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一战上,关羽只是抓住于禁斩了庞德,为何能威震华夏?

官儿迷


你看到关羽的战绩,包括擒拿于禁,斩杀庞德,水淹七军,围襄阳、困樊城,这些不过都是表面的战绩,如果你能了解因为关羽的这一场襄樊之战,对魏国造成多大的震憾,你就会明白陈寿笔下的“威震华夏”四个字绝对不是这么简单。

关羽是蜀汉政权荆州三郡的最高军政一把手,关羽所依靠的,不过就是荆州下辖三个郡的人力、物力、财力,在益州的刘备中央政权在整个襄樊之战并没有给予关羽支援,并不是刘备有什么私心,只是因为两年多的汉中之战已经将益州消耗得精疲力尽。

可你知道关羽面对的是什么吗?

关羽面对的是曹魏整个中部军区(荆州宛城军区)以及整个魏国能调得上的军队。

曹魏的军队总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中央军、边防军、郡县兵、屯田兵,曹魏在襄樊地区的襄阳太守是吕常,吕常率领的军队也就是襄阳郡的郡县兵,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时,吕常的郡县兵全部被关羽的荆州兵击败并包围起来。

征南将军曹仁率领的军队是曹魏的边防军,因为襄阳郡也是曹魏在中部地区与蜀汉交界的前线,因此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时,曹仁率领的边防军也赶来助阵,结果仍然被关羽击败并围困在樊城。

当时的于禁是曹魏的左将军,同时也是整个曹魏唯一有假节钺权力的魏国将军,于禁在魏国的地位相当于周瑜在东吴的地位和关羽在蜀汉的地位一样,假节钺可以在战时斩杀节将,理论上战时所有将领都归于禁指挥。

于禁统领的七军三万人的军队可是曹魏的中央军啊,是卫戍曹魏首都许都以及重镇洛阳的外围部队,当时曹魏的其他中央军全部被曹操带到汉中参与汉中之战,还有返回的路上,在曹操还没有返回洛阳时,于禁的三万中央军可以说是曹魏在中部前线的最后屏障了。

结果呢?于禁败了,全军覆没,不仅于禁自已被擒投降,而且白马将军庞德也被斩杀,在这种情况下,关羽如果拿下了襄阳和樊城,在曹操还没有赶到时,就能长驱直入许都和洛阳,整个曹魏中部地区的军事形势急转直下

曹魏唯一幸运的就是关羽还没有拿下襄阳和樊城,不敢直接北上,否则后路就会被吕常和曹仁切断,也正是吕常和曹仁给曹操争取了时间,曹操派遣了徐晃增援襄樊,徐晃的军队从哪里来呢?

徐晃的军队来自屯田军,是曹魏召集了在襄樊附近地区屯田的军队,屯田的军队只能算准军事组织,没事时种田,有事时可以征集入伍参与作战,相当于预备役人员,除了徐晃,曹操继续召集屯田军,以殷署、朱盖为首的十二营军队支援徐晃,徐晃手下的军队瞬间达到三万多人,与关羽在襄樊战场的军队数量不相上下。

如果再让关羽击败了徐晃,那么曹魏整个中原腹地就再次暴露在关羽的攻击之下,这是相当大的军事威胁,曹操为什么要迁都啊?就是为了避免这种威胁,曹操既是政治家,又是军事家,非常清楚关羽的攻势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也非常清楚迁都会造成什么样的恐慌。

与此同时,曹操带领整个曹魏剩下的所有中央军从长安急行军赶往洛阳,随后曹操到达一个叫摩陂的地方,这里是今天河南郏县东南,位置处于洛阳和许都中间的位置,曹操驻扎在这个地方,意味深长。

曹操在做最后的打算,摩陂这个地方离许都与洛阳都很近,如果哪边危险就能先支援哪边,也可以说曹操本人率领的中央军是曹魏政权最后的屏障,但是曹操仍不放心,还不断从东部合肥前线调兵前往襄樊,比如张辽就被调往襄樊协助徐晃对抗关羽。

关羽此时已是强弩之末了,围攻襄樊已有几个月了,士兵疲惫,粮食匮乏,后方也因为东吴偷袭而失去根据地,同时曹操为了打击关羽军士兵和增长曹仁军士气,将吕蒙偷袭荆州的消息同时告知关羽和曹仁,最终,关羽败了,一败涂地。

你以为就说完了,并没有,这只是关羽在军事上给曹魏造成的威胁,除了军事上的威胁,关羽造成的威胁还有政治上的。

整个襄樊之战前后,曹魏的中原地区,包括许都、洛阳、邺城等核心地区就一直不太平,境内反叛势力此起彼伏,首先是发生在许都的太医令吉本、司直韦晃、少府耿纪等人的谋反案,理由是外连关羽,最后被魏国丞相长史王必和颍川典农中郎将严匡平定。

紧接着,陆浑(今河南嵩县)人孙狼无法忍受曹魏繁重的苛捐杂税,率军民起义,攻破县城,随后南下投奔关羽。

再接着是宛城的卫开、侯音叛乱,联合关羽里应外合攻打曹魏,要知道宛城可是曹魏中部军区的治所,也是襄樊之后曹魏的重要城池,宛城一旦被攻破,与襄樊连成一征,曹魏中原地区将永无宁日,但是后来宛城被曹仁率军平定,屠宛城。

最后是发生在邺城的魏讽谋反案,邺城是魏王国的都城,是曹操的大本营和权力中心,而许都只是傀儡皇帝汉献帝的都城,邺城谋反案诱因就有关羽襄樊之战的影响,最终被曹丕平定,曹丕还借机扩大化,杀了数千人。

由于关羽的北伐襄樊之战,造成了曹魏无论是在军事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处于一种混乱的局面,都对曹魏产生的巨大的威胁,而且关羽面临胜利也只有一步之遥,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关羽襄樊之战造成的威胁,相当于敌人打到了你的都城附近,敌人如果再进一步,你就面临生死存亡,这是多大的影响!

而且还只是关羽一个人带领荆州三郡的军队造成的,要是关羽有益州的帮助,还不知道最终结果会如?还不知道襄樊是不是会被拿下?

最后解释一下威震华夏。

华夏的意思很好理解,华夏就是中国,是指以河洛地区到关中地区这一片的核心地区,威震华夏就是指关羽这一战造成的影响,已经威胁到了整个河洛地区,这里是曹魏的核心地区,失去这里,曹魏将国之不国,这一切都是关羽造成的,这是整个三国史书中,唯一有“威震华夏”四个字描述的地方,而这就是关羽造成的。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额额额,关于这个问题,我想说我是一个骗子,骗术高明,聪明人一般看不出来。大家都知道马云很厉害,我名声不显,但是我真有钱啊,比马云还有钱,马云亲口承认过的。说这么多,我们还是回到正题上,关羽为什么名声大震。


月光晒谷7063


题主在于禁前面加了个“只是”,估计是和很多人一样,把于禁看轻了。在曹操阵营里,最强悍的外姓将军称作“五子良将”,即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征西车骑将军张郃以及后将军徐晃。于禁虽然是排名第三,但是他是唯一一个假节钺的外姓将军,其他四人最多是假节。其实这个第三排名有问题,因为

在襄樊战役之时,于禁的地位是最高的,左将军,此时张辽还只是征东将军。于禁排名靠后最主要还是因为他最后一战的晚节不保(同为泰安人,这的很惋惜),当时是曹魏阵营中外姓第一人没有争议的。

正是因为于禁如此强悍,所以曹操将最精锐的七军三万五千人全部交给他去抵挡关羽,原本以他的能力,只是去解樊城之围不会有太大问题,只是人算不如天算,被一场洪水给淹了。三万多人全军覆没,曹操的战略预备队没了,首席大将也被抓,所有人都很震惊。想想后来关羽被偷袭,各种阴招使尽最后只剩百来人了,被潘璋抓住,这一个功劳让潘璋在东吴嘚瑟了一辈子。而关羽面对的于禁有三万五千气势如虹的精锐,还有樊城内的曹仁夹击,在这种不利状态下大获全胜,当时没有人做得到。

这时候曹操有了迁都的想法,因为此时没有机动兵力可用了,即便再派援兵,士气也大不如前。因为群臣反对,只能硬着头皮打下去,先让徐晃去顶一下,随后抽调东吴前线张辽做后援。好在徐晃带领一群新兵蛋子创造了奇迹,打通了包围圈,彻底翻盘。

关羽抓住于禁,影响力巨大,好比后世的淮海战役,都是以少胜多并且是歼灭了对方最后的主力精锐。但是淮海战役是两家对决,没有第三方影响,所以粟裕大将可以放手将兵力使用到极限。而关二爷则没保留战役预备队,也放开使用兵力了,导致了后面一系列的悲剧。


百胜刀王胡逸之


襄樊一战,关羽为何能威震华雄呢?原因其实有很多,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一个个来说。

关羽本身因素:

第一,关羽发动北伐前,已经是天下名将,比如白马一战,在万军之中刺颜良于马下,已经说明了关羽的勇武,再加上“万人敌”的称号,这样的大将谁不忌惮?

第二,关羽是唯一一个和三国君主都有深入交集的大将。关羽和刘备的关系不用说;曹操对关羽十分赏识,在曹营时,关羽是在“五子良将”之前就取得“裨将军”的任命,由此可见关羽的地位。关羽镇守荆州时,孙权和诸将也是忌惮不已,孙权甚至要和关羽结成亲家,只是被关羽拒绝了,这当然让孙权更忌惮了。

第三,关羽一向以忠义的形象在世人的眼前,比如著名的“降汉不降曹”,“封金挂印”等等,都符合当时士大夫和普通民众的价值观。因此关羽北伐,响应关羽的有曹魏境内的叛军,也有曹操内部官员,甚至刺史,太守。当然,这种情况还包含其他原因,下文会说到。

蜀汉的原因:



第一,蜀汉的天然职责是“北伐中原,回复汉室”,关羽北伐自然具有一定的客观有利条件。

第二,关羽北伐前,蜀汉的实力几乎进入鼎峰,刘备刚打完汉中之战得胜,东三郡也落入刘备之手。虽然关羽北伐从上帝角度来看有些仓促,却是顺势而为。

第三,蜀汉虽然不能囊括整个荆州,但是拥有江陵和武陵,零陵。尤其是江陵,陆路和水路都北接兵家必争之地的襄阳,樊城,一旦关羽突破了此地,曹魏在中原无险可守。因此,曹操才不断派于禁,庞德,赵俨,徐晃,殷盖,张辽等等,一窝蜂的增援樊城。

曹魏的原因:



第一,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十分成功,但是,后期曹操称魏公,进魏王,让许多人寒心。这也不能怪曹操,毕竟年事已高,必须建立起曹魏系统,让后人继承,否则曹操去世后,曹氏早晚被清除殆尽。

第二,东汉末年,虽然汉室的号召力大不如前,却未完全衰弱,这是三国能鼎立的最重要的客观原因。因此,荀彧和曹操分化,曹操到死都没有称帝,而关羽北伐正好处于曹魏统治的激荡期。所以,关羽一北伐,除了得到曹魏腹地各叛军的拥护外,曹魏的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都响应了。

第三,关羽擒的于禁,斩的庞德都不是泛泛之辈。于禁要不是因为水淹七军而失节,在曹魏军中的地位是数一数二的,甚至可以说“五子良将”之首,因为于禁是唯一一个拥有“假节钺”权力的。而且,于禁在曹营中威严最重,曾经仅带几十骑,进入朱灵大营,收缴了兵权,而朱灵在曹营中仅次徐晃的存在,后入选太庙。庞德虽然地位不如于禁远甚,但是西凉军出身,作战勇猛,另外一位西凉军出身的殷盖名气地位远不如庞德。所以,这两员大将的失败,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反曹声势也达到鼎峰,曹操差点要迁都。



东吴方面:自从合肥之战,逍遥津之战后,东吴上下忌惮张辽不已,但是比起张辽,东吴更害怕关羽。这里有几个东吴自己的原因,第一,关羽占据了荆州上游。第二,东吴战略已经转向,别说合肥,徐州也不敢染指。第三,关羽北伐,威震天下,连张辽都离开合肥开向樊城,结果东吴还是选择偷袭荆州。可见,孙权惧怕关羽远超张辽,更何况这还是同盟关系。

因此,关羽北伐,牵动了三国三个势力之间的核心层面和战略走向,还不威震天下吗?


大飞熊骑士


襄樊一战,关羽只是抓住于禁斩了庞德,为何能威震华夏?关羽身为刘备集团首席大将,在襄樊之战前期,确实势如破竹,所向披靡,那么为什么称得上威震华夏呢。个人认为是强大的对手还有蜀国的声势所造就的。

我们先来说说襄樊之战是怎么来的,其时刘备取得汉中之战胜利,进封汉中王,封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

那么其他几位将军在汉中之战都立了大功了,身为首席大将必须露一手,一来可以建功立威,稳固蜀国第一将的地位。二来可以在刘备取得汉中的余威下,锦上添花,扩大战果。因此襄樊之战拉开序幕。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出兵北伐,蜀军分兵围困当时曹魏所据的襄阳,樊城,守军兵微将寡,渐感不支,于是曹操派出五子良将之一的于禁率大军前往救援,但遇汉水暴涨,遭关羽水淹七军,于禁兵败投降,而庞德不降被杀,之后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望风而降,更绝的是农民起义军孙狼投靠关羽,关羽让他去骚扰曹魏,许都之南,群盗呼应,自此威震华夏。

《三国志-关羽传》记载:“是岁,羽率众攻曹仁於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汎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

这是“威震华夏”一词唯一出现在正史上,为关羽独享,那么为什么关羽能有这么高的评价呢,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对手强大,首先襄阳是曹魏大将曹仁把守,曹仁可是曹操手下有数的大将。而前来救援的是五子良将之一的于禁加上勇猛无匹的庞德,3万军马一战而溃。而曹操更是欲迁都避其锋芒,可见其威慑力。

其二,国力巅峰,蜀国一直是三国中最弱的存在,但在这一刻,却扬眉吐气,刘备取得汉中,关羽旗开得胜,蜀国风头无两,虽短暂,却也辉煌过。


总结:关羽在襄樊之战前期取得了大胜,但之后被东吴背后捅了一刀,兵败被杀,也直接影响了三国局势,但不管怎么说,在那一刻关羽确实担的起威震华夏的威名。


临石观海


关羽威震华夏,只是演义的夸张而已,魏国当时政局稳定,屯田效果已经显现,兵精粮足,虽然魏国进攻态势暂时受挫。蜀国从综合实力上来讲,还不能算和魏国一个数量级,关羽攻下襄阳,只是局部获胜,对曹魏并没有伤筋动骨,距离一统天下差十万八千里。




汉南浪子


于禁是魏国著名猛将,也是五子良将之一,武艺超群,很早跟曹操南征北战,战绩优秀,名气很大,捉住于禁,使他投降,关羽的名气自然很大,庞德是马超的猛将,武艺厉害,闻名于世,被关羽斩了,更加威震华夏,吕布已亡,谁人敌关羽?关羽的名气大得吓人。


大有可为888


如果东吴不偷袭,关羽打下襄阳轻轻松松,三国历史就会彻底改写,蜀汉就有可能统一三国


深圳旧改与购房投资


因为关羽其实早在吕布死后,就已经无敌了,再有,关羽的过五关斩六将,斩颜良,诛文丑,等等这些早就让世人害怕关羽,因此,关羽坐观荆州,也是可以说,已经无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