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人类文明史也只有几千年,那中间的空白期都经历了什么?

MrYuuuuu


恐龙灭绝不等于其它所有生物都灭绝了啊,其他生物在新环境下继续进化繁衍发展着。而且恐龙也没有完全灭绝而是小型化了,没见过始祖鸟化石的图片吗?今天的鸟类就是恐龙变种的后代。恐龙灭绝是说适合大型卵生动物恐龙的生存环境条件不存在了。哺乳动物继续繁衍进化着。

要想了解生物进化史,请看普通地质学就足够了。


淡淡一掬水


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人类文明史也只有几千年,那中间的空白期都经历了什么?

其实恐龙并没有彻底灭绝,人类文明也不是数千年前突然出现的,因此从宏观意义上的恐龙灭绝到数千年前的人类文明有文字记载的长达六千多万年时间里,是空白期吗?没有灭绝的恐龙到哪里去了?人类文明又在哪里诞生?

一、地质史上存在空白期吗?

在诞生最原始的生命之后,地球上就一直很热闹,即使是最原始的细菌藻类开始,地球就不再寂寞!因为到处都是生命的迹象,如果人类有机会踏足与地球此时同时代生命星球,想必不会有人用一片空白来形容这个星球,至少会是欣欣向荣的描述!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大约诞生于35-38亿年以前,从细菌藻类到真核藻类与无脊椎动物再到裸蕨植物和鱼类时代......每个时代所经历的时间是不一样的,生命从最低级开始逐渐向高级发展,一直到恐龙时代中期哺乳动物出现,但此时距离人类时代真正开始还有将近1.5亿年!所以各位要搞清楚了,真正的哺乳动物时代是和恐龙同代的!

中国发现最早的哺乳动物:生活在侏罗纪多瘤齿兽类哺乳动物化石!

从“空白期”这个描述上看,在地球上是不存在的!除非地球刚形成的太初时代,或者称为太古宙时代,也就是从原始星云盘到地球生命诞生之前的时代,那确实是生命的空白期!

二、没有灭绝的恐龙到哪里去了?

恐龙灭绝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在六千五百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击了地球,当然无论是那种原因,总之大型恐龙在这次事件中灭绝殆尽!但有一些小型恐龙留存了下来,那么这些恐龙哪里去了呢?

答案是这些恐龙经过漫长的岁月进化成了鸟类,不过要说明一下的是恐龙向鸟类演化转变并非是从白垩纪开始的,而是从侏罗纪时代就已经萌芽了,因此鸟类时代与恐龙时代的还并行发展过将近5000万年!

始祖鸟化石成型示意图

三、人类时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我们承认的人类时代是从南方古猿开始的,因为此时已经完全具备人类直立行走的特征,此时距今约600万年!

颅底枕骨大孔基本位于颅骨底部正中是直立行走的一个重要特征,南方古猿基本已经具备,因此我们将南方古猿作为人类与古猿之间的分界线!那么有一个问题了,南方古猿是从什么哪个种类进化来的呢,是拉玛古猿,再往前是原上猿!此时已经追溯到了3500-3800万年前!那么原上猿之前呢,比如最早的猿猴类物种?

生活在约5500万年前的普尔加托里猴,这是人类通过化石链能追溯到最久远的猿猴时代了!此时距离6500年还有1000万年!当然这1000万年也不会是空白期,因为从恐龙灭绝的灾难事件中,全球生物都受到了严重影响,休养生息重新开始是它们的生存任务,经历了一个灭绝性的事件之后,在5500万年的地质年代中发现了普尔加托里猴的化石,不应该值得庆贺吗?

从生命诞生以来,地球一直都很忙,很多朋友一周都有两个休息日,但地球从来都没有享受过休假,相信您也不希望地球能够休假!


星辰大海路上的种花家


65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不但终结了恐龙时代,也结束了地球历史上中生代。此后地球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是新生代。我们人类就处于新生代,可是我们却觉得地球这段时期就像一段空白。其实这不是什么空白时期,而是哺乳动物统治地球的黎明时刻。

图示:新生代的动物

那么地球上的生物在新生代都经历了什么呢?在新生代时期恐龙彻底的退出了历史舞台,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繁荣昌盛的时代。虽然哺乳动物没有恐龙那样的庞大体型,但是它们的进化比恐龙更先进了。它们是胎生而非卵生,能够分泌乳汁喂养幼崽,并且能够让自己的体温保持恒温。这样哺乳动物比爬行动物更能够适应地球环境的变化。因此在6500万年前,在恐龙大灭绝的环境下,哺乳动物顽强的生存了下来,并且发展壮大。

现在我们见到的很多哺乳动物它们的始祖就是从6500万千的新生代初期进化而来的。它们发展到现在,模样已经发生了翻天腹地的变化。例如马的祖先始祖马,它们生活在大约距今5000万年前。它门被认为是马的祖先,但是始祖马的身高只有30厘米,四肢细长,身体灵活,和现在的马有着很大差别。

图示:马的祖先始祖马

再比如现在鲸类的祖先更加让人不可思议。它们原本是陆地生物。巴基鲸生活在距今5000万年前,它们是鲸的祖先。这种动物虽说是鲸类的祖先,但是和现在的鲸类看上去完全不一样。它只有一米多长,看上去就像一条其貌不扬的狗。

图示:鲸类的祖先巴基鲸

现在的很多动物的祖先否可以追溯到的6500万年前的新生代初期。但是还有一些哺乳动物没有能够活到今天。例如我们在电影《冰河世纪》里面看到的剑齿虎和猛犸象。它们如今都已经灭绝了。

剑齿虎生活在大约300万年前,人们对剑齿虎印象最深的就是它那对长达12厘米的犬齿了。

猛犸象存活于距今480万年前到4000年前,重量可达12吨,曾经是世界上最大哺乳动物之一。

这时期的植物也有了非常大的发展,能够开花结果的被子植物也大量的出现。恐龙的的后代鸟类也开始统治了天空。

而在大约距今320万年前,最早的人类出现了。人类刚刚出现的时候就像三叠纪时期刚刚出现的恐龙一样都不会想到自己能够走上人生的巅峰,称霸地球。


兔斯基聊科学


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史比起漫长的进化史,可以用“转瞬之间”来形容时间之短。在6500万年前,雄霸地球两亿年的恐龙神秘消失,之后的地球是否有空白期?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6500万年前到一万年前这段时间,是处于地质年代的新生代,而新生代又分为早、晚第三纪和第四纪。在距今约5.4亿年前,现代生命开始出现。

在之后的5300多万年时间里,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出现,几乎所有类群祖先突然出现。距约今4.5亿年前后,原始脊椎动物出现,生物界发生巨大的演变。

在之后的4000万年时间里,昆虫和两栖动物兴起,脊椎动物飞速发展,现代鱼类硬骨鱼开始发展。距今约约2.5亿年前,大规模的森林进入成煤期。

距今2亿年前,恐龙问世,超级陆块开始分裂,大西洋形成,非洲从南美洲裂开,印度移向亚洲。1.4亿年至1.9亿年的侏罗纪时期,是恐龙的鼎盛时期。

在1.4亿年之后的7000万年时间,被称为白垩纪。大陆被海洋分开,地球变得干旱,许多新恐龙种类出现。最早的蛇类和蜜蜂及小型哺乳动物也开始出现。

到了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这是自地球诞生以来,出现过的第五次物种大灭绝。恐龙曾统治地球两亿年,它有近万个品种,遍布世界各地,包括两极。

恐龙突然消失的原因,已成为千古之谜。灭绝原因如何,本文不再赘述。在恐龙灭绝之后,地球上开始出现灵长类动物,也就是我们人类的远祖。

在距今6000万年之后的2500万年间,地球处于第三纪始新世地质时代,人类还处于猿类时期。在3500万年年前,地球进入第三纪渐新世地质时代,人类步入古猿群。

在2500万年至300万年前,人猿相揖别的漫长过程开启。2500万年至1200万年前,猿群转化到人的漫长过程开启,在之后的900万年间,这一转化依然持续。

在300万年至100万年前,猿人前氏族社会旧石器时代开启,早期的猿人已经学会利用天然火,但还不会保存火种。在200万年前,南方古猿出现。

在175万年前,古猿进入能人阶段。在100万年至30万年前,人类仍然处于猿人前氏族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猿人已能控制和保存天然火种。

在1.5万年前,人群开始扩张,四千年后,早期农业出现。在八千年前,华夏农耕文明开始孕育。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华夏农耕文明宣告开启。

在6000多万年的演化过程中,火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距今100万至20万年前,华夏大地上的人类已经很多,生活于50万年前的“北京人”就是其中之一。

在发现元谋人化石的地层中,出现了很多炭屑,有些含炭层厚度达三米多。从猿人进化成的“北京人”,他们已经能够完全驾驭自然火,会使用且会保存火种。

据文献记载,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这是一个起于东方海岱族的氏族,当时处于母系氏族公社。在约8000年前,黄河流域的农耕文明开始萌芽。

掌握了火的东方海岱族最先发达起来,他们除了会用火,还对蛇很有研究。他们观察蛇的四季作息,发现了春冬时期的一些节气特征,蛇被奉为氏族图腾。

钻木取火的发明,在人类演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终结了人类茹毛饮血的时代。在原始社会的晚期,人类拥有一些简单的约束相互行为的规范。

这便是最早的礼制,它起源于燧皇,定名于黄帝。后世的礼制并非凭空而来,它是从五帝到春秋经历了数千年的孕育,才最终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三皇五帝的原始社会晚期,到夏商时期的奴隶社会,再到秦朝之后的封建社会,直至今日,华夏文明已历经五千多年。人类包括文明在内,都不是突然出现的,都是经历了漫长的演化,整个过程中没有空白期。

综上,恐龙灭绝后,猿类开始出现,经过数千万年的演化,人猿开始分离,并非所有的猿人都能进化成人。人类与南方猿分离后,最终完成了人猿相揖别的演化,从而进入到原始社全,继而发展成为奴隶社会。


野史也是史


看了看这个问题之下的回答,都没有真正在回答恐龙灭绝到人类文明出现之间地球生命到底经历了什么的,反而都集中在恐龙灭绝和人类演化上了,那我就来简单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

恐龙灭绝学术上称为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发生在距今6600万年前,这个灭绝事件标志着中生代的结束,之后地球便迎来了

新生代。

新生代分为三个纪七个世,分别是古近纪(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新近纪(中新世和上新世)和第四纪(更新世和全新世)。


古新世(Paleocene),距今6600万至5300万年前

古新世是一个恢复的时期,地球生态系统逐渐从白垩纪-古近纪大灭绝事件中恢复过来,哺乳动物并没有像想象中的那样,早摆脱了恐龙的压制之后迅速大型化,它们尽管占据了更为广泛的生态位,但是体型依然较小,主要的哺乳动物类群包括有单孔类、有袋类、多瘤齿兽类和小型的有胎盘类

与哺乳类相比,古新世地球温暖的环境更适合爬行动物和鸟类生存。大型的蜥蜴和鳄鱼成为陆地上的大型掠食者,出现了著名的体长可达13米的泰坦蟒!在欧亚大陆上出现了戈氏鸟这样的大型陆行鸟类,南美洲则出现了恐怖鸟,鸟类成为古新世时期的大型陆生动物。


始新世(Eocene),距今5300万至3650万年前

始新世的地球经历了一次全球变暖事件,温暖湿润的气候使得陆地上的森林面积不断扩张。始新世哺乳动物继续演化,但是它们的体型比古新世的祖先还要小,体重普遍不超过10公斤,古生物学家认为较小的体型有利于在变暖的世界中散热。在始新世时期,出现了许多现代哺乳动物的鼻祖,比如长鼻目、灵长目、有袋类等等。这个时期最著名的古生物群落便是发现于德国的

麦塞尔动物群,其中包括有属于早期灵长目的达尔文猴(Darwinius)。

始新世的爬行动物依然巨大,包括有品种繁多的鳄鱼、海龟和蛇类等等。

除了陆地上动物,哺乳动物中的一支回到海洋之中,它们便是鲸类。在始新世时期,鲸类由最早的狗一样大小的印多霍斯兽和巴基斯坦鲸一路演化出了体长可达20米的龙王鲸

(Basilosaurus)!

图注:细长巨大的龙王鲸,图片来自网络


渐新世(Oligocene),距今3400万至2300万年前

图注:渐新世北美洲生态复原,图片来自网络

渐新世的地球气候在急剧下降了8℃之后保持了长期的稳定,直到渐新世末期再次变冷,南极洲最终于澳洲和南美洲分开,冰盖开始出现。

气候的变化使得草原面积扩大,草原上的哺乳动物开始大型化,原始的马、犀牛、骆驼纷纷出现。渐新世的哺乳动物体积快速扩大,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哺乳动物,天山准噶尔巨犀,体长9米,肩高5米,体重可达16吨,能与恐龙一较高下。

图注:副巨犀与人类和非洲的体型对比,图片来自网络


中新世(Miocene),距今2300万至533万年前

中新世的气候继续变冷,但是整体上依然温暖。这个时期哺乳动物更加接近于现代,出现了犬科、熊类、马科、鹿科、骆驼等动物类群,还有大象和犀牛等等。这个时期,

最早的人科动物在非洲出现,它就是乍得沙赫人(Sahelanthropus),此外还有地猿,它们与黑猩猩分家,像平原上的直立灵长类演化。

这个时期的海洋中,鲸类继续演化,出现了最凶猛的齿鲸类——利维坦鲸,而鱼类中也演化出来顶级巨怪——巨齿鲨(Megalodon),体长可达20米,体重70吨。

图注:巨齿鲨与人类的体型对比,图片来自网络



上新世(pliocene),距今533万至258万年前

图注:上新世南美洲生态复原,图片来自网络

上新世的气候依然比今天要温暖,森林的消失伴随着草原的继续扩大。上新世时期的动物群比中新世更加接近于现代,不过南美洲和澳大利亚由于长期与其他大陆分开,演化出了独特的生物群,比如生活在南美洲的恐鹤科、大地懒、后弓兽等。在上新世时期,南北美洲之间开始连接,两个大洲的动物群出现了交流。

上新世是人类演化的重要时期,经过早期人科,人属开始在非洲出现和演化,经历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Homo erectus)。

图注:学会使用工具和火的直立人,图片来自网络


更新世(Pleistocene),距今258万年前至1.17万年前

图注:更新世欧洲生态复原,图片来自网络

更新世最大的变化就是迎来了

第四纪冰川期,整个冰川期与更新世相伴,冰川期最低年平均气温也只是比现在低10℃—15℃,不过在冰川期中间也有温度的短暂回暖,被称为间冰期。更新世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古生物,比如猛犸象、披毛犀、大角鹿、短面熊、剑齿虎等等。在澳大利亚出现了7米长的古巨蜥和像牛一样大的双门齿兽。

图注:更新世澳洲生态复原,图片来自网络

更新世是现代人最终出现的时代,经过了直立人,我们的祖先智人在距今25万至30万年前出现在非洲,然后他们在10万年前最终走出非洲扩散到整个地球之上。

图注:使用武器围猎猛犸象的智人,图片来自网络

全新世到来的标志便是冰川期的结束,人类文明的萌芽绽放并且在几千年后进入我们定义的文明时代。



以上只是简单介绍了一下新生代气候和动物演化,还有很多方面没有涉及到,比如大陆板块漂移,海陆的更替等等,希望有机会能够详细介绍。


古生物探索


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了今天的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造成了全球范围内的海啸和火山爆发,撞击产生的烟尘也笼罩了当时的地球天空


事实上6500万年前那颗小行星带走的不只是恐龙,它还带走了海洋中的菊石类,生物学家统计一共75%—80%物种因为小行星撞击带来的次生灾害而灭绝,但平心而论没有这颗小行星的话人类可能永远都不会出现。

人类的文明史虽然只有几千年,但文明其实算是智慧生物发展到最后一步的产物,而在文明诞生之前该智慧生物的祖先们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上千万年,只不过到万年前才自然而然的发展出了文明。


6500万年前第五次物种大灭绝之后的地球一片狼藉,小型哺乳动物在没有恐龙等顶级掠食者的威胁后马上开始了飞速发展进化,最早的灵长类在5500万年前就出现了,只不过身长只有7厘米体重不到30克,这种形似老鼠的生物就是现如今所有灵长目生物的老祖宗。

3000万至4000万年前最早的猿类从狭鼻次目演化了出来,2000万到3000万年前古猿也出现了,但猿类内部在1200万年前发生了分化,被称为南方古猿那一支走上了和其他猿类截然不同的进化之路,500到800万年前人科正式进化了出来,这一事件标志着继恐龙之后第二位地球霸主从此诞生了。




目前主流理论认为人类祖先是在7万年前走出非洲将脚步踏遍全球,不同的早期人类聚居地由此产生了不同的文明。

地球生命进化是不存在什么空窗期的,从恐龙灭绝开始新的物种就马上开始了进化之路


宇宙探索未解之迷


地球甚至宇宙都一直处在动态变化之中,特别是有了生命出现之后,地球一直都是生机勃勃,生物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即进化。但由于地球环境并不是稳定的,经常发生各种突发性事件如火山喷发小行星撞击甚至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暖,生物的生存环境发生剧烈变化,就容易导致生物灭绝事件。所以

历史是不可能空白的,只是没有记录或者发现而已。

6500万年前白垩纪末期恐龙灭绝是地球的第五次灭绝事件,这一次大灭绝事件比之前的四次更为温和,约占全球75%的物种灭绝,恢复也更为迅速,这次灭绝事件的起因被认为主要是由于小行星撞击引起的。

上图为生命之树,这次灭绝事件对生物圈的最主要的影响可以从下图生命之树的一角落看出来,这也是地球动物界6500万年来发生的最主要的事件。

首先,恐龙全部灭绝,只有部分由恐龙进化而来的恐龙近缘物种,也就是鸟类祖先存活了下来,鸟类是高度特化的恐龙,飞行恐龙的灭绝为鸟类留下了巨大的生存空间,鸟类在动荡中蓬勃发展。

其次,虽然在恐龙时代早期,哺乳动物就已经在地球存在,但是生存空间一直被恐龙挤压,哺乳动物长期都是树栖动物,直到恐龙灭绝后,哺乳动物祖先才有机会走下树枝,因此哺乳动物是恐龙灭绝的最大受益者。

在恐龙灭绝之后,进入了哺乳动物主导的新生代,哺乳动物在这个期间繁衍生息,新的生态系统被创造出来,不久,小型哺乳动物进化成大型哺乳动物,今天能见到的所有大型哺乳动物都是在恐龙灭绝后才出现的。最终现代人类(智人)在20万年前的非洲出现,10万年前左右人类开始往世界各地迁徙,在这期间开始驯化各种农作物和家畜,进入农业社会,生产力提高粮食富余有空余时间学习和记录积累知识,文明也就诞生了。


科学闰土


人类的演化应该说从3000万至4000万年前就开始了,在恐龙灭绝之后,一种早期的猿猴从狭鼻次目开始演化,出现了早期的猿。大约在2000万至3000万年前进化成古猿,这时候的古猿还是四肢行走。

大约在1200万年前, 猿类中也开始出现分化,南方古猿开始脱颖而出。之后的数百万年,古猿开始进化成猿人、能人、直立人一直到智人。

直立人已经开始学会使用火了,而智人那就更高端一些,出现在十多万年前,已经算是非常接近今天。

虽然人类文明史只有几千年,就是这几千年却花了数千万年的时间才实现的。中间的空白期就是人类的进化史,为了进化成今天的人类,古猿花了数千万年的时间才实现。


太空伊卡洛斯


告诉提问者一个真相(不是理论或猜想):

在六千七百万年前,地球绕日轨道比今天的小一些,地球北半球有两个主要的大陆板块,南半球有四个大陆板块,赤道附近有许多巨型岛屿,世界各地包括海洋中都生存着许多不同种类巨型爬行生物,今天的人类称它们为恐龙。

当时地球上总体有三种人,我们按他们身高分别称他们巨人(平均五米高)、中人(平均不到两米)、小人(只有几寸),他们已经创造出了许多文明,有不同的国度,但他们由于各类原因与动机,越来越多的国家之间连年发生战争,甚至某些国家内部都发生动乱。

一日有一颗如同中等城市大小的小行星撞到了地球......使地球轨道偏离,地球离太阳远了一些,平均气温也骤降,几块大陆沉入海底,岩石、碎块、以及几乎瞬间汽化的海水融为一体,形成巨大的蘑菇云升向天空,高达五公里高的海啸席卷全球,滚滚烟尘与火山灰在天空遮蔽了阳光,地上一片昏暗,这种情况持续了长达三十二年(按当时时间计算的)。

当时的人类文明包括许多生物都毁于殆尽,这一期人类文明就结束了。有幸残存的人类有一部分巨人受神(高级生命)的指示去了未知的地方(至于是什么地方,这一点我也不太清楚,请见谅),而有一部分中人则进入了下一期人类文明时期——冰河时期。

【注:若你不信或怀疑该内容——这是情有可原的,信与不信在于你自己,但我在此只是为告诉你真相,如若觉得这是玄幻胡猜可以当作视而不见】


见首不见尾之姬云星


首先说明一点,地球上如今又上千万物种存在,上千万个物种听起来很多,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地球曾经出现过的物种99%都已经灭绝了,这意味着地球曾经出现过的物种至少达到上百亿个!

另外一点,不能因为我们是人类,就总是以人类的角度去思考地球生命存在形式,也不能因为恐龙统治了地球长达上亿年,就认为恐龙灭绝之后就会出现所谓的“空白期”!

从生命本质来讲,地球上的任何物种都是一样的,都是平等的,人类与猪牛羊蟑螂蚊子等没有任何区别。所以,根本不存在什么“空白期”,任何一个物种的灭绝在大自然面前根本不值得一提!

而6500万年前造成恐龙灭绝的小行星,并不仅仅导致恐龙灭绝了,更是造成了地球3/4以上的物种都灭绝了。但即使这样,大自然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仍旧让地球上幸存的物种继续进化下去,很快就变得生机勃勃。

恐龙灭绝之后,哺乳动物开始一步步繁荣壮大,最初的哺乳动物大约出现在5500万年前,体型非常小,只有老鼠的大小。而最早的猿类(灵长类物种)出现在大约3000多万年前,之后古猿也开始朝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大约800万年前,人科进化出来,逐渐成为地球上恐龙之后第二个霸主!

这就是恐龙灭绝之后地球生命的进化之路,主要是哺乳动物的进化,当然还有无数其他物种也在不断进化中。

在我们眼里,不能只有曾经的霸主恐龙和如今的霸主人类,地球上的物种进化之路当然是循序渐进的,并不会直接从恐龙进化到人类,不能因为恐龙的灭绝和人类的出现没有衔接,就认为存在所谓的“空白期”,这种思想是典型的主观臆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