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為2個人扶過靈,一個捐了2千億身家,一個身家2千億

一九四五年八月,香港高升街世紀榮華鐘錶行的一個房間裡,一位臉型頗長,頭髮濃密,雙眼有神的年輕人正在專心致志地修理著手中的一塊手錶。他用左手捏著錶盤,右手握著夾子,小心翼翼地從手錶中取出機械軸和機械齒輪,然後對比著表工圖冊上的圖片和圖片下方的尺寸。之前,這塊手錶的主人聽聞世紀榮華的這位年輕鐘錶匠技術過硬,特地趕來讓他修理,誰知不但沒有解決手錶的問題,還讓自己白跑一趟。最終,這位鐘錶匠給出了自己的答覆,他首先站起來,對著客戶恭敬地鞠了一躬,然後真誠地表達了自己的歉意,最終,不但免費為顧客換上了合適的機械軸和機械齒輪,還自掏腰包,為顧客補償了時間損失。那個年代的香港,時間成本的意識還很淡薄,但這位鐘錶匠知道,如果自己給了自己退路,就是自己毀了自己的飯碗。

二零零九年,香港長江實業董事長辦公室裡,董事會成員和一些代表員工齊聚,他們圍繞在李嘉誠身邊,等待著這一年的長江實業總市值報告。之前數年時間,長江實業的奮鬥目標是將公司總市值衝破一萬億港元大關,但由於種種主客觀原因,這一理想一直未能實現。這一日上午十點整,上市市值報告終於出來了,10006億港元總市值,理想達成。作為董事長的李嘉誠,此時臉上已經沒有了興奮,在一片歡聲笑語中,他顯得格外沉靜。對於這位在六十四年前的世紀榮華鐘錶行的鐘表匠來說,那一刻起,他就決定將自己家族的祖訓踐行一生。對李嘉誠來說,真正能讓他興奮的,是客觀事實上的成功和偉大,也就是說,只有真正意義上的奉獻,才能讓他激動和滿足,類似於市值突破萬億這樣的事,在當時的他看來,並沒有什麼好驚喜的。


李嘉誠為2個人扶過靈,一個捐了2千億身家,一個身家2千億


李嘉誠為2個人扶過靈,一個捐了2千億身家,一個身家2千億


李嘉誠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商業奇才,他在自傳中說,我的經商之道沒有別的,“求其放心而已”。李嘉誠所謂的放心,可以理解為放鬆對自己的要求之心。“我做任何一件事,都要先問問自己的良心。只有在充分鑑別了自己的良心後,才會行動。我會讓自己的行動,嚴格地按照自己之前鑑別出來的良心行事,做到天衣無縫,完全印證。大事小事,都是如此。”李嘉誠成功後,曾有一位女學生請教李嘉誠的成功之道,她說:“我的家庭條件一般,現在大學畢業了,收入也沒有之前預料的那麼好,只有三千多港幣,我不知道在這種現實條件下,我怎麼可能成功。”

李嘉誠對她說:“你現在有三千港幣,那你就從這現實條件出發,追求你的目標。比如,你可以做出一個財務規劃,每個月初,將自己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來生活,三分之一用來儲蓄,三分之一用來投資。生活的一千港幣,你要物盡其用。除了必須開支外,你可以仔細鑑別,哪些錢是你花在真正的愛好和享受上的,哪些錢是花在虛榮心上的,哪些錢又是花在漫無目的上的。如果你愛閱讀,那花在閱讀上的錢,就是能夠讓你真正享受到的,就是值得的,因為你花了這個錢,收穫了快樂。如果你愛包包,愛鞋子,那花在這上面的錢,可能就是因為虛榮,最終,你勞動了一個月,卻把錢撒在了虛榮心上,就是不值得的。還有一些開銷,是花在漫無目的上的,比如一時心血來潮的花銷,就是這種,這也是一筆不少的開支,你要思考。第一種花銷,非常值得,可以讓你不斷進步,後兩種花銷,往往佔比很多,卻不值得,可以省略。”

李嘉誠為2個人扶過靈,一個捐了2千億身家,一個身家2千億


李嘉誠為2個人扶過靈,一個捐了2千億身家,一個身家2千億


“儲蓄的一千港幣,一方面是為了生活之外的應急使用,一方面也可以進行初期的資本積累,這筆錢是必須拿出來的,是從長遠看能救你命的錢。最後的一千港幣,你要用來投資,這裡的投資,是廣義的投資,可以是理財,也可以是對知識和身體的投資,這部分錢是讓你不斷進步的。在財務規劃的最後,你還可以為自己設定目標,你可以將一個季度當作一個階段,在下一個階段中,你要讓你的工資適當增加,讓你的投資產生回報,這樣,開始會比較慢,但一旦你起來後,就一發而不可收了。”正是靠著這種堅韌不拔的奮鬥精神,李嘉誠才能在幾十年間,從一個普普通通的鐘表匠,成為首富。而成為首富後的李嘉誠,由於社會地位增加,許多原先出席的場合,也不再出席了。在出靈這一方面,尤其如此。

眾所周知,在社會地位較高的群體中,出靈已經遠遠不是一個葬禮活動,而是一場影響力很大的宣傳。許多社會地位較高的人去世後,其家屬都會邀請一些名流出席葬禮,由於這些人的社會影響力很大,他們的出現對於輿論和股票價格都有影響,所以許多人都根據實際情況,酌情出席。李嘉誠成功後,在這類事情上十分慎重,他極少出席葬禮儀式,僅僅為兩位大人物扶過靈,其中一位在去世前捐了2千億身家,另一位更是身家達到了2千億。


李嘉誠為2個人扶過靈,一個捐了2千億身家,一個身家2千億


李嘉誠為2個人扶過靈,一個捐了2千億身家,一個身家2千億


第一位,就是莊世平先生。如果說李嘉誠的家世十分普通,那莊世平的家世就可以稱得上淒涼了。他出生在當時廣東最貧困的山村。在後來的回憶錄中,莊世平說:“我們家當時的條件,幾乎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我記得自己很小的時候,家裡只有一張床和一張圓桌。那個圓桌上只有一個杯子,我們全家喝水都用那個杯子,床是留給母親的,她身體不好,家中其它物品,全部堆放在地上,亂七八糟,到處都是。我父母有一件大衣,那是結婚時父親送給母親的,母親一直捨不得當掉。當時我們家已經到了那樣的地步,最終父親不得不在一個冬天,將這件大衣當掉,並承諾母親說:‘之後一定會把它贖回來’,當然,他最終也沒有贖回來。這就是我出生的家庭。”

但莊世平身上,有著和李嘉誠類似的特點,能在非常困難和糟糕的情況下,一點一點扭轉劣勢,最終翻身。和李嘉誠不同,莊世平並不是一位天生擅長經商的人,相反,他全身上下充滿著學者細胞。“我只有和具備學者氣息的人才能走到一起,不管男女都是如此,如果身上沒有這種細胞,我和他們幾乎無法相處。”莊世平很早就發現了自己身上的這種特質,並毅然決然投入到了文化界學習和工作,他靠著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學,後來又進入文化傳媒領域深造。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迫在眉睫之時,莊世平看清了一個真相,後來他回憶說:“當時我們連生存問題都不能保證,我就想,即便我掌握了很高的文化知識,可我能對這個國家做什麼呢,我發現幾乎沒有。當人們還在為生存和溫飽掙扎的時候,是不可能顧及文化軟實力方面的東西的。”


李嘉誠為2個人扶過靈,一個捐了2千億身家,一個身家2千億


李嘉誠為2個人扶過靈,一個捐了2千億身家,一個身家2千億


基於這個判斷,他決定將自己後半生的生命,奉獻給經濟建設。他在沒有任何基礎的情況下,自學經濟學和金融學,靠著頑強的毅力,花費了數年時間,掌握了經濟學的知識,然後利用經濟學的知識,開始實踐,在十年創業過程中,他依靠著不屈不撓的毅力,硬生生將自己身上的學者細胞,轉變成了商人細胞,最終,他成為中國最早一批私人銀行創辦者,為當年中國的經濟做出了很大貢獻。臨終之時,莊世平老先生將自己一生的大部分積蓄,近兩千億港幣,都捐給了國家。

除了莊世平先生,李嘉誠還為另一位愛國富豪扶過靈,他就是鄭裕彤先生。鄭裕彤的家世,要比李嘉誠和莊世平好一些。年少時期的他,在各個行業都闖蕩過。他當過珠寶商學徒,做過泥瓦工和各類其它工種,也嘗試過一些成本不大的生意,“但生意做得都不怎麼好。”鄭裕彤的家人曾經告訴他,他天生就不是經商的料,如果他執意經商,一定撞得頭破血流。但鄭裕彤的性格里,有一種叛逆成分,這種特點在他一生中都非常突出。他在哪方面有短板,他就偏偏要進攻那一方面,最終將其變為自己的長處。他的家人告訴他不適合經商,他偏偏要走這條路,最終不但經商成功,還成為香港地區僅次於李嘉誠的大富豪,身家達到2千億港元。

從李嘉誠扶靈的這兩位富豪看,李嘉誠的標準也絕非是他們有錢,而是因為,一方面他們比自己年長,也都是成功人士,理應受到尊重。另一方面,李嘉誠和其餘兩位,都是從底層奮鬥出來的成功者,他們身上那種不屈不撓的精神,是留給後人最寶貴的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