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人類文明史也只有幾千年,那中間的空白期都經歷了什麼?

MrYuuuuu


恐龍滅絕不等於其它所有生物都滅絕了啊,其他生物在新環境下繼續進化繁衍發展著。而且恐龍也沒有完全滅絕而是小型化了,沒見過始祖鳥化石的圖片嗎?今天的鳥類就是恐龍變種的後代。恐龍滅絕是說適合大型卵生動物恐龍的生存環境條件不存在了。哺乳動物繼續繁衍進化著。

要想了解生物進化史,請看普通地質學就足夠了。


淡淡一掬水


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人類文明史也只有幾千年,那中間的空白期都經歷了什麼?

其實恐龍並沒有徹底滅絕,人類文明也不是數千年前突然出現的,因此從宏觀意義上的恐龍滅絕到數千年前的人類文明有文字記載的長達六千多萬年時間裡,是空白期嗎?沒有滅絕的恐龍到哪裡去了?人類文明又在哪裡誕生?

一、地質史上存在空白期嗎?

在誕生最原始的生命之後,地球上就一直很熱鬧,即使是最原始的細菌藻類開始,地球就不再寂寞!因為到處都是生命的跡象,如果人類有機會踏足與地球此時同時代生命星球,想必不會有人用一片空白來形容這個星球,至少會是欣欣向榮的描述!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大約誕生於35-38億年以前,從細菌藻類到真核藻類與無脊椎動物再到裸蕨植物和魚類時代......每個時代所經歷的時間是不一樣的,生命從最低級開始逐漸向高級發展,一直到恐龍時代中期哺乳動物出現,但此時距離人類時代真正開始還有將近1.5億年!所以各位要搞清楚了,真正的哺乳動物時代是和恐龍同代的!

中國發現最早的哺乳動物:生活在侏羅紀多瘤齒獸類哺乳動物化石!

從“空白期”這個描述上看,在地球上是不存在的!除非地球剛形成的太初時代,或者稱為太古宙時代,也就是從原始星雲盤到地球生命誕生之前的時代,那確實是生命的空白期!

二、沒有滅絕的恐龍到哪裡去了?

恐龍滅絕比較流行的說法是在六千五百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擊了地球,當然無論是那種原因,總之大型恐龍在這次事件中滅絕殆盡!但有一些小型恐龍留存了下來,那麼這些恐龍哪裡去了呢?

答案是這些恐龍經過漫長的歲月進化成了鳥類,不過要說明一下的是恐龍向鳥類演化轉變並非是從白堊紀開始的,而是從侏羅紀時代就已經萌芽了,因此鳥類時代與恐龍時代的還並行發展過將近5000萬年!

始祖鳥化石成型示意圖

三、人類時代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我們承認的人類時代是從南方古猿開始的,因為此時已經完全具備人類直立行走的特徵,此時距今約600萬年!

顱底枕骨大孔基本位於顱骨底部正中是直立行走的一個重要特徵,南方古猿基本已經具備,因此我們將南方古猿作為人類與古猿之間的分界線!那麼有一個問題了,南方古猿是從什麼哪個種類進化來的呢,是拉瑪古猿,再往前是原上猿!此時已經追溯到了3500-3800萬年前!那麼原上猿之前呢,比如最早的猿猴類物種?

生活在約5500萬年前的普爾加托里猴,這是人類通過化石鏈能追溯到最久遠的猿猴時代了!此時距離6500年還有1000萬年!當然這1000萬年也不會是空白期,因為從恐龍滅絕的災難事件中,全球生物都受到了嚴重影響,休養生息重新開始是它們的生存任務,經歷了一個滅絕性的事件之後,在5500萬年的地質年代中發現了普爾加托里猴的化石,不應該值得慶賀嗎?

從生命誕生以來,地球一直都很忙,很多朋友一週都有兩個休息日,但地球從來都沒有享受過休假,相信您也不希望地球能夠休假!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65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不但終結了恐龍時代,也結束了地球歷史上中生代。此後地球迎來了一個新的時代。這是新生代。我們人類就處於新生代,可是我們卻覺得地球這段時期就像一段空白。其實這不是什麼空白時期,而是哺乳動物統治地球的黎明時刻。

圖示:新生代的動物

那麼地球上的生物在新生代都經歷了什麼呢?在新生代時期恐龍徹底的退出了歷史舞臺,哺乳動物和被子植物繁榮昌盛的時代。雖然哺乳動物沒有恐龍那樣的龐大體型,但是它們的進化比恐龍更先進了。它們是胎生而非卵生,能夠分泌乳汁餵養幼崽,並且能夠讓自己的體溫保持恆溫。這樣哺乳動物比爬行動物更能夠適應地球環境的變化。因此在6500萬年前,在恐龍大滅絕的環境下,哺乳動物頑強的生存了下來,並且發展壯大。

現在我們見到的很多哺乳動物它們的始祖就是從6500萬千的新生代初期進化而來的。它們發展到現在,模樣已經發生了翻天腹地的變化。例如馬的祖先始祖馬,它們生活在大約距今5000萬年前。它門被認為是馬的祖先,但是始祖馬的身高只有30釐米,四肢細長,身體靈活,和現在的馬有著很大差別。

圖示:馬的祖先始祖馬

再比如現在鯨類的祖先更加讓人不可思議。它們原本是陸地生物。巴基鯨生活在距今5000萬年前,它們是鯨的祖先。這種動物雖說是鯨類的祖先,但是和現在的鯨類看上去完全不一樣。它只有一米多長,看上去就像一條其貌不揚的狗。

圖示:鯨類的祖先巴基鯨

現在的很多動物的祖先否可以追溯到的6500萬年前的新生代初期。但是還有一些哺乳動物沒有能夠活到今天。例如我們在電影《冰河世紀》裡面看到的劍齒虎和猛獁象。它們如今都已經滅絕了。

劍齒虎生活在大約300萬年前,人們對劍齒虎印象最深的就是它那對長達12釐米的犬齒了。

猛獁象存活於距今480萬年前到4000年前,重量可達12噸,曾經是世界上最大哺乳動物之一。

這時期的植物也有了非常大的發展,能夠開花結果的被子植物也大量的出現。恐龍的的後代鳥類也開始統治了天空。

而在大約距今320萬年前,最早的人類出現了。人類剛剛出現的時候就像三疊紀時期剛剛出現的恐龍一樣都不會想到自己能夠走上人生的巔峰,稱霸地球。


兔斯基聊科學


人類數千年的文明史比起漫長的進化史,可以用“轉瞬之間”來形容時間之短。在6500萬年前,雄霸地球兩億年的恐龍神秘消失,之後的地球是否有空白期?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6500萬年前到一萬年前這段時間,是處於地質年代的新生代,而新生代又分為早、晚第三紀和第四紀。在距今約5.4億年前,現代生命開始出現。

在之後的5300多萬年時間裡,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出現,幾乎所有類群祖先突然出現。距約今4.5億年前後,原始脊椎動物出現,生物界發生巨大的演變。

在之後的4000萬年時間裡,昆蟲和兩棲動物興起,脊椎動物飛速發展,現代魚類硬骨魚開始發展。距今約約2.5億年前,大規模的森林進入成煤期。

距今2億年前,恐龍問世,超級陸塊開始分裂,大西洋形成,非洲從南美洲裂開,印度移向亞洲。1.4億年至1.9億年的侏羅紀時期,是恐龍的鼎盛時期。

在1.4億年之後的7000萬年時間,被稱為白堊紀。大陸被海洋分開,地球變得乾旱,許多新恐龍種類出現。最早的蛇類和蜜蜂及小型哺乳動物也開始出現。

到了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這是自地球誕生以來,出現過的第五次物種大滅絕。恐龍曾統治地球兩億年,它有近萬個品種,遍佈世界各地,包括兩極。

恐龍突然消失的原因,已成為千古之謎。滅絕原因如何,本文不再贅述。在恐龍滅絕之後,地球上開始出現靈長類動物,也就是我們人類的遠祖。

在距今6000萬年之後的2500萬年間,地球處於第三紀始新世地質時代,人類還處於猿類時期。在3500萬年年前,地球進入第三紀漸新世地質時代,人類步入古猿群。

在2500萬年至300萬年前,人猿相揖別的漫長過程開啟。2500萬年至1200萬年前,猿群轉化到人的漫長過程開啟,在之後的900萬年間,這一轉化依然持續。

在300萬年至100萬年前,猿人前氏族社會舊石器時代開啟,早期的猿人已經學會利用天然火,但還不會保存火種。在200萬年前,南方古猿出現。

在175萬年前,古猿進入能人階段。在100萬年至30萬年前,人類仍然處於猿人前氏族社會舊石器時代,晚期猿人已能控制和保存天然火種。

在1.5萬年前,人群開始擴張,四千年後,早期農業出現。在八千年前,華夏農耕文明開始孕育。公元前1300年,盤庚遷殷,華夏農耕文明宣告開啟。

在6000多萬年的演化過程中,火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距今100萬至20萬年前,華夏大地上的人類已經很多,生活於50萬年前的“北京人”就是其中之一。

在發現元謀人化石的地層中,出現了很多炭屑,有些含炭層厚度達三米多。從猿人進化成的“北京人”,他們已經能夠完全駕馭自然火,會使用且會保存火種。

據文獻記載,燧人氏發明了鑽木取火,這是一個起於東方海岱族的氏族,當時處於母系氏族公社。在約8000年前,黃河流域的農耕文明開始萌芽。

掌握了火的東方海岱族最先發達起來,他們除了會用火,還對蛇很有研究。他們觀察蛇的四季作息,發現了春冬時期的一些節氣特徵,蛇被奉為氏族圖騰。

鑽木取火的發明,在人類演化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它終結了人類茹毛飲血的時代。在原始社會的晚期,人類擁有一些簡單的約束相互行為的規範。

這便是最早的禮制,它起源於燧皇,定名於黃帝。後世的禮制並非憑空而來,它是從五帝到春秋經歷了數千年的孕育,才最終上升到理論的高度。

三皇五帝的原始社會晚期,到夏商時期的奴隸社會,再到秦朝之後的封建社會,直至今日,華夏文明已歷經五千多年。人類包括文明在內,都不是突然出現的,都是經歷了漫長的演化,整個過程中沒有空白期。

綜上,恐龍滅絕後,猿類開始出現,經過數千萬年的演化,人猿開始分離,並非所有的猿人都能進化成人。人類與南方猿分離後,最終完成了人猿相揖別的演化,從而進入到原始社全,繼而發展成為奴隸社會。


野史也是史


看了看這個問題之下的回答,都沒有真正在回答恐龍滅絕到人類文明出現之間地球生命到底經歷了什麼的,反而都集中在恐龍滅絕和人類演化上了,那我就來簡單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吧。

恐龍滅絕學術上稱為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發生在距今6600萬年前,這個滅絕事件標誌著中生代的結束,之後地球便迎來了

新生代。

新生代分為三個紀七個世,分別是古近紀(古新世、始新世、漸新世)、新近紀(中新世和上新世)和第四紀(更新世和全新世)。


古新世(Paleocene),距今6600萬至5300萬年前

古新世是一個恢復的時期,地球生態系統逐漸從白堊紀-古近紀大滅絕事件中恢復過來,哺乳動物並沒有像想象中的那樣,早擺脫了恐龍的壓制之後迅速大型化,它們儘管佔據了更為廣泛的生態位,但是體型依然較小,主要的哺乳動物類群包括有單孔類、有袋類、多瘤齒獸類和小型的有胎盤類

與哺乳類相比,古新世地球溫暖的環境更適合爬行動物和鳥類生存。大型的蜥蜴和鱷魚成為陸地上的大型掠食者,出現了著名的體長可達13米的泰坦蟒!在歐亞大陸上出現了戈氏鳥這樣的大型陸行鳥類,南美洲則出現了恐怖鳥,鳥類成為古新世時期的大型陸生動物。


始新世(Eocene),距今5300萬至3650萬年前

始新世的地球經歷了一次全球變暖事件,溫暖溼潤的氣候使得陸地上的森林面積不斷擴張。始新世哺乳動物繼續演化,但是它們的體型比古新世的祖先還要小,體重普遍不超過10公斤,古生物學家認為較小的體型有利於在變暖的世界中散熱。在始新世時期,出現了許多現代哺乳動物的鼻祖,比如長鼻目、靈長目、有袋類等等。這個時期最著名的古生物群落便是發現於德國的

麥塞爾動物群,其中包括有屬於早期靈長目的達爾文猴(Darwinius)。

始新世的爬行動物依然巨大,包括有品種繁多的鱷魚、海龜和蛇類等等。

除了陸地上動物,哺乳動物中的一支回到海洋之中,它們便是鯨類。在始新世時期,鯨類由最早的狗一樣大小的印多霍斯獸和巴基斯坦鯨一路演化出了體長可達20米的龍王鯨

(Basilosaurus)!

圖注:細長巨大的龍王鯨,圖片來自網絡


漸新世(Oligocene),距今3400萬至2300萬年前

圖注:漸新世北美洲生態復原,圖片來自網絡

漸新世的地球氣候在急劇下降了8℃之後保持了長期的穩定,直到漸新世末期再次變冷,南極洲最終於澳洲和南美洲分開,冰蓋開始出現。

氣候的變化使得草原面積擴大,草原上的哺乳動物開始大型化,原始的馬、犀牛、駱駝紛紛出現。漸新世的哺乳動物體積快速擴大,出現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哺乳動物,天山準噶爾巨犀,體長9米,肩高5米,體重可達16噸,能與恐龍一較高下。

圖注:副巨犀與人類和非洲的體型對比,圖片來自網絡


中新世(Miocene),距今2300萬至533萬年前

中新世的氣候繼續變冷,但是整體上依然溫暖。這個時期哺乳動物更加接近於現代,出現了犬科、熊類、馬科、鹿科、駱駝等動物類群,還有大象和犀牛等等。這個時期,

最早的人科動物在非洲出現,它就是乍得沙赫人(Sahelanthropus),此外還有地猿,它們與黑猩猩分家,像平原上的直立靈長類演化。

這個時期的海洋中,鯨類繼續演化,出現了最兇猛的齒鯨類——利維坦鯨,而魚類中也演化出來頂級巨怪——巨齒鯊(Megalodon),體長可達20米,體重70噸。

圖注:巨齒鯊與人類的體型對比,圖片來自網絡



上新世(pliocene),距今533萬至258萬年前

圖注:上新世南美洲生態復原,圖片來自網絡

上新世的氣候依然比今天要溫暖,森林的消失伴隨著草原的繼續擴大。上新世時期的動物群比中新世更加接近於現代,不過南美洲和澳大利亞由於長期與其他大陸分開,演化出了獨特的生物群,比如生活在南美洲的恐鶴科、大地懶、後弓獸等。在上新世時期,南北美洲之間開始連接,兩個大洲的動物群出現了交流。

上新世是人類演化的重要時期,經過早期人科,人屬開始在非洲出現和演化,經歷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Homo erectus)。

圖注:學會使用工具和火的直立人,圖片來自網絡


更新世(Pleistocene),距今258萬年前至1.17萬年前

圖注:更新世歐洲生態復原,圖片來自網絡

更新世最大的變化就是迎來了

第四紀冰川期,整個冰川期與更新世相伴,冰川期最低年平均氣溫也只是比現在低10℃—15℃,不過在冰川期中間也有溫度的短暫回暖,被稱為間冰期。更新世出現了許多著名的古生物,比如猛獁象、披毛犀、大角鹿、短面熊、劍齒虎等等。在澳大利亞出現了7米長的古巨蜥和像牛一樣大的雙門齒獸。

圖注:更新世澳洲生態復原,圖片來自網絡

更新世是現代人最終出現的時代,經過了直立人,我們的祖先智人在距今25萬至30萬年前出現在非洲,然後他們在10萬年前最終走出非洲擴散到整個地球之上。

圖注:使用武器圍獵猛獁象的智人,圖片來自網絡

全新世到來的標誌便是冰川期的結束,人類文明的萌芽綻放並且在幾千年後進入我們定義的文明時代。



以上只是簡單介紹了一下新生代氣候和動物演化,還有很多方面沒有涉及到,比如大陸板塊漂移,海陸的更替等等,希望有機會能夠詳細介紹。


古生物探索


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10公里的小行星撞擊了今天的墨西哥尤卡坦半島,造成了全球範圍內的海嘯和火山爆發,撞擊產生的煙塵也籠罩了當時的地球天空


事實上6500萬年前那顆小行星帶走的不只是恐龍,它還帶走了海洋中的菊石類,生物學家統計一共75%—80%物種因為小行星撞擊帶來的次生災害而滅絕,但平心而論沒有這顆小行星的話人類可能永遠都不會出現。

人類的文明史雖然只有幾千年,但文明其實算是智慧生物發展到最後一步的產物,而在文明誕生之前該智慧生物的祖先們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上千萬年,只不過到萬年前才自然而然的發展出了文明。


6500萬年前第五次物種大滅絕之後的地球一片狼藉,小型哺乳動物在沒有恐龍等頂級掠食者的威脅後馬上開始了飛速發展進化,最早的靈長類在5500萬年前就出現了,只不過身長只有7釐米體重不到30克,這種形似老鼠的生物就是現如今所有靈長目生物的老祖宗。

3000萬至4000萬年前最早的猿類從狹鼻次目演化了出來,2000萬到3000萬年前古猿也出現了,但猿類內部在1200萬年前發生了分化,被稱為南方古猿那一支走上了和其他猿類截然不同的進化之路,500到800萬年前人科正式進化了出來,這一事件標誌著繼恐龍之後第二位地球霸主從此誕生了。




目前主流理論認為人類祖先是在7萬年前走出非洲將腳步踏遍全球,不同的早期人類聚居地由此產生了不同的文明。

地球生命進化是不存在什麼空窗期的,從恐龍滅絕開始新的物種就馬上開始了進化之路


宇宙探索未解之迷


地球甚至宇宙都一直處在動態變化之中,特別是有了生命出現之後,地球一直都是生機勃勃,生物會隨著時間發生變化,即進化。但由於地球環境並不是穩定的,經常發生各種突發性事件如火山噴發小行星撞擊甚至人類活動導致的全球變暖,生物的生存環境發生劇烈變化,就容易導致生物滅絕事件。所以

歷史是不可能空白的,只是沒有記錄或者發現而已。

6500萬年前白堊紀末期恐龍滅絕是地球的第五次滅絕事件,這一次大滅絕事件比之前的四次更為溫和,約佔全球75%的物種滅絕,恢復也更為迅速,這次滅絕事件的起因被認為主要是由於小行星撞擊引起的。

上圖為生命之樹,這次滅絕事件對生物圈的最主要的影響可以從下圖生命之樹的一角落看出來,這也是地球動物界6500萬年來發生的最主要的事件。

首先,恐龍全部滅絕,只有部分由恐龍進化而來的恐龍近緣物種,也就是鳥類祖先存活了下來,鳥類是高度特化的恐龍,飛行恐龍的滅絕為鳥類留下了巨大的生存空間,鳥類在動盪中蓬勃發展。

其次,雖然在恐龍時代早期,哺乳動物就已經在地球存在,但是生存空間一直被恐龍擠壓,哺乳動物長期都是樹棲動物,直到恐龍滅絕後,哺乳動物祖先才有機會走下樹枝,因此哺乳動物是恐龍滅絕的最大受益者。

在恐龍滅絕之後,進入了哺乳動物主導的新生代,哺乳動物在這個期間繁衍生息,新的生態系統被創造出來,不久,小型哺乳動物進化成大型哺乳動物,今天能見到的所有大型哺乳動物都是在恐龍滅絕後才出現的。最終現代人類(智人)在20萬年前的非洲出現,10萬年前左右人類開始往世界各地遷徙,在這期間開始馴化各種農作物和家畜,進入農業社會,生產力提高糧食富餘有空餘時間學習和記錄積累知識,文明也就誕生了。


科學閏土


人類的演化應該說從3000萬至4000萬年前就開始了,在恐龍滅絕之後,一種早期的猿猴從狹鼻次目開始演化,出現了早期的猿。大約在2000萬至3000萬年前進化成古猿,這時候的古猿還是四肢行走。

大約在1200萬年前, 猿類中也開始出現分化,南方古猿開始脫穎而出。之後的數百萬年,古猿開始進化成猿人、能人、直立人一直到智人。

直立人已經開始學會使用火了,而智人那就更高端一些,出現在十多萬年前,已經算是非常接近今天。

雖然人類文明史只有幾千年,就是這幾千年卻花了數千萬年的時間才實現的。中間的空白期就是人類的進化史,為了進化成今天的人類,古猿花了數千萬年的時間才實現。


太空伊卡洛斯


告訴提問者一個真相(不是理論或猜想):

在六千七百萬年前,地球繞日軌道比今天的小一些,地球北半球有兩個主要的大陸板塊,南半球有四個大陸板塊,赤道附近有許多巨型島嶼,世界各地包括海洋中都生存著許多不同種類巨型爬行生物,今天的人類稱它們為恐龍。

當時地球上總體有三種人,我們按他們身高分別稱他們巨人(平均五米高)、中人(平均不到兩米)、小人(只有幾寸),他們已經創造出了許多文明,有不同的國度,但他們由於各類原因與動機,越來越多的國家之間連年發生戰爭,甚至某些國家內部都發生動亂。

一日有一顆如同中等城市大小的小行星撞到了地球......使地球軌道偏離,地球離太陽遠了一些,平均氣溫也驟降,幾塊大陸沉入海底,岩石、碎塊、以及幾乎瞬間汽化的海水融為一體,形成巨大的蘑菇雲升向天空,高達五公里高的海嘯席捲全球,滾滾煙塵與火山灰在天空遮蔽了陽光,地上一片昏暗,這種情況持續了長達三十二年(按當時時間計算的)。

當時的人類文明包括許多生物都毀於殆盡,這一期人類文明就結束了。有幸殘存的人類有一部分巨人受神(高級生命)的指示去了未知的地方(至於是什麼地方,這一點我也不太清楚,請見諒),而有一部分中人則進入了下一期人類文明時期——冰河時期。

【注:若你不信或懷疑該內容——這是情有可原的,信與不信在於你自己,但我在此只是為告訴你真相,如若覺得這是玄幻胡猜可以當作視而不見】


見首不見尾之姬雲星


首先說明一點,地球上如今又上千萬物種存在,上千萬個物種聽起來很多,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地球曾經出現過的物種99%都已經滅絕了,這意味著地球曾經出現過的物種至少達到上百億個!

另外一點,不能因為我們是人類,就總是以人類的角度去思考地球生命存在形式,也不能因為恐龍統治了地球長達上億年,就認為恐龍滅絕之後就會出現所謂的“空白期”!

從生命本質來講,地球上的任何物種都是一樣的,都是平等的,人類與豬牛羊蟑螂蚊子等沒有任何區別。所以,根本不存在什麼“空白期”,任何一個物種的滅絕在大自然面前根本不值得一提!

而6500萬年前造成恐龍滅絕的小行星,並不僅僅導致恐龍滅絕了,更是造成了地球3/4以上的物種都滅絕了。但即使這樣,大自然強大的自我修復能力仍舊讓地球上倖存的物種繼續進化下去,很快就變得生機勃勃。

恐龍滅絕之後,哺乳動物開始一步步繁榮壯大,最初的哺乳動物大約出現在5500萬年前,體型非常小,只有老鼠的大小。而最早的猿類(靈長類物種)出現在大約3000多萬年前,之後古猿也開始朝著不同的方向進化,大約800萬年前,人科進化出來,逐漸成為地球上恐龍之後第二個霸主!

這就是恐龍滅絕之後地球生命的進化之路,主要是哺乳動物的進化,當然還有無數其他物種也在不斷進化中。

在我們眼裡,不能只有曾經的霸主恐龍和如今的霸主人類,地球上的物種進化之路當然是循序漸進的,並不會直接從恐龍進化到人類,不能因為恐龍的滅絕和人類的出現沒有銜接,就認為存在所謂的“空白期”,這種思想是典型的主觀臆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