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歷來兵家必爭之地的條件是什麼?

支持國產我用美的516


在古代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的條件有很多種因素,比如那些軍事地理位置很很重要的關口或者重鎮都是古代兵家必爭之地。在古代,像山海關、潼關、雁門關、襄陽、徐州、漢中等這些關口和重鎮都是古代兵家必爭之地。因為,一些重要的關口在古代是中原通往北方和西域的主要通道,同時也是北方少數民族通往中原的要道。這些關口,關係到中原的安危。一旦失守,後果不堪設想。

在我國曆史上,六個很重要的險要之地,被譽“中國古代六大雄關”分別為“兩京鎖鑰無雙地”的山海關,“九邊重鎮三關首”的雁門關,“潼關固則全秦固”的潼關,“四州水陸中樞地”的襄陽,“南國重鎮,北門鎖鑰”的徐州和“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漢中劍門關。

比如山海關,具有“天下第一雄關”的稱謂。它北依燕山,南臨渤海,是明朝萬里長城的重要關口,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明軍只要死守山海關,滿州兵怎麼也打不盡中原。所以,中原王朝只要,守住了山海關,那麼北京就不會受到威脅。還有雁門關,該處是古代從塞北通山西及華北平原的重要關隘。所以,到西域必須經過雁門關,在我國曆史上也是兵家必爭之地。

還有潼關,大家應該聽說過《三吏三別》其中就有《潼關吏》,其中有詩句:“連雲列戰格,飛鳥不能逾。胡來但自守,豈復憂西都。”潼關高得與雲相連,就連飛鳥也不能逾越。胡人來犯,據守即可,又何必擔心西都長安呢。從杜甫的詩句當中,我們看到,潼關也是一個地勢險要之地。且直接關係到長安和洛陽的安危,這裡一旦失守,整個中原都不保。

還有襄陽,這個地方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時期,襄陽一直都是群雄逐鹿的戰場,且這個地方人傑地靈。諸葛亮就居住在襄陽,並有著名的“隆中對”。襄陽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此地是連接鄂、豫、川、陝4省的樞紐地帶,一旦失守,中原就唾手可得。此外,還有徐州和漢中,徐州介於河南、山東、安徽等省交界處,它地處黃淮平原,東近黃海,西連中原,水路暢通,南北相連,也是古代兵家必爭之地。漢中大家都很熟悉,此地是通往四川的北大門,三國時期的蜀國就佔據此地,以此作為攻取魏國的橋頭堡。所以,歷史上的蜀國和魏國多次爭奪漢中,與吳國爭奪襄陽。

我們可以看到,古代兵家必爭之地都是中原通往四方的險要之地,且在每個省的交界處都有一道關口。這些關口,直接關係到中原的安危,所以諸侯內戰都會去爭奪漢中、徐州或者襄陽。而北方的遊牧民族,都會攻擊山海關或者雁門關。只要守住了幾個重要的關口和重鎮,國家都不會遭到外族的入侵,人民就會安居樂業。


謀士說


之前看過一篇文章,評選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兵家必爭之地,包括武昌、漢中、襄陽、虎牢關、嘉峪關、山海關、河套地區、大同、徐州和錦州。細想這些地方,主要可以分為兩類,一是險要關塞,一是節點城市。

先說說險要關塞

一些重要的關塞,一般都是某一地區的咽喉,出兵運糧都必須經過的關卡,再加上地勢險要,一般都是易守難攻,可以說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比如說山海關,其南面與北京之間是一片坦途,而其北面就是遼西走廊,是遼寧進入河北的必經之路,也是北京在背面的門戶。當年清軍入關就是這個山海關,當年袁崇煥在此守關,藉助山海關險要地勢,讓清軍吃了不少苦頭。

再比如虎牢關,它是古時重鎮洛陽的東門戶,秦漢之後的封建王朝無不在此設置關防,虎牢關出山河之間,地理位置優越,是西進東出的必經之路,奪取虎牢關就能保證軍事上的天然優勢。

再說說節點城市

城的作用不僅僅侷限於軍事領域,兼具政治與經濟作用,一般兵家必爭的城鎮對這一片區域都具有重要影響,通過爭奪這些城鎮的控制權,達到控制整個區域的目的。

比如說襄陽,襄陽市長江中游的重鎮,《神鵰俠侶》中的郭靖鎮守的就是襄陽,為什麼遼國那樣大舉進攻襄陽呢?就是因為襄陽能夠控制整個長江中游,從而以襄陽為跳板進攻長江上游。

再比如說徐州,它處於四省交界處,是南京的門戶,南京在明清時期的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徐州靠近黃海,西邊連著河南(中原地帶),南接江淮,其自身就像矗立與一個制高點,不管向哪個方向進攻都如高山流水一般,這就是對整個區域的重要性。

還有一些地方因時代的不同而成為了兵家必爭之地,比如說秦漢時期的河套平原,那時候的軍事力量以騎兵為重,而河套平原盛產良馬,又能對北方草原形成威懾;再比如唐朝時期的潼關,它是長安的門戶,是抵禦外敵的重要屏障;再比如甲午戰爭時期的威海,他是控制整個渤海灣的重要炮臺;再比如如今的臺灣,他是永不沉沒的航母,是我國突破第一島鏈的重要基地。


大耳朵金絲猴


縱觀人類發展歷史,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就是一部戰爭的歷史。古代中國的歷史是及其輝煌燦爛的人,既有殘忍的一面,也有智慧的一面。

兵家必爭之地,也就是重要的戰略要地,孫子曾說:“夫地形者,兵之助也”。兵家必爭之地,概括下來大致可分為三種:一種是歷史名城,當時的政治經濟中心,如洛陽,長安;一種為山水險阻,關隘要津,如山海關,潼關等;最後一種為交通要道,四通達之地,如徐州,襄陽等。

現在以徐州為例來說明下何為兵家必爭之地。徐州東近黃海,西連華夏,南瞻江淮平原,北依魯南大地,是為五省通衡之地,為六朝古都南京的北門戶,四通八達,被稱為是我國東部的“腰眼”,是我國南北的“咽喉”,徐州光有歷史可考的戰爭就發生了四百多次,比較有名的就是項羽劉邦的彭城之戰,曹操與陶謙大戰,岳飛與金國的大戰,近代的徐州會戰,淮海戰役。佔領徐州後就可以掐斷南北經濟,其南北咽喉的特性又可作為進軍南北的橋頭堡,戰略基地。






夢語獨斷


古往今來,歷史的長河奔流不息,埋藏了多少王侯將相,又侵蝕了多少碧瓦金鑾。在那一次又一次的戰爭與兼併中,一些重鎮與兵家必爭之地也在歷史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跡。如山海關,函谷關,關中,襄陽......數不勝數。但是,要想成為兵家的必爭之地,可不是簡單的,要有很多種因素,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吧。


1,交通因素:古來的戰爭交通和運輸是大基礎,在古代的戰爭中,交通要道有可能是山脈峽谷,有可能是河流渡口,一為運兵,二為後勤的保障,身處兵家之地,若是沒有好的交通運輸要道,很可能會被別人扼制住糧草的運輸或者兵員的輸送。



2,人口的因素:戰爭靠誰來打,還是靠人,古來的兵家必爭之地大多處於人口集中區域,因為一旦戰爭爆發,可以短時間的聚集大量兵員。這也是為什麼古代的戰爭都是說什麼”入主中原“,為何要入主中原,因為中原人多啊,只要有百姓,就有財富。有了人口的保障,才能奪得戰爭勝利的基礎。



3,地利因素:這點與交通因素有著很深的關係,古往今來,那些有名的城關和重鎮,大多都是天險之地,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函谷關,”天府之國“的益州,”天下第一關“的山海關,易守難攻才是這些城關重鎮的特點,若是沒有堅固的城防與天然的地利,又怎麼抵擋敵軍呢?



4,資源因素:戰爭打的不僅是人,更是財富與資源,佔據富庶的區域,才能源源不斷的糧食與兵器,如西涼盛產戰馬,湖廣盛產糧食,春秋戰國時的韓國為何小而不弱,就是因為佔據了當時最大的鐵礦,可以生產出強弓勁弩,來抵禦別國的侵略。

總結的有些簡單,歡迎大家點贊,評論,喜歡歷史的朋友們也可以關注一下啊,一起來探討有趣的歷史問題,謝謝。


小小呆蘿蔔


位置只是其一 風水乃是其二

最重要的 徐州人既有北方人的彪悍 又有南方人的心機 so得徐州者得天下


夢神5420


不外乎是以下幾個條件經濟重鎮,區域內交通中心、物產(這個可以是礦產,也可以是農產,在今天更加可以是指高科技產業)基地,交通要道上的可以扼守的地方。直到今天仍然是這樣。

因受科技條件生產因素變化,所以也會變遷,比如一些地方在古時看來很重要,現在就不一定。例如古代是全靠水運最重要,所以水道交叉處必有重鎮。兵家必爭地。現在高鐵、飛機、火車太多了。有一些地方就顯然不再是那麼重要和必爭了。所以有些古都古城會隨著時代發展而衰落。就是這麼一個原因。


用戶101550121599


很多因素,比如易守難攻、物產豐富、富饒宜居,還包括盛產美女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