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你们家乡称呼母亲叫什么?在中国汉族有多少叫法?

木坤567


我是福建莆田市仙游县人,莆仙原为2个县,后改为市。叫莆田市,乡镇改为区,如涵江区,鯉城区、秀屿区等。一个县即仙游县。莆田市面积虽小(比厦门市大一点点)但人口很多,在全省九地市中排名第四。语言独特,叫“莆仙话”,与闽南话、福州话、客家活完全不同,无法相通。但仔细观考察,与闽南话有点接近。但还是两个不同的语言系统。莆仙人称母亲大多叫“阿乌”、“阿奶”。叫父亲“阿兄”、“阿伯”、“阿叔”等,比较随便。不过,时代进步了,文化文明和人们的称谓也改变了。现在,称年轻父母都叫“爸爸”、“妈妈”。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称呼了。


老王2281151521932


我的家乡在广西玉林。

关于称呼母亲叫什么这个问题,说起来觉得好笑。

先说我自己,我称呼我的母亲叫“嫂″。原因是:

以前我外婆家很穷,我妈妈很小就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被许配给我爸爸。

我爸妈两小无猜一起长大,自然很早就有了孩子。

我妈生我哥的时候才17岁!然后,每隔两年就生下我姐和我,还有弟弟。

在那个年代,有五六个七八个孩子的家庭很正常。最大的那个比最小的那个大十多岁也很正常。

由于年龄相差不大,所以我们和爸妈以兄妹相称,管我妈叫“嫂”是很自然的事。

而我妈管我外婆叫“奶”,管我外公叫“老板”。

因为我外公家穷,哪怕家里要一分钱开支,也要经过我外公。我外公掌握着经济大权,所以一家人都戏称他“老板”。

老板的老婆当然是位高权重。我们中国提倡孝道,所以家里一般最老的人就是奶奶,奶奶最值得尊重,我妈她们几姊妹为了尊重母亲,所以管她叫"奶”。

我们这里,一般城市的管母亲叫“妈妈”,洋气一点的叫“妈咪”。乡下的除了称呼母亲叫“嫂”和“奶”之外,还有许多叫法,比如:婶,姨,娘,邻舍,伯母,伯咩……或者有的直呼其名,都有。

这些称呼除了有特定意义外,听说,最主要原因是,把母亲的称呼叫成别人家的,那样,孩子更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孩子的成长。弄得我们连“妈”都不认了。

妈妈,您是我们兄弟姐妹,三姑六婆的完美结合。





子新美食


客家满娘,满婶,涯话∴佬那,婶,白话,老乜,妈妈,壮话,乜,乜巴,瑶话,姨,汉话,妈,娘,

我的六个伯娘,都被她的子女,叫巴,我就奇怪,小时候没人带,我父母上班,就把我送到乡下,和伯父家过,叫伯娘叫巴,奇怪,我堂兄弟姐妹都这样叫自己的父母,爷,巴,没有叫爸妈的,叫娘的很少,伯娘说,我们城里的才叫爸妈,那是布喀(客家人)叫法,后来工作了,我到讲涯话的村,见他们叫妈叫佬那,后来到山区客家村,见他们叫自己的妈叫:满娘(读第四音)或者满婶,后来看《家》《春》《秋》,明白了,为加个满字,客家人叫伯娘叫大妈,二妈的,自已亲生的最小的,所以叫满娘了?还有更奇怪的,瑶乡,他们叫妈,叫姨。我们家按城里人叫法,叫妈,妈妈,可能是上学的缘故,所以现在这种影响力很大,我发现下代人都基本上叫妈了,不论客家,壮,汉瑶一样了。


ling223967446


陕西人一般是,像我妈妈那个年代,城市的一般管母亲叫“妈妈,或者一个字妈”农村的叫母亲是陕西方言“nia”这个字打不出来,是陕西人特有的一个读音。到我们这个年代好像不管城市还是农村的都叫“妈妈,或者妈”吧,再洋气点就是:妈咪,mother~…



四月天里的微笑


我们家乡叫母亲为妈妈,简称妈。

小时候一回家就找妈,妈妈在家里起着重要作用,“妈,我饿了”“妈,我的花衣服在哪里?”“妈,你给我点钱,我要去买东西”“妈,今天过节,包不包饺子?”“妈,我今天去赶集,你去吗?”

等到结婚以后,又变成了“妈,俺爹去弄么了”“妈,你吃饭了吗?”“妈,给你买的衣服,你看好不好?”“妈,你们冷不冷,需要点什么?”“妈,我给你送草来了,冬天你要多烧,千万别冻着”。

妈妈不能自立了,搬回家伺候,又变成了“妈,吃饭了,今天做的饺子,你多吃点”“妈,冷不冷?”“妈,你过来,给你洗澡。”“妈,过来,我给你洗洗脚”“妈,今天把衣服换了,我给你洗一洗”“妈,去院子晒晒太阳吧”“妈,给你剪头发”“妈,我给你剪剪手指盖脚指盖吧”“妈,你身上痒痒吗?给你抓抓”。

母亲是伟大的,她含莘如苦把我们抚养长大,虽然能力有限,但也尽力而为,尽量让我们吃饱穿暖。

我的妈妈是贵州贵阳人,她七岁就没有妈,老爷有三房太太,我姥姥是老三,大姥姥不能生育,心很坏,把二姥姥生的男孩全弄死了,连我姥姥生的四个男孩也全弄死了,只有妈妈是女的,才躲过一死。

那种滋味只有母亲懂得,虽然姥爷是贵阳县长的师爷,可对于家庭无能为力,每天酒醉之后回到家中,用文明棍挨个打,可打有何用?家庭已被坏姥姥主宰,你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受伤的永远是弱者。

妈妈是幸运的,她找到了可以对她一辈子好的人,虽然不富裕,但父亲从未对她不好,总是哄孩子一样。

他们之间在年龄上相差十一岁,可父亲总拿她当小孩,母亲在八十四岁离开了我们,父亲也是八十四岁,他们的生日一个是腊月初七,一个是正月初七,母亲远嫁到山东来,一直再也没有回去过,因为她对姥爷的任象太深了,……


知足常乐273298521


我们这边就是叫妈,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找妈,没看见妈妈马上就会问老爸我妈呢,打电话要是老爸接也是问我妈呢,老爸就会吃醋的说我就是你们的一个接线员,每次回家老爸会告状说你妈又欺负我了,老妈也说你爸气我了,看着两个老小孩只有大笑了,回家时还没到家门口就会大声喊妈你老闺女来了,那个时候好幸福,可是爸爸妈妈都已经不在了,老妈离开我已经十四年了,老爸也走了八年了,我没有了爸爸妈妈也就没有了家,过年过节看人家都回妈妈家,我只能暗自伤心流泪,虽然我也都六十岁了,可还是想每天都能叫一声爸妈,想到此眼泪又止不住了


一天总是忙


我的家乡母亲的称呼叫”娘”,

我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喊娘:娘,娘。如今母亲都八十三岁了,回可家,第一句话还是喊”娘”,喊一声娘,既古朴传统又倍感亲切,浓浓的亲情,浓浓的乡音乡情,都在喊娘的声中得到升华。

我儿子呀呀学语时,我教他的第一句话也是叫”娘”,儿子喊一声”娘”,我倍感欣慰和幸福,有一次,2岁的孙子听到儿子喊娘,好奇地看着我:娘是什么?我说:娘就是妈妈。

如今农村的孩子也都称呼母亲叫妈妈了,觉得很洋气。


落英乡间


我叫爸妈叫叔和婶,小时候见别的小朋友叫爸,妈,感觉别人的父母疼爱儿女才叫得那么温柔,我亦好想这样叫,但有哥哥姐姐叫开始,我这小的要跟随,没办法忍不住问妈:为什么别的小朋友可以叫爸妈,点解我地叫叔婶,这么难听象不是自己父母,象叫外人。我妈讲叫偏一点,小朋友就顺顺利利快高长大!你堂姐区几姐妹叫区爸妈,还难叫,大叔和大,还有叫三伯三母的,所以到现在还是从末改变过叫法,但改变心态,随和生活


笑语柔和


河北石家庄郊区农村的,小时候称母亲为"娘",七十年代年轻人赶时髦,嫌叫娘土,一律称作"妈"。怎么区分的呢?我们七零后小孩们多,我们村小学以前一个班也就三四十人,到我们这一届,七十多人,分了两个班,我们这届很有特点,同学们在家不是老大就是最小的,没有一个排中间的。最小的跟着上面哥哥姐姐喊娘,爹,家里是老大的,都是喊爸妈。


暗中观察者协会副会长


我是安徽省灵璧县浍沟镇的人。属于皖北,和江苏北部相交界。

首先说我个人,我喊我母亲叫(俺娘),喊父亲叫(俺爷),小的时候叫最多的是,俺娘,我饿了。俺娘,我困了。现在也成家了。只要到家还是,俺娘。俺娘。现在最多的是,俺娘,俺爷上哪了?俺娘,你瘦了。俺娘,你看俺爷还是那样。现在小孩子都叫(俺妈),(俺爸)了。母亲老了,在外面有时会说,家里有老娘。书上说:高堂。令堂。我们那里有一家,儿子喊他母亲叫婶子的。儿子是亲生的。

一句俺娘(俺爷),道出了多少儿女对家的眷恋。

愿天下所有父母(俺爷,俺娘),健康长寿。

是所有作为儿女的共同心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