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要做一個武力和智力綜合排行榜,排名前10位在你心中都會是誰?

叨叨馬和喳喳雞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這個順序真不好排,但大家排的時候都忽視了一個關鍵的英雄人物——孫策。從武力來說,小霸王威震江東,鮮有對手。從智力來說,帶幾百借來的部隊橫掃千軍,幾年間就打下三分天下的基業,江東文武豪傑莫不拜服,領導能力超凡;孫策臨死前對江東未來的分析以及人事、外交、軍事的安排,可謂絲絲入扣、遠見卓識。曹操留下千古名句“生子當如孫仲謀”,就是羨慕孫家的少年英豪(有人說是孫權,但我覺得孫權遠不如孫策),所以孫策不排第一,誰有資格?

第二當屬周瑜,古人云“曲有誤周郎顧”,“羽扇綸巾,雄姿英發”是蘇軾先生稱讚周公謹的原話(後人以為是說孔明),忘記是哪位先生說得了“周公雅量與公瑾相交如飲澧醪”。

第三曹孟德,孟德年輕時單人行刺董卓,雖然未能成功,但英雄之風盡顯,曹操治國打仗就更不用說了,至於開創建安文學之風的大詩人之才,大家都知道,就不用說了。

此三人太突出,其它人實在不可相提並論。


堅持自然吸氣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文人都很謙虛,均不敢說自己的文章是最好的,沒人敢認天下第一。練武的都好勇鬥狠,均不肯說自己比別人差,都認為自己是最厲害的。在東漢末年群雄逐鹿,群星璀璨。每個人都有自己認為的排名,只是個人意見。

個人認為的三國謀略前十!不喜勿噴!

第十名:法正

法正可以說是蜀國的郭嘉,是劉備手下非常重要的謀士。說起劉備手下最重要的謀士,大家肯定會說肯定是諸葛亮啊,其實這個說法不對的,諸葛亮被各種影視劇神話了,其實諸葛亮主要管理的還是內政,出謀劃策的是法正。劉備對於法正的信任可能都超過諸葛亮,因為他是劉備時代唯一一位有諡號的大臣。正是法正的分析形式,劉備才進攻漢中,獻奇策斬殺夏侯淵,劉備在漢中稱王之後封他為尚書令、護軍將軍。可以死的太早。

第九名:荀攸

三國時期魏臣,荀彧(xun,yu,不念苟或)之侄,是曹操帳下重要的謀士之一,在郭嘉死後他排第一,成了曹軍營中挑大樑的人物。曹操在攻打張繡,呂布,袁紹的強敵的時候,荀攸都在曹操身邊出謀劃策,很受曹氏家族敬重。鍾繇為荀攸整理撰寫他設想的12條奇謀妙計,還沒寫完鍾繇就去世了,因此那些妙計就失傳於後世。可以他的忠君思想太重,不同意曹操稱帝,因此被賜死,可悲。

第八名:周瑜

東漢末年東吳名將,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的說法。年少跟隨孫策平定江東,臨終遺囑孫權:外事不決,可問周瑜。周瑜和張昭一起共同輔佐孫權,並且舉薦魯肅等人才。赤壁之戰指揮全軍襲擊曹軍取得勝利,挫敗了曹操一統天下的目標。赤壁大戰之後,下南郡與曹仁相持,中箭負傷,與諸葛亮較計賽謀,定下假塗滅虢等計策,最後終於死於巴陵,時年三十六歲。美姿容,精音律,多謀善斷,心胸寬廣,忠君愛國。翻開正史可以發現本傳中的周瑜毫無缺點,確實是個完美之人。

第七名:龐統

鳳雛先生,臥龍鳳雛得一可按天下!劉備手下重要的謀士之一,才智與諸葛亮齊名但是長相不可描述。與諸葛亮同時拜為軍師中郎將,劉備與劉璋決裂時獻計劉備三策。龐統隨劉備取蜀,設計斬殺楊懷、高沛,得涪水關,但在攻雒城之際疑諸葛亮欲爭功,不聽其書信勸阻,冒進至落鳳坡,中張任埋伏,被亂箭射死。年僅三十六歲,追賜統為關內侯,諡曰靖侯。所葬之處被稱為落鳳坡。

第六名:魯肅

東漢末年傑出的戰略家、外交家。建安二年,魯肅率領部屬投奔孫權,為其提出鼎足江東的戰略規劃,因此得到孫權的賞識。曹操率軍南下,直撲江東,孫權的部下很多都是勸說投降,雙方的實力相差太大,但是魯肅力排眾議堅決主站,魯肅提出聯劉抗曹,親自出使荊州,取得了理想效果,為赤壁之戰的勝利創造了先決條件。赤壁之戰勝利之後,勸說孫權借荊州,在當時說無疑是正確的決定。魯肅四十六歲就早逝了,沒有交代什麼原因。孫權為他節哀,以後東吳失去了以和為主的魯肅,呂蒙襲取了荊州,但也打破孫劉聯合得堡壘,直接加速了蜀與吳的滅亡進程。

第五名:司馬懿

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是輔佐了魏國四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最顯著的功績就是兩次率軍成功阻擊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曹操死後是曹丕帳下重要的智囊團主要人物,掌握重權。後期受曹爽的排擠,發動政變斬殺曹氏一族,實際掌握魏國大權。我不喜歡司馬懿,特別不喜歡!不要問問什麼?

第四名:荀彧

注意念xun,yu,不是苟或。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戰略家,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荀彧在戰略方面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計劃,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戰術都是荀彧的功勞。為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戲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被曹操成為吾之子房,但是荀彧和荀攸一樣忠君思想牢固,被曹操忌憚,調離中樞在壽春憂鬱成病而亡(有的說是被曹操毒殺)。

第三名:賈詡

東漢末年著名的謀士,被稱為毒士。張繡曾經用他的計策二敗曹操,官渡之戰之前也是他勸張繡投降曹操。曹操在官渡,戰馬超韓遂等重要時刻都曾用他的計謀曹操佔荊州想乘機順江東下為賈詡勸阻,說應該安撫百姓等待時機,曹操不從,結果在赤壁之戰中大敗而歸。立魏王太子的事情上他巧妙地引用袁紹劉表的例子達到了立曹丕為世子的目的,雖然賈詡是曹丕的心腹,但立曹丕確實是當時合適的選擇。曹丕稱帝后自然對賈詡感激萬分,立刻封他為太尉,三公之一。

曹丕曾經問他是先滅蜀還是滅吳,賈詡建議先建設國家在動用武力征服,但是曹丕已經即位,狂妄自大,果然徵吳無功而反。賈詡謀人、謀己、謀天下都達到了很高境界,賈詡在封為三公之後毫不張揚,而是明哲保身。曹在魏國的高級謀臣中,賈詡善始善終,避免了悲劇的發生。

第二名:諸葛亮

我知道到這個時候,有人開始噴了,不好意思我更喜歡第一位。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外交家、發明家、軍事理論家。號臥龍。著名的隆中對流傳千古,策動孫劉聯盟,在赤壁之戰中大破曹操,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每次劉備出征,諸葛亮是負責鎮守成都,為劉備的後勤部長。劉備在東征奪回荊州的途中被打敗,撤退至永安,諸葛亮大嘆可惜法正逝去,否則必能阻止劉備東征之舉。

劉禪繼位,封諸葛亮為武鄉侯領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務,都依賴於諸葛亮。七擒孟獲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討伐雍闓、孟獲,諸葛亮採取參軍馬謖的建議,以攻心為主,先打敗雍闓軍,再七擒七縱孟獲。北伐—六出祁山,斬魏將王雙,擊退郭淮退,大破魏後將軍費曜、郭淮於陽溪,後又設計射殺張郃。後諸葛亮卒於五丈原。 “死諸葛走生仲達”事。其“鞠躬盡力,死而後已”的高尚品格,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敬仰和懷念。

第一名:郭嘉

三國有一名句,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郭嘉一直被世人尊稱為鬼才,因為他的計策非常的出其不意和大膽。郭嘉原本是袁紹手下的謀士,但是郭嘉認為袁紹不是一成大事的人,後來投靠曹操。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是正好郭嘉死的那年,劉備才將諸葛亮請出山。我就是喜歡郭嘉,

討張繡,郭嘉詳細立體的分析了曹操與袁紹的狀況對比,勸說曹操征討呂布。討呂布,郭嘉看出勝機以項羽為例勸諫曹操,提出有勇無謀者若之氣衰力竭只時便不久於敗亡的觀點,勸曹操急攻。果然一鼓作氣擒殺呂布。官渡之戰,郭嘉說袁紹性格遲緩多疑,就算要偷襲也不會很迅速。如果實行閃電戰,必然得勝。江東小霸王剛剛成就江東霸業,這個時候曹操和袁紹在官渡對峙,曹軍得知這個消息都很畏懼,只有郭嘉料道孫策本人又輕率疏於防備。如果有刺客伏殺,必然死於匹夫之手。果然,孫策死於刺殺。

郭嘉利用反間計輕而易舉的分別擊破了袁尚袁譚,郭嘉建議曹操多多招募重用河北名士,收附民心,徹底鞏固目前的控制抵禦。袁尚逃入烏桓。郭嘉進言現在必然沒有防備,突然發動攻擊,一定能夠將他們覆滅。曹操聽從了郭嘉的建議,立刻進兵遼東。大破倉促應戰的敵軍。

但是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諡曰貞侯。三國殺之中郭嘉的技能就是天妒,可見才情之高。


小胖叨叨叨


既然是武力和智力的綜合,那麼過於偏重一面的就不合適列入了,比如諸葛亮,論智力屬於頂級,卻沒有出手的記錄,戰場上也不用他出手,所以列入沒有意義。還有《三國演義》裡的陸遜,妥妥的儒將,和諸葛亮類似,魯肅同理。還有呂布,武將中的頂級,但是在發展整個過程中,看不到睿智的一面,把他列入並不妥當。還有張飛張三爺,粗中有細,有時候智商暴表,比如義釋嚴顏,打敗張郃等等,但是鞭打親兵,導致身亡是硬傷,就不列了,可惜。所以,既要符合擁有一定的武藝,又要有高智商的表現,不好找,卻不是沒有。



第十位,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在小說裡,廖化可是從黃巾起義就出場了,一直活到小說最後,中間經歷過無數的對戰,特別是經歷了襄樊之戰,失荊州,以及夷陵之戰都成功存活。所以,以廖化最多二流水平的武藝,能如此高壽,沒有智商的保證,恐怕難以想象。



第九位,丁奉,沒錯,這是另外一位老將,演義中一箭射中東吳最忌憚的名將張遼,導致他傷重而亡。另外,《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三回》回目就叫“丁奉定計斬孫綝”,過程就不用多說了,這也和正史差不多。

第八位,鄧艾,姜維的老對手,也是蜀漢滅亡的掘墓人。之所以排名靠後,主要是滅蜀之戰,嚴格說不單單只是鄧艾一人功勞,入主成都後,又居功自傲,導致殺身之禍,所以拉低了排名。

第七位,呂蒙,早年作戰英勇,孫權勸學後,對呂蒙的智商明顯拔高了許多,才有迷惑關羽,最終勸降糜芳,傅士仁,偷襲了荊州的基礎。可能有朋友會問,畢竟是設計造成關羽敗亡的謀劃者,排名怎麼會這麼低,關鍵是東吳偷襲荊州,是需要很多客觀因素的達成,比如孫權聯合曹魏,陸遜的計謀輔助等等。



第六位,姜維,基本上在以一己之力在和曹魏的眾多名將如郭淮,鄧艾等人抗衡,又要應付朝廷中反對他的勢力,難度相當大,沒有智商不可想象。在蜀漢滅亡後,姜維還做了一件難度超級的事,就是利用鍾會的野心復國,可惜最後失敗了,假如成功,那這份智商得排名第一了。

第五,張郃,也許武藝不及徐晃,英勇不及張遼,但是論機變,絕對是佼佼者,比如街亭之戰。而且,張郃和眾多頂級高手如五虎上將中的趙雲,馬超,張飛交過手,雖然失敗,卻都能全身而退,到了後期幾乎無敵了。另外,張郃也是最後一個退出舞臺的五子良將,而導致他身亡的木門中伏,更像是被司馬懿和諸葛亮聯合清除的。

第四,關羽,劉備起兵之初,只有劉關張三人,後來輾轉建立了蜀漢,作為劉備最重要的助手,智商能差到哪裡去?後來發動襄樊之戰,打得曹操想遷都,更是證明關羽不止有武藝還有智謀。後來,關羽的敗亡,荊州的丟失,關羽確實有責任,但是問題不是出在關羽的武藝智商,而是情商。並且,關羽是在曹魏,東吳,內部的叛將三方聯合絞殺下,才軍敗身死的。所以,要消滅關羽,本身就不容易,需要很多客觀條件。

第三,趙雲,除了武藝和忠誠,趙雲讓人印象最深就是有勇有謀了。比如長坂坡一戰,身陷重圍的趙雲就是利用曹操的不放暗箭的命令,以及搶來的青虹劍,成功的救出阿斗,以及殺了50多位曹魏名將。所以,沒有智商的保證,僅僅憑血勇和武藝,只怕也不能如此順利。後來,漢水一戰,趙雲的“空營計”成功打退曹魏的追兵,更是智商的體現。最後,五虎上將裡,趙雲是最後一個去世的。



第二,周瑜,演義裡,諸葛亮三氣周公瑾,最後把周瑜氣死,好像顯得周瑜智商很底下之感。不要說這是小說杜撰,即便以小說的角度,周瑜本身的智商就不低,只是運氣不好遇到諸葛亮而已,所以才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嘆。所以,周瑜在小說裡,智商僅次諸葛亮,主要是氣量拉低了而已。

那麼,小說裡綜合武藝和智商,排名第一的是誰呢?

大飛熊認為是劉備。當然,很多朋友認為劉備只會哭,還發動了夷陵之戰,間接把老命給丟了,憑什麼排第一呢?不急,聽大飛熊慢慢分析。首先,劉備可能是演義裡隱藏的一位高手,比如第一回解關羽,張飛紛爭時,就是劉備給分開的纏鬥。其次,三英戰呂布,劉備一上去,呂布就抵擋不住了,沒有過硬的武藝,是不能成為壓垮呂布最後一根稻草的。



可是,劉備為什麼平手很少出手,讓人對其真實的武藝很模糊呢?關鍵就是人家的智商了,劉備一向是以皇室自居,早定位自己為帥了,作為領導當然要有所保留,更不能以身犯險了。另外,劉備還有超強的預知危險逃跑能力。最後,不提五虎上將對劉備如何了,連智商第一高的諸葛亮都是被劉備請出來的,還在劉備去世後,鞠躬盡瘁的為劉備兒子賣命,劉備排第一,實至名歸。


大飛熊騎士


這個排行榜,直接就排除了諸葛亮、龐統、法正、張松、魯肅、陳宮、郭嘉、賈詡、許攸、田豐等等一眾謀士,他們雖然智商超高,但是大都手無縛雞之力。這裡面大概也就諸葛亮武力稍稍高一點點,他年輕的時候也曾經騎馬佩劍,只不過年紀大了身體不好,到哪都坐個輪椅。武力值變成負的了。

再一個就是排除了一眾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武將。第一個被淘汰的就是呂布,其次是典韋、顏良、文丑、許褚、甘寧等等。差點忘了,還有上將潘鳳!

經過綜合考量,排行榜如下:

第一是徐庶。

論智力,徐庶是第一流的謀士,與龐統、法正、魯肅、荀彧等相當。略遜於諸葛亮、郭嘉、賈詡。論武力,徐庶夠的上劍客的身份!戰場衝殺可能略遜於五虎上將。但是行刺暗殺、江湖決鬥卻在五虎上將之上

徐庶武力智力都是三國第一流的存在,綜合素質最高,排第一當之無愧。

第二是趙雲

按照評書裡的武力體系,趙雲是三國第一勇將,能夠一人單挑顏良文丑二將還不落下風。可見其武力多麼恐怖。按照三國演義的標準,趙雲武力與關羽張飛在伯仲之間。

智力是五虎上將中最高的。在戰略上有獨到的見解,特別是勸諫劉備不要討伐東吳,句句點到要害。儼然一流謀士。

第三是關羽

武聖人、萬人敵,武力絕倫,勇冠三軍。

智力也是超群,世傳關公通春秋,精通春秋的人,智商絕對剛剛的。水淹七軍,智力上碾壓曹魏五子良將於禁,更是關公高智商的證明。

綜合而言,關公武力絕頂,智力一流。

第四是周瑜

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周瑜智計無雙,能與諸葛亮鬥智。智商超越五虎上將和五子良將,可惜武力太弱,這一點比較吃虧。

第五是姜維,第六是張遼,第七是張飛,

第八是曹操

這個需要特別說明一下。

曹操的智力碾壓一切,是整個三國最詭計多端的人,不論是不論是內,政外,交還是行軍打仗,幾乎算無遺策。智商太高了。

差就差在個人武藝不精。但凡他武藝高點,早把董卓刺殺了。

第九是高順,第十是曹仁。


上將噯福斯


《三國演義》武力和智力綜合排行,排名前10位的都有誰呢?

先來看看武力排行

第一位:趙雲趙子龍

趙子龍是接近於完美的英雄,不但武藝高強,而且驍勇善戰,曾七闖曹營,救幼主阿斗。忠義可嘉,智勇雙全是難得的帥才。

第二:呂布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雖然有勇無謀,但其武藝超群,在三國演義中,論單打獨鬥,卻沒人能和他相比,腳下赤兔馬,手中方天畫戟,而且還娶了貂蟬為妻,官拜諸侯,是一位非常厲害的人物。

第三:關羽關雲長


關二爺也可以說是戰神級的人物了,誅顏良,斬文丑,溫酒斬華雄,追隨劉備出生入死,而且義薄雲天。

第四:張飛

勇冠三軍,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張飛,手中丈八蛇矛,雖然在第一次和呂布打鬥時,沒有取勝,但在第二次戰鬥時,兩人打成了平手,也是一個非常厲害的人物了。

第五:黃忠

曾於長沙鎮和關羽大戰一百回合,而勝負未分,是一位難得的帥才。

智力排行榜

第六位:諸葛亮

為劉備制定了三分天下的策略,未出草廬,便知天下三分。就是用來形容諸葛亮的。草船借箭、空城計、孔明借東風,諸葛亮在三國演義裡的表現就是智慧的化身,太牛了!

第七位:司馬懿

要說三國演義中,能和諸葛亮旗鼓相當的,那除了司馬懿還能有誰呢?但他終究還是遜了諸葛亮一籌,要不然怎麼會沒識破諸葛亮的空城計。就表現而言,排在智慧的第二位,還是可以的。

第八位:劉備

劉備是仁義之師,謙謙君子的代表性人物,主張以仁義治天下,手持雙股劍,是一位能文能武之人。

第九位:曹操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利用挾天子以令諸侯,迅速擴張自己的實力。手下良兵強將不計其數,而且遇到事情還會集思廣益,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帥才。

第十位:孫權

赤壁之戰就是他派周瑜去執行的,雖然不是他指揮的,但足以說明他用人的功力很深,而且陸遜也是他發現的人才,陸遜火燒連營,把劉備的軍隊打的潰不成軍,很厲害!

小夥伴們,在你們心目中,誰是三國演義裡,武力第一和智力第一的人呢?


小劉侃西遊


答:三國演義故事本身是一個過程,人員成長也是個過程,比如呂蒙前期只是個武將,後期也算文武全才了。排名前十人如下:

1、張遼,字文遠,漢末三國時期曹魏名將,西漢武帝時期聶壹的後人。先後跟隨丁原、何進、董卓、呂布,恪盡職守,歷盡坎坷。終於在呂布勢力被曹操消滅後,張遼歸屬曹操勢力。後封晉陽侯,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名將之一。

2、皇甫嵩,,字義真.東漢末期名將,雁門太守皇甫節之子、度遼將軍皇甫規之侄。出身於將門世家,後任北地太守。黃巾起義爆發後,率兵討平黃巾之亂,戰後因功升任左車騎將軍,領冀州牧。晚年曆任車騎將軍、太尉、光祿大夫、太常等職。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名將之一。

3、 關羽,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人。漢壽亭侯。早年跟隨劉備張飛等人輾轉各地,為求發展而顛沛流離。隨劉備勢力逐漸壯大,關羽則長期鎮守荊州。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名將之一。

4、周瑜,字公瑾,廬江舒人 。漢末時期東吳名將,“孫權稱讚周瑜有“王佐之資",范成大譽之為“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名將之一。

5、陸遜,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人。三國時期孫吳政治家。跟隨孫權四十餘年中,統領吳國軍政大權二十餘年。其為人深謀遠慮忠誠耿直。一生出將入相,被贊為”社稷之臣“。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名將之一。

6、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魏晉時期著名戰略家、政治家和文學家。其人博學能文,清廉正直。死後獲贈侍中、太傅,諡號“成”。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名將之一。

7、王濬,字士治,弘農郡湖縣人。出身於世代二千石的官吏之家,博學多聞,美姿貌,多謀善戰。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名將之一。

8、姜維,字伯約,天水冀縣人。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

9、鄧艾,字士載,義陽棘陽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軍事家。其人文武全才,深諳兵法,對內政也頗有建樹。

10、朱儁,字公偉。會稽郡上虞縣人。東漢末年名將。


會飛的肥羊


第十名 姜維 武力8分 智力5分  姜維《三國演義》中少有的文武兼備的智勇雙全之士,假投降計謀破滅後,姜維自刎身亡。魏軍剖其腹,見姜維膽如雞卵。姜維膽大,這是出了名的,正因為膽大所以有勇。而其在天水用計,竟然讓師父諸葛亮中了圈套。這也是膽大弄險所取得的戰果,贏得的名聲。也就是在天水一戰中,姜伯約大戰趙子龍。當時,雲大驚,暗忖曰:“誰想此處有這般人物!”趙雲見了諸葛亮,竟然忘記了中計兵敗,反倒是直誇姜維好槍法。  姜維智勇雙全在天水一戰中表現得淋漓盡致,更得其師諸葛孔明衣缽相傳,智謀當是更上層樓。後來,姜維維持蜀漢近三十年,是三國後期非常著名的將領。姜維在九次征伐中原中,曾經困司馬昭於鐵籠山,屢敗一生之敵鄧艾,攻擊實力在當時屬於超一流水平。但是,姜維未能在治理朝政方面得諸葛心得,不得不沓中屯田避禍。同時,姜維的防禦體系存在嚴重BUG,蜀漢滅亡,姜維應承擔一定的責任。

第九名 鄧艾 武力7分 智力6.5分。鄧艾是三國後期有勇有謀的重要將領,就是此人大膽從陰平險境偷渡,出其不意殺到蜀漢都成之下,蜀國就此滅亡。鄧艾曾與姜維在祁山大戰,智敗姜伯約。但是,鬥陣法則是姜維取勝。而姜維棄糧得勝,但卻失去了許多糧草,棧道也被燒燬,這一仗誰也沒討到便宜。鄧艾與姜維可謂棋逢對手,將遇良才。但是,從總體來看,姜維基本上只是贏得了局部戰役的優勢,鄧艾則是在魏蜀對抗中,贏得了攻守兩端的勝利。不過,鄧艾最終未能算計過司馬昭。在滅亡蜀漢之後,驕傲自大,誇耀戰功,自作主張封賞手下。鍾會乘機向司馬昭告狀,兵採納姜維之計,命手下大將衛瓘監禁。而後,鍾會死,衛瓘害怕鄧艾復出報復,隨遣田續於綿竹斬殺鄧艾父子。  鄧艾有智謀,也能臨陣對敵,其子鄧忠得其傳授武藝,與師纂成為手下兩員得力大將,攻城掠地,頗有建樹。但鄧艾得意忘形,自取滅亡,是其智短之處。

第八名 司馬昭 武力4.5分 智力9分。司馬懿長於智謀而短於武功,他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則有勇有謀,尤其是司馬昭,為後來的三國歸晉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司馬昭雖然在《三國演義》中智謀表現不如司馬懿,但是,卻在大智慧方面有超過其父的卓越功績。司馬昭繼承了父兄事業,在老一輩智謀之士相繼辭世後,統領魏國軍隊與蜀漢、東吳作戰。尤其是面對姜維瘋狂的進攻,均被司馬昭所瓦解。公元263年,司馬昭開始伐蜀,啟用鄧艾、鍾會兩面進攻,滅掉蜀漢。同時,製造矛盾一舉將兩大野心家剪滅,根除了後患,為司馬炎篡位建立西晉蕩平了道路。雖然功業很大,但畢竟司馬昭所處的時代不同,超一流的謀士早已作古,他的對手遠遠比不上前輩。因而,其智力得分不會太高。  司馬昭也能上陣殺個三招五招,雖然從未親自出馬,但屢於亂軍中揮劍衝陣或突圍,還是有一定武功的。

 第七名 周瑜 武力4.5分 智力9分。蘇東坡《念奴嬌·赤壁懷古》中“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講的就是周公瑾。周瑜是儒將,能文能武。當年,蔣幹盜書時,周瑜搞群英會,作歌舞劍,證明周郎是練過武功的。赤壁大戰,原本是周瑜的功勞,被羅貫中記在了諸葛亮的名下。儘管如此,苦肉計、詐降計、離間計、火攻計,等等,若非周瑜苦心孤詣的連續設計,就沒有赤壁大戰的勝利,三國鼎立的局面就不會出現在中國歷史之中。  當然,按照《三國演義》的講法,周瑜氣量狹小,被諸葛亮活活氣死。所以,智力得分要打點折扣,總評分與諸葛亮持平。

第六名 司馬懿 武力3.5分 智力10分。諸葛亮一生之敵,但卻是最終的勝利者。孔明六出祁山,均被司馬仲達擊退。其子司馬昭繼承事業,滅掉蜀漢,其孫又滅掉東吳,結束了三國分裂局面。武力10分,與諸葛亮持平。但司馬懿臨陣始終是頂盔貫甲,一身武將裝束,也是時刻準備拔劍殺敵的。因而,其武力值要比諸葛亮高出一點。

第五名 關羽 武力9.5分 智力5分。

關雲長的武功很高,排位蜀漢五虎大將之首,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都是其顯赫的武功戰績。但因為上限有呂布,便要扣掉一些分數了。  關羽的智力也是非常了得的,給5分有點低了。關羽奉命守荊州,九年之間攻拔襄陽,威震華夏,但有武力是絕對不行的。在鎮守荊州與曹操集團對抗時,先後擊敗曹仁、于禁等以智力見長的曹軍大將,足見其實為智勇雙全的三國第一戰將。  不過,關公沒能執行“北拒曹操,東和孫權”的戰略決策,最終丟掉荊州,且命喪東吳,智力得分因此而大打折扣,5分又嫌高了點。

第三名孫權 武力6分 智力9分。孫權綜合得分與曹操持平,主要是靠武力稍微佔優。孫權父子三人中,孫策第一,孫堅第二,孫權應排在最末。雖然如此,以孫家的武學修為,孫權的武功也差不到哪兒去。不過,孫權從未臨陣對敵,其武力到底怎樣也無從參考。有兩件事情,可以稍微看到一點他的武學修養。這件事情就是在赤壁之戰前,東吳御前會議討論是戰是降的時候,孫權最終採納了周瑜、魯肅的建議,決意跟曹操決一死戰。為表決心,孫權揮劍砍掉案桌一角。另一件事情是與劉備較勁,各自用劍劈開了“恨石”。但孫權畢竟沒有出馬與敵人對陣,三國創始人中,武力肯定要低於劉備了。  同樣,作為三國的開國君主之一,孫權從實際出發,韜光養晦,建立了霸業。而且,也能在關鍵時刻知人善任,打贏了赤壁之戰、夷陵之戰,攻陷了荊襄九郡,建立了東吳政權。這樣的大智慧,只有曹操、劉備能夠與之抗衡。

第二名 劉備 武力7分 智力8.5分。劉備乃人中龍鳳,胯下的盧寶馬,掌中雙股寶劍,曾在虎牢關聯手關羽、張飛惡鬥呂布,雖然是一個薄弱環節,被呂布利用而退走。但這是羅貫中筆下唯一的上陣對敵的三國首腦。諸葛亮火燒博望坡時,劉備被安排引一隊兵馬為趙雲後援,引誘夏侯惇中計。書中說道:“玄德自引軍衝將過來,接應交戰。”對面是夏侯惇,劉備也能與之交戰,雖然沒有細寫是否跟對手打了幾個回合,畢竟還是親自出陣了。劉備武力看來不弱,至少能排進所有三國首腦前三名。  智力方面,劉備也屬於大智慧之類。桃園結義後,劉關張第一戰就殺掉黃巾軍將領鄧茂、程志遠,劉備用計大破黃巾軍。羅貫中有詩讚曰:  運籌決算有神功,二虎還須遜一龍。初出便能垂偉績,自應分鼎在孤窮。  劉備基礎最為薄弱,後來竟然成為三足鼎立之一足,建立蜀漢霸業,也是其智力非同尋常所致。

第一名 曹操 武力5.5分 智力10分。曹操也是從行伍中一刀一槍拼殺出來的,沒有一點武力是做不到的。曹孟德曾任司隸校尉,這是一個武職,率領由一千二百名中都官徒隸所組成的武裝隊伍,也證明他有一定的武功。曹操帶兵,也是一身戎裝,臨陣親自指揮作戰。但是,曹操並沒有像劉備那樣,親自上陣與對手廝殺,所以,武力應比劉備低些。


史學速遞


三國演義文武雙全排名如下。智力如郭嘉諸葛亮司馬懿等。。不在排行榜,武力如呂布張飛典韋不在排行榜。

個人理解綜合排行如下。

第十曹仁

第九鄧艾

第八姜維

第七陸抗

第六陸遜

第五張遼

第四周瑜

第三關羽

第二趙雲

第一曹操


吃我一根棒


智勇雙全的三國人物,求這樣的排行榜還是很少見,還是按三國演義為基礎來個TOP 10!

No.1,周瑜!輔佐孫策打下江東基業,赤壁之戰為主帥,打敗如日中天的曹操,奠定“三分天下”基礎。周瑜是三國演義中最不好界定文武之人,文韜武略為其時第一人。蘇試的赤壁懷古中“遙想公謹當年,小喬初嫁了,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何等風流!令人神往!

No.2,趙雲趙子龍!趙雲被譽“一身是膽”,長板坡在曹營中殺個七進七出,無人能敵,是其勇!漢中之戰中設“空營計”為其智!截江奪阿斗,勸諫劉備不要發動夷陵之戰顯其戰略眼光。趙雲本就是羅貫中塑造的三國“完人”。

No.3,張遼張文遠!自降曹操,參加無數戰役,而逍遙津一戰,雖無三國“三大戰役”之重要,但八百破10萬,江東小兒聞名不敢夜啼,可謂登峰造極。雖武力值未入超一流行列,但以智勇雙全,可入前三。

No.4,鄧艾!後三國時代,父子獨拒蜀漢,使姜維九伐中原無功而返,後親率士卒,偷渡陰平,至使蜀漢滅亡,首功一件。智勇雙全排行榜,當有其位。

No.5,姜維姜伯約!諸葛亮死後蜀漢的掌兵之人。天水關前曾戰平過年邁的趙雲,九伐中原雖不能勝,可也曾接箭射殺過名將郭淮。蜀漢滅亡後還假意降魏,挑動鍾會謀反。與鄧艾是後三國時期“一時瑜亮”。

No.6,張飛張三爺!三國上半部,張飛以莽撞和喝酒誤事聞名,可自當陽橋頭疑兵+大喝退了曹兵後,張三爺似乎開了竅,後面就有勇有謀起來,義釋嚴顏打開入蜀通道,瓦口關小道破張郃。完成華麗轉身。

No.7,呂蒙!這個“吳下阿蒙”,東吳的水軍大都督,白衣渡江,偷襲荊州,致關羽兵敗身亡。此戰對三國形勢有巨大作用。可能是反感這種背後插刀的行為,給他的排名低了些。

No.8,陸遜!東吳夷陵之戰的主帥,三國定型之戰,火燒劉備連營,三國三大戰役之一。陸遜在呂蒙白衣渡江時也貢獻過智慧。東吳幾個都督在演義中,智強武弱,也影響其排名。

No.9,曹仁!在曹操陣營中,曹仁一直是級別極高的大戰,常用在保證糧道和後方的關鍵地方,多為獨立領兵。曹仁善守,在曹操赤壁兵敗後,曹仁抵抗住了東吳、關羽的輪番進攻,成為曹魏屏障,排名應有其位。

No.10,黃忠!黃忠加入劉備集團很晚,可是能名列五虎(或四方大將),正是在漢中戰役中,有勇有謀,與法正聯手,大敗曹軍,斬夏侯淵。劉備一生中與曹軍交手無數,真正完勝曹軍的,只此一場,這比劉關張趙,以及後來的諸葛亮、姜維戰績都好。有勇有謀者當有這員老將。

諸葛亮、司馬懿等,更多的算是文官謀士,更多是“智”,故沒列入。

以上排名,多依照三國演義,別拿著正史在這討論。歷史中真正智勇雙全,文韜武略的三國第一人,應該是曹操。一生征戰無數,大多親臨指揮,又是建安文學之代表,還著有兵書。因其多定位是君主,沒有列入。(孫策也屬君主,亦未列入。)

歡迎討論!





淨月暖陽


自古有云:“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三國曆史距今已有將近1800餘年,後人評論全靠史書,沒有親看見過、切身體會,何來完全正確的答案?況且排名這種東西,自古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貿然排序,有失公平。

筆者在這裡不做排序,只是將自己認為能夠進入前五的人列舉,外加筆者自身拙見,看官自行定奪。

三國的歷史本就是文臣、武將齊聚一堂的爭鳴時期,但又不乏一些文治武功兼備的歷史人物。所以筆者在此不僅僅按照文武分類,而是將他們分為政治家、謀士、武將。

政治家

政治家能夠進入前五名的有曹操、孫權、劉備、諸葛亮、司馬懿。(不按先後)

曹操

自古以來,曹操的名聲都不太好,但是這不影響他是三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畫家。三國時期最大的三場戰役,有兩場就是曹操打的。雖然赤壁兵敗,但其功績尚存。俗話說瑕不掩瑜,對待古人還是稍微客氣一點比較好。

曹操戰功自不必多說,有目共睹。他的政治建樹也是十分巨大的。曹操的唯才是舉是首次打破士族階級主導政權的偉大嘗試。只是可惜,曹丕即位之後立刻與新士族抱成一團,造成了嚴重的門閥政治,但這一點,錯不在曹操。

其執政之時,興修水利,安置流民,實行租調製度,鼓勵農桑,使得曹魏地區經濟繁榮,人丁興旺,奠定了三國第一大國的基礎。

除此之外,曹操還是一個有詩情畫意的政治人物,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曹操是魏晉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觀滄海》、《龜雖壽》人們已經耳熟能詳,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璀璨明珠。這樣一個文武全才的政治家,排進前五是絕對沒有懸念的。

孫權

孫權繼承孫策基業之後,穩定了江南秩序,繁榮了江南經濟。與劉備結盟抗擊曹操,鞏固了江南基業。後又派遣呂蒙奪取荊州,擴大版圖。發現臺灣,收入囊中。如果認為孫權沒有什麼真才實幹的話那就大錯特錯的。孫權妥善的處理好了孫氏集團與江南世家大族的關係,鞏固了孫氏集團的政治手腕,對孫吳政權的穩固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劉備

很多人不知道,劉備其實也是被《三國演義》嚴重弱化的人物之一。劉備出生貧賤,以一己之力建立蜀漢政權,單憑這一點,進入前五絕對沒有絲毫問題。

劉備未成氣候之前就已經仁義滿天下,這可不是《三國演義》虛構出來的。從善如流,施恩布澤,廣羅天下之英才,成就帝業,進入前五實至名歸。

諸葛亮

或許有人會說,諸葛亮難道不應該是謀士,怎麼成為政治家了?這裡筆者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諸葛亮本身就是政治家,其政治才幹遠勝于軍事謀略。《隆中對》為劉備建立了政治綱領,劉備也是按照這一綱領付諸行動,最終建立蜀漢。

其次是諸葛亮主政蜀國的那些年,由於劉備扔下的爛攤子,諸葛亮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把自己一輩子貢獻給了蜀漢政權,竭盡全力維護蜀漢秩序。迫於壓力發動三次北伐,國力損耗嚴重,但不失為一代賢明政治家。

司馬懿

司馬懿算是三國之中最能韜光養晦的政治家、謀略家。曹魏政權中後期的頂樑柱。不僅僅抵抗了諸葛亮的北伐,而且步步蠶食,讓司馬氏篡奪曹魏政權。我們現在習慣說司馬懿是一個陰險小人,一個十足的陰謀家。但是政治人物不能道德化,誰有能耐誰當家。司馬懿主政期間,努力發展農業水利,魏國繼續鼎盛,這些政治成就是不能抹黑的。

如果要再加兩個的話,筆者認為應該是魯肅、荀彧。魯肅曾經為孫權策劃了孫吳版的“《隆中對》”,核心要義仍舊是三分天下。只不過當時的劉備實力尚微,魯肅策劃的是曹魏、東吳、劉表三分天下。現在看來,不失為一個正確的政治綱領。

荀彧,曹操早期智囊團隊人物,曹魏傑出政治家,為曹操規劃了平定北方的政治方略,而且荀令君忠心侍漢,規勸曹操不要稱王,但是曹操不聽,這也是二人決裂的根本所在。

武將

武將而言,能進前五的應該是呂布、關羽、孫策、張遼、趙雲。其實嚴格來說,三國本來就是武將叱吒風雲的舞臺,傑出的武將實在太多。張飛、徐晃、于禁、典韋、太史慈、、黃蓋、馬超等等,都為當時豪傑。筆者在這裡僅按照影響力的深遠寥寥講述,畢竟這個真的不好排。

呂布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呂布被黑成了“戰五渣”,筆者像可能是與呂布本身道德水平有很大的關係。畢竟,“三姓家奴”這個稱呼是呂布的標配,投靠就投靠吧,呂布還要殺了原先的主子,這一點自古以來都是不被認同的。

正所謂“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呂布的戰鬥力那可不能抹黑。就拿曹操來講吧,曹操平北定北方,呂布成為了首當其衝的目標,如果呂布真的那麼碌碌無為,戰力低下,曹操需要那麼關心,嘛?隨便派一個大將去搞定就行了,何必親自征討。就連親劉派的《三國演義》都能描寫“三英戰呂布”僅僅戰成平手的局面,這種戰鬥力需要猜疑嘛?

關羽

在這裡,筆者不得不說,關羽是被《三國演義》嚴重美化的歷史人物之一,其很多戰績都是羅貫中“代打”的。就拿最經典的“溫酒斬華雄”來說,其實華雄是被孫堅殺的,和關羽沒有什麼關係。

但說歸說,關羽戰鬥力還是驚人的,斬顏良、誅文丑是確有其事。而且關羽以忠義著稱,是不可多得的將才,曹操對其愛不釋手,牽腸掛肚,仍舊無法打動關羽的心。這等忠義之輩與呂布形成了鮮明對比,亦使後人傳唱至今。

孫策

“江東之虎”孫堅的長子孫策,絕對可以稱得上是戰神般的人物。孫策自小就有勇有謀,力大無窮,而且“美姿顏”,也就是說是一個很剽悍的“小鮮肉”。年輕時候勇猛無比,人送外號“小霸王”,試想,能獲得項羽名號的人戰鬥力能差嘛?

其一生奮鬥,拿著傳國玉璽從袁術手中換來些許兵馬,平定江東,成為割據一方的軍閥勢力,一般人是望而生嘆,就連呂布都做不到的事情,孫伯符做到了,這就是其過人之處。

張遼

有勇有謀的張文遠,本來是呂布手下,呂布兵敗後投降曹操,曹操十分賞識。隨軍出征袁紹,立下赫赫戰功;遠擊烏桓,親手斬殺單于蹋頓,驅逐遼東大將柳毅;平定軍中謀反;孤軍勇闖天柱山,消滅陳蘭、梅成。後來長期駐守合肥,與孫權對峙。

如果說孫策是戰神,那麼張遼肯定是“戰神二代目”。合肥戰役,“孫十萬”帶著十萬大軍,被張遼800餘人打了一個反衝鋒,直接殺到了帥旗之下。孫權部隊望風披靡,節節敗退,孫權手下大將甘寧、淩統等與之交戰,全部戰敗,孫權險些被活捉。

“張遼止啼”成為流傳千古的典故,亦是中國冷兵器時代以少勝多的典型案例。這一戰也成為孫權軍事生涯最為恥辱的一次戰鬥,而張遼卻威震江東。

趙雲

趙子龍,曹操喜愛的蜀漢將領之一。長坂坡“單騎救主”,曹軍竟然沒有能攔得住。當然,這與曹操想要俘獲趙雲為己用用很大的關係,大將們都是活捉而沒有下死手。但是千軍萬馬之中如入無人之境,不僅殺敵若干,還將曹操的青釭劍擄走,這樣的將領,勇猛無常,是不可多得的將才。

謀士

謀士為各個集團的智囊。雖然不曾頻繁出現在人們視野當中,但那些赫赫戰功離不開他們的努力。筆者認為能進前五的謀士有郭嘉、許攸、賈詡、龐統、周瑜。同樣的,謀士這一環節可選項實在太多,曹操帳下的五大智囊(郭嘉、荀彧、荀攸、賈詡、程昱)沒有一個差的,蜀漢政權方面的法正,孫吳的魯肅、陸遜,袁紹帳下的郭圖、逢紀、沮授等,都是難得的人才。在這裡筆者也按照影響力來安排。

郭嘉

史書上評價郭嘉為“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也評價郭嘉為“奇佐”。曹操那麼多謀士之中,只有郭嘉一個人有這樣的殊榮。品評歷史人物,自然是當事人的評價最為契合,曹操作為郭嘉的主子,對郭嘉能有此評價,郭嘉之謀略可見不同凡響。

郭嘉出山時跟隨袁紹,但是袁紹剛愎自用,難成大器,遂轉投曹操。來時第一謀就是提出了“十勝十敗”之說,鼓舞了曹軍士氣,讓曹操有底氣去與袁紹抗衡。劉備寄居曹操處時,程昱向曹操諫言要殺了劉備,以免放虎歸山,曹操不停。郭嘉獻言,不能因為殺了劉備而失天下人之心,主張軟禁劉備,曹操方才恍然大悟,採納了觀點。

征討徐州呂布之時,呂布閉門不出。曹操想要放棄,郭嘉卻說“有勇無謀者若氣衰力竭之時,便不久於敗亡”,曹操採納觀點,猛攻呂布,同時郭嘉又獻計水淹下邳。不久,呂布兵敗被殺。

後來,程昱、郭嘉皆不在曹操身邊,劉備藉助袁術北投袁紹,請命攔截袁術,曹操答應了。郭嘉得到消息後急忙趕回,說這事放虎歸山,後患無窮。果不其然,劉備更被沒有去截擊袁術,而是攻佔了下邳,舉旗反曹。曹操捶胸頓足,悔不當初。

郭嘉以“兵行險招、出奇制勝、審時度勢、窺探人心”著稱。其最大放異彩之時便是在官渡之戰中。官渡之戰前夕,曹袁兵力懸殊,南方孫策一直打著許都的主意,荊州劉表蠢蠢欲動,曹操猶豫不決。此時的郭嘉諫言曹操可以與袁紹一戰。他說:“江東孫策,平定江東之時樹敵太多,怕是會死暗算;荊州劉表華而無實,斷然不會北上;明公可以放開手腳大幹一場。

果然,還沒等孫策北上偷襲許都,自己就被許貢門客刺傷,隨後氣絕而亡,荊州劉表按兵不動,直至袁紹大敗,不久後病死。曹操想要乘勝追擊,郭嘉以為不可,郭嘉認為袁譚(袁紹長子)與袁尚(袁紹三子)速來不和,必定反目成仇。明公此時應該先假裝征討劉表,待時而動。

果不其然,曹操假裝要征討荊州,袁譚、袁尚以為危機解除,各自打起了算盤,不久反目。郭嘉認為時機已到,讓曹操一舉出擊,大敗袁軍,平定冀州。袁尚、袁熙逃往烏桓。

烏桓位於現今遼寧一代,古時候稱之為胡人。建安十二年,袁尚、袁熙逃往烏桓之後,曹操打算東征烏桓。但是又怕荊州劉表趁虛而入。此刻,又是郭嘉提議果斷出擊,郭嘉認為,劉備(此時寄居荊州)雖有雄才大略,但是劉表心眼頗多,很是提防劉備,肯定不會出兵。劉備空有見識,無兵可調,無可奈何。

曹操認可了郭嘉的看法,揮師東征。郭嘉又建議曹操分出精兵走小路,放棄輜重,奇襲烏桓,曹操採納。此時的烏桓單于蹋頓與袁尚、袁熙還矇在鼓裡,突然天降愛雄師,打了烏桓一個措手不及。在白狼山之戰中,先鋒張遼將單于蹋頓斬於馬下,俘獲軍隊20餘萬,烏桓成為曹操勢力範圍。袁尚、袁熙逃往公孫康部。這就是“兵貴神速、出奇制勝”的典型案例。

此時的郭嘉身體已經大不如以前,原因是生活不太檢點,喜好酒色。曹操想要乘勝追擊,郭嘉卻說不必如此,公孫康不是烏桓,袁尚、袁熙往日與他並沒有交集,日久必生異心,遼東唾手可得。正如郭嘉所料,袁尚、袁熙二人寄人籬下還動小心思,被公孫康所殺,人頭送到曹操面前,公孫康也願意歸順於曹操。這就是“郭嘉遺計平遼東”的故事。

郭嘉經過這一連串的折騰,外加身體本身就不好,水土不服,最終患病身亡,年僅37歲。郭嘉幫助曹操平定了中國北方,曹操視其為知己。郭嘉死後,曹操悽愴道:

“郭奉孝年不滿四十,相與周旋十一年,阻險艱難,皆共罹之。又以其通達,見世事無所疑滯,欲以後事屬之。何意卒爾失之,悲痛傷心!今表增其子滿千戶,然何益亡者!追念之感深。且奉孝乃知孤者也。天下人相知者少,又以此痛惜,奈何!奈何!追惜奉孝,不能去心。”

就連羅貫中《三國演義》中也對郭嘉寄予了高度評價:

“天生郭奉孝,豪傑冠群英。腹內藏經史,胸中隱甲兵。運籌如范蠡,決策似陳平。可惜身先喪,中原棟樑傾。雖然天數三分定,妙算神機亦可圖。若是當時存奉孝,難容西蜀與東吳。”

三國謀士前三名,必有郭嘉。

荀攸

荀攸,曹操謀士集團五大智囊之一,一生最著名的便是“奇策十二計”。荀攸為人低調,深居簡出,最大表現為官渡之戰。大家都知道斬顏良、誅文丑的關雲長,卻忘記了出奇謀的荀攸,若是沒有荀攸,關羽能不能打贏還得另說。荀攸策劃了聲東擊西、避其鋒芒之計策,偽裝渡河攻打袁軍後方,實則奔襲白馬,守將顏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貿然出戰,被關羽所殺。

此時,文丑帶領援兵趕來,曹操本欲退兵,荀攸勸阻,他讓曹操放棄輜重,馬匹,偽裝敗像。曹操採納,文丑軍隊趕來,以為曹操是倉惶敗退,於是便拼命搶奪馬匹輜重,誰料曹操突然殺出,文丑慌忙應戰,被關羽所殺。

曹操與袁紹相持不下,糧草幾近枯竭。此時的荀彧獻計,讓徐晃帶兵劫糧,將韓猛押用的糧草全部截獲。徐晃因此稱為了“截糧先鋒”,然而舉薦徐晃的人,便是荀攸。由來,許攸投奔曹操,獻計火燒烏巢,曹操言辭含糊,不敢輕易相信,此時又是荀攸極力主張相信許攸。曹操採納,帶領精兵火燒烏巢,袁軍大敗。

此後平定二袁,荀攸與郭嘉看法幾乎相同,這也是曹操能夠極力採納的原因。可以說,平定北方,郭嘉佔頭功,荀攸次之。

賈詡

毒士賈詡,一個被後人成為“看過三國劇本的男人”,其謀士的一生,亦是恐怖的一生,你很難想象他是當局者,他的奇思妙想與遠見如同是上帝視角一般,有這“開掛”的才能。

說起賈詡,最著名的歷史事件就是“文和亂武”(文和為賈詡的字)。賈詡早年在董卓麾下效力,但是不得重用。王允巧施連環計之後,呂布殺董卓,王允把持朝政,天下震動。此時董卓麾下大將李傕、郭汜想要逃走,卻被賈詡攔阻。賈詡說道:“如果將軍們棄兵而走,一個亭長就能把將軍俘獲,倘若整兵決戰與長安,就可以號令天下。”

賈詡的原話是“奉國家以正天下”,這就是曹操謀士毛玠“奉天子以令不臣”與袁紹謀士謀士沮授“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最早版本。李傕、郭汜採納意見,殺回長安,呂布敗退,劫持漢帝,號令天下,這就是“文和亂武”。

賈詡最為過人的地方在於洞悉人心,他知道李傕郭汜不是什麼明主,只是一介莽夫,佔領長安之後,他拒絕一切封賞,甘心身居帷幕之中。李傕、郭汜兵敗之後,賈詡轉投張繡。張繡這個人一向敬重賈詡,將其奉為上賓,但是心中仍舊提防,不能重用。

賈詡來到張繡身邊之後,獻計要聯合劉表,抵禦曹操,張繡採納。張秀劉表成為了曹操心腹大患。曹操率兵征討,大敗張劉聯軍,此時的張繡援兵趕到,想要追擊,賈詡相勸,不讓他追擊,否則必敗。張繡不聽,結果大敗。

張繡一連苦悶,見到賈詡之後連連自責,賈詡卻說:“將軍現在可以整頓兵馬出擊,必獲全勝。”張繡雲裡霧裡,但自己有沒有注意,採納賈詡的建議,整兵再戰,果然擊敗曹操。

事後,張繡問賈詡,問什麼一前一後會有如此大的差別,賈詡說道:“我放新敗,曹操從容撤退,必定是做好防備,親自壓陣,此時將軍前往征討,正中曹操下懷;將軍首次失利之後,曹操絕對會以為將軍不會二戰,從而加速前進,自己率領前軍,此時將軍再戰,便會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曹操南征張繡,張繡投降,曹操乘機霸佔了張繡嬸嬸,張繡十分惱火,此時的賈詡就獻計調兵遣將,安插在曹營周圍,趁曹操得意忘形之際,突然殺出,曹操大敗,要不是曹昂拼命保護,曹操必定被張繡所殺。這就是著名的“宛城之戰”,此役,曹操愛將典韋、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全部陣亡。

能以微弱之力連續擊敗兩次曹軍,袁紹越發喜愛上了賈詡,便讓賈詡的朋友去遊說賈詡,讓張繡改弦易幟,歸順袁紹。賈詡當面拒絕袁紹邀請,對張繡說道:“袁紹雖然勢力龐大,但是為人心胸狹隘,容不得人;曹操雖然勢力微薄,但舉賢任能,志向遠大,不計前嫌,將軍投靠必有重用。”張繡聽從賈詡之言,投靠曹操。曹操大喜過望,親自出來迎接賈詡,並說道:“能讓我揚名天下的,必定是文和。”

賈詡歸順曹操之後,身居帷幕之中,屬於你不問,我不說的謀士類型。不得不說賈詡是真的聰明,曹操手下謀士眾多,若是愛出風頭,不見得就是一件好事。在火燒烏巢之時,也是賈詡、荀攸極力勸諫,讓曹操下定決心。

後來,曹操要南下奪取荊州,此時的郭嘉已經病逝,賈詡極力勸諫曹操不要南下,應該先休養生息,發展國力。曹操不聽,結果赤壁大敗而歸。曹操在哭郭嘉之時說:“若郭奉孝在,無以孤至此。”但是唯獨不敢在賈詡面前這樣說,因為賈詡是極力反對南征荊州的,只是曹操不聽。

平定北方之後,西涼馬超、韓遂等人成為了首要目標。曹操以強大的兵力優勢征討馬超,不料被長槍兵打得割須棄袍。此時的賈詡獻計離間馬超、韓遂。讓曹操去跟韓遂套近乎,並且故意寫了一份信,上面塗塗改改。韓遂接到信件之後,也是一臉茫然,這時的馬超正好看見,以為韓遂與曹操內外勾結,兩人反目。韓遂直接投降曹軍,馬超南逃漢中張魯。

陳壽評價賈詡道:

“荀攸、賈詡,庶乎算無遺策,經達權變,其良、平之亞歟!”(荀攸、賈詡算無遺策,善於變通,僅次於張良、陳平)

易中天教授也曾說過:“賈詡能在亂世中審時度勢,自己是活得時間最長的,還保全了家人。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賈詡可能是三國時期最聰明的人。”

乍眼一看,賈詡似乎並不怎麼出計謀,但是賈詡的計謀沒有一個失算的。而且賈詡本人深居簡出,不爭不搶,雖然具有逆天的能力,但很少施展。這也使得賈詡成為曹操五大智囊之中最有善終的人,活了七十七歲。

龐統

徐庶曾說:“臥龍鳳雛,得一而可安天下!”

龐統此人堪稱濟世之才,但是出於《三國演義》的嚴重醜化,將龐統可化成了一個心胸狹隘的小人。這導致我們時常會貶低龐統,而忽視了其過人之處。

龐統最大的功績在於為劉備奪得了西川。的確,劉備入川帶的頭號謀士就是龐統,外加原劉璋謀士法正。劉備在接到法正勸說,名為帶兵入川協助劉璋討伐張魯,實際是假途滅虢之計。劉備猶豫再三,不能作決斷,龐統力勸劉備,劉備方才同意。讓諸葛亮、關羽鎮守荊州,自己帶著法正、龐統入川。

劉備屯兵葭萌關,龐統獻上三條計謀,分為上中下三計。上計為輕裝簡行、奇襲成都;中計為佯裝班師,誘敵深入;下計為步步為營,緩圖益州。劉備採納中計,誘殺敵將,一路勢如破竹,直抵涪城。

只是可惜,龐統在雒城戰役中戰死,時年36歲。龐統雖死,但此時劉璋已經是強弩之末,益州唾手可得。

諸葛亮評價龐統道:

“龐統、廖立,楚之良才,當贊興世業者也!”

可以毫不客氣的說,沒有龐統,劉備入西川絕對沒有那麼容易。倒不是說諸葛亮沒有這方面的能力,而是當時的劉備,不一定能聽得進去諸葛亮的諫言。諸葛亮在夷陵之戰結束後就曾捶胸頓足道:“若法孝直尚在,定能阻止陛下東征。”這傳遞出了一個訊息,那就是諸葛亮在劉備心中的地位究竟在何處?這或許就是劉備作為一個政治家所具有的特性吧。

周瑜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的確,羅貫中為了刻畫諸葛亮,將周瑜也狠狠地醜化了。作為赤壁之戰孫劉聯軍主帥,立克曹軍,穩定江南,這都是周瑜的曠世奇功。

對於周瑜,史書上的記載可以總結為:帥氣、聰慧、音樂達人。周瑜自小與“小霸王”孫伯符交好,為東吳前期最重要的謀士,輔佐孫策平定江東。孫策臨終之時曾說道:“外事不決問周瑜,內事不決問張昭。”這就是對其軍事能力的高度讚賞。

諸葛亮“舌戰群儒”是有的,但孫權一方,尤其是周瑜,主戰心理是很強的,因此周瑜也被稱之為“鷹派”。周瑜更多的是為了考驗劉備集團的決心,另外可以借諸葛亮之口將東吳集團以張昭為首的“鴿派”降服。果不其然,諸葛亮的唇槍舌劍讓孫權堅定了主戰的決心。這也就是諸葛亮赤壁之戰最大的功勞,促成孫劉聯盟。(這裡面還有魯肅的功勞)

赤壁之戰,是曹操與孫權的對峙,也是曹操同周瑜的較量。當然,這裡並沒有什麼“龐統獻連環”,連鎖大船的主意是曹操自己安排的。火攻之計為黃蓋所提倡,被周瑜採納,命令黃蓋詐降,大破曹軍。

赤壁之戰的勝利,得益於黃蓋的妙計,也得益於周瑜的指揮得當。後來,周瑜又與曹仁對峙,歷經一年多的時間,大破曹仁,佔領南郡。赤壁之戰後,周瑜向孫權進言軟禁劉備,但是孫權不聽。後來周瑜主張討伐劉備,奪取西川,並且策劃了詳盡的方略,孫權贊同。只可惜天不假年,帶兵出征前夕,周瑜病卒,時年36歲。

孫權聽聞噩耗,痛心不已。後來孫權評價道:

“周公瑾雄烈,膽略兼人,遂破孟德,開拓荊州,邈焉難繼,君今繼之。”

“孤非周公瑾,不帝矣。”

周瑜的定位,筆者認為更趨向于軍事家,但是又不僅限於軍事家。他是三國時期儒將的代表人物,不論是軍事才幹、政治韜略、奇思妙想,周瑜沾上邊,這就是其過人之處。

結束語:這個問題是筆者最費心的一個問題,從蒐集資料到整理思路,再到編輯,筆者足足花了一天時間。三國這一段歷史,有悲有喜,又怒有樂。筆者在編輯之餘也曾惋惜,如果郭嘉晚死幾年,我們就可以看到郭嘉與諸葛亮、周瑜三人智斗的好戲。如果周瑜晚死幾年,我們又可以看到周瑜與諸葛亮智斗的好戲。只可惜,歷史沒有如果,正所謂“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文 / 楚南青史君】

【若有觀點,歡迎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