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户通公路,为什么有的村会修,而有的村却没指标呢?

温馨一辈子87703221


要想富,先修路,国家提出对农村农业优先发展,所以从2014年起,中央财政每年拨付数百亿帮助地方修建农村公路,提出村村通公路的政策,但是,国家没有提出户户通公路的说法,公路修到村,这是国家大政策,但村内街道硬化,这是新农村建设的配套工程,和村村通公路无关。村村通公路由交通管理部门负责,而农村街道硬化,由村镇建设部门管理,这是两码事。

根据

交通部《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规定,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列入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农村公路建设应当逐步建立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的资金筹措机制。鼓励采取农村公路资源开发、金融支持、捐助、捐款等方式筹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但是,又规定农村公路建设不得增加农民负担,不得损害农民利益,不得采用强制手段向单位和个人集资,不得强行让农民出工、备料。

对于农村修公路,首先要解决资金问题,虽然国家规定农村公路建设资金要列入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预算,但是,各个地方政府的财力不同,不可能一次性投入资金,只能做出规划,分期分批地修建农村公路,到最后达到村村通公路的要求。对于我们胶东地区来说,这个目标已经早已实现,但对于某些贫困地区来说,可能还需要几年的时间。所以,修公路的时间不是整齐划一的,有的村会修,有的村却没有指标,要等几年,逐步解决。

而对于农村街道的硬化,这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惠民政策。但这不能叫通公路,因为农村街道和公路是有严格区分的,农村街道只限有于村之间生产和生活使用,不是公路管理范围。这项资金各级地方政府虽有补助,但解决不了所有村庄硬化街道之需,还需要基层群众自筹一部分。但现在只要牵扯到农村集资,农民往往很难通过。所以,农村经济条件较好的,有村集体企业的,往往会提前争取地方财政补助,村集体拿出一部分资金,较早的对街道进行硬化,达到户户门前都硬化的目标。而村里没有公共资金的,又无法向农民摊派和集资的,只能往后拖一拖,待地方政府财力达到,其他好村已经不需要这部分资金的情况下,才会向贫困村倾斜,解决所有村街道硬化问题。

总之,无论哪一项工作,都不能一刀齐,需要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当然,对于农民集资硬化街道,国家是大力提倡的,毕竟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建设最美乡村,是国家的需要,也是农村的需要,大家说是不是呢?


齐东晏子


我是贵州石阡人,说说我们当地的情况。很多人把村村通跟户户通搞混淆,村村通公路时扶贫攻坚的硬性指标,村与村之间硬化道路,实现互通。而户户通则是每个村民组通往百姓家的道路,不是每个寨子跟人家都能实现的。

村村通工程,是近两年的民生大工程,在我们当地基本实现,而且我们县的乡村公路还被评为全省“最美乡村公路”之一的县份,行政村之间实现互通,大大的便利了相互之间的来往及改善交通条件。

户户通,我们当地叫“进寨路”,是在2017年开始逐步落实,到2019年才全面完成。户户通工程,是保证进农户家的道路实现硬化,通常都是对居住集中的村落进行,而又的村庄有单家独户的,且多在山地,这样的人家最开始是没有道路硬化指标的。

对于户户通工程,大指标跟大目标就是实现每家每户进户路实现道路硬化,但是根据各地情况不同,实施进度也不同,就拿我们村来说,我们下坝三寨属于贵州坝区村寨,政策项目都是先行村寨,比如排污管道、消防管道、串寨路、进户路等。

当年的进寨路(串寨路),并没有什么政策性指标,当年政府只是出资水泥跟沙,人工钱全部需要村民集资,当初三个村寨按照人头出钱,修建了3.5米的进寨路,还话费了不少功夫才得以实现,间隔一年不到,有了政策,村里其他9个村民组,全部统一实现进寨路,免费不说路还比我们三寨的宽了1米,4.5米的进寨路,基本能满足农村通车需求,还能会车,而我们自行集资修建的3.5米进寨路,只能单行。

另外,户户通也并不是每家每户都能硬化道路,而且道路宽度一般都有标准,多为一米二,有条件的,足够同行小汽车的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实,最终也实现了汽车进家门的愿望,对于大多数农户而言,是福音。还有就是,户户通项目实施时,工程队也会根据农家位置而定,砂石水泥无法用交通工具运输的,或是农户无法在规定期限内自行准备砂石的,是无法实现户户通的。本地就有这种情况:有个姑婆家住在寨子中间,儿子在广州已定居,户户通改造时,只有姑爷爷在家,砂石无法进屋,所以,没能完成户户通。

村村通跟户户通是国家大工程,指标每家每户是有的,但是也会根据当地的落地情况而定,极少数人家无法实现,这跟居住条件有关,而整个项目工程也会根据当地政府的项目进度而定,并不是一块进行也不是一次性落地的。朋友们,你的家乡村村通户户通都完成了吗?

了解更多农村趣事及三农知识,点击关注【下坝毛哥】,带你一起,知农事、亲自然、长知识。

下坝毛哥


我是村官阿丽,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首先明确一点,农村每个村通公路,叫村村通公路。户户通的不叫公路,叫入户道路。

阿丽在基层工作,对于村村通公路的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那么,为什么有的村会修,而有的村没有指标呢?原因有以下3方面:

一、优先修村村通公路的村,一般村情较好。



如今的农村,对于交通、人居环境改善的投入力度非常大。每年当地政府会规划一批项目,如修村村通公路,对于村里矛盾纠纷较少、村干部办事能力强的村庄来说,政府会优先上报修路规划。

因为村情好的村,修村村通公路的时候,基本没有村民出来阻拦,即使有,经过村干部的协调,也能得到解决。所以乡镇也愿意优先让这些村先修村村通公路。

二、每年修村村通公路的指标有限。



对于农村修村村通公路,每年上级部门给的指标有限,比如,今年修两个村,明年再规划3个村,后年再修4个村的村村通公路。这也是如题主所说,有的村已经修好了,而有的村还没有指标。

三、没有修村村通公路的村,最终也会有修路指标,只是晚几年分配指标。



村村通公路,是国家的一个系统工程,目的是为了改善农村的交通状况。现在的精准扶贫工作中,如果没有完成村村通公路,不管是贫困村,还是贫困户都没办法退出的,这是一个硬性的指标。

所以如题主所说,没有指标的村,只是晚几年分配指标。最终肯定要保证每个村都通上村村通公路。

同样,如果题主所说的户户通公路,指的是农户的入户道路都要通向公路,这个情况和村村通公路是一样的。也是优先修一些村里的入户道路,以此类推,最后所有村的入户道路都会硬化维修。

总结:对于村村通公路、或者村入户道路的修建,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最终,国家要让每个村都通上村村通公路,当然入户道路也是一样的。

我是村官阿丽,一个喜欢实话实说的基层人员,欢迎大家关注!

村官阿丽


我爷爷以前在公路局工作的,耳濡目染下也听过不少农村修路的事情,其中牵扯的利益很多,不是一两句能说清楚的

以前是“要想富,先修路”,如今则是“想要更富,要修好路”,所以为了促进乡村发展和农民增收,我国实施了村村通道路计划。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村村通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道路交通的村村通,二是信息高速公路的村村通。

然而再具体实施过程中,因为各村的条件差异,造成了很多村已经修建成功,而还有的没有动工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 政策实行有时效性,不可能一刀切

村村通计划在实施过程中有着一定的时效性,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先从易实施、能实施的地方开始,逐步深入、循序渐进,最终达到村村有公路的目的。此外,受到各地地形、地势和人文方面的影响,道路修建也需要考虑到很多因素,不可能按照个人意识而实施。

道路村村通归根到底属于工程项目,包括启动、实施和完成三个方面。启动和实施要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自然条件,新农村建设速度等进行规划。故就此来说从启动到完成之间的时间差,也会让人产生一种别的村还没有修建的错觉。

  • 相关工作不到位

道路修建与硬化扩建等,都会涉及到土地及赔偿问题。有些地区并非没有相关的村村通项目,只是因为赔偿问题没有解决,而迟迟无法动工。土地是农民生存之根基,因为修路而不得不征用土地时,往往从内心舍不得,于是都希望能获得一笔较大的赔偿款。财政的项目资金又有限,故得进一步协商,由此延缓了建设时间。

我们这以前进行乡村道路硬化加宽时,因为要占据一名老人的土地,而老人不愿意。即使给他再多的钱也不退让自己的土地,导致项目施工迟迟无法进行,最后还是老人的子女从外面回家才劝导开。

  • 一些人的不良动机

村村通的最低标准是水泥路,或者重新开挖新修,或者将以前的泥巴路改成水泥路,而这样则会触碰到一部分人的利益。村级公路如果是泥巴路,因为道路坑坑洼洼,每年都需要进行养护,也就是会有一笔道路养护费。但如果修建成水泥路,道路养护则需要专人,此时养护费用直接打给养护人,不会经过一些人的手。

故有些人认为如果村村通项目实施,会使得自己的灰色收入减少,从不会向上申报,也就自然不会有项目的实施。

总的来说,我国村村通项目正在稳步推进,即使现在您村子里面没有实施,几年之内也会实施的。而在如今这个社会,光有公路改变不了多少,更需要的是一条条便捷、迅速、安全的道路。只有有好路,才能发家致富。

我是爱茶者九号,想要了解更多农村资讯,了解农民想法,请关注我,期待和你您的再次交流!

爱茶者九号


关于这个问题,结合我们村的实际情况回答一下。

我们村现正在修户户通道路,才修了不到三分之一。这次户户通工程,是我们诸城市整治农村居住环境的重大举措,投入巨大,规模空前,家家受益。在修路之前,村里召开了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会,传达了上级的精神,安排了具体工作。据说,这次户户通工程,是不用村民出钱的,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


根据诸城市规划,今年要完成50%村村通,户户通工程,明年基本上全部完成。这样一来,就会出现有的村已经修好了,而有的村还没修的情况。这次工程,投资大,工期长,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这就必然要有先有后,分段实施,不可能在所有的村子同时铺开。

我觉得,既然这是政府的规划,先修后修只是早天晚天的事,不会出现半途而废的情况。以上是我们这里的户户通情况,可能各地情形不太一样,所以在具体运作中也是差别很大的。仅供参考。



十里八村众乡亲


户户通需于串寨路的概念,有的村会修,有的村却没指标这个问题很正,指标的审批也有一个先后顺序。


举个例子。

我们同一个省,不同的县,相隔一条河,我们河对面的一个村子,人家15年前就实现了户户通串寨路,而我们县的村子,最近几年才实现户户通串寨路,也就是说,同一个省不同的县相邻的两个村,户户通串寨路的政策相差10年时间。而且同一个乡镇不同的乡村,获批的户户通时间也不一样,一般来说,条件占优势的村子,实现户户通的时间就会早些,条件差边远一点的村子,实现户户通时间就会晚一些。


财政资金周转不允许同时下拨指标。

也就是说,一个乡镇比如有10个行政村,今年会获得一定数量的新农村建设指标,那么乡镇不能满足全部乡村同时实现户户通,一般来说只能让各方面都做得好的村集体优先了,所以一些村集集暂时会没有户户通指标。



先富带后富,最终都要实现户户通。

今年没有获得户户通指标的村集体,也许明年后年就会获得,就像我们村里面同时申报的几条通标通组公路,我们组申请的在头一年先获得指标修建,另外一个组的第二年才获得指标修建,有时候是财政资金不能一步到位,国家虽然有这个政策,但不能一步到位,只能逐步到位,分期实现户户通。

总之,在农村户户通获得的指标中,一般来说,有实力有能力的村干部都会先行争取,没实力没能力,没有争先行争取资本的村集体,只能放到最后来实现,所以,一些村有指标,一些村暂时没指标就很正常了。

点击右上角红色按钮,关注阿洪头条号,了解更多更多三农趣事。

黄粑兄弟


我是一个长期在基层工作的“三农”工作者,先说明一下,在农村道路建设上,没有“户户通”这样一说,包括在精准扶贫贫困村的脱贫标准里,要求是通村道路硬化,并没有对通社(村民小组)和入户道路有明确的规定。但在具体的工作中也经常遇到老百姓会问“某某村的通社的路都硬化了,我们村的路为什么还没有砂化”?究其原因,无外乎三点:



村干部的能力

村干部对于一个村子来说,是特别重要的。能力强的村干部,能够向上争取各种项目,对下得到大多数村民的认同。就拿修路来说,能力强的村干部能够积极争取道路建设的指标,对于道路建设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矛盾纠纷也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和解决;而能力不强的,既不能向上级争取道路建设的指标,即使上级出于一个地方全面发展的全盘考虑,决定修建村社道路,对于工作中需要面对的占用村民耕地等各类问题,村干部也不能有效解决,从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和矛盾,让“好事”变成了“坏事”。



村情有所不同

就一个地方而言,村情实际是各有不同,有的位于川区,有的位于山区;有的是上级经常调研考察的地方,有的则很少有上级视察;有的整体生活水平高,有的生活质量相对较低;等等。在道路建设的时候,肯定优先考虑的是位于川区、上级经常视察的村子;是种植、养殖业发展较好、急需道路来满足农产品外运目的的村子。所以,村情的不同,对农村道路建设的先后顺序走着极大的影响。



乡镇综合考虑

一般来说,一个县区给乡镇每年农村道路建设的指标也是有限的,这时候,作为一个乡镇来说,也需要综合考虑全乡镇的整体发展,哪些村子的发展好一些,通社的道路砂化了;哪些村子相对差一点,通村的道路还没有硬化,今年就修这几个村的道路。哪些村子近两年将实施某个项目,这个项目中有一项建设内容就是村社道路的硬化砂化,今年就暂不占用道路建设的指标了,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农村道路修建来说,虽然修建的先后顺序会有所不同,但是,并不代表着有的村子就没有指标,而是对于需要道路建设的道路,当地乡镇都会组织村一级进行认真排摸,之后汇总上报县区,从而进入省级或国家的道路建设项目库中,以后会逐步解决。

欢迎点击右上方红色【关注】,【农策分析】带您了解更多三农资讯、帮您解读更多涉农政策。

农策分析


不请自来。

作为一名村委会干部,应该说有资格讨论这个话题的。

现阶段还未实现户户通公路的地区,应该是中西部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篇扶贫开发区。这些地区,因为这些地方的政府经济有限,自然条件恶劣,修路成本较高,导致了户户通的发展滞后。

但在这些地区中,还是存在一些基础建设搞得特别好的村居,无论是危旧房改造、风貌改造、水利塘库的修缮、还是村委会阵地的建设,都明显好于周围村庄。这些村子,是当地的明星村,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强、战斗力过硬,能较好、较快的摸清上级组织的战略意图,深受上级领导的垂爱。同时,在自然条件的对比上,也相较于其他村庄有比较优势。

户户通之前是村村通、社社通,只有将大网络修好了,才可能实现全户户覆盖。这需要国家的政策,尤其是资金的大力扶持,现在脱贫攻坚就是在做这件事。今后的乡村振兴,国家会更大力度的投入钱、财、物,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发展瓶颈。

对已经修缮完毕的公路,也会进行加宽、黑化等升级改造,以后的农村肯定会越来越好。

以上。 附几张我们村的公路图片……






名字待定QAQ


户户通公路实则叫村村通,这也是国家对农村的一项扶持,每年都有专项专款下拨到地方财政,不是有些村没有,应该说村村都有,关健是地方分配问题,具休还得看村干部的办事能力,看你怎样去争取,经常咨|询上一级信息,看有多少指标,相办法争取到多少,如果村内那一条路需要硬化,打好申请,不一定一下子就能全部申请到全部的硬化指标,毕竟全县或全乡镇指标有限,得多少就先做多少。我们这里刚开始前几年是采取由村民先集资小部分后再向政府申请,说明还差多少,然后政府直接派施工队进料帮修后再验收。这样的工作要分两三年来完成的,策略很关健的,你不知道怎样操作别的村就抢走了,我们这里已不是村村通而是户户通了,我们这里甚至有些村已申请到文明生态之类的,应该说这就是办事能力吧。


岑大394


户户通公路并没有指标,既然没有指标哪为什么有的村修了?有的村没有修呢?要回答这些问题还得从实际情况说起。

最初国家为了解决农村公路基础设施薄弱,补齐短板,满足群众的正常出行需求,实施了“村村通公路”工程,但是农村地域广阔,要修公路的里程又长,如果全面开工实施,全面把农村公路一次性都修到位的话,难度可想而知。

一方面要满足群众正常出行需求,一方面全面实施存在困难,所以就采取了一个折中的方案,那就是把公路修至村委会所在地就算完成了“村村通公路”任务。也就是说“村村通公路”指的是从进村到村委会所在地的这段主公路。

后来国家富强了,群众出行需求也高了,然后又将“村村通公路”延伸至“组组通公路”,这也就是我们说的“村村通、组组通公路”,目前全国基本上也实现“村村通、组组通公路”的目标。

农村“村村通、组组通公路”属于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是为了满足广大群众的出行需要。而我们所说的“户户通”是指村、组主公路至农户家门口的这段路,严格意义上讲这段路不属于公共区域,它属于农户的私人区域,自己的事情自己办嘛,所以政府在这块是不考虑的,也不会将它纳入修路的指标,这也就是村村组、组组通,而户户不通的原因。

那为什么有的村户户通了呢?那是因为政府没有将户户通纳入投资修路的范围,但村里可以将它纳入啊!如果村集体有钱的话,召开村民会议一商量,决定户户通,然后就修了。如果村集体没有钱的话,在修村村通、组组通的时候,农户为了方便自己出行,可以自己筹措资金自己修。

那为什么有的村没有户户通呢?政府没有指标修、村集体也没有钱修、农户自己又不想出钱修,就户户通不了。

当然,影响户户通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有的群众对修公路不支持,甚至阻挠施工,别说这种现象没有。在现实村里修公路的时候,我见多了农户不让从家门口、从地里通过的现象,任凭你如何给他做工作,就是不行,所以如果村里在修路的时候,还请大家给予理解支持,路修好了还是自己走,自己享受交通便利带来的实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