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故都在哪里?

诚信做人329


三国资本论III:魏蜀吴的“北上广”是哪些城市?

现代中国,北上广深作为一线都市,以其生活富裕、科技发达、交通便利,成为众多人才一展抱负,追求财富神话的理想国。

而在三国时代,北京不过一边陲小郡,上海还够不上县级,广州更是没人理会的南荒之城,至于深圳,估计还处于无人区状态。

随着历史东流,经济中心的迁移,中国的一线都市时刻发生着变化,有些曾经辉煌一时,人口超过50万的古都沦为乡野小镇,而有些边缘郡县走过蛮荒,一跃成为现代中国的超级都市。

1930年代的上海

正所谓,江山代有名城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那么三国时代的一线都市有哪些呢?下边跟随第五郎君的脚步,带你探析一二。

三国时代,处于农耕经济的早期,生产力极不发达,中国各个生产区域没有拉开生产效率的代差,所以人口就是生产力,越是人口密集的区域,粮食产量越多,商贸越频繁:这个区域的中心城市就越发达。

同时三国时代,战争频繁,人口和粮食是国家的核心资源,国家首都往往选择经济发达和人口密集区,以利于征集军队拱卫京师和王公贵族的就食。

所以,三国各自的治所和首都,基本上就是当时最繁华的都市,是当之无愧的一线城市(如三国首都形势图)。

清河上河图描绘的北宋东京城

下边我们就以魏蜀吴的顺序,对各自国家一线都市的人口、面积、商业情况,分别论述之。

一:魏国一线城市:许都(今许昌)、邺城(今临漳县)、洛阳

①许都(196-204)

公元196年,曹操确立“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蓄军资”的发展大战略,迎奉汉献帝刘协于许昌。

定都许昌,并不是因为许都最经济发达,而是曹操的无奈选择。

如图所示,196年,曹操被群敌环伺:

北部有强大的袁绍;

东部有宿敌刘备和吕布;

南部有袁术、张绣、刘表;

西部有李傕&郭汜和张扬;

洛阳处在势力圈边缘,且被战争破坏严重;兖州治所濮阳则靠袁绍太近,

算来算去,只有许昌比较合适:

1. 许昌作为曹操势力的中心城市,任何一方军阀来攻,都有很大的战略缓冲空间;

2. 许昌是当时豫州较为发达的城市,物产丰富,方面安排汉献帝带领的皇亲国戚和官吏就食;

3. 曹操帐下的文官集团是以荀彧为核心的颍川人,许昌是颍川郡城市之一,定都许昌,更加能够团结颍川士人。

作为一个临时居所,关于许都城市大小和商业情况的历史记载几乎没有,第五郎君只能这样说,对于以下我们接下来将要介绍的,魏国大都市:邺城、洛阳,许都就是郑州对比上海、广州。

②邺城(220-263)

204年,曹操攻破邺城,大败袁绍集团,开始有意的疏离许昌,营建邺城,以作为曹魏的大本营。

邺城处于三国第一人口大州-冀州的中心,又经过袁绍的多年经营;无论是人口、城建还是商贸,无疑是当时北方都市的NO.1。

铜雀台

《崔琰传》:太祖破袁氏,领冀州牧,谓琰曰:“昨案户籍,可得三十万众,故为大州也;

按照户均4-5人计算,冀州居住的人口达到了120-150万,要知道,直到公元263年,魏国户籍总人口也才443万;204年的冀州人口就占到了263年魏国总人口的34%。

《水经注》记载:邺城规模“东西七里,南北五里”,换算成现代尺寸,大约是南北1825米,东西2555米,城区总面积3.9平方公里。

(PS:魏晋时期的1里≈365米)

邺城的主要功能分布为:南部为商业贸易区,北部中央为王城,北部东区为官吏宅邸,北部西区为园林禁苑,著名的铜雀台就坐落其中。(如上图)

为了扩大邺城作为王都的影响力,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割河内郡、东郡、钜鹿郡、广平郡、赵国所属的部分县归属魏郡(魏郡治所在邺城),加上魏郡原有的十五县,共二十九县,直辖面积约2.4万平方千米,是现在上海市面积的4倍。

为了充实邺城人口,魏国先后多次迁徙人口到邺城。

218年从曹操汉中迁徙到洛阳、邺城人口八万余;李典率宗族13000人从汝南到邺居住,到220年魏文帝曹丕继位时,邺城所在的魏郡有户数万,人口几十万。

当然人口几十万,是整个魏郡的人口,至于邺城城区有多少人口,没有明确的记载,我们这里做一个推测。

清朝北京城区的面积约为60平方公里,顺治年间常驻人口55.6万,人口密度为:9267人/平方公里。

如果三国时代的邺城人口密度类似清北京的话,邺城的城区人口=人口密度(9267人/平方公里)×邺城城区面积(3.9平方公里)=3.6万

③洛阳

220年,曹丕登基称帝,定都洛阳,开始将政治中心、经济中心从邺城(魏郡)向洛阳(河南郡)倾斜。

曹丕划洛阳、新郑、中牟、荥阳等21县归洛阳所在的河南郡直辖。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是上海市的10倍。

同时,一次性迁冀州士家5万户于洛阳,按照每户5人计算,一次性迁移了20多万人。

同时,魏国政府在洛阳周围大肆施行屯田政策,招募流民,恢复经济,鼓吹多生多育,繁衍人口,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洛阳所在的河南郡统县口有户ll4400,以每户6人计,约有人口75万人。

那么洛阳城区人口有多少呢?

根据考古挖掘的汉魏古城精确测量,洛阳城区南北:4290米,东西:3700米,总面积15.873平方公里。

按照我们推算邺城人口的方法,洛阳城区人口=人口密度(9267人/平方公里)×邺城城区面积(15.873平方公里)=14.7万.

等于上海静安区常驻人口的63%。

建都洛阳之后,北方和中原战乱渐少,商业逐渐繁荣起来,通过洛水的船运便利,来自豫州、冀州、兖州等地方的商贾缤纷踏至,小沛的粟米、合肥的水稻、襄国的丝绢甚至蜀汉的茶叶,琳琅于市场之上,相互贸易,赚取利润。

为了促进商业发展,魏晋的洛阳政府特别设置了三个专业的交易市场。

1. 金市,位于北宫西边,专门用于交易金银首饰、铜铁金属,相当于现在的大型Shopping Mall。

2. 马市,位于上东门外,专门用于交易马匹的场所。

3. 羊市,坐落在洛河两岸,是百姓日需品交易的场所,如:肉、粮食、布匹等,是更加亲民的百货小商场。

二:吴国一线城市:建业(今南京)、武昌(今湖北鄂州)、吴县(今苏州)

①建业(又称建邺。211-220,,229-280)

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第一次作为首都出现,即是孙吴时期,211年,孙权将治所迁至秣陵,改名建业,寓意建功立业之意,展现了孙权想要一统长江领域,进而进取中原的野望。

孙权在今南至长干里,北底总统府,西至汉中门,东至武定门的范围内,新建都城。

吴国由于史料较少,关于建业城规模和大小的记载几乎没有,根据以上描述,我们可以推算:

建业城面积大约为10平方公里。

鼎盛时期的人口预计将达到9万左右,相当于现在南京建邺区人口的1/5.

②武昌(今鄂州,221-229)

221-229年,为了争夺荆州和防备蜀汉,孙权将治所迁移到武昌(今鄂州),并建设了吴王城。

据历史资料记载和考古发掘证实,吴王城为长方形,周长3000米左右。

以此可估算:吴国武昌城区面积大约为:1平方公里,人口:1万人。

这个规模,在三国都城里边可以算是垫底的存在了,有点类似于美国的华盛顿特区,只是作为政治中心来建设的。

犹如以上所说,孙吴迁都武昌,除了对抗蜀汉,还因为鄂州丰富的铁矿,可以就近锻造兵器。

据南朝陶弘景《古今刀剑录》记载:吴主孙权以黄武四年采武昌铜铁做千口剑万口刀。

夷陵之战后,吴蜀交好,鄂州作为‘天子守国门’的意义性就不大了,所以229年,孙权称帝,并把首都又迁回了建业,注重经营江东地区。

吴县(今苏州),作为江东六郡最富庶的治所,一度也成为孙策和孙权前期的都城,是孙家拿下江东6郡的坚实大本营。由于赤壁大战后,孙吴经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战略,治所需要靠近敌方,以利于防守曹魏给,吴县失去了治所的地位,但作为一个经济发达都市,还是发挥着相应的作用。

现苏州城

三:蜀一线都市:成都、公安(今湖北公安县)

蜀国的治所-成都一直以来远离中原战火,发展的不错,但囿于人口有限,基宇亦少,所以相对魏国洛阳、邺城以及吴之建业,较为逊色,更由于蜀国不设史官,关于蜀国成都的情况,我们几乎只能靠想象了。

一千多年来,由于成都几乎没有遭受过毁灭性的打击,所以大致的位置应同现在的成都老城重合。

成都所在的蜀郡直辖11县,在东汉和平时期,有人口35万。在蜀汉时期,总人口应该小于这个数目,假定三国城区人口/所在郡人口的比值一定的话,成都城区人口的应该在5万左右。

公安(公安县)曾经作为刘备治所,在209-211年,成为蜀汉实际的首都,因为战争时期的特殊性和公安本身的弱小,这里不在论述。

最后,做一些总结:

A/三国时代由于战争、饥饿、瘟疫的消耗,人口相比东汉减少70%,所以都市普遍规模不大,相比隋唐长安、洛阳的百万人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三国最大的城市洛阳,人口预估不超过15万左右,不到上海最小行政区-静安人口的70%。

B/三国时期,淮河以北人口占据了全国人口的67%左右,经济最发达地区是黄河两岸和淮河区域的城市群,其中以洛阳、邺城、濮阳、彭城最为知名,如果查看三国郡县地图,你会发现,淮河以北城市密度明显高于南方,三国的大都市也以邺城、洛阳为最,遗迹文献留下甚多,而吴之建业,蜀之程度,文字少矣。

C/三国的城市,或者说所有明清之前的城市,是没有市政管理的,政府的职责只是收税和徭役管理。即使是洛阳这样的大都市街道,也是土路,一下雨,就泥泞满地;更可怕的是,没有公共卫生系统,不少屎尿留在城里,臭味熏天,和中世纪的欧洲城市一样。电视里的城市石板路,更多是一种美化,希望动不动穿越古代的少年们三思哦,是不是能够忍受这样的环境。

《权力的游戏》中对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吐槽

如今的中国大都市

欢迎关注第十经济观察室:《三国资本论》,用经济视角,为你解读不一样的三国。


第十经济观察室


三国时期,由于战争纷乱,此起彼伏,导致国家的都城都不是很稳定,经常发生迁都之事。这样,就不是只有三个都城。



先说最悲催的是名义上的大汉,都城就有三个,开始是洛阳,董卓当政迁至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曹操又将其迎往许都(今河南许昌);



再说曹魏,曹操封魏王时,都城设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邺城镇),铜雀台就在邺城。曹丕称帝后都城洛阳。



然后是孙吴,最开始是以武昌 (今鄂州)为都城,然后迁至建业(今江苏南京),以武昌为陪都,与建业并称“东都”、“西都”。



最后,说下刘备的蜀汉,自刘备称帝后一直以成都为都城,直至邓艾伐蜀,刘禅投降,蜀汉灭亡。


白亦诗部落


魏国:曹操在位时,都城在【许都】,后曹丕篡位后,定都【洛阳】

蜀汉:刘备称帝时,定都【成都】,而刘备初成大业的第一都城是【江凌】

东吴:最早是定于【吴群】(今苏州),赤壁之战前孙权迁都到【京口】(今镇江),几年后迁至【建业】(今南京),孙权称帝后,又迁都到【武昌】(今鄂州),最后又再次从武昌回到建业



人人庄园


如果是广义上三国时期,即黄巾起义至三分归晋,那么都城应该从东汉算起。

东汉都城:洛阳—长安(董卓迁都)—许都(曹操迁都)

曹魏都城:邺城(曹操、曹丕封魏王时期)—洛阳(曹丕称帝)

东吴都城:武昌(孙权称帝)—建业(迁都)

蜀汉都城:成都

另外东汉、曹魏时期长安均有陪都地位


胡竹子


三国时期的汉都城,在今天河南省许昌市。


往事如烟251137974


三国故都分三个地方,我本人去过两个,仅供参考。魏国的国都许昌,蜀国的国都成都。吴国的没去过!











鸿先生的田园生活



用户孙国起与花结缘


曹操的魏国的故都在许昌(今河南许县)我没去过。此后是邯郸(曹操打败袁绍后,占领了邯郸,当时叫邺。著名的铜雀台就在哪里)之后,汉献帝让位后,曹魏定都洛阳。刘备的蜀国都城一直在成都。孙权的吴国的都城最早在下邳(孙坚时期),之后是长沙(孙坚时期)之后孙策时期的吴郡(现在得上海以及苏州一带)后来后来才是建业(现在的南京)。不过也有流传孙吴还有一处都城,就是武汉三镇中的武昌。对此我本人不是太清楚。谢谢。


风雨中的梅云


魏国故都河南许昌,曹操每次打败战都跑回了许昌。蜀国是西川成都。东吴是江苏建业

谢谢!


用户68063485589


曹操死后,曹丕建立魏朝定都(洛阳)

刘备蜀汉称帝,建都(成都)

孙权东吴建都(建业)今南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