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口臭老是不见好怎么办?

cz34306328


口臭的话要注意口腔卫生,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另外还要注意避免因为有肠胃功能紊乱引起的,可以服用肠道益生菌,平时注意不要吃含有异味的食物,比如是洋葱大蒜,还有注意避免其他辛辣刺激的食物,比如说浓茶,咖啡,一定要注意生活规律,不能熬夜,另外注意调整好情绪,多喝水,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


世界小小超



口臭分多种,发出的气味也不一样。

口臭的气味有,腐臭味,酸臭味,恶臭味,骚臭味,腥臭味等。不同的气味代表身体不同的脏腑发生了病变。

1.腐臭味。一般为口腔内有龋齿,牙龈炎,牙周炎等是食物残渣在嘴里腐败变质了。

2酸臭味。是胃病造成的,平时味道不大,打嗝时味最弄。

3恶臭味。为扁桃体发炎,急性或慢性扁桃体炎,它的根源在于肾,肾阳外越(或叫虚阳外越),造成上火的表现。

4骚臭味。为尿毒症肾衰竭晚期。身上也会有尿骚味。

5腥臭味。为了肺部系统的疾病。如鼻窦炎,鼻息肉,肺囊肿等。

先总结这些,以后老师教了在补充。


老百姓学中医


你好啊!口臭主要常见有以下原因引起的

  1. 牙齿有蛀牙,这个是需要你自己检查一下牙齿,如果有蛀牙要去补,及时的补,以后要经常的刷牙,买好一点的牙膏。


  2. 经常熬夜的人,熬夜的话会引起口臭的,熬夜的人肝肾功能都会很差,以后只要经常早点睡就不会再口臭了
  3. 湿气重的人也会口臭
  4. 经常抽烟的人
  5. 牙结石的人,也会口臭
好了我就讲这么多吧!如有不齐欢迎大家补充,记得点赞关注哦!

我是广西三哥


口臭指因机体内部失调而导致口内出气臭秽的一种病症。多表现为呼气时有明显异味,刷牙、漱口均难以消除病症,是一股发自内部的臭气。口臭主要与口腔卫生有关;吃了葱、姜、蒜等辛辣食物嘴里会有味;喝酒、抽烟以后嘴里也会有味;消化不良时口臭更会加剧。中医认为,内虚体热、肠胃不调是口臭的主要原因。然而,原因肯定不止这些,因为当对于这些导致口臭的原因采取相应对策后,口臭仍然时时可闻。即便是一个很健康的人,有很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一觉醒来,也有可能口臭难闻。治疗上建议运用中西药联合应用,以中医中药为主,从整体上调理治疗,其次要注重口腔卫生,坚持每天早晚刷牙,同时也要把心境调整到良好的状态。


天使的翅膀001


中医遇到症状就会附会什么上火、脾虚体弱、寒、温、热等一系列玄学理论,不仅认识不清病理,更不能解决。其实口臭的人一般胃功能不大好,有程度不等的肠胃炎症。而大部分胃部疾病与幽门罗氏杆菌有直接关系,不妨去医院做一下测试,很简单的。如果测试有,治疗也不繁琐,在家吃药即可。

平时尽量少和他人尤其是陌生人共用餐盘碗筷,幽门罗氏杆菌通过唾液传播传染,中国人一大家子人围坐吃饭,共食唾沫的习惯造成了七成以上人有不同程度胃部疾病。


暗香幽幽


口腔异味绝大多数情况是口腔疾病引起的 牙龈炎 牙周炎 龋齿 食物嵌塞都可以引起口臭,建议去口腔科洗个牙 一般推荐半年左右一次 如果坚持洗牙还有口臭的话 可能是胃肠道疾病引起的 要去消化内科看看有无胃炎 胆汁反流或者幽门螺旋菌感染。


农民工渝果


您好,这个还是要考虑胃,主要看看是不是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如果这个细菌感染会有您的症状,这个一般都是在外饮食、饮食辛辣油腻等因素口腔消化道传播感染,您查一个,很方便也不痛苦,然后注意保持口腔干净,早晚刷牙,必要时需要去门诊。


初小心


口臭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一方面可能是吃的东西导致的口臭,另一方面可能是身体内部的原因,比如胃部上火或者肝功能有影响,都会导致口臭,如果是因为吃东西导致上火的话,可以多喝一些凉茶或者吃一些凉性的食物来降火。如果是身体内部的原因的话,应该尽快去看医生解决。


Harry5128207136


保护身体健康,人人有责,不管是大问题还是小问题,都要引起重视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cd2a0008d638297e528b\

小果同学丫


口臭的原因   1,口腔卫生差,有大量食物残渣长时间嵌塞于牙缝中,或有较重的牙龈炎、牙周炎;   2,急慢性鼻炎、咽喉炎、鼻窦炎,尤其是萎缩性鼻炎臭味比较明显;   3,过量吸烟者,或经常喜欢生食大蒜等食物的,或经常暴饮暴食者;   4,有全身性疾患的,比如有糖尿病,尿毒症,有严重肝功能障碍,有胃肠道疾患消化不良,还有一些肺部疾患(比如支气管扩张),一些血液病;   5,一些情绪变化,神经衰弱者;   6,睡眠时是否经常张口呼吸,导致口干性口臭;   7,还有一些人查不出明显原因,但往往存在皮脂溢出性、多汗的体质,而身体一般多强壮;   8,还有一些原因与你关系不大。

你可以自己对照一下,去医院做一些检查。有全身性疾患的就针对疾患进行治疗;有口腔局部因素的可以进行全口牙洁治,清除口腔病灶;平时口嚼口香糖、薄荷糖、少量茶叶;中医药治疗(对于有些病人可能是**的治疗方法);用一些漱口液。

  一。 口腔疾病:口腔卫生差,患有龋齿、牙龈炎、牙周炎、口腔粘膜炎以及蛀牙、牙周病等口腔疾病的人,其口腔内容易滋生细菌,尤其是厌氧菌,其分解产生出了硫化物,发出***的味道,而产生口臭。

  二。 胃肠道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都可能伴有口臭。近来,我们还发现,导致许多胃疾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其口臭发生率明显高于未感染者,而**幽门螺杆菌后,口臭症状明显减轻。

原因可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直接产生硫化物,引起口臭。   三。 吸烟、饮酒、喝咖啡以及及经常吃葱、蒜、韭菜等辛辣刺激食品,或嗜好臭豆腐、臭鸡蛋等具有臭味食物的人,也易发生口臭。

  四、急慢性鼻炎、咽喉炎、鼻窦炎,尤其是萎缩性鼻炎臭味比较明显;   五。 节食减肥,或因病不能进食,或老年人的唾液腺功能降低、妇女在月经期间出现内分泌紊乱而导致唾液分泌减少,有利于厌氧菌生长,因此发生口臭。

或者喜欢暴饮暴食者。   六。 少女口臭:有些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女性,卵巢功能不全,性激素水平较低时,口腔组织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病菌从而产生口臭。   七。

能使使唾液分泌减少的药物,如某些镇静药、降血压药、阿托品类药、利尿药以及具有温补作用的中药等。 有些人长期睡眠时张口呼吸,导致口干性口臭。   八。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肝昏迷患者,以及一些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鼻窦炎、咽喉炎、扁桃体炎、肺囊肿等,亦可能引发口臭。

  九。长期的便秘,会因体内产生的有害物质不能及时排出,被吸收入血而引起口臭以及腹胀、食欲减退、易怒等自体中毒症状。   十。晚餐太“重”,吃得过饱或进食肉类、油腻食物比重过大或辛热刺激性调料用量过大,浓香有余、清淡不足,晚餐距睡眠时间过短,睡觉时胃中还存留着过多食物等等。

  十一。心理压力过大,神经衰弱,经常性的精神紧张导致身体副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反射性地出现消化腺,尤其是唾液腺分泌减少,导致口干,从而有利于厌氧菌生长,而产生口臭。   十二、还有一些人查不出明显原因,但往往存在皮脂溢出性、多汗的体质,而身体一般多强壮;   口臭的预防和治疗   首先,要十分注意口腔卫生,有口腔局部因素的可以进行全口牙洁治,清除口腔病灶;用一些漱口液。

每天晨起、睡前和饭后认真地刷牙漱口,必要时,用牙刷或洁净的毛巾轻柔地刷除舌苔。   其次,戒烟戒酒;饮食要相对清淡,避免吃生冷、刺激性、有臭味(如蒜、葱、韭菜、臭豆腐等)及不易消化的、油腻的(高蛋白、高脂肪)食物;进食时要细嚼慢咽;多喝水,多食蔬菜水果及豆类;生活作息规律,保持心情舒畅;多参加体育锻炼。

中医认为,口臭属于胃肠道有“热”,因此主张口臭尽量少吃助热的温里散寒类食物,适量吃一些消热的清热类食物。   第三,在治疗上,首先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对于口腔、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可引起口臭的疾病,要积极进行相应的治疗。

由于口臭往往多是由于口腔或消化道感染厌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所致,所以可以服用替硝唑或甲硝唑(时间不能超过7天),这是一种治疗厌氧菌或兼性厌氧菌的药物;幽门螺杆菌感染所引起的口臭,可以服用**幽门螺杆菌的药物;还可以配合用中药佩兰10克,开水沏饮(就是像沏茶那样地以佩兰代茶沏着喝)一天1-2次,这比有些口香糖要好使;叩齿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闭唇,轻轻叩齿100-300次,其间可有唾液增多现象,小口缓缓咽下,每日做2-3次,不但治疗口臭,对口腔疾病也有不错的疗效,大家不妨试一试;口臭在中医来说,主要是脾热、胃火、肠燥等,又有虚实之分。

因此,口臭如想服中药,一定要找有经验的中医医生开方,不可自己擅自选服中药,因为 “清胃火”的中药,十分苦寒,服后极易损伤脾胃,导致口臭未除,脾胃先伤。平时口嚼口香糖、薄荷糖、少量茶叶。

小偏方:甘草、香菜可以治疗口臭 取甘草30片,苹果一个切成块,香菜20棵,一起下锅 (砂锅),放两碗半水煎成一碗左右。 弃渣取其汁,稍 凉后加入适量蜂蜜即可饮用。

一天一次,连服5天。 取藿香(鲜品尤佳)15克,苍术10克,加水煎取药液500 毫升后,再放入冰片1克溶化。然后每天含漱3-4次,至 痊愈为止。 香薷除臭方 大黄10克,香薷、藿香、益智仁、砂仁、草 果、山姜、高良姜、山柰、甘松、香附、桂皮各10克, 共研细末,每日早晚各擦牙1次,用于治疗。

金橘 金橘对口臭伴胸闷食滞很有效,可取新鲜金橘5~6枚,洗净嚼服。本方还具有芳香通窍、顺气健脾的功效。 蜂蜜 蜂蜜具有润肠通腑、化消去腐的功效,对便秘引起的口臭颇有效。

山楂 山楂性酸,味微甘平,有散瘀消积、清胃、除口酸臭的功效。 茶叶 用浓茶漱口或口嚼茶叶可除口臭。 进食大蒜、羊肉等食物后口气难闻,可用茶叶1小撮,分次置于口中,慢嚼,待唾液化解茶叶后徐徐咽下,疗效颇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