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陇海铁路老站牌

1915年(民国时期)陇海铁路通到河南灵宝附近的观音堂,直到1931年12月才修到陕西潼关。1932年12月,国民政府铁道部开始将这条铁路线向关中延伸,1934年渭南通车,同年12月27日西安站正式通车。潼西陇海铁路是陕西第一条铁路,因当时南京国民政府欲拟西安为陪都,故此,从潼关至西安各车站站名都是名流高官大员书写。

据有关资料记载,“潼关车站”因车站票房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3月8日被日寇大炮轰击,票房被夷为平地。从有关资料拍照可以看出“潼关”二字正楷,字迹笔画丰满庄重。其他各车站站名分别题笔者是“华阴车站”冯玉祥题笔,“下营车站”杨虎城题笔,“柳枝车站”于右任题笔。 “华州车站”因后来更名“华县车站”,原题笔者被灰泥涂盖有待考证,“赤水车站”张继题笔, “渭南车站”顾孟余题笔,“零口车站”居正题笔,“新丰镇车站”戴传贤题笔、“临潼车站”传说是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题笔,“霸桥车站”邵力子题笔,“西安车站”蒋中正题笔。站牌匾规格:“华阴车站”、“临潼车站”、“西安车站”形状不同,大体属同一规格,其他“下营车站”、“柳枝车站”、“华州车站”、“赤水车站”、“渭南车站”、“零口车站”、“新丰镇车站”、“霸桥车站”完全为统一规格同一模式,汉白玉石阴文雕刻,正文,字迹墨黑,上款:“中华民国二十三年”,下款题笔者姓名。上下款字迹朱红色泽。匾牌长150X高16(公分)白底。唯“华州车站”位置镶嵌在风雨棚顶端;“渭南车站”镶嵌在风雨棚上端票房墙体上。(以上均为网上查得资料进行整理的,以下是自己的,呵)

以上都是史料,有些内容可能有出入。从目前来看,能见到实物给予确认的“渭南车站”为民国铁道部长顾孟余题笔。前面史料记载的“霸桥车站”为邵力子题笔,经确认应为孙科题笔,临潼车站现有站房上部的木制牌匾不知是民国时期还是现代复制的,没有落款。

  • “渭南车站”由顾孟余题笔,时任民国铁道部部长,“霸桥车站”由孙科题笔,应时任中华民国立法院院长。从二人题笔字体来看,“渭南车站”四字笔意瘦挺,体势劲媚,有柳骨之势,而“霸桥车站” 结字方圆,笔法肥劲,有颜筋之感。现将临潼、渭南、灞桥、零口、蔡家坡等四个牌匾图片供大家欣赏。
  • 这些都是自己现场看得拍照的,后续查阅资料,后面有时间把其它老站牌匾及相关资料整理出来,供大家欣赏。
民国时期陇海铁路老站牌

民国时期陇海铁路老站牌
民国时期陇海铁路老站牌
民国时期陇海铁路老站牌
民国时期陇海铁路老站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