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三体》中太空军是以海军模式进行的?

maggie潘


其实这个问题,书里已经给出了答案。

在书中,新组建的中国太空军有三十名海空军军官,其中海军军官就有十五名,足足占了一半。

太空军的领导常伟思将军是这样解释的:

“……请大家不要以现在的航天规模来理解未来的太空舰队。将来太空战舰的体积可能比目前的海上航空母舰还大,舰上人员也同样多。未来太空战争就是以这样的大吨位长续航的作战平台为基础,这种战争方式更像海战而不是空战,只是战场由海战的二维变成了太空的三维。所以,太空军种的组建将以海军为主要基础。……”

这里说得很清楚,这主要是太空战争的规模所决定的。地球上海域辽阔,使得为海战配置大型移动舰艇成为可能和必要,比如航空母舰。毕竟在远离陆地的时候,人们需要这样的海上移动平台作为生活和作战基地。虽说太空也辽阔,但是受现在的技术限制,人们还不能向太空发送体积巨大的航空或航天器,如果涉及到空战,灵活机动的作战要求更使得用于空战的飞行器必须比民用飞行器更加小巧敏捷。


但是在科幻作品中设想未来的太空战争,就得假设人类的技术水平已经足以将大型航天器发送到太空指定位置,并能够自如地在太空游弋。首先在技术要求上,就已经和目前的航空航天技术拉开了相当的距离。再考虑战争需要长期停留在太空的大型基地作为支持,目前的陆海空三军中,陆军移动基地少,空军不可能有空中移动基地,也只有海军有类似经验可以借鉴了。

所以,在书中,太空军就以海军为基础进行组建。刚组建时,人类还不具备制造大型航天器的能力,所以太空军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基础研究、创立太空战争的理论体系。常伟思预计需要一个半世纪,关键技术才能成熟到太空军可以达成预想规模,而真正形成完整战斗力,估计要三个世纪的时间。初创的太空军人员在有生之年连太空战舰的模型都见不到。

例外的是后来通过冬眠“增援未来”的章北海,在他冬眠醒来之后,人类已经进入了太空时代。全人类一共拥有两千多艘太空战舰,全都配置先进的作战武器,就战舰本身的规模来说,也是今天的航天器完全不能比的,一艘战舰上动辄就是几千人常驻,舰队本身形成了一个大国,独立于地球其他国家。

假如把浩瀚太空看成一片汪洋大海,那么这些太空战舰就是海上的大型舰艇,兼具生活和作战功能。这样的框架,的确是和海军最为相似的。所以亚洲舰队司令官对章北海说,“现在”的太空战略依然在两个世纪前常伟思创立的框架之内。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在今日头条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


海阔天空诗酒花


因为陆军可以脱离载具生存作战,空军作战在天空生存还是在地面非载具,只有海军舰艇必须具备全员生存和作战的全部条件,完全依靠载具。太空军也是像海军一样完全依靠载具。


呀搏啦汗穷丝


不止是《三体》,科幻影视、作品里的太空武力,基本都是海军模式,这是因为人类的思维习惯、或者说思维定势。

当今的人类世界,科技十分发达,不过具体到航天领域,甚至比美苏太空竞赛的水平都有一点退步,冷战时美国还能把宇航员送上月球,现在呢,太空技术倒还有、奈何国会不批钱,人类的太空探索还在进行中,至于“星辰大海”,“太空舰队”,还看不到一点实现的可能。

既然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太空舰队,太空军究竟什么样,大概也只能凭想象了。

按人类的习惯思维,对从未见过的陌生事物,一点概念都没有的存在,往往会用头脑中已有的概念来类比,太空军是什么,怎么组织,显然就会照搬海军的那一套规则。

毕竟太空中的飞船(一看“飞船”这名字就知道,人类是如何进行概念类比的)和海洋上的战舰十分类似,按海军模式描述太空军,也很正常。

但太空军是否真的只是一种“宇宙海军”呢,除了作战环境并非海洋、而是太空,其他方面都和海军一样?

笔者难以苟同。

很多科幻作者、编剧都没意识到一点,海洋和太空,根本就是不同的概念。

譬如说,当今时代的海军,战列舰早已被航母所取代,舰载航空兵称霸天空、就能控制海洋,很多科幻作品里也随之出现“太空航母”,这种战舰会释放大量小飞船,像舰载机一样攻击敌人——

且慢,这里就有一个致命的硬伤!

航母携带舰载机,是因为舰载机是在天空中飞行,天空的前进阻力远小于海面,让舰载机具有了远超航母的速度,这才是舰载机的根本价值。

而太空航母呢,携带一大堆小飞船又有什么意义,小飞船离开太空航母、不照样是在太空中前进吗,不妨类比一下,“太空航母”就相当于一艘很奇葩的水面战舰,它通过释放大量的小船去攻击敌人,这打法简直就是智障,是吧?

航母放飞舰载机,和“太空航母”放飞小飞船,根本就不是一个概念,很多科幻作者、编剧犯了这样的错误而不自知。

从这方面来讲,《三体》的确无愧于硬科幻之名,至少里面的太空军清一色装备巨炮主力舰,而没有莫名其妙的“太空航母”,笔者这里要给大刘、刘慈欣点个赞,也希望今后的太空题材科幻里别再出现尴尬的“太空航母”了。

基于人类的思维模式,未来的太空军,采用海军模式一点也不奇怪,但肯定不能照搬海军的一切,这是笔者的观点!

欢迎各位留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


炎黄军武


受物理特性的限制,空战和陆战都不太适合大平台。空中是因为留空成本太高,现行技术无法支撑大平台长时间作战,像美队里的空天母舰现在技术上是不可行的。地面则是地形限制,类似的移动城堡对地形要求也很高。只有海洋支持大平台长时间、低成本滞留,并携带一定规模的作战装备。而且太空中零星分布的星球也跟海洋里的陆地一样,所以两者作战模式更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