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就考虑大学选择和专业选择,是眼高手低还是太迟了?

成喜英


个人观点,高二考虑大学和专业选择其实不算太早,也不算太晚。本人高中英语老师,接触每个孩子无论是高一还是高三,第一个问题就是“你以后想干什么?”,接这就是“想读哪个大学?”然后引导孩子努力学习,鼓励他们去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其实,孩子能自己考虑这些,真的挺不错的。说明他对于自己的将来是有计划的,不是老师让干啥就干啥,人云亦云毫无自己的思想。他现在有了目标,就有了动力,或者家长可以帮助他变目标为奋斗的动力!!如果心动能变为行动,就不存在眼高手低;但是只有空谈,没有行动,那就只能是镜花水月一场空。唯有奋斗不负青春!!


龙彦1001


高二就开始考虑专业是完全可以的,不早也不晚,但是,不能每天都想着我自己考啥专业啊,这会严重影响学习,你可以选择每周日的一个小时专门来考虑专业问题,确定目标,加以实现!

另外,专业分好与不好,像我的电气工程极其自动化,分数一般要本校最高,是一个不错的专业,这就是我当时放弃进入985高校而选择211高校的原因,因为以我的分数进入某些985高校是只能上分数较低的专业的,当然,任何专业都有出路,只要足够优秀,行业龙头就是你!

一句话“选大学还是选专业?”如果选专业,你可能会像我一样要放弃更好的学校,如果选学校,你可能会上一个很好的学校,但是专业可能不尽如人意,你可能需要在大学中边学习边培养兴趣和谋划未来出路,而且各个专业的难度不同,比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电气工程极其自动化等等是比较难学的,需要较强的理科思维,法学更要考验你的记忆能力与耐心,等等

还有,请切记,大学生在大学混日子的时代已经随着教育部的高校改革而宣布终结,各个重点大学已经没有了补考,只剩下重修,国家振兴,需要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无论什么专业,什么学校,都要努力,不要在大学混日子!谢谢😜!



凹凸曼与小小怪兽


进入高中就应该要考虑了!我的女儿现在大二!什么都晚了,女儿上高中时我在外地负责项目,刚好3年。她妈妈也要上班,高中时孩子早上6点半就去了学校,晚上10点40回来。基本没有沟通的时间,星期天下午半天孩子约同学去买东西。忽略了太多!你们现在还可以选择:大学的专业,文理科,比较大学条件,地点,环境,人文,关键是饮食,消费,就业,趋势!我的孩子为了离我们远点,最后选择了武汉,去了才知道夏天特别热,冬天特别冷,其他的不想说了我去过3次,但那是送孩子开学。今年的冠状病毒就是武汉。我的孩子1月16日回川,隔离了14天,没有问题,但我的朋友和小区的人都没有和我们联系。都在避开家里有武汉回来的人。这个可以理解!但也证明了很多!仅供参考。


正能量辉辉


以下观点仅代表个人

我今年大一,一名医学生。从小就想当一名医生,高考完后也顺利来到了一所中医大学。

直到填志愿的时候,我才知道,医学类的专业那么多。临床医学、中医学、针灸推拿学、医学影像学、卫生检验与免疫、药学、中药学……由于之前并不知道会有这么多专业,所以,填志愿时有点慌乱。

我觉得,如果你在高二时就有对于自己未来详细的规划,而不是大致的轮廓。对于你的未来是会有很大的帮助。

有了确定的专业作为自己的目标,在高三奋斗时会更有动力。

因此,在高二时对大学和专业有所考虑,不是眼高手低,也不迟。

加油!!!


林栖


作为一名研究大学与专业三十年的专家,我先告诉你答案,有些迟了。

首先,我们先看选科以前大家都是在什么时间来考虑大学选择和专业选择的。虽然平时家长与学生也都想过大学和专业,但是,哪些都只能叫愿望,真正选择的时间都是在高考出分以后,极个别的不算。高考出分后,根据自己的分数排位,参考过去今年各大学与专业的情况,以不浪费分数为原则来选志愿。有很多人以压线进校,压线进专业为最大的成功。

静下心来,如果我们反思一下这种选择方式,是不是有些荒唐。单从结果上看,很多考生入学后转专业,考研跨专业,复读等都是这种选择的后果。更不要说参加工作多年后,依然有很多人认为自己选错了专业,不信的话,家长们可以看一下自己周围的人群,包括自己。

其次,现在很多地区不分文理科,采取选科,这更需要提前研究大学与专业,单从各专业对选科的要求就应该提前研究,等分数出来后再研究已经晚了,很容易填报自己选科不符合要求的专业。

无论以前还是改革之后,对大学与专业的研究一定是越早越好,这个时间有多长?如果不是专业人员,两年都不长。

现在的高考,考生最终的高考成绩上下几千名的浮动很正常,这期间覆盖的学校有几十所,同时还要研究十个左右的专业。这些内容不是简单到网站上看一看,听周围人讲就可以,网站的宣传当然都讲自己很强,实际情况要根据自己的研究与判断。

要研究的内容很多,从学校与专业方面,有学校的底蕴,师资,课程设置,毕业质量,考研率,出国率,推免率,校风,社会上的认可度等。学生方面,包括学生的特长,兴趣,家里的资源等。还有城市,行业发展周期,专业发展空间等。所有这些内容要综合在一起,才能比较准确定位。

我们举个例子吧,一个学校的简介中,会有院士几名,长江教授几名等项的介绍,如果不能深入研究,很多家长只是看到这个数字,无法做深入判断。能否判定一名教授在业内的地位也是很重要。有的教授在行业内地位很高,意味着他的资源很多,能给院系带来的好处,如果将来能上这名教授的研究生,自己的职业生涯会顺利得多,这个有多重要?告诉你,至少比同学少奋斗十年。

所有这些都需要时间,还要看机遇,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要成为业内专家,时间是一个必要条件。

所以,研究大学与专业,越早越好,高一就应该开始。

我是@聊聊考试,研究大学与专业三十年,让我们选一所好大学,挑一个好专业。


聊聊考试




升学充电宝


做为一个过来人,在上高中开始就会关注身边的学长学姐就有高考的,当自己的学长学姐考上大学时,自己也会想我会上什么样的大学,什么样的专业,我适合什么,我喜欢什么。在这个时候如果能了解一些相关的信息肯定是不错的,有积极作用的。

首先,对大学和专业有了初步的选择的,就会变成一个目标、一个动力。

其次,对大学和专业有了初步的选择是一个长期的了解和学习的过程,如果能早一点做准备就不至于在高考填报志愿的一小段时间内混乱做选择,身边高考成绩不错大学或专业选择出了问题的比比皆是。

因此,尽早做一些了解和准备是有必要的。


AI生活001


首先,我个人还是觉得你的重心应该放在当下的学习,因为相对于三年的高中学习,高考成绩和录取的大学是一个结果,只要你在这个过程能够努力完成,相信结果都会很美好。高二已经分文理科了,这时候你接受的是更细化的知识内容,这时候你需要花很多时间去记住知识点,然后用练习来巩固。说实话,高中的知识你愿意花时间去努力的话,问题并不是很大,但是接下来的两年时间其实并不长,并没有太多时间容你分神在别的地方。当然,有目标才有学习的动力,适当的根据你的兴趣制定目标也是可取的,你可以初步制定一个大学,因为以我的经验和理解,本科考学校,硕士考专业,博士考导师,是一个真理。但不建议花太多的时间去了解大学和专业的一些情况,因为这些工作应该是放在你高考结束后去做的。


Godshin


有温度有灵感的高校人才真经为你解答。

如果放在前几年,高二考虑大学和专业的事稍微早了一些。像真经当年,高二的时候全班一半人在课桌上写着自己的目标高校——清华、北大,后来才发现自己想多了。高二时其实很难判断自己究竟能考什么样的大学,高三下学期再来思考也不迟。

不过,高考改革后,新高考环境下,高二就必须考虑专业的问题了。从2018年起,上海浙江等地的高考科目和专业就挂上钩了。我们以2020年北京、山东等地的新高考政策来说,高中不再分文理科,除了语数外之外,学生可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六门课任选3门。而高校在招生时,也会考虑这些专业的成绩,按照教育部的规定,一些专业有必考科目要求。比如以下专业就必选物理:

所以,如果学生打算报考这些专业,那从高二开始,物理就得好好学。如果没有提前考虑,6门课平均用力,学生肯定会压力山大。

除了专业以外,学校也是考虑因素之一。因为有一些专业,在不同高校有不同要求。比如同一个专业,在A校要求必考化学,而在B校却不要求。这样学生就需要根据自己情况,提前考虑报考目标,或者提前安排自己的学习侧重点。

因此,对高二学生来说,从现在考虑目标高校和专业虽然算不上迟,但也必须提上日程了。


高校人才真经


高二的学生,现在还不是考虑选大学选专业的问题。应该是集中精力,聚精会神,全力以赴,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时候。因为现在的学制在高中阶段一般通过高中一年级和高中二年级两年的学习,基本就学完了高中的全部课程,在高三一年是全部的复习和多轮的冲刺模拟考试的演练,因此,高中二年级的学生集中精力,聚精会神,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建立比较强大的知识体系,提升自己应用知识的能力,提升自己运用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的灵活性是非常重要的。要为自己在高三阶段的冲刺,提高奠定雄厚的基础。因为,人们常言;"高一区别不大,高二两极分化,高三天上地下“。学生在高中二年级是非常关键的,高二一年如果你不努力学习,就会导致和造成你整体成绩的下滑,影响你知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其次,在选大学和选专业的前提是只有你具备综合的能力和实力,取得优秀的高考成绩,才有充分选择的余地和空间。所以,在高中二年级你必须竭尽全力。顽强拼搏,努力向上,炸扎实前行,建立强大的知识体系,为高中三年级的冲刺,提供准备和条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