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艇明明可以发射鱼雷干掉驱逐舰,为什么还要怕它?

别向月亮发誓


所谓潜艇怕驱逐舰,主要指的是柴电潜艇,核潜艇根本不怕。那么柴电潜艇为什么要怕驱逐舰呢?这就要看他们的作战特性了。



一战的时候,柴电潜艇登上历史舞台。到二战时,潜艇装备技术和作战理论,发展都很成熟了。但是对比驱逐舰,潜艇技战术能力依然薄弱,对抗起来很被动。比如德国的黑科技——XXI U-boats,也就是21型U-艇,作为二战最强潜艇,最大速度才17.5节,其他潜艇速度更低,而且因为电池就这么大,速度还不能持久。而驱逐舰都在30节以上,甚至很多在35节左右,飚起来飞快。如果是猫抓耗子游戏,驱逐舰就是猫,潜艇就是老鼠。下图是飚得飞快、号称“夜战疯狗”的旧日本海军驱逐舰。


反潜配置上也是这样。潜艇对抗驱逐舰,只有用各种鱼雷。鱼雷作战有个特性,因为鱼雷速度并不快,所以使用鱼雷,最好发射平台要有速度优势,并抵近发射。二战时鱼雷也没制导能力,只能扇面射击,更需要加速抵近,同时打好几发鱼雷,形成一个扇面。但是,驱逐舰跑得快,潜艇跑得慢,这种情况下,潜艇使用鱼雷,就很尴尬了,很难打中驱逐舰。


另一方面,驱逐舰的反潜作战武器,却升级很快。二战反潜都靠深水炸弹,只是投掷方式不同罢了。开始,驱逐舰只有深弹投放滑轨,驱逐舰迎着潜艇过去,舰尾到了潜艇头上时,舰尾深弹从轨道上往后滑出,落水掉到潜艇头上。滑轨操作很麻烦,所以后来就出了反潜迫击炮,也就是用简单的气压投掷筒,把深弹“喷出去”,这一下就方便灵活多了。例如美国的“K炮“,能打好几百米,关键是多方向打击都行,不仅有舰尾方向。后来觉得迫击炮还不过瘾,又弄了火箭深弹,打击距离更远,实战中能到1-2公里。 比如下图——广泛装备的“刺猬炮”,就是火箭深弹。


这种情况下,驱逐舰遇到潜艇,多半就是潜艇倒霉。打又打不过,跑也跑不了,潜艇只能躲藏,也就是深潜,然后慢慢跑路。这个时候,驱逐舰就在潜艇头上放深弹,放几十甚至上百发都可能。有时潜艇倒霉,被击中;有时是潜艇听着头上深弹一串暴响,只能瑟瑟发抖,东躲西藏捡一条命。确实也有潜艇反杀驱逐舰的,但是相比来看,这种机会还是少数。


二战后,柴电潜艇性能、配置更先进,潜艇航速快了,很多超过20节,而驱逐舰反倒下降到30节;潜艇有了水声对抗弹,不是光躲藏了,还可以干扰敌舰和敌鱼雷的声纳;柴电潜艇也有了制导鱼雷,打击距离远;之后还有了潜射反舰导弹。但是驱逐舰依然占优势,例如航速还是驱逐舰快得多,驱逐舰也有了制导鱼雷,也有反潜导弹,另外还有直升机,至少天气好的时候能放出直升机,进行舰机协同反潜。所以,柴电潜艇要对抗驱逐舰,尤其是驱逐舰组成的专门反潜编队——搜索突击群,那还是非常困难的。



军事作家陈曦


潜艇的鱼雷是很难打中驱逐舰的,这是因为鱼雷的“制导”很困难

早期的直航式鱼雷就像炮弹一样,打出去的轨迹就是一条直线,鱼雷毫无目的一直跑下去,直到撞到目标爆炸或者动力耗尽沉入海底,而且速度也不是很高。很明显,灵活的驱逐舰可以轻易的躲开它,只有那些笨拙的商船被击沉的概率较高;

后来,纳粹德国开发出磁性引信,它就像是防空炮弹的近炸引信一样,鱼雷经过船身周围感应到磁场变化之后,自动引爆战斗部摧毁身边的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直航鱼类容易被躲开的缺陷。但是,磁性鱼类的引信很容易被地球磁场或者诱饵磁场干扰,既不可靠也不实用。船舶也能通过技术手段消磁,彻底免疫带有磁性引信的武器,根据纳粹德国潜艇部队的使用经验,它的攻击效率还不如传统的直航式鱼雷。因此,磁性鱼雷和磁性水雷都是昙花一现。

后来又出现了声纳自导、尾流自导等五花八门的鱼类制导方式,但不管是哪一种都有严重的缺陷,很容易被对方干扰拦截。

只有线导鱼雷具备较强的攻击效率!顾名思义,线导鱼雷发射出去后,有一根导线与潜艇相连,通过潜艇发出的指令修改航迹,这是目前最有效的鱼类制导模式了。但是,潜艇自己深藏水下没有驱逐舰那样的探测雷达,它只能通过声呐装置来感知目标的状态,因此能给鱼类的帮助很少。一言以蔽之,潜艇发射鱼雷攻击目标的效率不高,驱逐舰也并不怕它。

此外,现代化潜艇攻击水面舰艇时也很少用鱼雷了,反而是潜射导弹用的比较多,潜艇可以携带潜射反舰导弹或者防空导弹。但导弹和鱼雷一样,也需要制导措施才能击中目标,而制导模式包括被动雷达制导(打出去要管)或者主动雷达制导(打出去不管)。

我们都知道,驱逐舰用于指引导弹的雷达一般可以探测200~400公里的范围,而藏在水下的潜艇没有强大的火控雷达可用,只有声呐装置,所以它发射的导弹和鱼雷差不多,都无法获得有效的指引,攻击效率不会太高。因此说潜艇用于攻击水面舰艇的手段真的没那么可怕。尽管新型自导鱼雷和线岛鱼雷被吹得神乎其神,但鱼雷的攻击能力越强就意味着潜艇越危险,因为驱逐舰更能发挥出鱼雷的攻击效能。

(潜艇使用导弹反目标作战的技术尚在发展阶段)

现代化驱逐舰的反潜手段相当可怕,

其实早在二战末期,水下潜艇相比水面护航战舰,就已经处于绝对劣势了,邓尼茨的狼群在1944年之后,基本对盟军海上生命线不构成威胁,那些战功赫赫的潜艇艇长大多葬身大海或者被俘,潜艇部队损失惨重包括邓尼茨的儿子在内都阵亡了。现代化驱逐舰装备拖拽声呐和对海探测雷达,在200公里甚至更远的范围内,潜艇都无法逃脱驱逐舰的跟踪,如果再加上舰载直升机和反潜巡逻机的帮助,潜艇的隐蔽性优势将不复存在。

驱逐舰不仅能发现潜艇,还能有效攻击潜艇,至少攻击效率比潜艇高。凭借载弹量高的优势,驱逐舰一般可以对某一海域大扫荡,以日本的朝日级驱逐舰为例,这款排水量不足7000吨的驱逐舰只配备了32单元的垂发系统,是各国反潜战舰中垂发数量最少的一款,最多可填装32枚反潜导弹,在火箭助飞装置的帮助下可攻击100多公里外的水下目标,一起齐射的饱和攻击任何潜艇也扛不住,如果是其它大型反潜护卫舰、驱逐舰,攻击效率会更高。

其实,即便是水面战舰,对水下环境的探测技术也不怎么样,至少没有雷达那样方便快捷,但水面战舰有一个巨大优势,那就是舰载直升机和空中巡逻机的支持,就好比老鹰抓鼹鼠一样,飞得高总是看得更远,这让潜艇在现代化战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小,比如说某个强势崛起的大国,狂造航母和驱逐舰,但就是没有新型核潜艇下水,也许在它眼里潜艇并不算很重要吧!


兵器世界


驱逐舰就是潜艇的克星,一物降一物,敢攻击驱逐舰那就是在自找麻烦。潜艇虽然隐蔽但也不是驱逐舰的对手。

第一、潜艇的航速没有驱逐舰快,潜艇在水下跑二十多节已经算高速上,同时噪音变大容易被发现。现代驱逐舰随随便便跑个30节,一旦发现赶上并干掉潜艇不是难事。

第二、驱逐舰上一般配备有反潜直升机,拖曳声纳,舰壳变深声呐等先进探测设备专门用于搜索和攻击敌人潜艇的,潜艇上那几个鱼雷难道还能打到飞机不成。

第三、潜艇有鱼雷,可驱逐舰也不是好惹的啊。驱逐舰都配备有反潜深弹以及反潜鱼雷,专门打潜艇,潜艇一旦暴露了跑是肯定跑不掉的,只有躲在海底不发出一点声音,祈祷驱逐舰早点离开。

总之,对于潜艇来说碰到反潜驱逐舰或多用途驱逐舰该躲还是得躲,一旦被发现别说攻击了,连还手的能力都没有。








Hello妳好


這问题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在《鹦鹉螺号》下水以前,世界上所有的潜艇都是以柴油引擎作为动力的。这是潜艇的致命缺陷。遇上敌方护航驱逐舰,只能关闭发动机,潜入到有限深度的水面之下,用蓄电池作为动力,与对手周旋。速度和持续力也完全斗不过水面舰船。《如果电力耗尽,无法启动前后两台高压空气压缩机组。潜艇就完了。》只求在对方聲纳军士的疏忽下偷偷溜之大吉。



除非艇长能够抓住稍瞬即逝的机会挺而走险,才有极小的可能性逃出生天。

二战中也确实有过这样的英雄艇长,暨反败爲胜的战例。但毕竟屈指可数。


自从有了更灵敏的监听聲纳和火箭式深水炸弹。潜艇的日子委实难过。《不信的话,你可以去问问第三帝国的邓尼兹将军和他麾下的狼群部队官兵。》

而当核潜艇替代了常规动力潜艇,成了水下武装的主角以后,情况确实有所改观。不过潜艇毕竟是在水下,水面舰船对付它则有了更厉害的杀手锏~~携带着聲纳浮标投放器和音响自导电气鱼雷的舰载武装直升机!《人们在武器升级换代问题上,从来是不惜工本的,矛与盾的斗争将永无止境。》这简直就是核潜艇的克星阿。



的确,核潜艇是能在水下仍然保持高速行驶。因为反应堆是不需要空气来作为工作必要条件之一的。但是任何一位艇长都不会让自己在大敌当前之时高速行驶!这等于就是在敌方的聲纳军官的耳机里,大声疾呼,我在这儿!我在这儿!敌人的武装直升机可以轻易地追逐自己,施放鱼雷的。


核潜艇的处世准则就是不让任何人知道自己的行踪,否则就糟了。《任何潜艇都一样。》

十万分的不幸,让对手发现以后,核潜艇只能使用最低功率输出,悄悄地装孙子,悄悄地等待对方失望返航。艇长就赢了!


收回潜望镜,下潜。

航向~135转210,深度50,保持。

速度15节,弟兄们,回家!


手机用户崔永方


好莱坞海战题材的大片《U-571》中,水面的驱逐舰追着海底的U型潜艇屁股打,刺猬式深水炸弹不断地在其四周爆炸,潜艇真的狼狈不堪,四处漏水随时可能沉入海底。

最终,毫无还手之力的潜艇,只能冒死浮出水面假装投降,靠仅剩的一枚鱼雷击中了敌驱逐舰,全艇乘员总算才死里逃生。

好莱坞的大片,精彩地演绎了潜艇和驱逐舰猫抓老鼠的游戏,让观众知道了一旦潜艇被水面舰艇的声呐捕捉到了,将是及其危险的,对潜艇来说,可谓九死一生。

在水面舰艇和水下潜艇的对抗中,潜艇尽管有胜算,但前提是潜艇不暴露目标,悄悄的接近目标,发射鱼雷以后,就逃之夭夭,率先脱离海战场,以防鱼雷打不中目标,反被目标咬住,那就非常被动了。

潜艇和驱逐舰,历来都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潜艇怕驱逐舰,驱逐舰何尝又不怕潜艇,双方都有强项,也有各自的软肋,就怕战时自身的软肋,率先被对方抓住了,那么就非常危险了。

潜艇最大的特点,就是隐蔽性能,可隐蔽接敌,给敌出其不意的一击,倘若潜艇在战时被水面舰艇捕捉到了水声特征,不是遇到麻烦的事情,而是是否会被击存的严峻考验。

因此,降低潜艇的躁音,将其分贝控制在与大洋背景躁音浑然一体,是各国潜艇发展的必然趋势,即不易被水面舰艇的水声探测系统监听到,从而有效地保护自己,才能出其不意地打击敌水面舰艇。


国平军史


潜艇和驱逐舰之间的战斗,存在很大的偶然因素,并不是说驱逐舰一定能够碾压潜艇。只是从理论上来说,当一艘潜艇和一艘驱逐舰相遇的时候,潜艇被驱逐舰击沉的概率要大于驱逐舰被潜艇击沉的概率。潜艇最大的优势就是隐身性,驱逐舰平常的时候航行在海面上,人们肉眼就能看得到,而潜艇在潜伏到水底后就变得无影无踪。想要发现潜艇,就必须要依靠现代科技手段来探索潜艇的踪迹。

现代科技手段探测潜艇主要是通过声纳和磁力探测仪,这两种方法探测到潜艇的概率非常大,即使是美国的第7代弗吉尼亚级核潜艇也没有能力完全避开声呐和磁力探测仪的探测。而现在驱逐舰都装备着完善的声纳系统,并且还配备1-2两艘反潜直升机。反潜直升机同样也装备着声纳和磁力探测仪,这样一来驱逐舰的实际作战范围要比潜艇更加广泛,往往是驱逐舰先发现潜艇,而不是潜艇先发现驱逐舰。



在现代化战争中,谁能够掌握第一波攻击的先手权,谁就已经取得了80%的胜利。当潜艇被驱逐舰发现的时候,除非能够顶住驱逐舰的第一波攻击,才能够有机会发起反击。即使潜艇侥幸躲过了驱逐舰的侦察,潜艇也需要移动到鱼雷或反舰导弹的攻击范围,才能够对驱逐舰发起先手攻击。然而无论是潜艇上的反舰导弹还是潜艇上的鱼雷,攻击范围都不如驱逐舰的反潜武器更远。潜艇想要攻击驱逐舰,就必须要跑到驱逐舰的攻击范围内去发起攻击。


而现代驱逐舰的防御能力都较强,潜艇不可能像二战时期那样一发鱼雷带走一艘军舰。而潜艇的防御能力比较差,一旦被鱼雷击中,沉没的几率远大于驱逐舰被鱼雷击中。假如潜艇第一波攻击不能摧毁驱逐舰的话,驱逐舰发起反击后仍然能够战胜潜艇。


在古巴导弹危机时期,苏联潜艇和美国驱逐舰就进行了一场对峙。当时的苏联派遣了一队潜艇前往古巴运送物资,途中被美军驱逐舰编队包围。当苏联潜艇放弃发射核弹浮出水面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周围布满了美军的反潜直升机和驱逐舰。假如美军真的想要开打的话,这几艘苏联潜艇肯定在劫难逃。虽然潜艇打不过驱逐舰,但是潜艇却具备比驱逐舰更强的摧毁能力。特别是一些战略核潜艇,甚至拥有摧毁一个国家的攻击能力。假如战略核潜艇被驱逐舰发现无处可逃的话,战略核潜艇的垂死一击也足够让敌对国损失惨重。


军武小咖


说过很多遍了,“潜艇最大的优势就是隐蔽性”,换句话说搞“暗杀、伏击”不错,正面硬杠,基本上是“自寻死路”(我们这里说的是常规潜艇、攻击型核潜艇;至于战略核潜艇那是陆攻用的不再讨论范围)。

从二战潜艇战说起

对于二战期间潜艇战的战果,大家似乎是网络文或者电影看多了,高估了潜艇的“实力”,实际上从那个时候起,潜艇就是一种“打黑枪、伏击或者袭击商船”的不错武器,如果是遇到驱逐舰,那么潜艇的“死亡率”还是很高的。这一点你也可以从德国U艇也就是在“潜艇战”前期或者袭击商船队时战果辉煌,一旦同盟国反应过来,将护航编队广泛运用以后,潜艇的战绩下滑率和损失率就急剧升高,看出“一点端倪”。

实际上,在二战中潜艇搞个偷袭可能还不错,只要对方有点防备,就很难得手,如果还不及时开溜就很可能被击沉。那个时候的鱼雷航程很短的,就算是直航鱼雷(德国G7)在44节航速下射程也就区区5公里,如果是高海况条件下,也就只有不到2公里的实用射程了。虽然现代鱼雷经过长足的发展,但是类比水面舰艇的攻击手段来说,鱼雷“依然手短的不像话”。

另外,二战时期的潜艇根本就追不上驱逐舰,水面航速甚至追不上民船,所以取得战果只有几个途径而已:1、提前进入航道阵位撞大运;2、通过其他渠道获得情报(刺探情报、航空侦查、截获电报等等)提前过去伏击。你要说单舰正面怼,潜艇胜率低的可怜。

说说现代潜艇与驱逐舰的对抗

咱就不说日本“直升机航母”这种奇葩反潜驱逐舰了,就说正常的潜艇和驱逐舰对抗。以目前的技术条件来说,潜艇跟水面舰艇比,基本上还是“瞎子”,况且水下通讯手段受限制,能获得的体系支撑比驱逐舰要少的多。

探测能力:

驱逐舰可以用舰壳阵列声呐,探测距离15-60公里;拖曳阵列声呐,探测距离50-150公里;反潜直升机,可以灵活机动,大范围探测并攻击潜艇;况且水面舰艇可以与固定翼反潜巡逻机等长航时反潜装备实时通讯,获取潜艇信息。而潜艇这边,主动声呐一般不敢开机,很容易暴露位置,且探测距离很近;被动声呐探测距离倒是远了,但是定位精度极差,也就是起个发现目标的作用,连目标具体位置信息都很难测试出来,基本上潜艇也就这两种探测能力了,与其他体系装备通讯,不浮出水面是不可能的,浮出水面接收信号那就基本上离被“击沉不远”了。

攻击能力:

如果驱逐舰通过自身设备或者体系内其他设备,获得潜艇大致方向,可以起飞反潜直升机(或者本来就早已起飞),向外搜索确定潜艇的准确位置,反潜直升机一般装备声呐浮标、吊放式声呐、其他反潜设备和自导鱼雷。可以完成搜潜、攻潜一体作战。

如果是驱逐舰在“近处”发现潜艇,舰上的球艏声呐、变深声呐、拖曳阵列声呐或被动式线列声呐(一般至少有两种以上),可以探测潜艇、测定方位、探测航向航速、确定深度,然后利用反潜鱼雷、火箭深弹、深水炸弹或者火箭助飞鱼雷发起攻击。

而潜艇可用的攻击手段也就是鱼雷或者潜射反舰导弹而已,所以无论是探测手段还是攻击手段,潜艇都比驱逐舰差远了,可以说如果是提前进阵位伏击,潜艇有优势;如果是单舰正面对抗,则驱逐舰胜算大,总之一旦失去了“隐蔽性”的潜艇,就像没有牙的狮子,遇到驱逐舰不跑干啥?


装备空间


在现代战争中,很难看到《冰海陷落》中美国阿肯色号潜艇停在俄罗斯叶夫琴科号驱逐舰前面的情景。潜艇是能藏就藏到深海里,尽可能不被驱逐舰发现。潜艇躲在暗处可以向驱逐舰发射鱼雷将驱逐舰干掉,为什么潜艇还要怕驱逐舰呢?

▋《冰海陷落》中阿肯色号开到叶夫琴科号前面


如果没有首发制胜的把握或被发现进行反击,大概率下潜艇是不会主动攻击驱逐舰;潜艇最依赖的就是能够潜入海中隐蔽起来不被发现,随便攻击驱逐舰就是自寻死路。二战那会,反潜作战并没有像今天那么受到重视。美海军潜艇在1943年里就对日本发动1000多次袭击,发射4000多枚鱼雷,击沉300剁手日本舰船;能取得如此战绩还是当时的反潜作战没有完全形成。

现代化的小型护卫舰都具备一定的反潜能力,056A配备有拖曳式阵列声呐、反潜鱼雷,即使没有搭载有舰载直升机,同样也具备相当的反潜作战的能力。建造数量达66艘之多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具备强大的反潜能力,AN/SRQ-19/20拖曳式声呐、2架SH-60 海鹰反潜直升机、鱼雷、舰炮,这些武器装备足以构成以驱逐舰为中心的反潜网。一旦对付潜艇的反潜网构成,潜艇同时面对的是空中、海上的搜捕以及各种鱼雷、反潜深弹的攻击。


▋叶夫琴科号发射反潜深弹将阿肯色号打得抬不起头来

今非昔比,当潜艇遇上驱逐舰,能绕着走、能藏着,一定不会和驱逐舰迎头相撞。


军见


现代潜艇作为各国海军的先进水下作战平台,一直以来都有着水下杀手的说法,然而,潜艇也有着其自身的克星,这其中之一就是驱逐舰。

▲先进的舰载反潜直升机往往都具备200公里以上的作战半径,如美国的“海鹰”反潜直升机(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潜艇明明可以发射鱼雷等武器来干掉驱逐舰,为何还要惧怕它呢?其实啊,究其原因来说,主要还是潜艇对付驱逐舰的方法只有那么一两种(比如鱼雷或者潜射反舰导弹),但驱逐舰则不同,现代化的驱逐舰一般都配备有先进的反潜声纳系统,且都配备有包括反潜直升机.反潜导弹.反潜鱼雷等在内的多种反潜武器,这当中反潜直升机的反潜作战半径一般可以达到了200公里以上,而潜艇装备的鱼雷一般射程也就是50到60公里左右,虽然有的潜艇确实可以装备射程达到500公里左右的远程潜射反舰导弹,但考虑到实战中的各种原因,这样的射程能不能完全发挥出来也是要打个问号的,故而一般来说,驱逐舰可以在更远的距离上对潜艇发动攻击。

▲驱逐舰还配了像反潜导弹这样的武器(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次,对于驱逐舰而言,其在发现了潜艇后,它也可以通知其他己方作战体系内的反潜力量(比如反潜飞机.己方潜艇以及其他驱护舰等)合力对其攻击,而潜艇在这个时候往往就会陷入单打独斗的境地,只能想方设法的进行规避,因此,对于潜艇来说,驱逐舰的威胁是很大的。


军武次位面


这个要从设计特点考虑。

潜艇在历史上都是以隐蔽性为主,利用海水层的隐蔽规避舰船对自身的探测,而潜艇由于要保持自己的隐蔽性必然采取措施。

在这里晓伟想说一句,首先潜艇在与驱逐舰作战的时候无法使用主动声呐,如果你想使用也可以那只能说明你傻,你一开声呐自己就直接暴露了位置,驱逐舰的火箭深弹会在一分钟内向你扑来,恐怕还没等你锁定目标自己先被做掉了。

所以潜艇与驱逐舰作战不能使用主动声呐,而驱逐舰是相反的,它在进行反潜作战的时候往往打开主动声呐,而这个时候的潜艇需要保持极低的航速。你不要以为被驱逐舰咬住了你可以加速逃离,驱逐舰用声呐搜索它不一定发现了你,而你加速势必增大自身噪声水平暴露自身目标。

并且驱逐舰作战通常是以编队形式进行,而潜艇通常单独作战就是为了隐蔽,它如果和潜艇通讯或者与舰船通讯都会发出主动噪声,这是非常不利于隐蔽的。所以潜艇通常需要对付多艘军舰,而潜艇在被驱逐舰追踪的时候虽然可以发射鱼雷干掉对方,但是你发射鱼雷的时候就已经暴露了自己。

所以潜艇发射鱼雷的时机需要慎重考虑,并且现在的鱼雷射程太短如果驱逐舰高速机动,鱼雷是很难击中驱逐舰的,鱼雷的命中率可没有空空导弹那么高,在水里鱼雷的机动能力比驱逐舰差。

综合来说暴露自己的自杀式打法不可取,并且驱逐舰它不一定就发现了你,所以没必要搞这种主动暴露自己的做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