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籍貫目前在學術界有爭議,一說是湖北秭歸,一說是湖南漢壽,你怎麼看?

中環聯湘鄂站鄧又云


這個爭論有意思,屈原官職是世襲(三閭大夫),幹嘛的,相當後世禮部尚書,祭祀的主官,丹陽秭歸是楚祖陵所在,歸三閭大夫管轄,屈原出生在那也沒問題,關健是屈原哪裡人?郢都人。所以出生在秭歸,前半生家在郢都,發配到汨羅,白起拔郢,燒鄢郢之陵,屈原認為自己沒盡責,悲憤之下投江,有殉國殉職之意。

沒事多讀讀書,還要多思考。不是所謂磚家考證幾處墓葬,幾處姓氏村落就得結論。當時都屬荊楚,這幾樣正好證明屬楚,如此而己。


羅羨升


對屈原出生地的考證,不論是秭歸說還是漢壽說,其實都不具有充足的證據。但是,與秭歸說相比,漢壽說顯然具有更大的論述和證明空間。

關於屈原的籍貫,有眾多說法,不少學者專家爭論不休,各持一端。可以確定的是,不論是認為屈原故里為湖北秭歸,還是湖南漢壽,事實上都沒有充分而確鑿的證據證明自己的觀點。也正因如此,很多專家學者對屈原籍貫持保留態度,要麼避而不談,要麼語焉不詳,要麼羅列眾說,僅僅表示對某一看法的傾向罷了。

事實上,關於屈原籍貫,不止有湖北秭歸、湖南漢壽兩種說法(為簡便行文,本文將認為屈原籍貫為湖北秭歸的看法稱為"秭歸說",認為屈原籍貫為湖南漢壽的看法稱為"漢壽說"),算起來應該有16種說法,由於篇幅有限,我們在這裡僅將這兩種說法進行分析。

1、 秭歸說。

人們都知道屈原是楚國貴族,而其故里,不少專家認為是湖北丹陽秭歸,而且可以精確到"樂平裡"。秭歸說最初來源於酈道元《水經注》,裡面引用袁庵《宜都山川記》:"秭歸蓋楚子熊繹之始國,而屈原之鄉里也,原田宅於今俱存。" 又說"縣北一百六十里有屈原故宅……名其地為樂平裡,宅之東北六十里有女嬃廟,搗衣石猶存"。

按:楚創業始祖季連之後熊繹正式受封於楚,居丹陽。而根據《楚辭·離騷》:" 女嬃 之嬋媛兮,申申其詈予。" 王逸有注:" 女嬃 , 姊也。"不少支持秭歸說的學者的論說都是基於酈道元的《水經注》以及東漢王逸《楚辭章句》所作的注。而有趣的是,只要查看《水經注》刻本,就可以知道酈道元對秭歸說也是存疑的,甚至暗持否定態度的。筆者查找《水經注》原文(出處:《水經注》40卷,卷三十四,清武英殿聚珍版叢書本),有如下發現:

斷句如下:

宋忠曰:"歸,卽夔,歸鄉蓋夔鄉矣。"古楚之嫡嗣有熊摯者以廢疾不立而居於夔,為楚附庸,后王命為夔子。春秋僖公二十六年,楚以其不祀滅之者也。袁山松曰:"屈原有賢姊,聞原放逐,亦來歸,喻令自寬。全鄉人冀其見從,因名曰'秭歸'。"卽《離騷》所謂:"女嬃嬋媛以詈餘"也。縣城東北依山,卽坂,週迴二里,高一丈五尺,南臨大江,古老相傳,謂之劉備城。蓋備徵吳所築也。縣東北數十里有屈原舊田宅,雖畦堰縻漫,猶保,屈田之稱也。縣北一百六十里有屈原故宅,累石為室基,名其地曰"樂平裡"。宅之東北六十里有女嬃廟,搗衣石猶存。故《宜都記》曰:"秭歸,蓋楚子熊繹之始國,而屈原之鄉里也。原田宅於今具存。"案:原田宅近刻,訛作屈原宅。

咱們一句一句來分析哈。

從《水經注》原文中,可以知道:

1、宋忠曰:"歸,卽夔,歸鄉蓋夔鄉矣。"--東漢宋忠認為,歸鄉原來應該是"夔鄉";

2、古楚之嫡嗣有熊摯者以廢疾不立而居於夔,為楚附庸,后王命為夔子。春秋僖公二十六年,楚以其不祀滅之者也。--酈道元在宋忠的看法上,進一步從歷史出發,認為夔是古楚國嫡嗣一支的居住地,在春秋的時候又重新被楚國滅國(筆者給個提示,被楚國滅國,實際上也是又併入了楚國;

3、袁山松曰:"屈原有賢姊,聞原放逐,亦來歸,喻令自寬。全鄉人冀其見從,因名曰'秭歸'。"卽《離騷》所謂:"女嬃嬋媛以詈餘"也。--袁山松認為,屈原有"賢姊"--很好的姐姐,屈原被放逐的時候,她跟隨著屈原,鄉里的人看到姐姐來了,就把這地方叫做"秭歸",酈道元認為袁山松的話可以從《離騷》"女嬃嬋媛以詈餘"一句中得到驗證(筆者給個提示,"女嬃"就是楚國方言裡"姐姐"的意思);

4、縣城東北依山,卽坂,週迴二里,高一丈五尺,南臨大江,古老相傳,謂之劉備城。蓋備徵吳所築也。--酈道元說,秭歸縣這地方還跟劉備徵吳的歷史有關係。

5、縣東北數十里有屈原舊田宅,雖畦堰縻漫,猶保,屈田之稱也。--這地方還有"屈田"。

6、縣北一百六十里有屈原故宅,累石為室基,名其地曰"樂平裡"。宅之東北六十里有女嬃廟,搗衣石猶存。—在這裡,酈道元提到了屈原故宅,宅子所在的地方有石頭作為地基,(附近的人)管這地方叫"樂平裡"。屈原故宅"樂平裡"附近有女嬃廟(意思就是"姐姐的廟")和搗衣石;

7、故《宜都記》曰:"秭歸,蓋楚子熊繹之始國,而屈原之鄉里也。原田宅於今具存。"--再次引用袁山松的話(《宜都記》實際上就是袁山松寫的),說明秭歸一直被認為是屈原"鄉里",是屈原故鄉。

8、案:原田宅近刻,訛作屈原宅。--這宅子上所刻的字是騙人的。

筆者認為,分析秭歸樂平裡是否為屈原故鄉,第8點--小注是關鍵。酈道元的時代已經離屈原的戰國時代相隔甚遠了。從小注上看,這屈原宅,實際上根本就是後來的人附會的嘛!

然而問題來了,酈道元同志在上面一大段文字裡都把秭歸和屈原聯繫在一起(),他彷彿在引經據典地說秭歸樂平裡是屈原故宅,怎麼在這小注裡就寫了一句"訛作屈原宅"呢?

實際上,酈道元並沒有在《水經注》裡證明秭歸樂平裡就是屈原故宅—這位大佬實際上只是在旅遊,《水經注》是他旅遊之後寫著玩用來做紀念的東西。他把秭歸縣和屈原聯繫起來,其實就相當於我們今天去日本某地遊玩,然後回來跟大家說,"嘿,我前兒個去了日本某地,那裡的人說某地是楊貴妃東渡後居住的地方",而實際上楊貴妃東渡日本只是後人杜撰的說法罷了,是否真實存在,具有很大的疑點,但是我們去日本某地遊玩之後,雖然知道這種說法不靠譜,但為了顯示這一趟旅遊非同凡響,依然還會順帶把楊貴妃的歷史說上一遍。我等凡人,尚且會借旅遊以展示人文情懷的,何況咱們這位"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酈道元同志了。事實上,酈道元非但把秭歸跟屈原聯繫在一起進行"炫耀",還把三國劉備也拉了進來(請看第4點)。

雖然酈道元寫秭歸與屈原的原意,並不在於證明屈原籍貫,但後人卻經常把酈道元在《水經注》裡秭歸與屈原的關係進行詳細論證。筆者認為,其中最不靠譜的論證就是從"秭歸"地名入手,從語言文字角度強行進行解釋。這種論證即使寫得再長再詳細,也不是證明秭歸說的強有力證據。

總而言之,酈道元自己都不相信秭歸說,他充其量把秭歸當成遊記的人文歷史點綴罷了。其餘建立在酈道元《水經注》上,對秭歸說進行論證的說法,那就更不具有說服力了。關於對秭歸說的否定,遊國恩先生曾列舉屈原在秭歸的六種古蹟,認為其均不可信。(詳細請見遊國恩《屈原》,勝利出版公司印行,1946-05。遊國恩先生還就屈原生年月進行考證,足可見其是位對屈原較為關注的學者,詳細請見遊國恩《離騷纂義》,中華書局1982年版)

2、漢壽說

也有不少專家學者提出漢壽說。學者專家們的論證自然是豐富而又多角度的,但總結概括起來,漢壽說的依據主要有三。

一是古代文物和遺蹟—大量的楚墓。墓地可以說是歷史的實錘的證據。然而可惜的是,屈原是投汨羅江而死的呀。根據傳說,人們找不到他的屍體,所以才以粽子投江,之後有了端午節。不管端午節的傳說是否屬實,可以確定的是,至少在目前為止,我們並沒有找到他的墓地。

不過,雖然屈原沒有墓地,但是,出身不凡的他身後有著一個龐大的家族,所以還是能找到家族墓地的—具有批判性思維的讀者可能想問了,關於屈原身世的依據從何而來?我們親愛的司馬遷所寫的《史記》裡有一篇《屈原賈生列傳》,裡面對屈原的身世有簡單的介紹,"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懐王左徒"但司馬遷對屈原身世的討論也就到此為止了。後人對屈原身世的考證很大程度上也是基於他的姓氏和官職。參考《史記130卷卷八十三清乾隆武英殿刻本》,有注曰:"正義:屈、景、昭,皆楚之族。王逸雲:楚王始都是生子瑕,受屈為卿,因以為氏。"按理而言,屈原位居左徒,應該是楚國大姓無疑,他是屈瑕的後代,《左傳》在260多年的記事中,列出屈氏官員計10人,屈瑕就在其中(屈原當然不在《左傳》記錄當中,因為《左傳》記敘範圍起自魯隱公元年,迄於魯哀公二十七年,屈原在魯哀公之後,戰國時期的屈原一百多年之後才出生呢)。

好的,我們在證據相對充足的情況之下認為屈原就是楚國大姓,是貴族,其背後應當有大家族的支持。現在讓我們看看漢壽(古代武陵)墓地的情況。

自1949年以來,在湖南地區發掘出土的4000多座楚墓,主要集中在長沙和常德(武陵),說明古代武陵地區(包括漢壽等縣)。墓葬所在地,雖然不能百分百地說就是人們的居住地,但考慮到實際的屍體運輸、祭祀祭拜等活動,埋葬的地方應該是離人們居住地不遠的。所以從墓地上可以證明,武陵地區(漢壽包含其中)確實曾經大量居住著楚國的大家族。

不僅從墓地,人們還試圖從出土文物上證明屈原出生於漢壽。"在發掘的不少春秋戰國時代的楚文物中, 特別是出土了一把罕見的'武王之童督'青銅戈, 可稱為曠世精品, 據專家考證: 此戈為'武王之大督', 是楚武王授予軍隊統帥的'尚方寶劍', 此戈是代表武王在這一地區行使至高無上的軍政大權的象徵。聯想這把青銅戈與它周圍近 2000 座楚墓群, 人們不難發現, 在漢壽一帶能持有'武王之童督'的這位顯赫人物, 非同小可, 經考證, 實為屈原的祖先屈瑕。而當時居住在漢壽一帶的家族, 也就是屈瑕子孫們的屈氏大家族, 由此推論, 漢壽應該是屈原的出生地。"(侯文漢《魂兮歸來_屈原故里應該在漢壽》)

從這把"武王之童督"上說屈原出生於漢壽,我認為證據不足。該論文作者所寫的"經考證, 實為屈原的祖先屈瑕",具體經過什麼考證了,是誰考證了,如此重要的信息,該論文作者竟然沒有點明,論證實在不能說嚴密。而且,從屈瑕到屈原之間有著三百六十多年的歷史(屈瑕生年不詳,死於公元前699年,屈原生年有待考證,但離公元前340或339年不遠)。春秋戰國常常受地而居,屈瑕便是受封於屈地。所以,從屈瑕的居住地來證明屈原的出生地,很明顯是不妥的。更何況人們還沒有確定武陵就是屈瑕居住之地呢!

二是屈原所寫的文章和漢壽當地的河流、植物、風俗等。"沅有芷兮澧有蘭"(屈原《九歌·湘夫人》)我們一般認為,芷、蘭都是植物,但是持漢壽說的人卻提出了另一種理解,"另一種認為是水名: 芷水、蘭江。芷水, (沅水在漢壽境內芷灣至白芷障一段江水別稱芷水) 因兩岸盛產白芷而得名。蘭江, 澧水一支流叫蘭江, 穿澧縣城而過注入澧水, 澧縣城內有蘭江公園。況天下也只有漢壽為沅水及澧水交匯之處"(侯文漢《魂兮歸來_屈原故里應該在漢壽》)。

芷、蘭其實經常出現在屈原的楚辭當中,如"餘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畦留夷與揭車兮,雜杜蘅與芳芷",屈原的楚辭裡經常出現芳草的名字,如這裡的"蘭"、"蕙"、"留夷"、"揭車"、"杜蘅"、"芳芷",歷來被註解為芳草。然而,即使將芷、蘭理解江水的名字,屈原對江水的歌頌,也實在不能作為出生地的證據。漢壽當地有不少花草,屈原所寫楚辭裡也有不少花草;漢壽當地很早就有吃粽子的習俗—還有人將此聯繫起來,作為證據,其實也是不可靠的。因為吃粽子的習俗不少地區也是很早就有了,花草也是如此。而且花草的生長與環境密切相關,兩千多年氣候變遷,這一證據更不可信了。

三清代蔣驥的《山帶閣注楚辭》和《龍陽縣誌》。

清代蔣驥的《山帶閣注楚辭》,。清代可以說是楚辭學研究的集大成時期,而蔣驥的《山帶閣注楚辭》則是清代一部相當優秀的楚辭類注本,然而《四庫全書》對《山帶閣注楚辭》的評價並不高。然而,《四庫全書》這部官方編撰的類書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所以《山帶閣注楚辭》並沒有引起很大的重視。不過,這並不影響我們現代人對其價值進行挖掘。但是,《山帶閣注楚辭》其實並沒有指明漢壽就是屈原故里,"觀楚辭全志載:原與漁父問答者多有,皆影響不足評,惟武陵龍陽,有滄山、浪山及滄浪水,又有滄港市,滄浪鄉,三閭港,屈原港,參而核之,最為有據。"龍陽,即今漢壽縣,屬古代武陵。問題是,蔣驥在這裡根本就沒說武陵龍陽就是屈原故鄉啊,他只是說屈原《漁父》裡,屈原與漁父問答,地方應該在武陵龍陽。也就是說,屈原只是到過武陵龍陽而已。

《龍陽縣誌》有載: "三閭大夫祠, 在縣西滄港。屈原遇漁父行吟於此, 後人立祠祀之"。《龍陽縣誌》又曾載: "唐屈原廟詩碑, 相傳在滄浪的屈原廟中, 為唐崔禮山撰"。《龍陽縣誌》已經是明朝時期所修的了,時代久遠,很難說具有很大的說服力度。龍陽縣屈原古蹟,不論是否確實為屈原行吟之處,其實都不能說明該地為屈原出生地。而事實上,關於屈原古蹟,簡直多得數不勝數,我們前面提到的秭歸,甚至其他地方,也有不少所謂的屈原古蹟。如果用這些來證明屈原的出生地,未免太過唐突。

結語

人們從遺蹟、文獻出發,或者從風俗、地理、文化等做出論述。那些被舉出來的"證據",有些是荒唐而可笑的,有些僅僅只能作為旁證,不能定論。所以,對屈原出生地的考證,不論是秭歸說還是漢壽說,其實都不具有充足的證據。但是,與秭歸說相比,漢壽說顯然具有更大的論述和證明空間,由於當地擁有大量楚墓,所以隨著時間的流逝,會有新的發現也說不定。


一往文學


現在連西門慶潘金蓮都有人搶,何況象屈原這樣的愛國詩人又是原本與湖北同為一家的湖南肯定要爭一爭這個老寶貝!

歷史有定論的事,我們沒資格探討,只說當下。我們知道,屈原的代表作是《楚辭》,我們也知道楚國原本包括湖北和湖南的一部分。但“楚”已分家,這無法改變,那麼現今社會誰代表“楚”更被社會接受呢?

說點大家都知道的,山東叫齊魯大地,河北叫燕趙大地,山西叫三晉大地,河南叫中原大地,湖南稱三湘大地,湖北稱荊楚大地……問題來了,為什麼湖南不否定“荊楚大地”而自己用“湘楚大地”呢?

當下湖北的“楚才回家”四處攬才,“楚啇”遍佈全國,湖南咋不爭這個“楚”呢?可見在爭“楚”上底氣不足。

有人說屈原是出生在湖北姊歸,大半生活動在湖南,應該是湖南人。這更滑稽了,偉人出生在湖南,一生住的最多的地方除了北京就是武漢,能不能說他老人家是北京人或者武漢人呢?照此理由,張學良應該是臺灣人。上千萬的華僑都不是中國人,因為他們活動在外國。

屈原是楚國人,楚國包括湖北和湖南的一部分,這是沒有爭議的。屈原是楚文化的代表,湖北省博物館珍藏著大量楚文化瑰寶,武漢東湖就有不少與屈原有關的故事,屈原在東湖“澤畔行吟”,楚莊王在東湖擊鼓督戰(清河橋古橋遺址)。記得武漢還有個啤酒叫行呤閣。
歷史有定論的如果都能隨便否定,隨便爭議,那要編歷史書幹嘛?偉人出生在湖南韶山,二千年以後會不會有人說他是武漢人呢?因為他寫的詩是吃武昌魚,說武漢是“白雲黃鶴的地方”,年年到武漢游泳居住。

其實,與其爭屈原是哪裡人,不如爭誰能代表楚,因為屈原是楚人,如果爭不清誰更“楚”,那就老老實實做得象個“楚”人,湖南湖北本是一家,最好是互相攜手,把楚文化發揚光大,不給屈大夫丟臉。如果為點小利把屈原爭來爭去,讓他老人不得安寧,實屬狹隘,哪有屈大夫的偉大情懷呢?這象楚人之後嗎?

當然,如果不承認湖北湖南是一家,那就更沒理由爭屈原了,因為屈原是楚人,這是不可否定的。


無語石1


我是湖南人,我100%認為屈原是湖北秭歸人,如果有湖南漢壽的所謂歷史研究者說屈原是湖南漢壽人,我覺得一是“空穴來風”,二是“信口雌黃”,屈原在春秋戰國時代是楚國人,也是炎黃子孫,但他的籍貫是湖北秭歸,就在三峽大壩的附近,有照片為證。




用戶59103271343


我沒看法了!實在是服氣!屈原、張居正都是福蘭人要得啵?關羽你們要不要?不要的話河北人來搶了!這種話題無聊到極點!


用戶56567514314


屈原是我國戰國時期楚國政治家,也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楚辭”創立者和代表作家,開闢了“香草美人”的傳統,被譽為“楚辭之祖”,同時也是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和陶淵明、李白、杜甫並稱,被後世尊為中國古代最偉大的四大詩人,也同為世界文化名人。

至於屈原具體是楚國哪裡人,目前中國最早的史書是司馬遷撰修的《史記》,但該書上只記載說“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

——很明顯,史書上並沒有確切的出生地記載。

但目前有兩種說法,一說是湖北秭歸人,一說是湖南漢壽人。

——湖北秭歸說

據百度百科顯示:長期研究屈原和楚辭的譚家斌先生考證,認為屈原作品 《九歌·東君》在秭歸有出土文物“太陽人”佐證;屈原《離騷》述及的植物28種,樂平裡竟然存在15種之多;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引東晉袁山松《宜都山川記》,明確肯定屈原誕生於秭歸樂平裡;唐代歸州刺史王茂元於元和十五年(820年)在城東五里首建屈原祠,作《楚三閭大夫屈先生祠堂銘並序》,稱屈原“秭歸人也”;樂平裡有史籍記載至今尚存的屈原古遺址。

——湖南漢壽說

2013年5月28日上午,《漢壽屈原故鄉新證》著作研討會在常德市城區東方紅會館召開。考古工作者、該書作者張中一向與會人員介紹了“屈原故里漢壽說”的幾個有力證明。他通過運用商、周金文,簡文文字原意註釋了屈原作品的每一個字,還原屈原作品的本來面目,他通過近20多年來,考古學家在漢壽滄港及周邊鄉鎮的楚墓中發掘的青銅印等文物上的圖案、文字的考證,認定曾是黔中郡重要軍事基地之一的漢壽滄港,就是屈原的家鄉。

本人對屈原故里的判斷

判斷一個人的故里等信息,主要有兩種方式,一個看史書記載,以最早的史籍記載為準;二是看考古出土實物。

但目前關於屈原的最早記載,就是《史記 . 屈原賈生列傳》。上面沒有說屈原是哪裡人。

但也不是完全沒線索。因為屈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屬於楚國貴族,那麼作為貴族,他肯定是在楚國國都或者附近出生的。但當時的楚國國都在“丹陽”。而令後人難解的是,楚國國都曾數次遷徙,而且每次國都名依舊是“丹陽”。這就更加難於確定屈原故里。

另一線索是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記載的“屈原有賢姊,聞原放逐,亦來歸,因名曰姊歸”。後來“秭”由“姊”演變而來,就是現在的秭歸縣。但《水經注》這句話卻包含了兩個意思,一個是屈原的姐姐聽說屈原被放逐,來到的是放逐前的國都丹陽(現稱呼秭歸縣),另一個意思是來到被放逐後的被稱為秭歸縣的這個地方。如果是前者,說明屈原的家鄉距離目前秭歸縣可能不會太遠,可以據此認定屈原故里就在秭歸縣;如果是後者,秭歸縣是屈原被放逐的地方,那距離國都丹陽是遠是近就很難說了。既然是放逐,不可能就近流放。那目前的秭歸縣就不是屈原故里了。

至於唐代人根據《水經注》那句話就建立了屈原祠廟,後世一直擴大、擴建到今天,也難免當時人理解有偏差,導致以訛傳訛。

值得留意的是,秭歸縣位於湖北省西部,長江西陵峽兩岸,屬長江三峽山地地貌,山崗丘陵起伏,河谷縱橫交錯。作為當時楚國的國都丹陽,按常識應該建在較為平坦開闊的地方。而建在這種環境下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所以說要完全認定秭歸縣是屈原故里,將來還需更多考古文物佐證。



作者簡介:嶽明闊,大專學歷,擅古典詩詞,多次獲獎,也習書法。)


學習聖賢智慧


屈原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香草美人思想忠君愛國,憂國憂民,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端午節因紀念詩人而來,屈子的出生地有十三種說法,主要的說法是湖北秭歸與江陵,湖南湘陰與敘浦,……九十年代以來,中國屈原研究學會通過研究大量史料文獻,並從出土文物,歷史遺址中認定,屈原是武陵人,即常德漢壽人!古云夢即是現漢壽,滄浪水在漢壽滄港鎮!還有一種說法歷史上並無屈原,屈原是西漢賈誼.受屈冤被流放長沙時,為申訴委屈取的化名。冤屈,屈原諧音。

秭歸說郭沫若意見,虛構說是胡適意見!而漢壽說研究發現。

其實,不管屈原是哪裡人,都是值得每個炎黃子孫尊重銘記紀念的人,就像袁老,出生在江西,但取得卓越成就在長沙!哪裡人重要嗎?

炎帝,舜帝長眠三湘,來路與歸途已不重要。


戰棋1


最新研究的是在湖南桑植縣八大公山出生的,然後沿澧水而下到達洞庭湖的。


四望山三望寺


湖南漢壽曾經出土屈原的很多印章,況且古代漢壽就叫做秭歸。汨羅距離漢壽很近。


撒哈拉的駱駝


屈老祖宗是哪的不見得哪就咋的了,重要的是當下爾等做了什麼,今天若詩文昌行,學問發達,哪個夫子不是此地的又如何?作為湖南人,我覺得此舉甚可笑。古人,祭之則可,爭之徒招譏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