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統說服劉備入川,為何中途中箭身亡?只怪劉備沒完全聽他的

龐統說服劉備入川,為何中途中箭身亡?只怪劉備沒完全聽他的

導語:三國時期對劉備幫助最大的兩人應該就是臥龍和鳳雛,當年劉備因為受到徐庶的建議和司馬徽的提點,不顧身份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後來諸葛亮被他的誠意打動,當即出山輔佐,然後用一場博望坡大火抵禦了曹操的兵鋒,不久後又用一場赤壁之戰讓劉備成為荊州的統治者,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而龐統則是在赤壁之戰時助攻劉備,隨後又說服劉備攻打蜀國,由此也讓劉備雄踞西南。但為何同樣才華橫溢的龐統卻在戰場上中箭身亡呢?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這件事。

龐統說服劉備入川,為何中途中箭身亡?只怪劉備沒完全聽他的

劉備得到荊州之後,益州的法正和張松邀請劉備入蜀,而且還把蜀中的兵力部署和武將的性格習慣等等情報交給劉備。有了他們作為內應,劉備身邊的謀士一直建議他攻取益州,只要拿下了益州就可以出兵漢中,屆時還可以效仿當年漢高祖劉邦一樣出兵關中橫掃天下,光復漢室也是時間的問題。儘管前景如此美好,劉備還是認為劉璋和自己是同宗,不忍心奪走他的基業。於是龐統說,現在曹操的虎狼之師就在北邊,假如我們不拿的話曹操也會拿了,我們現在是幫助劉璋,等以後事情成功了再報答劉璋就行。劉備一聽好像也是這麼個道理,於是任命龐統作為軍師,跟著自己領兵入蜀。

龐統說服劉備入川,為何中途中箭身亡?只怪劉備沒完全聽他的

他們入蜀的理由很簡單,那就是幫助劉璋攻打的漢中的張魯,而且劉璋也支援劉備很多糧草。此時龐統給劉備提了上中下三策,上策就是我們假裝北上攻擊張魯,但暗中派遣一支精銳部隊日夜兼程偷襲成都,劉璋這時候肯定沒有防備,屆時就可以輕而易舉攻下成都。中策就是蜀中大將楊懷高沛兩人很忌憚我們,我們假裝荊州有事需要撤退,他們肯定會來送我們,到時候就可以拿下他們的人頭吞併他們的軍隊然後攻取整個益州。下策就是領兵退守永安,等天下有變的時候再酌情處理。

龐統說服劉備入川,為何中途中箭身亡?只怪劉備沒完全聽他的

龐統本以為劉備會選擇上策,畢竟上策成功率最高最快捷,但這時候劉備卻選擇了中策,而且斬首楊懷和高沛以後在葭萌關待了很久,因為楊海和高沛的手下不好安排。但就是因為在這裡浪費了很多時間讓劉璋趕緊佈防,很多精兵也都調回成都周邊,等劉備拿下這支部隊以後只能打攻堅戰。

龐統說服劉備入川,為何中途中箭身亡?只怪劉備沒完全聽他的

儘管劉璋闇弱,但他們家族統治益州很多年,軍需物資堆積如山,靠著這些裝備還是和劉備對峙了很長時間,劉備大軍攻擊雒城一年都沒有攻克。而此時的曹操已經拿下了漢中,現在的形式就是曹操劉備呈現泰山壓頂的陣勢,假如他派兵拿下的話,劉備可能就會被曹操和劉璋包餃子!龐統知道想要破局最關鍵的地方就是攻克雒城,心急的他跑出了安全的軍師營帳,他本想親自指揮戰事,但這時候卻中箭而亡!真是時也命也。

龐統說服劉備入川,為何中途中箭身亡?只怪劉備沒完全聽他的

結語:假如當時劉備聽從龐統的建議快速掌控益州的話,他也不會從荊州抽調諸葛亮、張飛、趙雲這些人過來支援,荊州的防禦將會很充足,後來也不會有關羽大意失荊州的局面。而兵不血刃拿下益州之後就可以北上攻擊漢中,這時候漢中還是張魯的地盤,張魯軍事能力很一般,漢中被攻克是遲早的事,而且這時候的漢中人民和物資還沒有被曹操遷走。這時候劉備領土下的百姓已經超過200萬人,實力直接強於東吳,也可以和曹操分庭抗禮,那時又是另外一個局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