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身邊類似“大褲衩”的奇葩建築會越來越多嗎?

這個應從建國至今,建築師群體和官方對於公共建築的審美變遷來看。

解放後到改革初期,國家經歷了百廢俱興,以梁思成、吳良鏞、張鎛、張開濟等老一輩大師主導設計的地標建築,都是以經濟的設計實現最實際的功能和審美,同時這批建築具有國際視野背景,是有海外求學經歷的大師們學為中用的結果。

比如人民大會堂,正立面沿襲古典對稱,沒有華麗鋪貼,以古埃及神廟般大尺度柱廊彰顯氣勢,柱式是歐式的,是西方古典柱式的簡化。

我們身邊類似“大褲衩”的奇葩建築會越來越多嗎?

人民大會堂巨大尺度的石質柱廊

我們身邊類似“大褲衩”的奇葩建築會越來越多嗎?

古埃及神廟柱廊

會發現,這時期的建築樸素,但不寒酸,風格上沒有拘泥於中國風還是國際式,反倒經得起歲月的沉澱。

公共建築審美的最大的變遷發生在改革開放後,計劃經濟逐漸退出歷史舞臺,民企開始壯大,西方流行文化從一二線城市湧入中國,同時也體現在公共建設上。

城市建設在這個過程最顯著的特徵是:粗顯的象徵化,和過份的裝飾化,模仿西方建築,甚至東施效顰地和本地化結合,混合畫蛇添足的元素。

網上最廣為流傳的就是這個

我們身邊類似“大褲衩”的奇葩建築會越來越多嗎?

據說壽星佬手中的蟠桃內是高級套房,也是酒店最貴的房間

改革開放前三十年,全國的公共建築,尤其酒店等民商建築,出現了最折衷也是最不倫不類的審美潮流,那就是現代高層建築上加一個帽子,這個風格席捲了一二線城市,從沿海到內陸。

我們身邊類似“大褲衩”的奇葩建築會越來越多嗎?

改革初期風格 公建免不了戴個“帽子”

經濟快速發展造成時代審美跟不上的落差,極大的體現在城市面貌上,形成了並不高級的彆扭建築風格。同時因為各個城市經濟發展的差距越來越大,大城市出現過的醜建築風格,緩慢輻射給小城市,二十年前北京上海已經淘汰的建築風格,卻出現在了小城市的在建工地上。

上世紀末,深圳等地流行過的世界之窗作為城市盲目造景的開端,山寨國外地標建築開始大行其道,並且延續至今。

似乎欠發達城市都出現過一座山寨美國白宮的法院建築、城市新開發商業區大概率有一條意大利風情街,而這股潮流的巔峰,就在斥巨資建了幾十年的華西村,和山寨了號稱“世界最美小鎮”整個地區的惠州博羅某小鎮。

我們身邊類似“大褲衩”的奇葩建築會越來越多嗎?

華西村:羅馬式大穹頂上放置自由女神像

我們身邊類似“大褲衩”的奇葩建築會越來越多嗎?

原版最美小鎮

我們身邊類似“大褲衩”的奇葩建築會越來越多嗎?

惠州山寨版

據稱這座小鎮是甲方派遣了整個設計院編制人員,作為旅遊團直接空降到奧地利Hallstatt,每個細節都悉心拍照,回國後精準還原畫出的圖紙,這等高仿甚至傳達出一絲匠意,建成後,原版Hallstatt居民受邀來到中國參觀,苦笑不得的在異國他鄉看到了自己的「家」。

聞到金錢的味道。

山寨和拙劣的混搭,可能是城市建設發展不可避免的經驗教訓,可這其實是很荒誕的現象,大城市建設多走的彎路本應在三四線城市新建上避免才是。

也許坐在拍板定方案位置上的人,只是單純的認為大城市的,就是好的,照著抄,沒差。

我想所謂「奇奇怪怪的建築」是指這些空洞的建築。

截止到十年前的地產蓬勃大潮時代,甲方(政府)的新決策者中文人逐漸佔有一定比例,並具備一定審美,這給了建築師發展的空間,城市建築,也開始不那麼辣眼了。

中國本土教育誕生的新一代建築師也開始嶄露頭角,提出「鄉土建築」的崔愷院士,主張敘事空間的豆漿哥張永和等等等等,都逐漸成為中國建築師的主力,他們的設計理念,不遜於國外。同時外國建築師到中國做設計也越來越被接受,這種國際化是主動引入的國際化,區別於建國初期以梁思成林徽因等等歸國留學生帶回的先進思維。

參數化設計的領軍人物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就曾是最受中國地產商歡迎的國外建築師,作品有造型新奇,線條活潑的特點,區別於傳統施工方式,參數化建築施工慢且造價高,落成後辨識度高,但這種誇張是建立在較高審美趣味上,在尚不接受的人眼裡,這也是一種奇奇怪怪的建築。

同樣包括了大褲衩和鳥巢,都是非常成功的現代建築,而非奇奇怪怪。

①央視大樓

我們身邊類似“大褲衩”的奇葩建築會越來越多嗎?

庫哈斯將一個高層建築變形成一個異型建築,首要滿足了建造地標建築的要求,同時並沒因造型奇特而影響內部交通流線的使用。

我們身邊類似“大褲衩”的奇葩建築會越來越多嗎?

環形流線

我們身邊類似“大褲衩”的奇葩建築會越來越多嗎?

立體功能分區

反而很多地標為了追求造型而犧牲功能,得不償失。

之後獲得世界高層建築大獎,這是業界的高評價;而作為被調侃的談資好多年內被網民惡搞,它早已成了北京最值得觀看的旅遊景點之一;這些都是作為地標建築最大的成功。

不管它的隱喻是不是生殖崇拜,而庫哈斯開了個低俗的玩笑,方案確定,必須有站得住腳的理念支撐,甲方才會認可。建築是高成本商品,異型建築更是要大幅度提高造價的,一個小的造型調整就可能增加幾千萬甚至上億成本。倘若能把自己的趣味加入到這麼貴的工程,而且讓甲方買單,形成如此大的爭議,庫哈斯果真是非常酷的那種壞。

我們身邊類似“大褲衩”的奇葩建築會越來越多嗎?

再看大多數直上直下的高層建築 再回頭看看大褲衩 是不是覺得有意思多了?

我們身邊類似“大褲衩”的奇葩建築會越來越多嗎?

②鳥巢

和央視大樓一樣,鳥巢突破了過去鋼結構場館建築的技術水平,並不是完全為了像“鳥巢”這個理念去的,相比傳統鋼結構工整的外觀,鳥巢呈現了一種不規則疏密結合的框架,簡單說,以前的鋼結構,不是這樣的,過去的鋼結構網格是規則的,而鳥巢是亂中有律的網格。

我們身邊類似“大褲衩”的奇葩建築會越來越多嗎?

鳥瞰鳥巢

我們身邊類似“大褲衩”的奇葩建築會越來越多嗎?

普通鋼結構體育館的網架結構

我們身邊類似“大褲衩”的奇葩建築會越來越多嗎?

鳥巢框架結構

如果說實在的缺點,那就是這種既有技術突破,又有造型突破,同時保持著一定審美水平的地標建築,工程造價昂貴。

近期成網紅打卡地的北京大興機場,網上傳造價800億人民幣。

我們身邊類似“大褲衩”的奇葩建築會越來越多嗎?

大興機場航拍

我們身邊類似“大褲衩”的奇葩建築會越來越多嗎?

大興機場內部

我們身邊類似“大褲衩”的奇葩建築會越來越多嗎?

大興機場內部

我們身邊類似“大褲衩”的奇葩建築會越來越多嗎?

大興機場內部

當一座建築,牆面由順滑的曲線組成,空間是前所未有的體驗,是可以當做一件藝術品去體驗的。

在過去的上千年時間,大型公共建築就是人類最高技術的結晶,地標建築甚至作為紀念品要經歷幾代人的建造,也僅僅是近一百年,靠著鋼鐵、混凝土、和新材料的不斷出現,和施工水平的突飛猛進,建築才擺脫了石頭和木頭的堆砌,開始挑戰地心引力,只要工程科技在發展的一天,地標建築就會不斷突破奇奇怪怪的造型,但美或醜,還是有高低之分的。

符合時代審美的設計理應與雷人的設計區分開,在高水平設計,其美觀與適用之間的平衡,則還是交給建築師和大眾點評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