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们支持曲昭伟在《自然》《科学》上发表论文吗?

寂寞的雨482


科学问题交给网民决定?这是行不通的。

首先在科学界,事实胜过雄辩。

其次,科学问题交由同行评议决定而不是大众来决定,是因为俗语都说:隔行如隔山!随着科学发展得越来越艰深,它早就超过了一个普通人能在三五分钟的时间里,就能理解它的程度,甚至即便是同在一个大的研究领域内,比如肾内科医生都未必能正确判断妇产科上的某个新观念是靠谱还是不靠谱,这说起来还都是医学领域呢。


最后有必要特别说明,科学研究的成果是否发表在自然或科学上说明不了太多问题,只是对个人的名利会有影响,但影响不到观点本身的正确或错误。实际上,由于科学期刊众多,大多数伟大的发现,最初都不是发表在自然和科学这两大期刊上的!而在自然上发表的超过半数的论文,也被历史证明要么是错误的要么并不重要。这是自然期刊主编亲口说的话。自然期刊如此,科学这本老牌期刊也不太可能例外,但这也是科学研究的必然,在一大堆研究中,最终只有少数研究被历史证明即重要又正确。


所以,真正重大的科学突破,其本身才是最重要的,至于发表在什么级别的科学期刊上,从科学的角度看,并不重要。在互联网时代,只要发表在能被科学搜索引擎检索到的正规科学期刊上,甚至直接发表在网络科学期刊或网站上都是可以的,比如arXiv上。

图示:知名在线科学论文提交网站,这是一个自由提交论文的网站,在未来可能会代替传统的印刷版科学期刊。


arXiv网站主要供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与数理经济学的研究者乃至爱好者,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或论文。arXiv网站创始于1991年8月14日,随着它在科学研究的圈子中的传播,在上面发表论文的人越来越多,到2014年底,arXiv上的论文数量突破100万篇,目前大约每月提交的论文超过一万篇。当然,这上面的绝大多数论文都没有机会发表在传统期刊上,这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但这不并不代表发表在这上面的论文就没有价值或者不受重视。

图示:必将写入网络科学论文新时代的关键人物,俄罗斯数学家格里戈里·佩雷尔曼


事实上,每个领域的大牛都在关注arXiv。仅仅将论文发表在arXiv上,都可以拿到科学界的大奖!2002年,俄罗斯一位数学家格里戈里·佩雷尔曼,将一道知名数学难题(庞加莱猜想)的创新解答的主要方法和步骤发表在了arXiv上,引起了其它关注同一问题的数学家的注意。在历时四年的验证和进一步完善之后,数学界承认了佩雷尔曼的贡献。要知道,他甚至连题都没有做完呢!大概对于他来说,将关键的最难的部分搞定,剩下的工作就变得枯燥乏味,懒得去想去写了吧。总之,这篇发表在arXiv上的数学论文,后来获得了数学界的认可,他因此获得了数学界的最高奖——菲尔兹奖(数学界诺贝尔奖,因为诺贝尔奖中没有数学奖),不过这位充满个性的数学家,甚至都没有亲自去领奖。


在科学界动手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不是动嘴。

自然或科学杂志上固然不缺乏经得住时间检验的论文,而且也出过不少最后获得诺奖的论文,这成就了它们的名声,但在科学界,最终成就一篇论文,一个学术观点成败的是实践和时间。这位叫曲昭伟的大学教授,要挑战科学中的一些既有观点,这很好,因为科学正是在不断地自我纠正中前进的。但要推翻科学界的主流观点,不是靠打嘴炮或者煽动民意来完成的。而是靠严谨可靠地实验证据来证明的。


举一个例子,在牛顿光学(即光的微粒说)占据科学界主流观点的时候,但关于光的折射和衍射的科学实验,挑战并动摇了牛顿光学的统治地位,最终爱因斯坦用波粒二像说,代替了牛顿的微粒说。在基础物理研究领域要实现革命性突破,通常需要革命性的实验结果,而不是什么【辩论】。

事实胜过雄辩,是科学界的真理。

任何打着真理越辩越明的人,都是在开科学的倒车!

是让科学重新回到宗教神学和经院哲学辩论的泥潭之中的历史倒车。

图示: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被认为是现代科学的开端


现代科学开端的历史标志,不是什么大辩论,而是一个简单的实验,是伽利略从比萨斜塔上将两个重量不同的铁球抛下,结果两个铁球却同时着地的实验。这个实验标志着现代科学的正式诞生,宣告着科学这一新的人类认识大自然的知识体系有别于此前占据社会主流的神学和哲学的关键不同之处,因为神学家和哲学家只需要思辨,不需要做什么实验,更不需要设计实验来验证或者推翻自己的观念。

所以,只要掌握了科学这一最基本属性的人,都会立刻明白一件事,那就是这位曲昭伟教授恐怕是在哗众取宠,而不是在老实本分地研究科学。另外,将科学研究中的争议放到大众舆论场中,本身就是非常不合适的行为,如果刻意煽动大众情绪,这更是和科学研究的客观和理性的宗旨自相矛盾,最终只会沦为笑柄。


或许有人要问,那么理论物理学家,并不自己动手做实验啊,为什么还是能拿到诺贝尔奖呢?

原因有两点:

1、理论物理学家用数学作为工具推演自己的观念,首先在数学上自洽

2、最终一个重大的理论物理学上概念要被承认还是要通过实验。

图示:广义相对论被多次实验反复证实。


比如,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是因为得到天文学家爱丁顿所做的日全食实验的检验,才被其它物理学家认可的,也让爱因斯坦获得了非同寻常的名气,因为广义相对论揭示的世界实在有别于传统认知。


图示:原子是一颗微粒,还是一根在极其狭小的高维空间中振动的弦,是当前物理学最有趣的问题


现在,在大众中流传的多重宇宙、平行时空等概念,它们都仅仅是一种假说,尚未得到实验认可。但它们足够有趣,足够激发人的想象力,因此也得到了流传,但是在科学界内部,大家都很清楚它们还仅仅是一个假说,尚未得到证实。而在量子物理学中最著名的弦论,虽然在数学上已经完成了许多论证工作,但是由于还没有得到实验的背书(认可),因此许多物理学家并不认为弦论揭示了宇宙的现实,它还只是一套数学理论,还不是物理现实。


大众舆论卷入科学之争,没有好结果。

科学史上也出过一些大众舆论深度卷入的所谓科学大发现,但没有一项最终成真,在国外最著名的事件是——冷核聚变,而在国内最著名的事件则是水变油。但这两项轰动性的大事件,最终都以伪科学骗局告终。但这两件事好歹还是用实验的模样出现的,而不是纯粹的嘴炮。

图示:冷核聚变骗局。

1989年3月,两位物理学家马丁·弗莱许曼(Martin Fleischmann)与史坦利·庞斯(Stanley Pons)突然召开记者会,宣称实现了低温核聚变的历史突破,一时之间舆论沸腾。然而,科学界同行指出,这两位的所谓冷核聚变实验无法重复,实为哗众取宠的骗局。


所以,吃瓜群众还是继续吃瓜比较好。

科学上的争议,让科学家自己去解决,别瞎参合,最终成了被别人利用的炮灰。

当然曲昭伟教授这事儿甚至连争议都算不上,他就是自我炒作而已。


裸猿的故事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里有一位曲昭伟教授,他不是一位寻常的教授,他是号称能够掀翻量子力学的教授,相对论在他眼里也是错误的。量子力学、相对论,这可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座科学大厦,曲昭伟居然一下能够掀翻两座科学大厦,让人一听就会吓一跳。

不论是诺贝尔奖得主,还是刚踏上研究道路的无名学子,只要做出了科学发现,都应该为同行提供阅读渠道,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学术期刊上,这几乎是必须要做的。至于成果能够发表在什么样的学术期刊上,与成果的价值有着密切的关系。比较小的科学成果不可能发表在像《自然》《科学》这样的顶级学术期刊上,涉及重大科研成果的论文才有较大的可能性被顶级学术期刊采用。

曲昭伟是教授,他肯定知道做出了成果要发论文,他也肯定知道《自然》《科学》是什么级别的学术期刊。如果他真的推翻了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大论发在《自然》《科学》上也只能是《自然》或《科学》的荣耀。据我所知,曲昭伟也曾给顶级期刊投过推翻量子力学的大论,可是直接被拒,连找审稿人都免了。他也想过在自己学校的学报上发表大论,结果也没有得逞。如今这位自以为比牛顿、爱因斯坦还伟大的科学家只好在网络上吆喝两嗓子赚取几个点击。他的吆喝有时候很煽情,有时候也很民粹,可是论文能不能发不是看作者会不会讲煽情故事,也不是看有多少网民支持他。本身就是走错了道路,再怎么折腾也是白搭。

曲昭伟的大论不能发表,不是因为别人对他搞迫害,而是因为他的认知有问题。就像辽宁的那位下岗工人郭英森,只有初中学历,却号称能拿好多个诺贝尔奖。听起来也很吓人,可是同样无处发表大论。曲昭伟比郭英森只是多了一顶教授头衔而已。

精神疾病领域有一个夸大妄想症,患者往往认为自己有非凡的才能,容易把自己想象成大领导或伟大的科学家。疾病面前几乎人人平等,不论是教授还是初中学历的下岗职工,都有可能患病。


刁博


看到这个问题,内心只有呵呵两个字。在Nature和Science发文章?我想提问者大概不知道这两本期刊以为这什么。即便曲昭伟在厉害十倍,也绝对不可能在这两个顶刊上面发表文章。

Nature和Science发表文章,和其它杂志不一样。这两个期刊每年出版的文章数量极少。以去年为例子,Science上出版文章799篇,Nature少多一点,但也仅仅只有904篇。要知道,全世界的大学就好几万个,而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至少是几十万的。而这么多人从事科学研究,然而能够在发表在这两个期刊文章的人却不足2000个,概率可以说极小。

另外,Science和Nature需要全英文写作,我想对于基本没有发表过SCI论文的曲教授来说,似乎全英文写科学论文根本就不可能。而且,投到这两个期刊的论文,首先会被Science和Nature的科学编辑初审,有可能直接就给你毙了。除非你的文章有重大突破,之后他们还会组织专家进一步审查,评分合格之后才会送审。送审之后如果审稿人觉得不行,还是要拒绝。基本上一片Science上面的文章,需要经过几轮专家的审查,但凡有专家提出反对意见,基本上就以为着文章发不出去了。可想而知,每一篇Science和Nature的文章,都是经过千锤百炼,同行也认可的文章。而曲仅仅凭借自己的臆想就行发文章,简直可笑。第一步初审都不会过,更别说其它的了。

曲也只能够在头条上发发牢骚,抒发一下自己的意见了。正在进入科学界,曲只能够是笑话而已,而且是天大的笑话。


科学探秘频道


永圣以为:

在之前某帖子留言中,我曾提醒过,曲某人有可能是美分党。事情发酵到今日,永圣几乎可以肯定,曲某人洋奴无疑了。查一查曲某人及其亲近人员的财产状况,必有所获。

首先永圣以为,科学是可以质疑的。而且科学就是需要质疑,社会才能取得进步。但曲某人到头条来喊冤,显然走错了地方。姑且不论他说的是否有道理,专业的东西,头条有几人能懂?曲某人明知结果,却依然上窜下跳。无他,混淆视听,煽动舆情而已。他质疑别人,却不允许别人质疑他,和美分党的表现,如出一辙。

潘教授的研究,也只是量子科学应用的一个方向而已,很多东西,都还处于试验阶段。科学研究,说穿了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而试错,是每一个科研人员最基本的工作方法。

曲某人故意回避研究的实质性内容,只是说别人错了,如何令人信服?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网上有很多人已经被煽动了,不知出于什么心理,在哪里推波助澜,为曲某人站脚助威。

记得郭德纲说过一个笑话,一个外行跟科学家说,你那个火箭发射,应该用水洗煤,而且要精选的水洗煤,要去除杂质,要磨成粉,细度达到多少等等。如果科学家正眼看他一眼,那科学家就输了。

今天网上有些看客,和那个水洗煤火箭有什么区别?


司徒永圣


伪命题。论文只要有那个水平,两个期刊就可发表,否则免谈,与网民支持与否无一毛钱关系。


黄叶扬风


让网民支持曲昭伟教授在《自然》杂志发文这事儿很搞笑。有几个网民能把量子力学掰扯清楚?我不知道曲教授教的是什么专业,但他大约不是量子力学专业。一天到晚跟潘建伟院士较劲,泱泱大国,墨子卫星上天,远距离量子通信成功。况且美国等发达国家也在奋力研发量子计算机。难道整个科学院,科委,整个全世界没有一个人有他明白?我感觉整个一个民科的感觉。他写的稿子如果被自然杂志里某个民科编辑发了,就能证明他推翻了量子力学,爱因斯坦再世?


Qianqianzhujun


支持呀,凡是支持他在正规学术刊物上发文的都被他拉黑了或即将被他拉黑,显然头条不是科学研究的舞台,也不是争论和质疑的合适的场所,按他的说法,国家打压他,是利益集团因为造假而要维护自己的利益打压他,国外也不发表是西方国家为了欺骗我们的阴谋,这种想法不是神经病是什么?期刊不发表他的文章当然是认为他的论点荒诞不经,过不了审核那一关,所以他只好转战头条了,这种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只怪别人的人心胸狭隘,无法正视自己,拉黑别人也是完全能够理解的。这是他性格偏执的必然结果。


懒羊羊243973331


曲教授在网上发的文章算论文?顶多只能算一些质疑性的“观点”吧,一点论文的要素都没有!真担心教授指导的学生的论文也是这种风格,也以这种颠覆传统的方式发表论文。

国际权威杂志期刊如果可以发这种东西,不如再版《十万个为什么》送小学生更实际。查一下潘院士在这些权威杂志期刊上发表的文章有多少,谁是得到科技界的认同,立马见真章。


zhenhuan2


nature和science不是我开的[害羞]



科学路人甲


你以为全球两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和头条发帖子一样容易吗?那是两个权威科学刊物 专业性很强的 网民支不支持和他能不能发表根本两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