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一門心思的給孩子報班學習,難道就真的不能自己輔導嗎?

鄧毅君


我也曾經一度迷信輔導班,孩子五年級的時候,看周圍人都給孩子報了輔導班,也就跟風報了。其實從我心裡來說,想讓孩子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不想給她那麼大壓力。孩子在班裡成績畢竟也還好。結果,報了數學和英語輔導班以後,孩子的週末和寒暑假都沒有了,平時上學校課寫家庭作業,週末上輔導班也有作業,還有各種測試。孩子的壓力越來越大,我也疲於接送,孩子的數學成績反而越來越差。我去試聽了幾次數學輔導班課,老師就是大量講題,填鴨式教學方法,大量講題,講的還和學校不同步。最後,我還是忍痛把數學輔導班退了,自己去書店買了奧數書,輔導孩子。孩子數學成績慢慢提高上去了。英語輔導班繼續保留。

所以,我認為家長有條件輔導的,真沒必要報輔導班,當然,如果你家孩子成績相當好,又準備衝刺重點學校的重點班,那還是去輔導班吧。這些輔導班有進名校的考試資源。


越努力就越幸運


別看我的孩子小,只有三歲半,剛上幼兒園,但我也一直在考慮教育輔導的問題。本來是自己輔導孩子讀書、畫畫、運動,但輔導了一段時間,發現效果並不好。我和家人討論後決定:還是給孩子報班,交給專業的輔導老師!

為什麼呢?

首先,教學是一項專業技術,像電工、司機一樣,並不是學歷高低的問題,而是專業問題。很多學歷很高的人,可能知識淵博,可是教學的方式和方法未必精通。如今的教育教學形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甚至課本上的內容都較10年、20年前大有不同,用以前的知識來輔導孩子,可能出錯。而教師們整日與考試打交道,他們更清楚教學的重難點、考試的詳略處以及考試的技巧策略等,比家長輔導事半功倍。

其次,自己的孩子對家長沒有敬畏感。做老師的都知道如果一個孩子對老師沒有了敬畏之心,孩子也就沒有了執行力!雖然我們倡導和風細雨式的教育,反對教師君臨天下,但是那只是在知識上!老師對學生的要求學生不去做,那老師講的天花亂墜老師就是口吐蓮花也不能使學生有所進步,學生讓老師輔導,要嚴格執行老師的要求和規定。但是如果是父母因為在家裡的疼愛,所以孩子對家長的要求有時撒嬌耍賴。學生學習沒有了執行力!

最後,是學習氛圍的問題。孩子們在一起學習,這種氛圍遠比在家裡一個人學習好,更加有利於孩子進步。孩子和同學們在一起有個對比,相互競爭,相互促進,在老師得指導下形成一個良好的競爭氛圍。有利於學習進步,而且有小夥伴們在一起,學習也不枯燥!

還是那句話,術業有專攻。專業的事,交給專業人來做,能事半功倍。我們家長不要對自己盲目自信了!


王凱招標師


不能說報輔導班不好,也不能說自己就輔導不了,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我覺得這個問題應該分兩種情況。

第一,家長有能力輔導。

該類家長給孩子報輔導班有三方面因:一是圖省事,自己不願意操心,不想花時間更不願意動腦筋去陪孩子、輔導孩子功課;二是家長因為心理作用,總認為老師更專業些,怕自己輔導不好;三是家長認為相對於自己,學生比較怕老師,去輔導班讓老師輔導效果可能會更好。

其實,作為有能力輔導孩子的家長,個人建議完全可以親自去輔導孩子,沒有必要花錢去給孩子報什麼輔導班。

因為,首先,陪孩子一起探索學習、一起進步,是參與孩子成長的一個十分珍貴的經歷。其次,在輔導班一個老師要面對很多學生,一節課也就短短几十分鐘,沒辦法照顧到每一個學生,而且每個學生層次不同,老師無法兼顧各個層次,缺乏針對性。但是在家由父母親自輔導就不一樣了,完全一對一,父母在瞭解孩子學習狀況的同時,對孩子的輔導也就更加具有針對性。對於薄弱知識環節,我們父母就可以對孩子加強專項訓練;對孩子不會不懂的知識,我們完全可以慢慢引導,用簡單明瞭的語言,條理清晰的思路去幫助孩子,讓孩子通過共同參與,自己去把問題給解決掉。只要我們肯付出自己的時間、耐心和精力去參與到孩子的學習中去,你也可以成為一個很優秀的輔導老師。

第二,家長沒有能力輔導。

這一類家長面對不同的孩子要有不同的選擇。

一種是不給孩子報輔導班,讓孩子自己消化所學。當然這個是需要有前提條件的,前提必須是孩子愛學習、愛思考、有鑽勁兒、知道操心,即使遇到難題也不會放棄,願意自己動腦筋去探索解決。

另一種是,孩子自制力差一些,但是本身是想學的,可能需要好的環境的影響,那我們可以先給孩子報個輔導班,然後再慢慢提高孩子的自制力。

第三種是,孩子壓根不願意學習,學習態度很差,建議先不要給孩子報輔導班,報了也是瞎浪費錢,圖個自我心理安慰罷了。面對這種孩子,我們父母首先要解決的是幫孩子糾正錯誤的學習態度,樹立自信心。只有先讓孩子擺正學習態度,再去上輔導班才有意義。

總之,有能力自己輔導孩子就自己輔導,實在輔導不了再給孩子報有針對性的輔導班。不要盲目地去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





梧桐樹幼兒教育


教育是需要專業的,有專門的師範類學科的好嗎?教育 跟 教育學 教育心理學。都是不一樣的。

有那時間,經歷交給專業老師會更好,當然我說的事我們普通人。

自己輔導也是低年級的水平,一代更比一代強,現在的孩子多聰明,學的東西比以前超前的多。

我們當初學的拿點東西早還給老師了,也就記個結果,你咋輔導孩子。

弄的雞飛狗跳的,你用你的認知去評判孩子,你是上帝視角,孩子連地圖都沒開呢,你說你不得氣死啊?


人形挖掘機


一般都二個原因:望子成龍成鳳的心裡每個父母的夙願。一是:哪個父母都希望能親自輔導自己的孩子,但是,這個飛速發展的社會,上一代人知識已經遠跟不上社會的步伐,也超出了自己的文化水平,所以沒有能力輔導。父母文化程度都很低,他們自己在社會生存都很困難。所以急切的想改變現狀,省吃儉用的給孩子報學習班,不希望孩子走自己的老路。二是:沒有時間。父母都是生意人,忙於生計,忙於生意,沒有時間顧及孩子的學習。知識都是敲門磚,一旦踏入社會都忘了,。這樣的父母都希望孩子不走自己的老路。在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知識重要尤為顯示,重要,所以一門給孩子報學習班,不管出於那種心裡,出發點終是好的,但是,我覺得還是要跟孩子協商,不要一貫家長作風,否則事與願違。


流香亦雨


給孩子報輔導班,多數是無奈之舉,當然也不乏積極報輔導班。

很多時候,不報輔導班的成績考不過報輔導班的,父母給孩子抱輔導班,有的是確實無法給孩子輔導,一種是能力不夠無法輔導,還有就是工作太忙,根本抽不出時間輔導孩子。

曾經與一位輔導班老師交流,我說有時候給孩子講課,孩子比較排斥,而在輔導班就沒有這種情況。老師解釋說:角色不同的原因。你再給他上課,你的角色始終是孩子的爸爸,在孩子心裡你的角色是不會變的,這就是效果不好的原因之一。

現在的輔導班不8變得越來越專業化,企業化,這些是父母無法做到的,與其自己費勁搞,不如直接交給更專業的輔導班去管,這也算是家長樂於給孩子報輔導班的一個原因。

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學校教育側重於基礎教育,不能滿足孩子學習能力的應試要求,而輔導班可以給予孩子更高的能力訓練。所以家長為了孩子更好的發展奠定基礎,也得給孩子報班。


龍爪手說學習方法


縱觀歷史,任何人的成功,其實起決定作用的均是非智力因素,而這種能力的擁有,卻是需要在小時候、從點滴日常小事中逐漸培養和建立的。

自孩子出生,父母應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建立自己對孩子非智力因素培養的觀念,強化非智力教育的意識。抓住任何一個實踐活動的機會,專注堅持、刻意反覆訓練,培養孩子非智力素養的自我意識養成,最終才有可能成為一個自律自立的人。

這時,提高自己思維意識的自由度,成了每個人必須做的工作和非常重要的事情!每個人只要明確了自己的目標,掌握適合自己恰當正確的方法,遵守原則,恪守規則,規範行為,反覆訓練,就能夠在順其自然的狀態下,面對當下的一切問題,自然而然地處理身邊的一切事務。

自然產生興趣,自然發揮天性,自然綻放潛能,教育就在自然而然中發生了。

每個人都是一個完整的人,每一個問題都是完整的事情,抽象到到一個意念一個靈感,具體到一件小事一個項目,如果把人比作一個項目,把每一個項目當做一個完整的人,我們就應該用對待項目的研學精神來研究人。接納和包容完整的多面性,辨析優缺點,尋找切入點,進行針對性突破,助其螺旋式成長髮展。研究一個人和研究一個項目都應該是一樣的態度和做法。父母和孩子都要自信信他、真誠陪伴、助力學習,互相協作,一起用“項目制研學”的科學態度探究生命的價值,人生的意義、使命和責任!

在每一個完整的事情中,記錄點滴的成長感悟,走好自己的心路歷程,方能成長完整的人,成就自己的完整人生!

每個人都有無窮的潛能待開發,保護求知慾望,任何人在任何時間當下行動起來都是最好的開始......


謝利平時光社區


這個問題其實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現在學生的學習深度,教材和之前有了很大變化,很多家長受限於自己的知識水平可能無法輔導孩子,二是部分家長平時為了生計,工作較忙沒有那麼多時間給予孩子輔導,因此只能花錢買個省心。三是從眾心理,大多數家長都報輔導班,自己孩子不報擔心自己孩子落後,跟不上學校老師的教學進度。而現在無論是小升初還是初升高,升學壓力又比較大,想讓孩子上到重點學校成績是硬指標,所以種種原因造成了家長不得不找輔導班。當然也有家長知識水平較高,完全有能力給孩子輔導,所以就不用找輔導班,然而這只是一小部分。



高考志願孟老師


首先,自己去輔導,專業程度是一個問題,肯定不如專業機構的輔導老師水平高。其次,牽扯精力,對於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講還好一些,所需輔導的內容都可以信手捏來,不需要更多知識的儲備。但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年級越來越高,知識也變得相對複雜一些,如果自己去輔導孩子,需要補充自己不足部分的知識點,這樣就會牽扯自身的精力。每天從叫孩子起床,吃早餐,送去上學,上班工作,下班接放學,做飯,吃飯,收拾家務,再輔導孩子。我想很多人都沒辦法處理或有更多的精力去輔導孩子。即使不上班,全職照顧孩子,每天的生活也並不輕鬆,更何況只輔導一個孩子牽扯那麼多的精力,不划算,不如送去輔導班更省心省事省力。再有,一般自己的孩子都瞭解父母的弱點,再輔導期間會溜奸耍滑,偷懶,跟父母周旋,影響進度,對知識的吸收也不是很好。反過來,父母從小帶孩子,教育孩子,和孩子相處時間是最長的,致使會缺乏耐心,耐性,這也是很多家庭父母在輔導孩子時經常會情緒激動,生氣,發脾氣。小孩哭,喊,整個家庭氛圍已經不是學習的氛圍了,也不利於孩子的學習。所以我覺得綜上所述,報班學習更為妥當,可以減輕父母的負擔,又能讓孩子接觸集體結識新朋友,利於孩子的心身成長。家長只要起到督促作用就好了,這樣還能促進家庭和諧的氛圍,增進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感情,何樂而不為呢?

以上所說的是文化課,下邊來說說課外特長培訓,很多父母都會在孩子比較小的時候給孩子選擇很多的興趣班,特長班。我想一部分原因是初為父母,都想自己的孩子更優秀一些,也會有那些父母覺得自己小的時候沒去學什麼比較遺憾,不想讓自己的孩子也重蹈覆轍。也有一部分父母是攀比心態,不想讓自己的孩子比其他家庭的孩子落後。更多的原因是孩子這個時候比較小,時間較為充裕,又不會有過激的反抗。所以父母會安排很多學習內容。對於這方面父母的能力有限,有特長的也只會輔導一兩樣,因此也只能去選擇報班學習。

個人覺得,在孩子小的時候,更應該釋放孩子的天性,給孩子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玩耍。多接觸集體,多接觸玩伴,培養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心智更為重要。在此期間發現孩子的特長,或者讓孩子自身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特長班,更能有效的幫助孩子在自身特長上更好的發揮優勢,使孩子在此基礎上走的更高更遠。倘若父母用自身的主觀思想和觀念,強加於孩子報學更多的內容,反而會壓制住孩子的天性,甚至當孩子有自己思想的時候會出現抗拒,在叛逆期更容易產生強烈的叛逆,跟父母鬥爭,抗拒,適得其反。僅為個人觀點,不喜勿噴,畢竟社會風氣,生活環境等更多因素,大於主觀意願,不得已而為之……


全程在線課堂


輔導不了。即使家長就是孩子班主任也輔導不了。看看德雲社,郭德綱的兒子拜于謙為師,于謙的兒子拜郭德綱為師就是這個道理。熟人不講理,父母和孩子太熟了,沒辦法講理,容易動情緒,而學習是個理性的事。[呲牙]家長們別試了,親子關係再搞砸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