉斯加的加拿大人口已經多達300萬,是他們的上千倍了。

克里米亞戰爭失敗後,俄羅斯深知憑藉阿拉斯加的幾千人是無論如何也守不住廣袤的阿拉斯加的,所以認為在英國人從加拿大打過去之前不如把這裡賣掉。於是,他們想到了加拿大南邊的美國。

經過溝通,俄羅斯以每英畝2分錢的價格將面積171萬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賣給了美國。雖然價格便宜,但總比被英國人搶去強!

為什麼著急賣阿拉斯加?俄羅斯在克里米亞戰爭之後的南下政策,讓他必須趕緊把阿拉斯加賣掉。

賣掉阿拉斯加不是俄羅斯人的臨時起意,而是和俄羅斯的戰略方向調整有關係。

俄羅斯在克里米亞戰爭結束之後,雖然損失慘重,但敗的不人。當時雙方的陣亡比是1:2,俄羅斯損失的軍隊遠低於他的對手,但是看到英法兩國保奧斯曼的決心如此之大,讓俄羅斯決定調整戰略方向,打算向中亞地區擴張,並且計劃向南亞次大陸發展。

(克里米亞戰爭中的錫諾普海戰)

南亞次大陸地區是英國的傳統殖民地,這裡被稱為英國女王皇冠上最耀眼的珍珠。當時俄羅斯的想法是佔領阿富汗,然後南下南亞次大陸,同時計劃和清朝結盟,共同驅逐這裡的英國人勢力。雖然這個計劃沒有成行,但也可以看出俄羅斯的野心。

除此之外,俄羅斯還在逐漸向該地區的另一個大國伊朗滲透,不僅在德黑蘭建立了大使館,還在伊朗北部各省建立了領事館,並且向伊朗的軍隊滲透。

俄羅斯的南下政策如果貫穿始終,一定會和大英帝國產生大規模衝突,顯然那個時候英國不會放過俄羅斯,對可以輕易征服的阿拉斯加更不會視若不見。

既然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俄羅斯提前把阿拉斯加賣掉就順理成章了。

假如沒賣掉會怎麼樣?可能會多出來一個國家。

俄羅斯的南下政策並不成功,也沒再和英國出現大規模衝突,所以阿拉斯加有點賣早了。

假如當時俄羅斯沒有南下的野心,也不用擔心英國人侵略阿拉斯加,那麼俄羅斯應該也沒有把這裡賣掉的想法。

如果這樣,阿拉斯加今天應該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並且和美國關係密切。

原因是這樣的,蘇聯建立之初大批忠於沙俄的人逃到了遠東地區,假如這個時候阿拉斯加還在,這些人一定會越過白令海峽來到那裡。

並且,在美國和英國的保護下在阿拉斯加成功建國。而蘇軍雖然戰鬥力很強,可是想要越過西伯利亞和太平洋對阿拉斯加跨海遠征,打敗這裡的沙俄軍隊和美英聯軍無疑是痴人說夢。所以,對這個遙遠的地帶只好聽之任之了。

如此一來,面積171萬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就會成為沙俄政權唯一的土地,與太平洋那一頭的蘇聯遙相對應。

而這個政權天然性和蘇聯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就會和南方的加拿大、美國保持準盟友的關係。

以美英的性格,這裡少不了會駐紮大批軍隊。

所以,阿拉斯加會作為一個國家一直存在下去。即便如此,小小的阿拉斯加也改變不了世界格局。由於當地資源豐富,這裡很可能會發展成為類似於沙特那樣的嚴重依賴資源的富國。

(位於阿拉斯加的油田)

以上!


歷史風暴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連眼屎都沒擦的老梁,一睜眼就蹲在電腦跟前刷題,順手摸起昨天剩下的菸屁股,放在鼻子下面深深的吸了一口,戀戀不捨的藏了起來,轉頭就刷到了題主這破事。

瞅著這題目老梁樂了,首先俺心痛老毛子一秒鐘,這破事整的。說實話您就是把腦殼扣破了都想不到,向來摳門的老毛子,拉泡那啥都跑自家地頭上拉,咋就幹了這麼一出賠本賺吆喝的買賣。

大傢伙都知道,這世界上原本就沒有啥俄羅斯,就是一群維京海盜,爬到陸地上,劃了那麼一塊土地搞了一個莫斯科公國。那時候老毛子窮的連擦大鼻涕的手紙都沒有,一心想著發家致富,拿著破刀片子禍禍了這個又禍禍了那個,把個指甲蓋子大的土地,現如今禍禍成了領土面積世界第一的大國。

就這刻骨頭裡的東西,讓現如今的普京普大帝都吼出了:“國土雖大,卻沒有一寸是多餘的!”

當年老毛子這是腦子抽抽了還是咋地?拼命往懷裡劃拉的土地老毛子,咋就把這麼大塊土地賣給了自己的死對頭美國佬呢?你個癟犢子還是賤賣?哎呦我去!丟人丟大發了,一說起這事普京普大帝都臊的慌!

大傢伙想想七百二十萬美元買到了一個州?

當時的七百二十萬美元,這是個什麼概念?換算成白銀,這就是四百萬兩。當年滿清建立北洋艦隊從德國人手中搞到的鎮遠艦和定遠艦的總價。

就這兩艘戰艦的價格就把老毛子給搞定了。老毛子這買賣做的虧的撓心挖肺,抽自己倆大嘴巴都覺得不解氣。

阿拉斯加那可是一百多萬平方公里,您如果沒有概念,把那地圖拉出來,比劃出四個小鬼子那破島子的面積,就那麼大,合算下來一美元的破紙片子就買回來近三百畝的土地。

哎!這話扯的有點遠了,咱回到題主的問題

咱將美國現代空軍之父米切爾說過的話,塞嘴巴里嚼嚼就知道啥味了。他是這麼說的:“誰擁有了阿拉斯加,誰就擁有了世界!”

好吧,現在擁有阿拉斯加的是美國佬,所以人家腳踹非洲,拳打歐洲,隔著太平洋和亞洲對罵,這就是資本。

那麼這到底是咋回事呢?咋先從老毛子是咋把阿拉斯加搞到手說起吧。

搞到手的阿拉斯加

18世紀中葉,當時的彼得一世邀請白令當俄羅斯海軍的艦長,請大家記住這個白令他是丹麥人,是俄羅斯人女婿。1725年的時候奉彼得一世的派遣開著他那小破船,對西伯利亞的北岸進行考察。

這頓考察下去,讓他知道楚科奇半島的前面是個海峽,通過那海峽就能瞅見老大一片的陸地。

“陸地?啊!關鍵的是,上面貌似沒啥人?”

就這讓白令這小子口水流了一地,當時的老毛子普遍認為亞洲的東邊除了海他就是水,運氣好能碰上個破島子就不錯了。

所以白令帶著自己的小破船,這就穿了過去,而且又穿了回來,這條海峽就是著名的白令海峽。現如今美國佬和老毛子弄事都喜歡這疙瘩,沒辦法這海峽就是亞洲和美洲的分界線。

海峽的一邊就是阿拉斯加,另一邊就是老毛子的地界。

這一次僅僅是發現大海上有這麼一條縫,十幾年後白令又故地重遊的來到了這裡,發現了阿留申群島,可惜的是在這次探險中,他的身體沒能撐得住,死在了這裡。而他哪幫回去的手下報告了這一發現,至此老毛子就開始嘗試著從這裡登陸美洲大陸。

經過幾代人不懈努力,老毛子算是在這疙瘩站穩了腳跟,逐步的控制了阿拉斯加,讓阿拉斯加成為了老毛子的一塊美洲殖民地。

阿拉斯加的價值

咱剛才說了,阿拉斯加和老毛子的地界就隔了一條海峽,您架上幾門洲際導彈,就可以直接威脅到老毛子的心臟莫斯科,這是他的戰略價值。

咋說呢這疙瘩物產那叫個豐富,晃瞎老梁鈦合金狗眼的黃金,塞到火爐裡能燃燒的黑色的煤,被認為世界戰爭之源的石油,每天被老毛子和歐洲拿來說事的天然氣都有。尤其是這石油和天然氣好死不死的還佔據了美國佬四分之一的儲量。

西部牛仔很出名是不?那指的就是阿拉斯加這塊土地,為啥這地方的牛仔很出名呢?是因為這疙瘩出產的黃金,你篩一次就能瞅見天然黃金。

啊!就這些黃金都夠美國佬賣下上百個阿拉斯加了。好了,老毛子您自己個再抽自己倆大耳光子吧,瞅著你的樣子就感覺挺難受。

那老毛子為啥要賣掉呢?

想當年老毛子帶著破鋼盔,扛著小槍拉著大炮,想要繼續向著美洲的深處挺進,結果遇到了英國佬約翰牛。

約翰牛蹲在加拿大的地界,摘果子撈錢,哪能讓老毛子碰自己的毛毛錢。這兩人一下就懟起來了,結果老毛子懟不過約翰牛。

約翰牛還來勁了,就想著頂著老毛子的屁股追。

“咋整?”老毛子傻眼了。

“還咋整?就您那隻能抵擋土著的木質堡壘,約翰牛的小炮放個屁的功夫就能給你吹塌了。”

恰好這個時間點上,老毛子又和土耳其這隻土雞因為巴爾幹半島那三瓜兩棗幹起來了,爆發了克里米亞戰爭,而約翰牛和法國佬高盧雄雞很自然的加入到了土雞國的陣營中。

老毛子敗的那叫個慘。本來就有風說約翰牛要搞阿拉斯加,這回美國人跑到老毛子的耳朵眼裡吹風:“俺不騙你,這回是真的,俺要是說瞎話,就是這個!”美國佬一邊說還一邊用手比劃了一個用四肢爬行的動物。

“你真是這個?”

“真是!”

這一來二去,美國佬就達到了自己的目的,老毛子要把這塊土地賣給美國佬。

其實這筆買賣老毛子也有點小心思,想要通過扶持一把美國佬,讓美國佬有資本抗衡約翰牛。

“1120萬美金不能再少了,再少我就是沙雕了!”

“大兄弟俺真買不起!”美國佬一把鼻涕一把淚的。

“七百二十萬,再低,我就是這個!”

“這就是塊不毛之地,你瞅瞅除了當冰箱之外,啥也幹不了,您讓俺出這麼大價錢,俺是到了血黴了咋就認下你這麼個佔便宜沒夠的大兄弟!”

“這話說的,朋友有難八方支援不是,您就是俺那叫八方的兄弟!”老毛子瞅著國庫裡能餓死耗子的德性,違心的說道。

“好吧!成交!”

這麼說吧,這價格談了三次,就這麼敲定了。

“好嘞!咱明天就開始簽約!”老毛子如是說。

“啥明天!擇日不如撞日,就今天!就現在!”

1867年三月三十號大早上四點,這合同就簽了。這是真的凌晨四點,大家都在睡覺的時候,這筆買賣就這麼定下來了。

老毛子急,美國佬更著急,有史以來最坑的一筆買賣就這麼定了。

說實話這買賣美國人很多人都不看好,都認為這是一筆虧本買賣。是在當時的總統一力支持下才搞定的,搞定之後他還被美國佬罵了個半死。

但在不久之後,一個巨大的金礦被發現了,所有的美國人都閉嘴了,所有的老毛子都傻眼了。

光這一處黃金,44年1.5億美元的收入。

好吧,美國之後確實火了,而且火大發了,火到把老毛子的前蘇聯都給拆了。

這也算是老毛子得償所願吧!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大家都知道美國是由50個州組成,其中美國本土有48個州,另外兩個州在美國本土之外,它們分別是夏威夷州和阿拉斯加州。其中夏威夷州坐落在太平洋裡,是著名的旅遊勝地,而阿拉斯加州則和美國本土同屬北美大陸,又不與本土相連,與加拿大接壤,是典型的美國飛地。但阿拉斯加州面積非常大——171.7萬平方公里,在世界地圖上非常顯眼,所以我們看世界地圖時候,總認為有“兩個美國”,其中那面積小的美國就是阿拉斯加州。

阿拉斯加地區位於北美大陸西北端,東與加拿大接壤,另外三面環繞白令海、北冰洋和北太平洋,也因此阿拉斯加地區是一個半島,也可以稱之為“阿拉斯加半島”。其實美國這塊面積超大的州並不是美國真刀真槍打下來的江山,而是花錢從俄羅斯買的,對!美國很多領土都是花錢買的,真是太省事了。而阿拉加斯地區早期是俄羅斯在美洲的殖民地。



很多人會奇怪,對土地極其貪婪的俄羅斯怎麼會賣掉這麼一大塊地方的,其實這源於1853年爆發的克里米亞戰爭,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沙俄被英法聯軍打的大敗,而且曠日持久的戰爭,讓沙俄政府財政破產,沙皇尼古拉一世也服毒自盡。而遠在美洲阿拉斯加殖民地根本保不住,因為它靠近英國殖民地加拿大,英國人很可能從加拿大出兵佔領阿拉加斯,到那時俄羅斯毛也摸不到,所以乾脆賣給美國算了,在1867年以720萬美元價格賣給美國,最後成為美國國土面積最大的州。


要問俄羅斯如果當初不賣掉阿拉斯加,現在世界會怎麼樣?

其實這牽扯到地緣政治問題,首先要解決是當年俄羅斯在克里米亞戰爭後,能不能守住遠在天邊的阿拉加斯殖民地,英國人很可能從加拿大出兵佔領,要知道佔領阿拉斯加地區根本不費勁,阿拉斯加現在都是地廣人稀,70萬人的規模,當時也只有幾萬人的,如何能夠擋得住“日不落帝國”的軍隊。

另外美國也不是吃素的,本來美國就有意把阿拉斯加地區納為領土,如果沙俄政府堅持不賣阿拉加斯,美國很可能用強,甚至聯合英國一起佔領阿拉斯加都是有可能的,對於美國來說,阿拉斯加是勢在必得,不賣就搶,當時美國可是處於國力上升與擴張期,根本不怕重心遠在歐洲的俄羅斯,再說克里米亞戰爭,俄羅斯還打敗了,根本無力顧及到阿拉斯加。



所以“大正”認為俄羅斯如果當年不賣阿拉斯加殖民地給美國,也會回到正常的歷史軌跡,因為阿拉斯加離俄羅斯核心地帶太遠了,俄羅斯根本沒可能為這塊當時的“不毛之地”下太大的本錢。


大正看世界


大家好,彈指千年為您解答!

大家都知道,阿拉斯加是俄羅斯在1867年以每英畝二美分‘’總72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給美國的,是世界土地交易史上面積最大的一筆交易,它使美國擁有了北冰洋海岸線,成為三洋大國。

那這一筆在今天看起來俄羅斯鉅虧的交易,有什麼深層的原因嗎?

1741年,俄羅斯探險家白令發現阿拉斯加。1784年,俄國人在三聖灣建立了第一個移民定居點。1799年,沙皇俄國正式宣佈擁有阿拉斯加主權。

可以說從建立第一個定居點算起,在將近一百年的時間內,俄羅斯在這塊凍土上始終未能打開局面,甚至俄羅斯在整個阿拉斯加的人口全部加起來都不超過500人。在當年阿拉斯加就是一塊一分不值的不毛之地。

從烏拉爾山到阿拉斯加,沒有一處足以養活大量人口的優良農業區。而俄羅斯受交通、整體發展水準、對英外交關係的限制,既無法靠遠程補給解決難題,也無法從國際市場獲得相關支撐,結果就陷入了低人口陷阱而不能自拔。

根本原因就是俄羅斯人力資源和財力資源均嚴重不足!

要知道當時英國是世界老大,加拿大更是英殖民地。與其等英國封鎖白令海峽來個甕中捉鱉,不如把它賣給美國,再把軍隊撤回來去水草肥美的大清搶啊。畢竟當時俄國缺錢,美國想要土地,而且當時勘探不到現在發現的這些資源吧,交易合情合理,最終阿拉斯加的鍋被中國背了。

當時如果沒有這筆交易,那麼多現在有什麼影響呢?

筆者認為對於英國和美國的影響是最大的,如果沒有這筆交易,英國就能輕鬆的拿下面積巨大的阿拉斯加,對他的全球化殖民地有很深的影響,然後隨著殖民社會的結束,阿拉斯加有可能重回俄羅斯的懷抱!至於俄羅斯,擁有世界最大的國土面積,可以說多了不多,少了也不少。

而阿拉斯加對美國意義比俄羅斯重大的多了。有了它美國就是跨東西半球大國,直接進入北極圈,如果沒了它美國本土面積比巴西還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