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詩詞第一句平平無奇,後一句驚豔無比?

召喚師無雙


唐宋詩詞自有史以來達到了詩詞的歷史高度。寫盡國中山山水水、人間的喜怒哀樂、植物中的花花草草、動物中的飛禽走獸、人與人之間的冰暖炎涼、人們前途中的起降跌漲、人的命運間的高峰低谷等等。出現了眾多的燴炙人口名句佳詞,有些詩句前面平淡無奇,後面的句子驚豔無比,如:



1,已亥雜詩(清.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呤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2,《寫情》(唐.李益)

水紋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



3,《樂遊園》(唐.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

4、巜謝亭送別》(唐.許渾)

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己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5,巜題龍陽縣青草湖》(唐.唐溫如)

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髮多。

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6,巜贈範華詩》(南北朝.陸凱)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增一枝春。

......(略)

這些詩詞前面平淡無奇,後面驚豔無比。象這樣的詩句非常的多,說明我國曆代詩人的吟詠和練字練句的技藝能力是多麼精湛哦!


崑崙之柏瞧歷史


明朝末年,廣東一帶天降大雪,一日,某縣一縣令、一財主和一秀才聚在一起飲酒,邊喝邊看雪,好不愜意。酒酣耳熱之際,秀才詩興上來了,一邊喝一邊對著無邊飛雪脫口吟誦:“大雪紛紛墜地。”縣令看秀才出手了,自己也是舉人出身,如何落下?忙不迭接道:“都是皇家瑞氣。”看縣老爺、秀才都吟起詩來,財主不淡定了,咋三人中就顯得我沒文化?擠破腦袋咱也得吟啊,半天憋出一句:“再下三年何妨!”

財主剛吐一口氣,如釋重負,不料店外飛來一句:“放你孃的狗屁!”三人忙到店外一看,原來一個乞丐正在雪地裡凍得渾身烏紫,瑟瑟發抖。

回看這首四句六言詩,一人一句,一句一個身份,都很符合彼此的地位和境況,秀才、縣令、財主、乞丐,也都對應了自己的需要,而且一句一轉折,跌宕起伏啊。

第一句很平,第二句就有了氣格,第三句相當於財主搗了一下亂,於是有了精彩絕倫的第四句。這樣的巧構,很像唐伯虎的一首《祝壽詩》:這個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塵。生來兒孫都是賊,偷得蟠桃奉至親。也是一句一轉,讓人又惱又喜,只是,老人家心臟受得了嗎?

像這樣開頭平平,後面精彩的詩還有很多,比如人人都知的憫農/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前後巨大的反差寫出令人深思的社會內容。還有李商隱的《登樂遊原》: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前兩句更像在湊。這樣的詩還有很多。不一一列舉了。它們與開頭就驚豔的詩是相反的。


詩詞桃花源




記得有次看德雲社岳雲鵬和孫越的相聲,裡面有段對白,岳雲鵬說一句,臺下觀眾對一句,嗨翻全場!


沒錯,這段相聲就出自《笠翁對韻》,是從前人們學習寫作近體詩、詞,用來熟悉對仗、用韻、組織詞語的啟蒙讀物。



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

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

雷隱隱,霧濛濛,日下對天中;

風高秋月白,雨霽晚霞紅。

牛女二星河左右,參商兩曜鬥西東。

十月塞邊,颯颯寒霜驚戍旅;

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魚翁。


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

來鴻對去燕,宿鳥對鳴蟲。

三尺劍,六鈞弓,嶺北對江東;

人間清暑殿,天上廣寒宮。

兩岸曉煙楊柳綠,一園春雨杏花紅。

兩鬢風霜,途次早行之客;

一蓑煙雨,溪邊晚釣之翁。 


作者李漁,號笠翁,因此叫《笠翁對韻》。全書分為卷一和卷二,按韻分編,包羅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的虛實應對。

從單字對到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到十一字對,聲韻協調,琅琅上口,從中得到語音、詞彙、修辭的訓練。




《笠翁對韻》作為一本詩詞啟蒙書,包含了數不勝數、精緻優美的句子,更有豐富的內涵,純真的氣韻,讀了讓人口齒生香、心曠神怡,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這部作品哦。


格格鄔的一千零一夜


有哪些詩詞第一句平淡無奇,後一句驚豔無比?

回答這個問題,我來講一個故事。

李調元任兩江主考,但是,眾多蘇杭才子不服氣。

一天夜裡,名噪一時的六位才子為了戲弄李調元,就約他夜遊西湖。李調元和他們在西湖之上,賞月聽歌、飲酒賦詩,興致盎然。





酒至微醺,六位才子開始發難。一位清瘦的才子向李調元說道:“今夜遊湖,大人興致勃勃,佳作連篇,我等十分佩服。只不過,大人所作詩詞均不帶數字。帶數字的詩前人也有,比如賀知章就有《詠柳》詩云: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又如李白《天門山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我們有幸同大人同遊西湖,不如大人以兩江之事吟一首給大家助興如何?”

才子話音剛落,李調元將酒一飲而盡道:“數字入詩,遊戲而已,有何難哉?”隨口吟道:





“一名大喬二小喬,三寸金蓮四寸腰。

買得五六七包粉,打扮八九十分嬌。”

六位才子一聽,啞口無言。李調元此詩立馬就作岀了。不僅如此,數字齊全,大喬二喬本是兩江人物,沒有離開要求範圍。而且,僅用二十八個字就活靈活現地描畫出了兩位少婦的可人嬌姿。才子們十分尷尬,強作笑臉叫好,趕快給李大人斟滿了酒。

李調元本來酒已半酣,又被六位才子各敬一杯,已經站立不住,便倒在椅子上隨便吟詩。蘇杭才子見李大人醉甚,覺得讓他岀醜的時機成熟,便又在一起商量起來。接下來,一位尖嗓音才子對李調元說:“主考大人真是文思敏捷。不過,剛才所吟之詩是從一到十的順序,又是詠古人的。如果能做一首從十到一順序的詩,並且所吟對象都是此時此地情景,則不枉此遊也。”其他五位才也一起起鬨:“主考大人詩興正濃,就吟一首讓我們開開眼界吧!”瘦才子剛才發難未遂,趁機挖苦道:“四川才子醉於西湖美景,已經不能自持,還是等五更雞叫酒醒後再請教吧!”瘦才子話音剛落,五位才子一齊狂笑起來。







李調元雖然已醉,但也不是完全不能自持。迷茫之中聽見六位才子在嘰笑於他,轉眼望景。天上有一輪明月,湖裡也有一輪明月。便一把抓住尖嗓才子問:“今天十幾?”這才子猝不及防,嚇了一跳,慌忙答曰:“今天……十八。大人饒命!”李調元再次追問:“到底十幾?”瘦才子此時忙上前答道:“大人您息怒,此時已過半夜,應該是十九了。”

李調元一聽,大聲說道:“有了!”然後再斟滿一杯酒,一飲而盡,將酒杯拋到湖裡去了。並且高聲吟道:





“十九月亮八分圓,七個才子六個癲。

五更四點雞三唱,懷抱二月一枕眠。”

吟畢,哈哈哈大笑不止。

六位才子見李調元才智驚人,嘻笑怒罵皆成文章。一時間目瞪口呆,無言以對。從此以後,他們從內心深處佩服李大人了。





回答這個問題,我用了講故事的方法。通過講故事,把李調元的兩首醉中所作之詩呈現給朋友們。我看不須多作說明,已經可以看出來,第一首,四句都比較平常,而第二首的最後一句是不是比較特別一些。

“懷抱二月一枕眠”這一句,是不是意韻轉比較傳神呢!


用戶60397079085


本人對詩詞不甚瞭解,但是對這段詩詞很崇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春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首詩出自於《虞美人,花秋月何時了》李煜代表作。

也是李煜被毒死前的遺作。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一段詩詞。前一句自問,後一句自答。

把一個人的滿腔愁緒比喻成大江大水波濤洶湧勢不可擋。

一個人滿腔的積怨無法發洩。憋在心中鬱悶之極。

然而一句自問句:問君能有幾多愁?

極大的勾起他滿腔的悲憤與積怨。把蘊藏在心中的滿腹怨恨與哀愁用一個抽象的形容出來,曲折與哀怨、 苦悶與積怨一股腦地顯現出來。

一代國君,曾經的花天酒地,紙醉金迷的生活用春水錶示一去東流。心中的悲哀可想而知。

緊接著後一句自答: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詩人把蘊藏在胸中的哀怨與惆悵。用來表示滿腔的怨愁。波濤洶湧大江大水極具立體的形象。瞬間愁怨如翻江倒海般的劈過來。感覺哀愁像勢不可擋的洶湧波濤滾滾而來,愁緒一瀉千里。

我認為這一句詩詞。問君能有幾多愁?

精彩的對答便是,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顯示了詩人的詩詞功底與精神內心境界無以倫比的描寫體現。

試想一個詩人一個國君。

作為一個國君,他是失敗的。

作為一個詩人,他是成功的。

他如此精湛的詩詞功底。讓人們千古湧頌。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句經典的詩詞。讓我念念不忘。

李煜經典詩詞千古流,因為他的詞極大引起人們的心理共鳴。



我是生活領域創作者。響鈴a。請您關注。


老年生活123


一看題目就想到司馬光登山那個很切題的詩,結果找了半天沒有,順道點出幾個類似的來吧:

1、據說司馬光洛陽閒居時,有一次隨二學士登嶺,途中二學士聯句,洋洋得意,很瞧他不起,並言:“豎子亦能詩否,司馬光慢悠悠的吟了一首《登山》趣詩: 

​一上一上又一上,看看行到嶺頭上。

兩句出來兩士子哈哈大笑道“這也算詩”?接著司馬光有抑揚頓挫的來了兩句:

​乾坤只在掌拿中,五湖四海歸一望。

士子大吃一斤,五體投地哈哈😄

類似的還有:

2、

雞叫一聲撅一撅,雞叫兩聲撅兩撅。

三聲喚出扶桑日,掃敗殘星與曉月。

3

一窩二窩三四窩,五窩六窩七八窩。

食盡皇王千種粟,鳳凰何少爾何多?

4

一片二片三四片, 五片六片七八片。

千片萬片無數片, 飛入梅花皆不見。

等等,挺多的…


三十後的危機


李商隱一首《天涯》,婉曲迴環、意悲奇警、悽婉哀豔、餘音嫋嫋。

天涯賞春春賞景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鶯啼如有淚,為溼最高花。

前面幾句描述的是一個非常唯美的畫面:

一年中最美的春天裡,萬紫千紅之時、夕陽無限之際,花開至盛,黃鶯鳴啼,一個人獨在天涯,天涯的紅日又即將落幕。

如果是一個人在靜靜地思考問題、感悟人生,此情此景不失為一種極大的助力,想透徹了、悟了,也就該回去了,傷心和不快都隨著夕陽而去,希望又隨著明天的朝陽冉冉升起。

時代傷人人傷情

最後一句卻突然一轉,哀豔動人,讓人在痛惜中回味無窮:

美麗的黃鶯啊,你如果也有淚水,請為我灑向最高枝頭上的那朵嬌花吧。

何謂最高花,就是最遠的、最高的、最後開放的那朵花,她就是春天,此花開盡更無花。

這也正是作者本身和時代的真實生動寫照:晚唐社會黨爭頻亂、社會動亂,王朝已日暮西山,走向衰落,即將壽終正寢;作者一生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仕途坎坷、報國無門,生活失意、顛沛流離,愛妻病逝、感情無託。

值此無可奈何淪落天涯之時,又當春殘日暮之際,人有情而花無語、鳥無意,傷春傷時又傷己。

其實李商隱還寫過很多類似的詩句: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都是大悲大豔,纏綿悱惻的佳句,只是他當時尚年輕,詩意遠沒有現在這般悽婉慘烈!

鶯啼有淚淚有銘

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

這是近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朱自清先生,晚年寫於書案玻璃板下的座右銘,借用的就是李商隱的詩意。

同為詩文大家,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春》、《綠》、《背影》、《荷塘月色》、《匆匆》雖然也有些許惆悵,但格調明顯輕快明朗,讓人看後心情能和春草一樣充滿勃勃生機和無限活力。

李商隱缺少的,正是革命鬥士所必須具有的那種鬥志和信仰。他病故時年僅45歲,正值中年、大有可為的大好時光。

在他這個年紀,劉邦、姜尚、吳承恩、黃忠都還是籍籍無名之輩。

同為著名詩人,陸游、辛棄疾、文天祥他們這些人,渾身充滿了無盡的愛國熱情和勇於抗爭的信念和追求,所以他們的詩處處透出那種金戈鐵馬、大氣磅礴的氣勢。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相反,李商隱的詩歌雖然也是驚豔絕倫,雖然也讓人回味無窮,但總是缺少了上述那種讓人蕩氣迴腸的力量。


我就是竹韻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句,廣為傳誦,膾炙人口。比喻只要飽讀詩書,學有所成,氣質才華自然橫溢,高雅光彩。  

這句詩出自宋代蘇軾的《和董傳留別》,全詩如下

和董傳留別

宋·蘇軾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
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

得意猶堪誇世俗,詔黃新溼字如鴉。

【翻譯】

生活當中身上包裹著粗衣劣布,胸中有學問氣質自然光彩奪人。不喜歡陪伴著老儒一塊清談過“烹瓠葉”那樣的苦日子,決定隨從舉子們參加科舉考試。口袋裡沒有錢不置辦那“看花”的馬,但會看取令人眼花繚亂的“擇婿車”。考試得中仍然可以向世俗的人們誇耀,詔書上如鴉的黑字新寫著俺的名字。

宋仁宗嘉佑年間,董傳身處貧窮,卻始終保持著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追求著自己的人生目標。蘇軾在鳳翔府任職時,董傳曾與蘇軾相從,當時董傳生活貧困,衣衫樸素,但飽讀詩書,滿腹經綸。

蘇軾的這首《和董傳留別》可能不為普通讀者所熟知,而其中的“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句卻廣為傳誦,原因就在於它經典地闡述了讀書與人的修養的關係。


蒲桃


說說黃巢吧,黃巢,國號大齊,881年1月16日—884年6月17日(黃巢在這一天在泰山虎狼谷自殺),在位3年零5個月又1天,年號金統。他沒有廟號和諡號,他稱帝是在起義軍攻克長安以後,即881年1月16日。據說他小時候很有詩才,在他五歲(也有人說是八歲)的時候,那年秋天,他爸爸和爺爺在自家院子裡賞菊,按照古人傳統,菊之愛,"花之隱逸者也",陶淵明之後菊花變成了高貴純潔的象徵,而詠菊也成了文人的一種傳統,其主題多是孤高傲世。當時他老爸和爺爺還沒寫好菊花詩的時候,他搶先說了一句"堪與百花為總首,自然天賜赭黃衣"。那個時候他老子覺得這個小屁孩小小年紀竟吟誦出這般奇怪的詩句,甚是生氣,老子很生氣,後果很嚴重,抄起傢伙就要打,說他不學無術。倒是他爺爺明事理,說讓他在賦一首試試,這小屁孩想了片刻,便高聲吟誦出一首七絕來《題菊花》: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由此可見小傢伙年紀輕輕詩詞天賦卻非比尋常,號令天下的野心亦初露端倪。但是後來卻沒有什麼大作,可能淨忙著號令天下了。

不知道為什麼,可能是他家院子裡重的全是菊花吧,他對菊花情有獨鍾,高考落榜後,不,應該是科考落第後,他又寫了一首反抗精神十足的菊花詩《詠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此詩的精妙之處在於題為詠菊,通篇未題菊字,通過對色彩氣味狀態場景的描繪將菊花和作者的氣魄合二為一,形神兼備,鬥志昂揚。他改寫了歷來詠菊者意境好遠消極避世的意象,增加了一些豪邁之氣。可惜後來兵敗自盡。

四百多年後,元末明初之際,有一個乞丐出身的英雄就仿照黃巢的《詠菊》,也寫了一首《詠菊》:

百花發時我不發,我若發時都嚇殺.

要與西風戰一場,遍身穿就黃金甲.






烹茶煮酒聊詩詞


這個星期在讀王維的詩,其中一首正好符合您的要求:

王維《雜詩》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這首詩著意思鄉之情,我理解是這樣的意境:

王維遠離家鄉,長居孟津十餘年,獨在異鄉為異客,突然他鄉遇故知激起了強烈的鄉思,作此詩抒發自己強烈的思鄉之情,最著名的就是這一首,全詩平淡質樸,簡簡單單,卻能覺察濃濃的鄉情。

詩人王維在孟津,偶有一日在街上碰見了同鄉好友。

“走,我們去茶舍坐坐。”他鄉遇故知,兩人都很欣喜。

等到茶館小二端上一壺清茶兩個茶盞,告退之後,王維就有些迫不及待開口詢問,家鄉的人事變遷,父母親朋是否依舊?

“王兄,王兄,你等會,問這麼多話我怎麼回?”友人一臉苦笑,不過心下也是理解的,畢竟多年未歸了。

“抱歉,我太激動了。”王維拱拱手,平復一下心境。

一邊品茗一邊隨意的聊,相視而笑,談話漸入佳境。

王維摸摸頭突然想起了什麼問了一句:

“您離開家鄉時,應該路過我家綺窗前吧?不知有沒有注意到,那一株臘梅花開了沒開啊?”

友人楞了一下,隨即開懷大笑,“哈哈,開了開了,我來是那花骨朵含苞待放,現在應該已經開滿了。王兄真是雅人,那株臘梅想是與你心有靈通呢!”

王維也覺得好笑,腦海中便浮現出了日日見到窗前臘梅的情景,應該開得很好吧!

賞析:這首詩使用白描記言的手法,如敘述家常,巧妙地用樸實的筆觸來描繪思鄉之情,細細品味,更顯得生動有趣。尤其詩中提到的寒梅,冬季天地一片雪白,一株寒梅綻放,顯而易見為天地見帶來了一抹色彩,光是回憶,就足以慰詩人思鄉感懷!


以上為頭條號“晴空莽莽”的回答,頭條App搜索關注“晴空莽莽 ”與您分享更多文學、詩詞、歷史趣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