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萬人共同保守的祕密,“可可托海”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存在?

導讀

在新疆阿勒泰最冷的地方,藏著一個如同古羅馬鬥獸場一樣恢宏的礦坑。在1980年以前的中國地圖上,對於這裡只有一個神秘的代號“111”。地質學家來到這裡,彷彿“人間消失”。多年後,仍對在這裡的工作經歷閉口不談。

神秘的氣息籠罩著這個一度無人知曉的地域,它用自身蘊藏的豐富稀有金屬礦石,為國家償還了蘇聯外債,還被譽為“兩彈一星”功勳礦“本礦”。哈薩克牧民稱這裡為“可可托海”,它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存在?讓我們追溯到可可托海地下136米的深處,揭開上個世紀上萬人共同保守的秘密……

敬請收看《中國有故事》

第8集:可可托海的秘密

(建議在wifi環境下觀看)

↓↓↓

嗨!我今天來圖書館打卡了。

我讀到這樣一個故事,新疆有一個地方,在1980年以後的中國地圖上,才剛剛擁有名字,在這之前它只有一個神秘的代號“111”。

上萬人共同保守的秘密,“可可托海”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存在?


還有,這裡出產的稀有金屬礦石,為國家償還了蘇聯外債。

同時,這裡也是原子彈、氫彈、人造衛星的重要原材料輸出地,被譽為“兩彈一星”功勳礦。


上萬人共同保守的秘密,“可可托海”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存在?

這裡,就是神秘的可可托海。

小鎮因礦而興,最多時有上萬人保守著同一個秘密。

上世紀六十年代,進出礦區需要辦理邊防通行證,礦務局一年至少要做兩次保密意識教育。地質專家韓鳳鳴畢業後來到可可托海,因為保密需要,他和之前認識的人都斷了聯繫。


1960年,中蘇關係惡化,蘇聯要求中國償還援華物資。按協議,我國需要償還的貸款和利息加起來有52.9億元,相當於1963年整個北京市750萬居民一年的口糧。可可托海蘊藏著豐富的稀有金屬,那時候就把礦石當作抵債的重要物資。


上萬人共同保守的秘密,“可可托海”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存在?


這裡是阿勒泰地區最冷的地方,有記錄的極端低溫是零下51.5℃。這樣的極端氣候下,2000多人的建設大軍用了20年時間,人工“掏”空了堅硬的花崗岩,建設廠房和水電站,以保障整個礦區的電力供應。



上萬人共同保守的秘密,“可可托海”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存在?



時至今日,每一位來訪者都會驚訝於地下水電站的神秘,因為它被建在地下136米的深處。

上萬人共同保守的秘密,“可可托海”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存在?


哈薩克族礦工買迪,冒著生命危險衝回礦洞,點燃受潮的導火索時,沒想到炸藥突然爆炸了。買迪斷了一根肋骨,另一位同事失去了一隻眼睛。

據統計,可可托海共埋葬了700多位建設者的忠骨。


可可托海長期處於保密狀態下生產,許多人對曾經的工作經歷都閉口不談。

如今,“礦二代”巴哈提別克把多年收藏的礦區用品捐獻給陳列館,許多礦區後人也加入到整理挖掘“可可托海精神”的隊伍中來。越來越多的秘密正在揭開,這些秘密的背後是幾代人的青春故事。

回看往期視頻(戳藍色字體):

第1集:一種相思,兩段傳奇

第2集:一把二胡震天響

第3集:“兩彈一星”的“星”是怎麼造出來的?

第4集:比珠峰大本營還高百米,在那兒竟有一座塔!

第5集:“鐵人“到底有多鐵?!

第6集 :去北大荒“北漂”!他們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第7集 :那一眼,看破星辰,中國擁有了全世界最靈敏的“耳朵”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之際,由共青團中央出品,中國青年報社、中央企業團工委、江蘇廣電總檯互聯網產品中心聯合出品的系列微紀錄片《中國有故事》上線了。


上萬人共同保守的秘密,“可可托海”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存在?


這一欄目將挖掘梳理新中國發展進程中重大歷史事件、建設工程、突破性成就,以青春風格講述背後鮮為人知的人物和故事,展現一代代平凡的中國人為祖國建設發展敢於犧牲、勤於奮鬥的奉獻精神。

(共青團中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