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石达开逆江而上、进入西藏,他能否存活下来?

用户62200752121


对于这个脑洞大开的问题,石达开表示:给我个痛快好吗?

作为太平天国最优秀的统帅,石达开的下场却是最悲惨的,对天国的忠心耿耿没有换来洪秀全及其他同仁的投桃报李,反而让石达开备受猜忌。这种猜忌在1856年天京事变爆发,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后更加明显,最终逼迫这个血气方刚的军事将领出走天京,转战千里。

从天京出发后,石达开的手下最多时有十多万精锐,他先到安庆,又前往江西、进军浙江、福建,搅得东南天翻地覆。清军反扑后,石达开进兵两湖地区,并转战川黔滇三省,先后四进四川,最终在大渡河安顺场全军覆没。

很多人认为石达开的失败,是真正的时运不济。如果没有安顺场紫打地突如其来的山洪,让执意过河的石达开和部队完全陷入绝境,事情发展也许完全是另外一番模样。如果石达开溯江而上进入西藏,石达开部队完全有可能活下来甚至东山再起。

真的是这样吗?当然真的不是。且不说石达开过不了安顺场,就算过了安顺场到达西藏,也不可能东山再起,甚至不能活下来。为什么这么说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西藏自然条件恶劣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打后勤,如果没有强大的后勤保障,任何胜利都无从谈起。

而具体到四处转战的石达开而言,最需要的就是稳定而富庶的根据地。可惜,西部地区除了四川再无他处,更不要提高寒缺氧的西藏地区。

作为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这样的高度,空气已经非常稀薄,常人生活都难以避免高原反应,更不要说行军作战。

更可怕的是,西藏虽然面积超过100万平方公里,青藏高原更是超过250万平方公里,但这里的人口还不及内地的一个普通州府。人口少,首先就意味着生产力严重不足;再加上自然环境恶劣,这里连基本的农业发展都成问题,产出更难以指望,大部分地区只能发展游牧业。这样的区域,不说供应几万大军,就是养活石达开数千人的部队都不可能。

长征时期四方面军脱离中央攻入青海行动的失败再一次验证了占据青藏的不可行性,而共和国建立后解放西藏也是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和平解放的,所以令人绝望的自然条件会成为比骆秉章更可怕的存在。

而西藏地区虽然人口较少,但这里是藏传佛教的主要分布区域,虽然清朝在1722年驱逐准噶尔汗国势力后将西藏纳入版图,但这里仍然保持了汉藏隔离的传统。石达开想要在西藏站稳脚跟,没有藏人的支持是不可能实现的。

而毫无疑问,清朝在西藏的统治更加成功,藏人更愿意和清朝站在一起。

2、石达开能力有欠缺

作为数次打得清军哭爹喊娘,逼得曾国藩两度跳河的优秀将领,石达开的军事素养无可挑剔,但这不代表石达开是优秀的统帅。而历史恰恰给了石达开统帅大军的历史任务,这就注定了石达开的悲剧。

对于常年转战的石达开而言,多活一天就是赚一天,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存活下来呢?后人不知,石达开本人更不知。

因为天王洪秀全的猜忌,石达开负气出走,但出走的石达开却与天京方面保持着藕断丝连的关系。既然出走表明决裂心迹了,又来个遥尊天王,这就让很多人捉摸不透了。大家豁出命去跟你出走,无非是要个开国元勋的名号扬名立万,你整这一出我还不如直接回天京效力,刚好天王手下缺人手。于是石达开在离京出走后追随者猛增到数万后,在转战途中人数不断减少,到安顺场时,已经只剩几千人。

而比地位尴尬最可怕的,是作为统帅的石达开,根本没有明确的目标,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游击战固然让清朝焦头烂额,但作为消耗战,没有稳固根据地的石达开注定耗不过清朝。

要知道虽然清朝是少数民族建立,但得到了几乎所有地主阶级和士绅阶层的拥护和支持,他们与太平天国势不两立, 各地地主士绅阶层几乎全部自发地加入了打击石达开的序列中,石达开的处境越来越危险。

走投无路的石达开想到在四川建立根据地,进而仿效诸葛亮北伐陕西,但清朝地主阶级并未给石达开这样的机会。

所以走投无路的石达开,溯江而上只能死得更快。相比之下,石达开一路向西出云南至缅甸都比北上西藏更有可行性。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如果只是为了躲避清军,石达开当然是可以逆江而上的。不过,逆江而上到达西藏,虽然可以避开清军的追兵,但是在险恶的环境面前,石达开的太平军也不可能存活下来。

石达开是在大渡河岸被捕的,大渡河以西,是高耸入云的高原山地,历史上除了吐蕃与唐朝的冲突,以及清朝的大小金川之役以外,很少有规模较大的部队活动过,且就算历史上的这些兵锋,也都是以据点为根本展开的。大渡河沿线,有的地方甚至还是人类活动从未到过的区域。

因此,石达开如果随着大渡河上溯,首先要面对的就是恶劣的地理问题。而这个问题,即便放在当今,也是相当困难的。对于石达开,根本就是他解决不了的绝境。不要说高寒、行军障碍等问题了,就是简单的补给,石达开也难以为继。更何况,川西距西藏万里之遥,石达开纵然是诸葛在世,也无法创造奇迹。

其实,在当时的条件下,但凡略知天文地理的人都知道,大军如果逆江而上,完全就是死路一条。石达开就算再怎么走投无路,也不可能选择这个方向突围的。实际上,石达开的计划是希望由川西北上,由川西北出川,到达甘陕,在那里重建反清基地。只不过,由于稍事停留,贻误了逃跑时机,还未渡过大渡河,就被清军抓住了。

所以,石达开由大渡河逆江而上,保存实力到达西藏,借此存活下来的机会是一定不存在的。除非他可以抛弃部队,仅让个人逃脱,并能够在山间隐姓埋名的话,个人还有一线生机。此外,别无他选。


苏绽


如果沿江而上、肯定是沿着大渡河直奔沪定县、当年叫打箭炉,七十二年后的红军也是连夜打着火把,沿江而上直奔二百多里外的沪定县,关键点是:石达开为啥要左拐向西直奔那当时荒无人烟、环境极其苦寒的不毛之地呢?

现在四川与西藏的地区分界线是以金沙江为界,而石达开当时的分界线是还要向西几百公里,是西藏的昌都接壤四川,清军必然沿金沙江西岸布,东岸阻击消耗石部有生力量,突然闪开阻击部,甚致故意丢弃船只,等石部大队人马渡河致中心时,西岸清军埋伏部队的牛儿炮突然点火,火光闪处,石部一片哀号、血肉横飞,闪开的清军东岸部队复又杀出,石部全歼于金沙江岸边不是梦呓

即使石部勉强进入藏区,清晚期的西藏政治复杂,实行的是政教合一的地方管理,清政府只设办事处,没有政府军驻扎,藏军将会在昌都河谷围攻石部,试想以逸待劳的藏军获胜的可能几乎是百分之百。

石部唯一的生机是渡过大渡河,翻雪山进入阿坝,在藏区休整、扩军,联系兰大顺在川苦战的起义部队,召开石、兰联合会议,选好联军指挥班子、制定新的部队宗旨、目标、联系活跃于大巴山的白莲义军残部,开辟一个休养生息的根据地,这时的中国淮北一带,捻军起又又窜出大火,清军八旗军几乎是花架子,卖打药的把式,汉人地主武装崛起,只要石部狠抓武装不松手,放弃花里胡梢的所谓教义,远交汉人地方武装的首领、近攻四川的清军,当时的清政府己经奄奄一息,四川是财力和人力大省,一旦有事,沿诸葛亮北伐路线,翻过秦岭就可以直达关中平原,绝对可以复制刘邦在鸿门宴所说:我一不小心就进了咸阳。所以孤军深入西藏一一死路一条!

良人执戟2


石达开被诱进了石棉县,石棉县的地形是这样的,两边高山压顶,山脚下朵朵白云,悬崖峭壁,两山中间有一条河,100多米宽,山上下雨时河水湍急,不能行船,山上不下雨时,浅滩露出,碎石巨石横臥河床,人可以徒涉。

石棉县就座落在河床边,顺河而建。

这里是少数民族和汉族杂居区,信奉佛教,和石达开的太平军信拜上帝教格格不入。

石棉县和以后中央红军过的大渡河不是一个地方,石棉县离泸定县的泸定桥还很远,而泸定县翻过高原就能够到达甘孜,甘孜州已经进入藏区,海拔在4000多米,人烟稀少,无法寻找粮食,夜晚极度寒冷,石达开进入这里,不用追剿,也会饿死,冻死。

在石棉县安顺场,石达开已经进入清军的口袋插翅难逃,因为只要堵住两个山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情景比喻,在这时恰如其分,一点而不过份。

至石达开走入了川西的崇山峻岭,失败和死亡只是时间的问题,石达开错误的听信了一些人的话,进入四川发展启死回生,这是石达开战略无能的凸显,进入四川这个死亡之地,确实无能。


宝树白石


石达开在太平天国前期来说是个战神级的人物,基本没有失败过,尤其是在鄱阳湖大战曾国藩的湘军,一度逼得曾国藩要跳水自杀,也是他前期军事上的顶峰了。

之后经历了天京事变,他与天王洪秀全彻底决裂,带着一干追随他的人开始了各处的流窜作战,始终都不能打开局面,到了1863年的时候流窜到了四川,在渡过大渡河的时候因渡江失败而全军覆没,身死他乡。

石达开后期军事作战屡屡失败的原因——士兵素质明显下降

纵观石达开在太平天国前后期的表现可以说是判若两人,但究其原因,我认为在军事上来说,指挥官、战术和士兵三者缺一不可,只有当这三个要素都集合在一起的时候,军队才能焕发出惊人的战斗力。

就战术来说清军和太平军的战术水平都是一个档次的,即便是后期湘军装备了大量的火器,而太平天国的火器装备水平其实也不低,至少和当时的湘军不会产生代差。

主要是原因在于士兵的素质,前期与后期相差甚远。

▲前期的太平天国精锐北伐军2万人就牵制了清军几十万大军,可见其战斗力之强悍

太平天国前期来说,士兵们都怀揣着信仰,或者说至少是信念参加了太平军与清军作战。以宗教起家的太平天国在凝聚人心上面,用宗教来凝聚人心于前期来说是非常有效的,毕竟参加的人大多都没什么文化,比较迷信。

但是天京事变就改变了人们对太平天国的信仰,或者说是信念,杨秀清的死让人看到了其实所谓的天王是上帝的二儿子、杨秀清的天父下凡都是骗人的把戏,再加上太平天国的高层以洪秀全为首,生活日益奢靡腐败,脱离了群众,使得人们失去了对太平天国的信心,士兵也没有前期哪种舍生忘死的拼劲,逐渐丧失了战斗力。这点从后期,李秀成带领40万大军在天京附近激战2万多湘军,激战数天都没有打退这2万多湘军就能看出来。要知道前期的太平军只用了2万人就从南京一路打到了北京附近,这战斗力下降的幅度也是够大了。

▲到了后期几十万人围攻2万人都拿不下来

所以在士兵素质下降的情况下,纵然有石达开这样一流的将领,也仍然不能带领他们获胜了。

石达开战神身份的破灭

天京事变之后,天平天国是有复兴的希望的,就在石达开回到天京主政的那段时期,如果能够由石达开一直干下去的话,那么太平天国复兴也是可能的。因为石达开在太平天国前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在太平天国军民眼里他就是一个战神,能够给人们无比坚定的信心,这个信心就是有石达开在就一定能赢。

▲如果石达开能一直主政太平天国,那么太平天国还是有复兴的希望的

人们总是喜欢跟着打胜仗的将军,这点千百年来都是如此。然而在石达开出走之后,先是进攻福建,在福建打了几场恶仗没有打开局面之后就撤了,之后一直流窜作战,东打一下,打不下来就西打一下,又打不下来,打了好几年没打过像样的胜仗,反而是大败了几次,人们对石达开的信心也就逐渐丧失了。这点可以从跟随石达开的部下中几个大将,如杨辅清、汪广洋等人的出走可以看出,这些人是对石达开没信心了才会走的。

石达开兵败大渡河的原因

石达开在1863年的时候流动作战到了四川,本来是想在四川打下一片根据地再慢慢发展。在到了紫打地这个地方的时候,当时他的部队有3万人,其实一开始他派了一部分部队抢先渡河成功,但是这个时候他的一个王妃给他生了个儿子,他一高兴就在这里逗留三日欢庆,渡河的部队因为怕遭到清军的攻击也撤了回来。

从紫打地附近的卫星图上来看,这个地方地势非常险要,如果要行军也只能沿着山边的路往前走,而且在路上也比较容易中埋伏。

但是就在庆祝完了之后河水暴涨,之后石达开数次抢渡都没能成功,部队也在数次抢渡过程中不断地损耗,最终在紫打地这个地方全军覆没。

如果逆江而上进入西藏?

首先能不能到西藏暂且不说,如果到了西藏肯定玩完。因为西藏人信奉的是藏传佛教,石达开是太平天国,信的是洪秀全的拜上帝教,如果石达开真的到了西藏,难道要跟西藏人说,你们改信拜上帝教吧,别信藏传佛教了,要是藏人听了,准得一个个拿起刀枪跟你拼命不可。


▲藏人对藏传佛教非常虔诚

其实去过西藏的人都知道,不要说清朝时期,就是现在,藏人对藏传佛教的信仰仍然是极其虔诚的。石达开如果真的到了西藏,他肯定招不到一个士兵。

再者,西藏的高原反应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我所在的单位就有人去做过援藏工作,他就跟我说了在西藏的切身体会,在西藏地区,哪怕你得了感冒都要赶紧走出高原地带,一旦逗留就是一个死了。他就曾经在西藏得过感冒,一个身体非常健壮的人,得了感冒非常不舒服,当天就坐飞机到了成都。在成都的大医院看了医生,医生啥药都没给他开,就要他休息就行了。这就是高原反应!一旦得了病,哪怕是感冒这样的小病都会要人命!

所以,石达开如果到了西藏,他的3万人马估计没多久就基本病死的差不多了,在当地又因为信仰问题根本招不到兵马,就只能等着全军覆没了。

综合以上来说,石达开如果到了西藏,肯定活不了。


老威观史


进入藏区后,部队的给养如何解决?











牛裁縫


在天京事变中,太平天国的开国名臣消亡殆尽,而能征善战的翼王石达开也遭到猜忌、被迫出走。为了躲避清军追杀,他辗转于各地,但最终还是兵败四川大渡河。那么,如果他当初能进入西藏地区,能否可以幸免于难呢?

当初从天京离开过后,石达开原本打算进军杭州等江南赋税重地,但由于清军已提前部署有重兵,石达开打不过,所以败退到了江西。随后,他又猛攻湖南的宝庆,打算入主湖南,结果被曾国蕃击溃。

退到广西休整了后,这一次他又打算进入四川建立霸业。此计若成,他便能像历史上的刘备一样割据天府之土。可是当他的部队在突破大渡河时,却遭遇了几十年难遇的暴雨和洪水。石达开前进无门,后退无路,最终陷入清军的重重围困。他为了保全三军,主动投降,结果在1863年6月被活活剐死。

不过,如果当初石达开的部队逆江而上进入西藏而不是留在四川的话,即便能够存活下来恐怕也难以再有作为

。因为西藏地区的恶劣环境是不言而喻的,而且石达开自从脱离天京以来已经有3年之久,部队疲敝一直没有得到像样的物资补充。

如果他能留在四川,假以时日还能恢复元气,再次与清廷对抗。可一旦退入环境恶劣、气候严寒的青藏高原,石达开的军队就很难再次振作了。这里既没有太平天国的群众基础,也没有充足的物资保障。进入这里就等于自生自灭,很难再与清廷抗争。


历史的荒野


进入西藏基本上可以说是一条死路,石达开军队有多少人口。还有许多老弱病残的军属。退一步来说就算他去西藏那军队的补给怎么办。现在西藏的人口才二百多万,清末西藏人口只怕只少不多。而且极度分散在青藏高原的各个山谷低地中,西藏的藏军战斗力恐怕要比四川的清军强多了。而且藏军还有地利人和,藏民也不会支持太平天国的。就算太平军战斗力爆表,打赢了藏军。青藏高原的高原反应和水土不服起码让太平军大量的减员。在西藏这个千里无人烟坏境极其恶劣的地方,太平军就算能打赢对手,也赢不了苍天。物质极度匮乏的西藏也没用足够的粮食养活太平军。去西藏基本九死无生的死路,还不如转战云南。或许还有一线生机。沒有稳定的后勤供应去打西藏等于去送死。





上上落水


历史是无法假设的,不过作为一种闲谈,可以拿来讨论讨论,我认为在当时的背景下,石达开除了提前主动向清军投降外,无论做任何选择都是死路一条。很多人都夸大了石达开的才能,真实情况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从历史上看,真正造反能成功的人往往都不是冲锋陷阵很厉害的人,而是有大局观、能隐忍、善于处理各种复杂关系有大战略思维的人。楚汉之争时的刘邦,在世俗的眼中哪一个方面都不如项羽,前期更是打一次输一次,没有胜绩。正所谓楚霸虽雄,败于乌江自刎,汉王虽弱,竟有万里江山。石达开负气出走,但又没有另立山头或者干脆降清,本身就是一个大大的错误,因为,你没有另立山头,还沿用太平军的名号,名不正言不顺不说,最现实的就是无法让跟随他的人看到建功立业的希望。接下来更是错上加错,不懂建立根据地,利用洪秀全的太平军、清军和各种外国势力的矛盾来保全自己。所以,我认为一步错步步错,石达开的命运从他选择出走时没有投降或者另立山头就已经注定。不过,如果历史记载是真实的,作为石达开的老乡,我对石达开受刑时的英勇表现还是相当钦佩的,是条好汉!值得万世敬仰。


玉林那些事


让大壮来回答吧!

这个问题得看石达开是一个人生存还是带着他的手下一起存在,

如果一个人生存下来,西藏地广人稀,化化妆,藏个把人应该没什么问题,当然要尽快融入当地文化,想办法娶藏族女子为妻,呵呵,说笑了!

石达开当然是大英雄,他不可能苟且偷生,如果想率领他的手下在西藏立足,这个难度真的不小!


首先,当地信奉喇嘛教,和太平天国的拜上帝教差距很大,宗教信仰不同,势必引起冲突!

第二,那里毕竟属于清政府管辖,经过康熙、乾隆等皇帝的威慑和努力,藏区已经完全臣服清政府,势必抵抗外来侵入的太平军!

第三,地广人稀的恶劣环境不适合以广西贫民为起家资本的太平军生存,加上人生地不熟,数万部队很容易就生存不下去,补给不足!

最后,就算石达开生存下去,他想卷土重来的可能基本杜绝,藏区人口稀少,物资贫乏,根本不足以支撑石达开反攻的资本。

综上,石达开跑到西藏去生存的做法行不通!


茫茫尘世间,有缘聚头条,如果您喜欢,转发或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