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说建国初东北三省GDP占据全国85%,真的有这么高吗?

因为无论是教科书,还是媒体从来没有告诉我们东北在1920年代到40年代工业曾经攀上亚洲之巅。


东北在918前城市化率11%多,45年前是20%以上,而中国直到90年代才刚达到20%。

刘强东说建国初东北三省GDP占据全国85%,真的有这么高吗?

东北工业曾经占比中国8成。中国整个工业完全是东北哺育下长大的。
民国时期东北人工是关内3,4倍,没有饥荒的东北是天堂一样的存在。

东北富裕是东北前辈自己创造的,利用大豆贸易敲开世界市场,有了资金带动了其他工农业全面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的一部分。

1925年,奉系军阀在第三次直奉战争胜利后占领上海,这背后的基础就是东北工业化水平已超过长江流域,张氏父子的新政使东北的民族工商业成为日本满铁附属地经济的威胁,这成为9.18事变的经济诱因。

刘强东说建国初东北三省GDP占据全国85%,真的有这么高吗?


东北形成了以钢铁、煤炭为中心的重工业体系和以粮食加工、纺织、食品工业为中心的轻工业体系,而直到1949年,关内中国可怜的的工业还只是局限于几个大城市。

20年代末,北平、上海派发到欧美的电报需转经沈阳。
东北易帜前夕,东北拥有了中国最强大的海空军,易职后全部移交南京政府。哈尔滨,34家外资银行在哈埠开设分支机构,与巴黎、纽约等国际金融中心直接业务往来,哈埠的金融动态左右远东的金融形势。在哈尔滨的外国商业机构达 1809个。
1928年,以出超实际利益比较,哈尔滨滨江海关稳坐全国六大海关头把交椅,成为全国最大的面粉生产和出口基地、酒精和啤酒生产基地, 1926年,中国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成立并开播。1928年5月,哈尔滨车站已经可以出售直达欧洲各城市的客票。

1924年1月,张作霖又召集东三省军政官员讨论经济发展计划,决定三省联合集资2000万元,一年内开办10个官办工厂,20个采矿业等等。 相当于现在流行的“经济开发特区”。

张作霖还成立了东三省交通委员会,负责统一建设和管理东北铁路。铁路交通和工农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对内的商业往来和对外贸易。

短短数年间,东北飞跃进步,淩驾关内各省之上。

刘强东说建国初东北三省GDP占据全国85%,真的有这么高吗?


随着经济的发展,财政收入也随之增加。一九二六年,税收合计六千一百五十三万元,舆论评论说:“东北财赋之嵗增额,有如几何之累数,库入之丰,允称奇迹。”
跟华北的艰苦生活比起来,东北宛如天堂。一九二一年一名在奉天工作的苦力每个月可挣十八元,在山东的农民只能挣四元。


王永江鼓励华北移民到东北,给他们土地产权和赋税优惠,直到一九二七年,每年有二十至四十万移民来东北。
随着人力和资金的大量涌入,东北在中国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东三省在民生、经济、社会安全等方面优于关内各省...........这一点,即便是深具爱国心的中国知识分子也不得不承认。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前夕,四川实业家卢作孚到东北考察,写出《东北游记》一书........

刘强东说建国初东北三省GDP占据全国85%,真的有这么高吗?


东北电力供应和上海对比。

1931年东北 22.18万千瓦设备容量。而3年后的1934年上海才达到18.35万千瓦。
而且,上海是外国企业,东北是民营,日资占比1比3。虽然弱势,但在民族电力发展史维度讲足以俯视上海了。

1931年,东北居民用电人数:4,402,636‬ 人:1931年,4百四十多万东北人使用居民用电。而1934年上海是8万户居民使用

这个数字对比显示东北人生活水平在20,30年代是超过上海的。

经过十几年的建设,东北成为了亚洲数一数二重工业基地。
东北已经建立了钢铁、冶金、机械、汽车制造等各种工业,拥有非常完备的工业体系,从沈阳到大连,沿途工厂林立,城市密集,工业化水平直追日本本土。

刘强东说建国初东北三省GDP占据全国85%,真的有这么高吗?


1945年,东北的钢铁产量高达150万吨,机械、水泥等工业品产量更是占到了亚洲的一半以上。尽管东北地区工业实力和日本有一定差距,但二战后期由于日本本土遭到盟军的狂轰滥炸,本土资源也已经枯竭,日本的工业生产能力急剧下降, 东北地区因此取代日本成为亚洲第一经济体。
不过苏联出兵东北后,把东北的机械设备和物资抢掠一空,连铁轨都没有放过,使得东北的工业和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不过即使如此,东北仍然是中国基础最好的地区,这是建国后东北能够成为我国重工业基地的主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