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花6個億從英國買回絕密技術,雖然只有兩個字,他們卻說值

花費百萬從英國買回絕密技術,打開只有兩個字,俄國人卻說值!兩個字開價6個億,你會要嗎?真有人願做怨大頭,事後還說值!

俄國花6個億從英國買回絕密技術,雖然只有兩個字,他們卻說值

波及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戰,除了給世界人民帶無可言說的傷害與摧殘外,由於各國為提高作戰能力,而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戰略物資的研製與開發,從而也推動了科技與製造業的快速發展。

19世紀末20年代初,在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規律的作用和影響下,帝國主義國家圍繞著爭奪世界霸權和殖民地,展開了激烈的鬥爭,最終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王國)和協約國(大英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俄羅斯帝國、美利堅合眾國和意大利王國等國)之間的戰鬥。

俄國花6個億從英國買回絕密技術,雖然只有兩個字,他們卻說值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戰雖然給人類帶來了深重災難,但在客觀上也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各種新式武器如飛機、毒氣、坦克、遠程大炮相繼投入戰爭,是武器發展史的重要階段。

在新式武器的研發過程中,各國都會遇到各種難以迅速攻克的難題,從而影響了戰鬥力的發揮。比如俄國,在生產光學玻璃時,就遇到了大麻煩——玻璃中產生的汽泡無法去除。

俄國花6個億從英國買回絕密技術,雖然只有兩個字,他們卻說值

光學玻璃是用於製造光學儀器或機械系統的透鏡、稜鏡、反射鏡、窗口等的玻璃材料。戰爭年代,光學玻璃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戰略物資,照相機、望遠鏡、放大鏡、顯微鏡、潛望鏡、測量器的鏡頭都離不開它。沒有它,潛水艇、飛機、坦克等裝載的光學儀器都會成為瞎子或半瞎,而普通玻璃根本無法替代它。

當時的俄國並沒有掌握製造光學玻璃的核心技術,一切都依賴進口,由於受戰場影響,進口渠道非常不暢,有時根本就找不來貨。沒辦法,俄國人想自己生產,可是,當時只有英、法、德三國掌握了光學玻璃生產技術,他們壟斷了市場,成為世界上三個牟取暴利的托拉斯。

俄國花6個億從英國買回絕密技術,雖然只有兩個字,他們卻說值

德國與俄國敵對國,俄國人是不可能從德國那麼裡搞來技術的,他們只有向身為盟友的英、法求助。雖然俄、英、法是戰時盟友,英、法兩國也不願意向俄國伸出友誼之手,俄國使被英、法兩國軍方及製造當成皮球,踢來踢去的。

經過一輪艱苦談判後,英國人發現,如果不能滿足俄國人的要求,俄國人一旦戰敗,或是乾脆撂挑子,英國所面對的壓力與衝擊將是巨大的。正是基於這種判斷,英國人答應幫盟友一把。

俄國花6個億從英國買回絕密技術,雖然只有兩個字,他們卻說值

但是,這種幫助並不是無償的,為此,英國政府與俄國簽訂了一份條件異常苛刻的轉讓契約:俄國廠商必須給英國光學玻璃生產商謙斯兄弟25年的利潤分成特權和其他優惠權,並立即付給謙斯兄弟100萬英鎊的“技術秘密”轉讓費。俄國人千辛萬苦歷經周折,終於獲得了製造光學玻璃的“技術秘密”。

“百萬英鎊”是個啥概念?當時,英鎊就相當於現在的美元,含金量是非常高的。那時的1英鎊相當於現在的70英鎊,100萬英鎊相當於現在的7000萬英鎊,摺合人民幣超過6億。如果有人要用兩個字,換取你6億元人民幣,你會同意嗎?

俄國花6個億從英國買回絕密技術,雖然只有兩個字,他們卻說值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有部小說名叫《百萬英鎊》,故事說的是一個窮困潦倒的辦事員美國小夥子亨利·亞當斯在倫敦的一次奇遇。倫敦的兩位富翁兄弟打賭,把一張無法兌現的百萬大鈔借給亨利,看他在一個月內如何收場。一個月的期限到了,亨利不僅沒有餓死或被捕,反倒成了富翁,並且贏得了一位漂亮小姐的芳心。後來,《百萬英鎊》還被拍攝成同名電影,在讀者與觀眾中產生了廣泛影響。

俄國花6個億從英國買回絕密技術,雖然只有兩個字,他們卻說值

那麼,俄國人花了100萬英鎊買到的“秘密”究竟是什麼呢?說出來令人極感意外:只有“攪拌”兩個字,就是在高溫下熬熔玻璃液時必須不停地用東西攪拌。對此,俄國專家們面面相覷,哭笑不得。不過,攪拌的確是生產光學玻璃的關鍵技術,它可使原料混合均勻,氣泡從玻璃液中不斷溢出,使玻璃質地均勻、晶瑩透明。

俄國花6個億從英國買回絕密技術,雖然只有兩個字,他們卻說值

雖然花了100萬英鎊只買來兩個字,但是,俄國人卻說,與英國的這樁買賣,值!

其實,許多創新發明,其難以逾越的瓶頸,有時就薄如一層窗戶紙,捅破了,就萬事OK!技不如人,花些代價,是必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