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国奥从放弃黄紫昌开始,已主动选择了失败,怎么评价?

你在哪里A


咱先不说放弃谁,主要是后半句主动选择了失败。把黄紫昌换成梅西中国对一定能成功嘛。足球如果能靠一个人就能成功,那中国球迷得少受多少罪?一个人能力再出色态度再认真其他十个人都像国足样也不一定能玩的转。这不国足已经成功把新进同胞艾克森同志给同化了嘛。



左侧立柱


黄紫昌:效力于江苏苏宁足球俱乐部,司职前锋。2018年5月,黄紫昌入选男足国家队、U23国家队和U21国奥选拔队。 5月26日,黄紫昌跳级入选国足,在与缅甸的比赛中迎来首秀。2018年获得中超最佳新人,并入选最佳阵容。技术特点是速度、技术和突破能力出众。

国奥大名单确认前的最后一次训练,国奥派出了黄紫昌接受采访,他站在记者们面前,还表达着为国征战的决心。但没想到在半小时后,国奥就通过秘密会谈决定,黄紫昌最后落选,刘若钒补报进名单。据了解,黄紫昌的17号还将临时改为刘若钒的名字。可笑的是刘若钒两场比赛没有得到1分钟的上场时间。还有在中超里已经是主力的曹永竞、阿布都海米提都落选,留洋成名已久的林良铭也落选了。

每个教练都有自己的用人标准,在如今的中国球员里没有绝对的所谓天才球员,虽然带了黄紫昌等人也不一定能够战胜对手,但作为国字号主帅,多带几个有技术特点并且经验丰富的球员何尝不是一个备案。


老老老蓝


这一届中国国奥队,可谓是命运多舛,从此前的筹备开始,连续更换了三任主教练,先是孙继海,再是希丁克,最后到郝伟。从他们挑选的球员大名单,以及首发十一人的球员,可以得知,几乎能够保留到最后主力阵容的球员,可谓是寥寥无几。中国国奥队在U23亚洲杯已经提前被淘汰出局,即便是让黄紫昌进入首发阵容,也避免不了中国国奥队输球。

今天晚上,中国国奥队在本届U23亚洲杯小组赛迎来第三个对手,就是实力强大的伊朗国奥队。尽管在比赛开始之前,中国国奥队全队上下认为这是一场荣誉和尊严之战,根本全力以赴。问题是实力不允许,说一句难听的话,这场比赛也就是中国国奥队输多输少的问题而已。国奥队员能力差劲是一方面,主帅郝伟的执教能力水平是第二个方面。

在中国国奥队选材方面,郝伟作为山东鲁能的助理教练,很明显更加倚重山东鲁能适龄国奥球员,除了段刘愚之外,无论是黄聪、赵剑非还是田鑫,他们三个人在山东鲁能代表出战正式比赛寥寥无几,竟然可以进入18人大名单,成为主力或者替补,不免有任人唯亲的嫌疑。反观伤愈复出的江苏苏宁队员黄紫昌,尽管他没有完全恢复自己的竞技状态,可是,他已经在中超联赛踢了多场比赛,最起码跟没有踢过几场正式比赛的球员要好吧?

不仅是黄紫昌没有入选国奥队,像刘若钒和林良铭都被排除在外。他们三个人在国奥适龄球员里面同位置肯定是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可是郝伟却看不上眼,天天扒拉着山东鲁能的那几名国奥球员。这跟李铁如出一辙,他担任国足主帅之后,招募了四名武汉卓尔的球员进入国足集训大名单。说一句老实话,武汉卓尔的这四名球员何德何能入选国家队呢,?无论是郝伟还是李铁,都有“任人唯亲”的嫌疑,无论是国足还是国奥,不知道有多少个“黄紫昌”成为遗珠。


中国足球论道


我的观点,很多人不会认同。也就是说,很多人还是认为希丁克只是来中国养老,他做到的,都只是在养他的膝盖。1月9日0-1负韩国队后,这种论调更是达到了一个高潮。几乎全国的媒体、足球记者都认为,郝伟“88天改变了国奥”。这有点像东亚杯,国足1-2负日本后,媒体看到的满眼都是“控球率比日本队高”、0-1再败韩国队后,高潮再一次如期而至。

说实话,我非常讨厌媒体这种德性。不说真话、阳奉阴违——当然,也有可能是他们得到了某部门的某种暗示,不能批评太多。比如,郝伟在某次国奥热身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就扯真了脖子说:这场比赛的胜利,全部都是媒体的功劳。说白了,他对此前媒体的批评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在赌气。

可为什么说从换帅时候起国奥就主动选择了失败呢?

第一、目前国奥队的战术打法非常落后

没看错,我说的是“非常”,对不起了!简单说,国奥的进攻和防守,战术均非常简单,甚至与铁铁在东亚杯上的战术要简单得多。

具体来说,国奥的进攻就倚赖两个边路。明说了,就是左路的陈彬彬和右路的胡靖航(杨立瑜),通过他们的边路突破、下底传中找张玉宁。真正的中场核心段刘愚,由到国奥的战术以及对手的限制,并没有发挥作用。后腰黄政宇和黄聪的作用,是纯粹的防守。国奥的四名后卫,清一色是防守,没有任何的进攻属性,没有任何边后卫对球队作出过任何的进攻上的帮助,而无论是冯博轩、迪力木拉提,还是赵剑非。

这种战术,任何一名主教练,看了十来二十分钟之后就能看透;打了半场比赛之后,就能迅速找到国奥的破绽和漏洞;后了首场比赛之后,所有球队都知道这支中国国奥队才是小组最弱的那个。

但就是如此简单的战术,首战40分钟张玉宁受伤离场后,彻底没辙了。因为前场没有高点了,陈彬彬或者杨立瑜们边路突破之后不知道该干嘛了。刚开始把杨立瑜顶到中锋位置,但杨立瑜在那儿根本就站不住,还是习惯跑到边路,结果不但是中锋无人,整个锋线都没人,名正言顺的“无锋”。

说实话,以国奥的两个边路与中锋之间距离过大的特点,即便张玉宁没有伤,都很难取得进球——没有形成多点进攻的局面,对手总能以多防少。再加上个人能力上的原因,可想而知了。

第二、选人之误,致国奥进攻乏力

希丁克时期的国奥,虽然还没有完全打出非常娴熟的战术,但基本阵型已经出来。即进攻时以后腰为进攻的发起点,也就是出球点,两名边后卫积极压上助攻。到了中场,经常会看到边后卫与边锋之间的二过一配合。或者一人套边、一人内切,再加上有一名后腰的前插,形成一种多头进攻、齐头并进的格进攻态势。前场的中锋,一是单欢欢,另一个是张玉宁。如有必要,更是直接由单欢欢和张玉宁打双前锋。

这种战术,甭管是否成功,至少打出个模样来了。能不能压制对手、能不能取得进球,那是球员的能力问题,至少不是主教练的第一个问题了。以此而言,郝伟第一步就错了。或者说,这不是他的错,是能力问题。

而由于郝伟的选人,国奥的两名边后卫根本不具备助攻的能力,一没速度,二没技术。赵剑非是中卫出身,并且联赛出场极为有限。黄政宇则是来自富力的后腰,打的比赛非常不少,却不得不让人想起富力是上赛季失球数最多的球队的特点。至于黄聪,在鲁能就根本没有出场记录。

郝伟的设想,应该是用两名纯粹的防守后腰构筑中场屏幕,再由段刘愚在中场组织、调度。但实际比赛过程中,由于后腰的不敢前压,段刘愚的压力非常大,绝大多数时间陷入对手的以多防少陷阱之中。大量的体能耗在与对手的周旋中的后果,就是国奥第一个失球,即首战第92分20秒时被韩国队所打入的进球,段刘愚在中后场没有及时封堵对方的出球球员,给了对方长传反击的机会。国奥所失的第三球,也是段刘愚回追时根本追不上,体能已经消耗殆尽,跑不动了。

当然,需要要说明的是,这两个失球,主要责任不是段刘愚,甚至防守的责任都主要不是他。而段刘愚这两场比赛的表现,已经可以用优秀来总结了,这是另话。

第三、放弃黄紫昌,是郝伟最大的错

应该说,林良铭的落选,已经是郝伟选人一错;放弃黄紫昌,则是错上加错。

林良铭与陈彬彬相比,是两个概念。前者以技术见长,他的突破或者内切,均非以速度或者力量取胜。看过国奥在预选赛时的表现就知道了,在此也没必要再举例说明。

事实上,如果一定要举例,可以鲁能上赛季的战术来作一个简单说明。上半赛季的上半段,鲁能就是典型的边路突破、下底传中战术。如果抛开边后卫助攻,郝伟的战术就是李霄鹏上半赛季的战术的翻版。

但到了下半赛季,特别是吴兴涵和金敬道先后受伤后,刘彬彬和张驰这两名边锋的技术特点就明显不同。刘彬彬与吴兴涵虽然同样以速度见长,但前者不是纯粹以边路突破为主,更非贴着边线走,而是更靠近中路。用足球术语来说叫切。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他更多时候突破的终点是进入对方的禁区,而不是把球带到角球区附近。只要能够把球带入禁区,无论是与队友配合还是选择射门,进攻的危险性不言而喻了。右边锋张驰同样如此,再加上节奏的变化,整个球队的进攻套路就出来了。

这个时候,对方的4名后卫经常必须同时面对至少4、5名进攻球员,进攻的成功率就增加了。

与林良铭相比,黄紫昌的能力更突出一些。最主要是黄紫昌身体比较强壮,有速度,更主要的是他的控球、摆脱能力。

2018年6月10日,U23重庆万州四国赛中国队对朝鲜队之战。比赛进行到第55分钟,现曹刘竞中前场左侧传出一记手术刀一般的直塞球,黄紫昌中路高速插上反越位成功,杀进大禁区后抹过朝鲜队回防球员左脚挑球成功、再右脚推射命中。电光火石之间,大多数的观众恐怕都没看清楚黄紫昌是如何过掉防守球员、又如何将球打进球门的。

而在此前的一个月,即2018年5月1日足协杯第5轮苏宁最后点球大战10-9淘汰权健之战,黄紫昌更是上演了惊为天人、最为经典的1V4突破。

第64分钟替补上场的黄紫昌,第87分钟前场抢断王永珀成功之后,快速沿中路推进。先是甩掉了赵旭日、维特塞尔的追赶带球杀入权健大禁区,以假动作接连摆脱权敬源、糜昊伦——有媒体称这个动作是“油炸丸子式过人”,最后横传左路空档时被刘奕鸣挡出。

黄紫昌这个运人动作,在对方4、5名球员的围追堵截情况下敢于并且能够带球突破的,这么多年来,中超本土球员中没有第二个!

可就是这样一名球员,在郝伟的眼里,就因为“训练的原因”被涮了。

如果有黄紫昌,国奥至少多两种机会:一是他在右路与段刘愚的中路进攻形成配合,二是他是正印前锋出身,张玉宁受伤后,他可以担任前锋,断不至于国奥极为尴尬的“无锋阵”出现。

第四、关于中国足球先材的思考

不是说从放弃黄紫昌开始国奥就主动选择了失败,而是说,没有黄紫昌,国奥的的确确缺少了进攻最后一击的手段。而黄紫昌无论是在前腰还是右边锋,同样对国奥的中场有着巨大的帮助,至少段刘愚不会显得孤掌难鸣。

或许,黄紫昌经过近一年的养伤,心理上或多或少会有些阴影,这影响了他的训练态度,显得不是那么的积极。而本届国奥队,赛前最为强调的正是积极的拼抢,“输球不输人”。

很多年了,甚至二、三十年了,从容志行、吴群立、郝海东,到武磊,再到这次黄紫昌,中国足球一直在争论这样一个问题,到底是要身体还是要技术。

中国球员的特点,基本上就是这种情况:身高体壮的,技术不行;技术好的,身体条件不一定很出色,甚至比较差。似乎我们总也找不到一条能够将二者融合的路子,总是非皮即彼。而某些场次,国字号球队似乎总也少不了某些“强力后腰”,看中的是“块头”、“球风硬朗”。事实上,与韩国、伊朗、澳大利亚等球队相比,我们所谓的“硬朗”根本不足以对抗。而技术上,不但与日本、沙特等相差甚远,甚至与沙特、阿联酋、叙利亚等亦难以相提并论。到了今天,甚至与越南、泰国也处了下风。

中国足球由此变成技术比不过人家、比硬硬不过别人;要说身体与技术的结合吧,又谈不上,彻底沦为一支“四不像”的球队,毫无自己的特点。

最要命的是,看不清自己的缺点,又乱点鸳鸯谱,似乎是个人都可以当国字号球队的主教练。其结果,当然是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了。

(今日头条悟空独稿,未经许可禁止今日头条之外转载!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门将金煜爱无力扑救。


久古gg


从中甲改中超开始就完犊子了,戚,金,郝海东,范志毅,高洪波,李霄鹏,魏克兴,健力宝等,是中国足球最辉煌的时候。现在踢球的孩子不上学,没有知识,思想意识,不懂得技术战法,踢足球?呵呵,李铁,有没有文化?我不知道,在里皮的手下当足球队员,执教一年中甲冲超,中超执教一年,一个不足两年执教的教练。不明白中国足球为什么草率的让一个没有执教经验的人来指教中国国家队?


友情_珍惜


黄紫昌是一位不错的年轻球员,实力和态度也是不用多说的。尤其是他在苏宁初露峥嵘的时候被寄以厚望。但是也不能一定说拥有黄紫昌的国奥对就一定能成功击败对手,或者说可以与亚洲其他强队一决高下。

纵观国奥的这三场比赛难得一胜。甚至是取得一个进球都是奢侈。可谓是让广大球迷伤心欲绝,看比赛结果其实远远没有输一个球两个球这么简单。

国奥在放弃外教以后选择了郝伟以后球队又从新调整了技战术。本以为本土教练可以对球队有所改变。其实不然,一个球队一直换教练并不是很好的事情。你都没有给球队有长期的规划这是很可悲的事情。你要对球队找好定位尤其是技战术素养方面的,然后再寻找适合球队的教练,而不是盲目的看到成绩不好就从教练开刀。

看了这几场比赛,我们还是要认清自己和对方的差距,我们的球员甚至拿球都很困难了更不要谈什么团队意识团队进攻了,前场和后场严重的脱节,中场根本拿不到球,那么球都拿不到怎么去组织进攻啊,还有足协这些领导啊!不要动不动就给自己定什么目标,而是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不然球员有压力 ,教练也有压力。我们要学会去享受比赛,去全身心的投入而不是把它当成一个什么样的任务去完成,这样是违背体育的原则的。

最后总结就算黄紫昌在的话,也不一定能打出很好的比赛,因为对方的实力都很强,尤其是团队意识,协防 补防 精神面貌都在我们之上,就算梅西,c罗来了也不行,因为队友太坑了,实在是带不动。总之足球是团队的运动,不是一个人的英雄?








体坛小宋


黄紫昌没有入选到这一期国奥的23人大名单,很大程度是因为个人的状态以及技战术的安排,所以并不能说他落选就代表国奥放弃,相反,就算是黄紫昌成功随队参加了这一次的u23亚洲杯,结果也都是那样子,该输的还是得输。当前国奥队所存在的问题并非一个两个球员,而是整一个群体,基本功不行,再怎么训练,上限也就这样了,怎么跟人家比呢?



其次,我们回头思考一下,为什么黄紫昌为落选呢?希丁克和里皮都对这一名年轻小将很是认可,为什么到了郝伟手里,就变成弃将了?我们都知道,黄紫昌因为养伤,已经休息了一年左右的时间,2019赛季中超联赛没有打过几场比赛,状态肯定是达不到受伤之前的强度的,所以来到国家队之后,他的状态肯定不如其他国奥队友更好,一集结训练,差距自然就出来了。



此外,黄紫昌也只是刚刚从伤病中恢复过来,好不容易可以参加训练了,他是该拼命还是不该拼命呢?拼命了,等下又受伤那怎么办?不拼命,又发挥不出最好的状态,两边都很尴尬。按照黄紫昌以往的球风特点,他就是属于那种一上场就跟你拼的那种球员,但如今经历了漫长的修养,或许他的斗志也已经被大大削减。



当然,既然是昔日的国奥新星,黄紫昌肯定是还要实力的,以他的水平,就算伤愈复出,也肯定可以在国奥队中占据一席之地,至少不比胡靖航、陈彬彬要差吧?或许在选人方面,主教练郝伟也夹杂了个人的主观意识进去,他没有欣赏出黄紫昌的优点,导致黄紫昌落选了这一期的国奥大名单。



总而言之,黄紫昌是较为可惜的,但这并不要紧,他还很年轻,只要继续努力,未来再次入选国家队并非难事,而且这一次国奥没有他输掉了比赛,黄紫昌也算是成功避开了这一趟浑水,不用“背锅”。


绿茵集中营


中国足球的问题,不是某个球员的问而是整个体制问题,对足球运动的理解问题。

不要说姓黄的,就是把梅西招来,他也只能站在球场上哭。

说不定,没启用的运动员很万幸,偷偷乐,不用背骂名吧?



卫茳


国奥队的失利不是哪一个人的问题,和郝伟担任主教练、张玉宁受伤、弃用黄紫昌等都关系不大,国奥队的出局是中国足球整体溃败中的一部分,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每逢国足失利,总会有个别教练、个别球员出来背锅,但是做为中国足球管理者的足协却很少站出来承担责任,哪怕是彻底分析一下失败的原因都没有。

国奥队和乌兹别克斯坦的比赛完全不像是一个层级球队的较量,国奥队在身体素质、个人基本能力、整体技战术水平等无一不落后于对手,失败的原因是全方面的技不如人。这样的比赛即使是梅西、C罗来了也带不动,何况一个伤愈复出、很长时间没有规律比赛的黄紫昌?

首场对韩国队张玉宁、段刘愚表现不错,国奥队整体打得还算可以,但我们更愿意相信那是韩国队发挥不佳或重视程度不够。

结合最近一个时期各级国家队接连溃败,中国足球的问题根源还是足球人口基数太少和青训水平低劣。

足协的新任领导班子开展工作已经快半年了,洋洋洒洒数万字的施政纲领画了一个非常不错的饼,但是实际操作起来还是换汤不换药。为了国家队的成绩无所不用其极,联赛各种拍脑袋闭门造车的奇葩政策层出不穷,所有人都在看眼前,未来依然看不到任何希望。


绿茵场之永不独行


这个有点扯了!这种论调,把黄紫昌说的太神了。

不是说黄紫昌不优秀,但要说缺少他,是国奥输球的原因,还什么放弃黄紫昌,就选择了失败。这也太夸大他的作用了。

在整个中国足球,没哪个球员,能决定队伍胜负,强如武磊,也不具备那个实力,因为,咱们的队伍,整体就差,与亚洲强队相比,就不是一个量级的。

国奥水准就那个样,少了一个黄紫昌,不至于造成惨淡的战绩。看看队员表现,除了个别正常,其他的传球传不好,射门没准星,争抢不沾边,时不时还来个眼神防守,梦游散步……

这支国奥队,除了首场战韩国,有精气神,到了打乌兹别克斯坦,又是原来的配方,原来的味道,中国足球,本原就是这个样子。

黄紫昌,曾是当红炸子鸡,一个时段连续入选国足、国奥、国青,结果在疲劳的征战中,他受伤,就连当赛季中超颁奖典礼上,拄着拐杖去。

等黄紫昌再回到联赛,他不再那么神勇,状态大不如前,且时常有点小伤病。这次U23亚洲杯暨奥预赛第二阶段,执行教练郝伟不就说了,黄紫昌状态不好,所以不带他。

如果,黄紫昌真的状态不好,带上他,就能取胜吗?不见得吧!

或许只能这么说,有了状态好黄紫昌,会增加球队前场组织能力,和威胁对方球门的实力,但能否进球,不敢说,还有咱们的后防,关键时刻,能丢球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