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上海人說話喜歡普通話跟方言混雜在一起?

刀可殺


外埠,開放城市就是這個樣,青島也是,在青島的方言中就融合了一些德語用詞的音譯,比如軲轆,井蓋,托盤,草莓。

不必奇怪,這是一種很自然的生活現象。中國話,你只要稍微博覽群書,就會知道它融合了幾十個民族還有國家的語言。

不光是語言,還有建築,你看所有的外埠開放城市,都留下了外國遺蹟,哈爾濱不必說,大連,青島,上海,廣洲。生活的融合,多見於語言,建築和飲食。

普通話嘛,那就更好理解了,自己家的話的融合總比外國語容易的多。其實,青島普通話用青島銀自己的話說,也很藥人,不規範,明顯帶著方言的腔調。

中國真的很大,表現之一就是語言割據,為了提高效率,這就是推廣普通話的初衷。融合且提高效率,減小成本。沒有普通話,要有效管理中國,幾乎是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天津的普通話更逗,那腔調更明顯。方言的生命力,穿透力比人們以為的強大。

最後,不是上海獨有,青島普通話真的很藥人。

藥,青島方言念月。哈哈😄!藥人,月銀,是不很離譜?!無獨有偶,像我走遍中國的人,都是司空見慣的事,不奇怪了!


秋歌988


我是上海人,普通話會說,但說的不是很標準。一般來說,我說的話別人聽得懂就可以了。所以有時候和外地的朋友聊天經常是夾著兩種方言一起表達。我認為沒什麼毛病。有時候在飯店裡服務員滬語聽不懂,我就會用普通話解釋一下。但有時候會碰到外地的一些混蛋,故意裝作上海話聽不懂,一定要你跟著他說普通話。我就不想再說下去了,扭頭就走。因為這種混蛋其實是上海話聽的懂的,故意裝的很嚴肅的傻逼樣。遇見這種混蛋我是感覺今天遇見鬼了,所以避開。我認為方言是消失不了的。方言是一種文化傳承。而且上海人一聽對方開口就知道他聽不聽得懂上海話。馬上就判斷出對方是否誠心。普通話應該推廣,但不是強制執行。地方方言也應該傳承下去。用普通話來壓制方言我感覺就像發神經病。


大主988


看這個問題的一些回答,似乎變成了討論上海話的消失、傳承問題了?不管是上海話還是哪個地方的方言,都是當地文化的一種體現,都不應該消失

才是。但是,這是不是走題了呀?

我倒是覺得題主的問題有點偏頗了,就我自己所見所聞,普通話和方言夾雜著說的何止上海人?很多地方的人都如此啊~


我曾就職於一家小型韓資企業,周圍的同事不是韓國人就是來自於吉林延邊地區的朝鮮族,朝鮮族的民族語言和韓語基本一致,所以很自然地公司內部的日常對話常常是韓語一片了。

我雖然不懂韓語,但是我能明顯聽得出他們的對話裡經常會夾雜著一些普通話詞彙,尤其是其中一方是韓國人時,朝鮮族同事會時不時地蹦出一個國語單詞~

我好奇地問過同事怎麼說著說著會說普通話,她說有些新的詞彙用韓語無法確切表達,而韓國同事雖然不會說中文,但是能聽懂個大概的,對於一些新詞,比如網絡詞彙,他們首先接觸到的是中文的說法,所以用普通話他們反而更容易理解~


看看,外語都是夾雜著普通話來說的,方言和普通話夾雜豈不是再正常不過?地鐵上常聽見用家鄉方言聊天的二個人突然冒出半句普通話;就我自己有時候和家人說話也會不自覺地溜出幾個普通話詞彙~

我覺得,方言毫無疑問是一種底蘊深厚的地方文化,但是它也很自然地有它的侷限性。兩個完全不同地方的人若是各講各的方言,豈不是等同於雞同鴨講?普通話所具有的"人人都會人人都懂"的普遍性,在很多時候更方便表達,也就更讓人容易理解。


其實,不止有方言夾雜著普通話,普通話說著說著突然來一句方言的也常見啊!因為對於同一個地方的人來說,也總會有一些特定的詞彙是隻有當地人才能心領神會的!


空谷歌吟


上海話是一種標誌“阿拉是上海人”,有優越感。但是有一些偏僻詞說不上來,或者擔心別人不懂,於是一下跳到普通話。比如“我在家裡上網。”上海話大概是這麼說的:“阿拉啦啦屋裡上莽。”但是上網是新詞,只好說“阿拉啦啦屋裡頭––上網”,後面是普通話。


興海亭


不要提出這樣的問題。我感覺真的有點可悲。為何會造就上海人說話如今普通話和上海話交叉出現的問題。我想問一下,為什麼要出現一個很可笑的規定,學生在校期間,課間同學不許用上海話交流,這是有多麼奇葩的規定。這是什麼樣的人用什麼樣的腦袋想出來的如此霸道的規定。你是有多恨上海人,有多恨上海話。想要一種文化消失,就要在根上讓她消失,而孩子就是這一種文化,語言的根。孩子失去了語境,失去了開口說的機會。你感覺他們還能說好上海話。??!畢竟他們才是地方語言傳承的根。!!!特別是85後,90後的這一群孩子。他們可以說基本上都無法完整用上海話去表達一句話的意思。其中最少要有15%的普通話出現,這是可悲的現狀。全國南方城市有那個城市會出現這麼可怕的事。

也不要說,推廣普通話是國家規定,是為了規範語言環境,不影響國人的交流溝通。中國很大,各地方言也非常多樣,溝通是有很多不便。但,卻沒有一個城市會出現一個那樣的規定。一個城市需要她的魂,方言就是她的魂。沒有了魂,這座城市還有活力嗎。許多從全國其他地方來上海工作學習的同袍,也再做著一個很讓上海人可悲的事,不許上海人用我們上海話與他們交流,說用上海話與他們溝通,是看不起他們,是排斥他們。我就不明白了。你們為什麼會有如此怪異,兼厚顏無恥的要求,一個客人跑到主人家,主人熱情款待,但是你卻反客為主,對主人說,你把鑰匙給我,以後你這個家我要有一半的話語權。這合理嗎。???可笑,上海市是一座移民城市,她有著很大的包容性,可她也有著自己的根。

還有對於那位一樓的回答者,我想說,你對上海方言完全不瞭解。上海話屬於吳語系,是目前為止還能保留古漢語發音的語系。上海市區的語系其中有著很多寧波話,蘇北話。蘇州路,無錫話的發音和語調。而上海郊區的方言就有十幾中。至於周立波在他脫口秀中出現的普通話,那是他要照顧其中一部分所謂的新上海人。他是上海滑稽劇團的出身,怎麼可能說不好上海話。所以不要說什麼上海話語言不夠豐富。可用詞彙量不足。那是你對上海根本就不瞭解。


游泳的羊24266077


大家所說的上海話,基本上指的是上海市區的上海話。上海市區的上海話,實相當於上海區域的“普通話”。

別看小小的上海,東南西北卻各有各的方言。周邊的市郊區,東南方向帶有浙江口音,西北向帶蘇、錫、常口音。只有松江、原上海縣、川沙、南匯等處人方是原始的上海本地人。而市區的十有八九,都是早先全國各地的外耒人。

上海以前的確存有地域歧視,蘇杭名貫天下,加之夲地原住民皆帶蘇南、浙杭語系,於是“吳越”語系稍加變通便成了上海通用語。

由蘇南、浙北移居上海的,這些人上海話就很流利,其它地方特別離上海較遠處的人移居上海後,一開始學上海話,真是南腔北調讓人發笑。當然時日久了,也就講得比較像模像樣了。學話也有天份,也要看環境,有人學得快,也有人學得慢甚至一直學不會。老漢就有兩老朋友,土生土長在上海,至今上海話還是一團糟,平日他們乾脆不說上海話了。

上海人跟人說話常帶普通話,不是故意作態而是無奈之舉。很多拗口的冷闢字句,除了原住民及一些蘇南浙北耒的,根本無力說準,說了對方也聽不明白,於是急性的便用都能聽懂的普通話帶過,慢性者便會多說兩句用其它詞句將意思表達出來。

上海本地話也有不完全相同的好多種。舉個小例:像“八隊”,市裡人講的是“佰隊”,佰上聲,有的本地人講的是“撥隊”,撥過鼻腔發下聲。


魯陽揮弋


其實這個問題是從強行推廣普通話開始的,很多上海人從小被規定在公共場合禁止說上海話,在校說上海話會被扣德育分,所以80後上海人只會講夾雜著普通話的不標準滬語,90後上海人很多隻能說幾個滬語單詞,我兒子00後,幼兒園的時候被要求家長即使在家不要和孩子說滬語,現在小孩上海話聽不全,說一句也開不口,完全沒有上海口音。現在的上海,除了70後以前的,有幾個能說一口上海話,反而是戶口遷來的新上海人在努力學一點滬語。但是能把上海話詞語說全的人已經很少了,千分之一可能都有點樂觀了。反正現在滬語已經連拯救的可能性都微乎其微了。普通話的強制推廣有效地摧毀了滬語。除了崇明,嘉定,松江,川沙還有一些效縣口音的方言,原先市區的滬語將來很可能在70後80後去世後基本絕跡於上海市區。現在即使是電視臺電臺也難覓正宗滬語了。因為很多主持人也不是上海人,他們很努力地學習上海話,但是語言敏感期並沒有在滬語環境下,所以語感不是很準。大力推廣普通話是不錯,可惜大力了一點,成功消滅了上海話。


上進的紅蜘蛛


這個問題不是上海市一個地方的問題,而是許多城市的語言問題。比如我所知道的我們這裡的語言,也會講著講著就夾雜著普通話的單詞在裡面,因為本地語言無法表達所要說的意思,只有用普通話來說明。

這就是證明南方方言的表達詞彙單詞太少了,而普通話就能夠用任何單詞來表達。

我們看見一個久居美國的人,開始不懂英語,幾年後會說流利的英語,學會了英語表達方式,你和他講華語,他的華語也非常流利,但是,講著講著就會夾雜著許多英語單詞,而叫不會英語的中國人聽不懂這個單詞的意思。而他自己認為這個不會英語的中國老鄉聽懂了。

這就是語言詞彙的簡陋化,而不能表達心裡所表達的意思,而夾雜著其它語言全面自己語言表達的意思。

漢語普通話詞彙豐富,能夠優越於中國的許多方言。

我們聽見福建人說話感覺滑稽可笑,比如,一個手機,或一隻手機,一部汽車,一艘輪船,而福建話講,就是一架手機,一架汽車,一架輪船。全部都是一架。可見閩南話的語言詞彙簡陋,許多的語言表達方式也簡陋,表達名詞困難。

所以文學作品都用華語普通話寫作,而用地方語言寫作就會遇到單詞運用困難的問題。

上海人說話,和許多其他地方的人說話,在無法表達自己的心語時,就會用普通話單詞來圓滿自己的語言。要想清楚的表達,還必須用普通話單詞夾雜在方言中,來說明白意思。


寶樹白石


我絕對客觀的講。我是310開頭的80後。

1.老一輩普通話講不好,再外面和人交流,想說普通話還是會說回上海話。所以很多上海老阿姨媽媽,很容易普通話洋涇浜。

2.上海話很多普通話直翻未必有對應的發音,就算有也未必能聽懂,尤其是年青一代,流行詞彙,成語往往都用普通話,否則別人聽不懂,自己可能也聽不懂。

3可悲的是現在年青一代,尤其是90 00基本就不會說上海話,能在普通話裡面夾雜兩句上海話就不錯了。

在這裡我想說,上海話是一們非常好聽的語言,無論搞笑,正經,配音電影。可以一點都不違和。可以軟可以硬。很多詞語詞彙不是沒有發音而是大家都不去年而已。比如晚安,上海詞彙裡面沒有普通話晚的發音,難麼可以讀wei。

嘗試用上海話朗讀,念古文最高境界


叔叔不是一個人


“上海人”大都是祖父一代或曾祖一代遷來上海工作或讀書之人。然後,互相婚配,或者與“本地人”(真正的上海土著)婚配。所以他們的普通話會夾雜著各種方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