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人你出來!這個杯子放不穩,到底怎麼用?

古蜀人你出來!這個杯子放不穩,到底怎麼用?

之前小金寫過“太陽神鳥”金飾、玉琮、石虎、銅人形器等,唯獨沒有專門寫過陶器的代表。陶器“寶貝”們表示很不服:難道我們就不配擁有姓名嘛?

事實上,金沙遺址內發現了上百座陶窯,出土了上萬件陶器。在這些陶器中,既有與三星堆文化陶器類似的陶盉、小平底罐、壺等器型,也有一些新的器類出現,如尖底盞、器蓋等。今天小金就必須隆重地為大家介紹陶器裡的代表——尖底杯。

古蜀人你出来!这个杯子放不稳,到底怎么用?

金沙遺址 尖底杯

看到這,大家一定十分好奇:咦,它長得既不像炊具也不像食具,尖尖的底,也無法平放在桌上或地上,它到底是拿來幹什麼的呢?

其實,關於它的用法,或許可以從仰韶尖底瓶和三峽地區尖底杯的研究中得到一些啟示。

“自動”汲水的神器?

尖底類陶器中,最出名的莫過於黃河流域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特色器物——尖底瓶。它們是仰韶文化的代表性陶器,其中有一部分腹部有雙耳。有專家推測,這類有耳尖底瓶可能是古人用來打水的汲水器。

古蜀人你出来!这个杯子放不稳,到底怎么用?

仰韶文化小口尖底瓶

圖據中國國家博物館官網

“小口,鼓腹,底部為圓錐形”,這種奇特的造型導致它們“頭重腳輕”,入水後由於浮力和重心關係會自動橫起灌水,同時搬運時水不易溢出。也有學者認為它們可能是盛水器、灌溉器、釀酒器、禮器等,但其真正用途目前仍無法定論。

古蜀人你出来!这个杯子放不稳,到底怎么用?

圖據金沙《陶土上的精靈——黃河流域史前彩陶大聯展》(已閉)圖版

相比仰韶尖底瓶,金沙的尖底杯是敞口尖底,形制偏小,沒有雙耳也不便繫繩,所以應該不是用來盛水或存水的。

酒器?

成都平原耕地眾多,土地肥沃,種植的糧食在滿足金沙人的日常生活所需之後,還可能剩有餘糧。而且據《華陽國志》記載:“九世有開明帝,始立宗廟,以酒曰醴......”開明帝就是傳說中第五代蜀王——鱉靈。因此,金沙人很可能已經開始用餘糧釀造“醴”酒了。

“醴”是一種古代僅發酵一夜的酒,釀造時間極短,味道清淡,飲用時也是“汁滓相將”,連吃帶喝,有點類似於現在的醪糟。而金沙陶器中比較小型的尖底杯、尖底盞可能就是飲酒器。

製鹽工具?

在離蜀地不遠的重慶三峽地區中,被認為與鹽業有密切關係的早期遺存如鄧家沱、瓦渣地、李園等遺址出土了大量陶尖底杯,它們的年代從商周時期一直延續到西漢,形制也與金沙遺址的十分相似。

古蜀人你出来!这个杯子放不稳,到底怎么用?

西周灰陶尖底杯

圖據中國重慶三峽博物館官網

早在新石器時代,三峽地區的居民就開始利用當地流出地表的鹽泉;商周時期已經開始鹽業生產。

在現在重慶忠縣的中壩遺址區,不僅發現了尖底杯殘片的瓦渣地,還發現了數以百計的製鹽作坊,房址中還有儲存滷水的水槽和用火的痕跡。

所以當時的製鹽工藝可能就是用陶器煎煮——先將鹽滷水裝在大陶罐裡放在爐火上熬煮;隨著水分的蒸發,再依次向陶罐中添加滷水;待快要蒸發完水分時,就將鹽滷注入尖底杯或小花邊圓底罐,讓灶臺餘熱將其溫幹,最終固體的鹽就會結滿罐壁。

因此有學者推論,尖底杯可能是非常重要的製鹽工具。為了驗證尖底杯能否用於製鹽,有研究者還曾做過蒸餾實驗:用尖底杯盛滿稀釋後的食用鹽溶液,將其放在火上煎煮。結果,一段時間後還真結出了白花花的鹽晶。

金沙遺址出土了不少這類尖底杯,可以確定的是它們能夠用來盛放東西,至於有沒有用來飲酒、製鹽,還有待進一步證明。但不管哪種用途,它們都是金沙人生產生活的重要見證。

1.李宗寶,中國文物報.2011年11月23日。

2.鄧曉、何瑛,重慶師範大學學報.2015年第1期。

3.《金沙》P141-156,蕭易著.成都時代出版社。

4.《金沙之迷 古蜀王國的文物傳奇》P81-82,王仁湘、張徵雁編著.四川人民出版社。

古蜀人你出来!这个杯子放不稳,到底怎么用?

歡迎個人轉發、擴散。公號轉載、

商務合作請聯繫

84592314@qq.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