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口臭老是不見好怎麼辦?

cz34306328


口臭的話要注意口腔衛生,早晚刷牙,飯後漱口,另外還要注意避免因為有腸胃功能紊亂引起的,可以服用腸道益生菌,平時注意不要吃含有異味的食物,比如是洋蔥大蒜,還有注意避免其他辛辣刺激的食物,比如說濃茶,咖啡,一定要注意生活規律,不能熬夜,另外注意調整好情緒,多喝水,多吃一些新鮮的水果蔬菜。


世界小小超



口臭分多種,發出的氣味也不一樣。

口臭的氣味有,腐臭味,酸臭味,惡臭味,騷臭味,腥臭味等。不同的氣味代表身體不同的臟腑發生了病變。

1.腐臭味。一般為口腔內有齲齒,牙齦炎,牙周炎等是食物殘渣在嘴裡腐敗變質了。

2酸臭味。是胃病造成的,平時味道不大,打嗝時味最弄。

3惡臭味。為扁桃體發炎,急性或慢性扁桃體炎,它的根源在於腎,腎陽外越(或叫虛陽外越),造成上火的表現。

4騷臭味。為尿毒症腎衰竭晚期。身上也會有尿騷味。

5腥臭味。為了肺部系統的疾病。如鼻竇炎,鼻息肉,肺囊腫等。

先總結這些,以後老師教了在補充。


老百姓學中醫


你好啊!口臭主要常見有以下原因引起的

  1. 牙齒有蛀牙,這個是需要你自己檢查一下牙齒,如果有蛀牙要去補,及時的補,以後要經常的刷牙,買好一點的牙膏。


  2. 經常熬夜的人,熬夜的話會引起口臭的,熬夜的人肝腎功能都會很差,以後只要經常早點睡就不會再口臭了
  3. 溼氣重的人也會口臭
  4. 經常抽菸的人
  5. 牙結石的人,也會口臭
好了我就講這麼多吧!如有不齊歡迎大家補充,記得點贊關注哦!

我是廣西三哥


口臭指因機體內部失調而導致口內出氣臭穢的一種病症。多表現為呼氣時有明顯異味,刷牙、漱口均難以消除病症,是一股發自內部的臭氣。口臭主要與口腔衛生有關;吃了蔥、姜、蒜等辛辣食物嘴裡會有味;喝酒、抽菸以後嘴裡也會有味;消化不良時口臭更會加劇。中醫認為,內虛體熱、腸胃不調是口臭的主要原因。然而,原因肯定不止這些,因為當對於這些導致口臭的原因採取相應對策後,口臭仍然時時可聞。即便是一個很健康的人,有很好的飲食和衛生習慣,一覺醒來,也有可能口臭難聞。治療上建議運用中西藥聯合應用,以中醫中藥為主,從整體上調理治療,其次要注重口腔衛生,堅持每天早晚刷牙,同時也要把心境調整到良好的狀態。


天使的翅膀001


中醫遇到症狀就會附會什麼上火、脾虛體弱、寒、溫、熱等一系列玄學理論,不僅認識不清病理,更不能解決。其實口臭的人一般胃功能不大好,有程度不等的腸胃炎症。而大部分胃部疾病與幽門羅氏桿菌有直接關係,不妨去醫院做一下測試,很簡單的。如果測試有,治療也不繁瑣,在家吃藥即可。

平時儘量少和他人尤其是陌生人共用餐盤碗筷,幽門羅氏桿菌通過唾液傳播傳染,中國人一大家子人圍坐吃飯,共食唾沫的習慣造成了七成以上人有不同程度胃部疾病。


暗香幽幽


口腔異味絕大多數情況是口腔疾病引起的 牙齦炎 牙周炎 齲齒 食物嵌塞都可以引起口臭,建議去口腔科洗個牙 一般推薦半年左右一次 如果堅持洗牙還有口臭的話 可能是胃腸道疾病引起的 要去消化內科看看有無胃炎 膽汁反流或者幽門螺旋菌感染。


農民工渝果


您好,這個還是要考慮胃,主要看看是不是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如果這個細菌感染會有您的症狀,這個一般都是在外飲食、飲食辛辣油膩等因素口腔消化道傳播感染,您查一個,很方便也不痛苦,然後注意保持口腔乾淨,早晚刷牙,必要時需要去門診。


初小心


口臭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一方面可能是吃的東西導致的口臭,另一方面可能是身體內部的原因,比如胃部上火或者肝功能有影響,都會導致口臭,如果是因為吃東西導致上火的話,可以多喝一些涼茶或者吃一些涼性的食物來降火。如果是身體內部的原因的話,應該儘快去看醫生解決。


Harry5128207136


保護身體健康,人人有責,不管是大問題還是小問題,都要引起重視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cd2a0008d638297e528b\

小果同學丫


口臭的原因   1,口腔衛生差,有大量食物殘渣長時間嵌塞於牙縫中,或有較重的牙齦炎、牙周炎;   2,急慢性鼻炎、咽喉炎、鼻竇炎,尤其是萎縮性鼻炎臭味比較明顯;   3,過量吸菸者,或經常喜歡生食大蒜等食物的,或經常暴飲暴食者;   4,有全身性疾患的,比如有糖尿病,尿毒症,有嚴重肝功能障礙,有胃腸道疾患消化不良,還有一些肺部疾患(比如支氣管擴張),一些血液病;   5,一些情緒變化,神經衰弱者;   6,睡眠時是否經常張口呼吸,導致口乾性口臭;   7,還有一些人查不出明顯原因,但往往存在皮脂溢出性、多汗的體質,而身體一般多強壯;   8,還有一些原因與你關係不大。

你可以自己對照一下,去醫院做一些檢查。有全身性疾患的就針對疾患進行治療;有口腔局部因素的可以進行全口牙潔治,清除口腔病灶;平時口嚼口香糖、薄荷糖、少量茶葉;中醫藥治療(對於有些病人可能是**的治療方法);用一些漱口液。

  一。 口腔疾病:口腔衛生差,患有齲齒、牙齦炎、牙周炎、口腔粘膜炎以及蛀牙、牙周病等口腔疾病的人,其口腔內容易滋生細菌,尤其是厭氧菌,其分解產生出了硫化物,發出***的味道,而產生口臭。

  二。 胃腸道疾病,如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都可能伴有口臭。近來,我們還發現,導致許多胃疾病的幽門螺桿菌感染者,其口臭發生率明顯高於未感染者,而**幽門螺桿菌後,口臭症狀明顯減輕。

原因可能是幽門螺桿菌感染直接產生硫化物,引起口臭。   三。 吸菸、飲酒、喝咖啡以及及經常吃蔥、蒜、韭菜等辛辣刺激食品,或嗜好臭豆腐、臭雞蛋等具有臭味食物的人,也易發生口臭。

  四、急慢性鼻炎、咽喉炎、鼻竇炎,尤其是萎縮性鼻炎臭味比較明顯;   五。 節食減肥,或因病不能進食,或老年人的唾液腺功能降低、婦女在月經期間出現內分泌紊亂而導致唾液分泌減少,有利於厭氧菌生長,因此發生口臭。

或者喜歡暴飲暴食者。   六。 少女口臭:有些處於青春發育期的女性,卵巢功能不全,性激素水平較低時,口腔組織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病菌從而產生口臭。   七。

能使使唾液分泌減少的藥物,如某些鎮靜藥、降血壓藥、阿托品類藥、利尿藥以及具有溫補作用的中藥等。 有些人長期睡眠時張口呼吸,導致口乾性口臭。   八。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肝昏迷患者,以及一些呼吸道疾病如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鼻竇炎、咽喉炎、扁桃體炎、肺囊腫等,亦可能引發口臭。

  九。長期的便秘,會因體內產生的有害物質不能及時排出,被吸收入血而引起口臭以及腹脹、食慾減退、易怒等自體中毒症狀。   十。晚餐太“重”,吃得過飽或進食肉類、油膩食物比重過大或辛熱刺激性調料用量過大,濃香有餘、清淡不足,晚餐距睡眠時間過短,睡覺時胃中還存留著過多食物等等。

  十一。心理壓力過大,神經衰弱,經常性的精神緊張導致身體副交感神經處於興奮狀態,反射性地出現消化腺,尤其是唾液腺分泌減少,導致口乾,從而有利於厭氧菌生長,而產生口臭。   十二、還有一些人查不出明顯原因,但往往存在皮脂溢出性、多汗的體質,而身體一般多強壯;   口臭的預防和治療   首先,要十分注意口腔衛生,有口腔局部因素的可以進行全口牙潔治,清除口腔病灶;用一些漱口液。

每天晨起、睡前和飯後認真地刷牙漱口,必要時,用牙刷或潔淨的毛巾輕柔地刷除舌苔。   其次,戒菸戒酒;飲食要相對清淡,避免吃生冷、刺激性、有臭味(如蒜、蔥、韭菜、臭豆腐等)及不易消化的、油膩的(高蛋白、高脂肪)食物;進食時要細嚼慢嚥;多喝水,多食蔬菜水果及豆類;生活作息規律,保持心情舒暢;多參加體育鍛煉。

中醫認為,口臭屬於胃腸道有“熱”,因此主張口臭儘量少吃助熱的溫裡散寒類食物,適量吃一些消熱的清熱類食物。   第三,在治療上,首先要積極治療原發病。對於口腔、消化系統、呼吸系統等可引起口臭的疾病,要積極進行相應的治療。

由於口臭往往多是由於口腔或消化道感染厭氧菌或兼性厭氧菌所致,所以可以服用替硝唑或甲硝唑(時間不能超過7天),這是一種治療厭氧菌或兼性厭氧菌的藥物;幽門螺桿菌感染所引起的口臭,可以服用**幽門螺桿菌的藥物;還可以配合用中藥佩蘭10克,開水沏飲(就是像沏茶那樣地以佩蘭代茶沏著喝)一天1-2次,這比有些口香糖要好使;叩齒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閉唇,輕輕叩齒100-300次,其間可有唾液增多現象,小口緩緩嚥下,每日做2-3次,不但治療口臭,對口腔疾病也有不錯的療效,大家不妨試一試;口臭在中醫來說,主要是脾熱、胃火、腸燥等,又有虛實之分。

因此,口臭如想服中藥,一定要找有經驗的中醫醫生開方,不可自己擅自選服中藥,因為 “清胃火”的中藥,十分苦寒,服後極易損傷脾胃,導致口臭未除,脾胃先傷。平時口嚼口香糖、薄荷糖、少量茶葉。

小偏方:甘草、香菜可以治療口臭 取甘草30片,蘋果一個切成塊,香菜20棵,一起下鍋 (砂鍋),放兩碗半水煎成一碗左右。 棄渣取其汁,稍 涼後加入適量蜂蜜即可飲用。

一天一次,連服5天。 取藿香(鮮品尤佳)15克,蒼朮10克,加水煎取藥液500 毫升後,再放入冰片1克溶化。然後每天含漱3-4次,至 痊癒為止。 香薷除臭方 大黃10克,香薷、藿香、益智仁、砂仁、草 果、山姜、高良薑、山柰、甘松、香附、桂皮各10克, 共研細末,每日早晚各擦牙1次,用於治療。

金橘 金橘對口臭伴胸悶食滯很有效,可取新鮮金橘5~6枚,洗淨嚼服。本方還具有芳香通竅、順氣健脾的功效。 蜂蜜 蜂蜜具有潤腸通腑、化消去腐的功效,對便秘引起的口臭頗有效。

山楂 山楂性酸,味微甘平,有散瘀消積、清胃、除口酸臭的功效。 茶葉 用濃茶漱口或口嚼茶葉可除口臭。 進食大蒜、羊肉等食物後口氣難聞,可用茶葉1小撮,分次置於口中,慢嚼,待唾液化解茶葉後徐徐嚥下,療效頗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