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之下:陸大人穿的是很好看,可為什麼在胸前繡個“大餅”呢?

近期可以稱得上全民磕糖的《錦衣之下》,不管是狠辣又深情的陸大人還是機靈又可愛的袁今夏,都讓大家甚是喜歡,裡面陸大人的服裝也多次被網友稱讚好看、良心!

錦衣之下:陸大人穿的是很好看,可為什麼在胸前繡個“大餅”呢?

陸大人——任嘉倫飾

然後筆者在興奮的給家人安利陸大人的美貌時,家中老人在旁邊嘟囔了一句,“這衣服為什麼在胸前繡個大餅”呢?大餅?大餅?!大餅在哪裡???

筆者一臉懵,搞了半天,才知道原來老人說的是這個:

錦衣之下:陸大人穿的是很好看,可為什麼在胸前繡個“大餅”呢?

陸大人懷中揣“餅”

錦衣之下:陸大人穿的是很好看,可為什麼在胸前繡個“大餅”呢?

陸大人懷中揣“餅”,這個顏色太像月餅了

(筆者在陸大人身上塗鴉時,甚是心痛啊)

在感慨老人真可愛的同時,又很是苦笑不得,原來老人並不認識這是什麼,只覺得真樸實啊這衣服!胸前還畫個“大餅”。

那朋友們知道這“大餅”是什麼嗎?

我想,放上幾張圖片,大家就會恍然大悟了

錦衣之下:陸大人穿的是很好看,可為什麼在胸前繡個“大餅”呢?

明清補服

錦衣之下:陸大人穿的是很好看,可為什麼在胸前繡個“大餅”呢?

清補服

錦衣之下:陸大人穿的是很好看,可為什麼在胸前繡個“大餅”呢?

清朝補服

上面幾張圖片,大家在影視劇中相信見過不少,也大概的能知道那是補服,胸前或圓形或方形的是補子,或者是胸背,(雖然百科上說補子也叫胸背,但這也只是一些學者的研究,史料上並沒有明確記載,這裡筆者贊同補子和胸背不是一回事的研究,所以,這裡分開而不是相互替代。)

因為這個烏龍啊,筆者打算帶大家瞭解一下補子、補服以及明朝的官服制度,因為篇幅太長,所以要寫一系列文章,那這篇文章先簡單來說下吧!

錦衣之下:陸大人穿的是很好看,可為什麼在胸前繡個“大餅”呢?

皇帝補服

所以讓我家長輩誤以為是大餅的,其實是“補子”或者“胸背”,但這裡加上了引號,為什麼呢?

首先說啊,這部《錦衣之下》,男主任嘉倫飾演的陸繹身上的服裝真的是很用心的,製作精良,而且飛魚服在之前一篇文章中也分析了。

要比《繡春刀》更加符合歷史。

就連陸大人的“常服”上也出現了“補子”形式,因為明代的常服是要有胸背、補子的。而陸大人身為官員,除了一些場合要穿飛魚服,在處理公務時也是要穿常服的。(常服在政治活動裡使用最多,常服指常朝視事所穿的服飾,即帝王官吏日常工作學習與部分禮儀中的著裝,並非生活起居穿的便服。)

錦衣之下:陸大人穿的是很好看,可為什麼在胸前繡個“大餅”呢?

皇帝常服

也就是說,劇裡除了那身帥氣的飛魚服外,其他衣服也就是上班日常穿的衣服上都應該要有補子或者胸背。

錦衣之下:陸大人穿的是很好看,可為什麼在胸前繡個“大餅”呢?

飛魚服

錦衣之下:陸大人穿的是很好看,可為什麼在胸前繡個“大餅”呢?

嚴世蕃服裝

那麼,這個“補子”,到底用沒用對呢?以歷史的角度告訴大家,沒有。

首先,形狀不對

陸大人的補服,他為與皇室沒有血緣關係的官員,因此,他所穿的補服,胸前的補子,應是方的,而皇室才是圓的。

為什麼皇帝補子是圓的,官員補子是方的呢?

錦衣之下:陸大人穿的是很好看,可為什麼在胸前繡個“大餅”呢?

皇帝常服

有學者認為胸背和補子的制度化源於中國傳統文化的陰陽學說,“天圓地方”就是其中的具體體現。圓通假圜,圜通團為“渾圓”,

《呂氏春秋》載:“天道圜,地道方,聖王法之,所以立上下。”更有《周易》“乾為天,為圜”。可見真龍天子與“圜”有密不可分的宗法禮教關係。

西漢楊雄“圓則杌棿(wu ni),方為吝嗇”,

表達天圓則產生運動變化,地方則收斂靜止的思想命題。這種思想與明朝統治者追求君臣有致、辯證統一的官制相一致。

錦衣之下:陸大人穿的是很好看,可為什麼在胸前繡個“大餅”呢?

明皇帝常服

無論是明早期藩王朱檀,或是明晚期的皇帝朱翊鈞,他們所穿的龍袍上均有團形的龍紋,正是“天圓”思想的物化再現,這讓王陽明“知行合一”的心學明儒思想成了明代上流社會踐行的理論依據

《明史 六十六卷》記載了明朝各代對皇室成員不同場合著裝的規定與要求,其中對等級最低的常服要求也很嚴格:

錦衣之下:陸大人穿的是很好看,可為什麼在胸前繡個“大餅”呢?

朱元璋御真像與“胸背”細節

“其常服,洪武元年定,烏紗折上巾。永樂三年定,冠烏紗折角向上巾,亦名翼善冠,親王、郡王及世子倶同。袍赤,盤領窄袖,前後及兩肩各金織盤龍一。”

這樣的制式規定來自於世襲罔替的嫡長子繼承製,象徵皇權的圓補或“胸背”用於太子、世子、世孫、郡王及其長子等王室貴族成員的服裝。這種圓補為皇室專用的規定,一直沿用至清朝末年。(“圓補”除“官補”以外還有一種非官制的“應景補”,這個我們就放在下篇文章再具體說。)

錦衣之下:陸大人穿的是很好看,可為什麼在胸前繡個“大餅”呢?

女醫明妃傳

明太祖朱元璋建國之初就奉行“外儒內法”的政策,恢復和發展程朱理學,並視為儒家正統鞏固“三綱五常”的宗法制度,其標誌性的行動就是建立起整一套規範官員秩序的服制體系。文武百宮常服以烏紗帽、革帶、帶有本等補子或胸背的圓領袍為組配。

錦衣之下:陸大人穿的是很好看,可為什麼在胸前繡個“大餅”呢?

官員補子為方,皇帝為圓

所以官員的補子或胸背為方形,與皇室的圓形相對應,“地方”是“天圓”的統治基礎,同時也是中央集權的統治工具,強化“清者上升為天,濁者下沉為地”的尊卑觀。

其次,紋樣

代表官員身份標識的胸背紋樣一記載始於洪武二十四年(1391),公、侯、駙馬、伯,服繡麒麟白澤,不在文武之數,繡麒麟、白澤也代表著高貴與威嚴。

錦衣之下:陸大人穿的是很好看,可為什麼在胸前繡個“大餅”呢?

繡的龍or麒麟or白澤,哪位朋友能看清?哈哈

文官綴繡的補子圖案分別為:

一品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雲雁,五品白鷳,六品鷺鷥,七品鸂鶒,八品黃鸝,九品鵪鶉,雜職練鵲。

錦衣之下:陸大人穿的是很好看,可為什麼在胸前繡個“大餅”呢?

仙鶴補子

錦衣之下:陸大人穿的是很好看,可為什麼在胸前繡個“大餅”呢?

文官補子圖案

武官綴繡的補子圖案分別為:

一品麒麟,二品繡獅,三品繡豹,四品繡虎,五品繡熊,六品繡彪,七品繡犀牛,八品繡犀牛,九品繡海馬。

明代文獻《大學衍義補》:明《大學衍義補遺》卷九十八說:“我朝定製,品官各有花樣。公、侯、駙馬、伯,服繡麒麟白澤,不在文武之數;文武一品至九品,皆有應服花樣,文官用飛鳥,像其文采也,武官用走獸,像其猛鷙也。”

錦衣之下:陸大人穿的是很好看,可為什麼在胸前繡個“大餅”呢?

二品武官——獅子補子

有意思的是,在明朝中後期,文官尚能遵循紋章制度,而武官從五品熊到酒品,服用的人很少,大都服用獅子,不加以禁止,因此留下來的其他補子的實物也不多。

錦衣之下:陸大人穿的是很好看,可為什麼在胸前繡個“大餅”呢?

武官補子圖案

而《錦衣之下》我們的陸大人胸前繡的,分辨了一下也不是禽獸,而好像是雲紋,哪位朋友分辨出來了禽獸可以分享一下哦。

錦衣之下:陸大人穿的是很好看,可為什麼在胸前繡個“大餅”呢?

雲紋

補子或者胸背要前後都有

胸前的胸背或者補子形式已經有了,而後背,這裡筆者想問大家,有見過陸大人的背影嗎?哭笑不得,有背影,也是被陸大人的秀髮遮住了,所以後背有沒有也就不得而知了。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使用補子的是常服,這在明代文獻是有明確記載的,我們剛剛看了補子的形制與歷史的差別,那補子的載體——常服,歷史記載的形制又是什麼樣呢?

明代常服:烏紗帽、圓領衫(盤領衫)、腰間束帶。文官多為琵琶袖(袖口稍大),武官多為弓袋袖(袖口收口)。

錦衣之下:陸大人穿的是很好看,可為什麼在胸前繡個“大餅”呢?

明繪朱瞻基《明宣宗射獵圖軸》

錦衣之下:陸大人穿的是很好看,可為什麼在胸前繡個“大餅”呢?

明代官服袖制

而《錦衣之下》陸大人的衣服最外層還套著一個對襟外衣,倒像是氅衣,但是氅衣袖子寬大,而陸大人的袖子是收口的,或者是明制披風(由宋代褙子發展而來)。

錦衣之下:陸大人穿的是很好看,可為什麼在胸前繡個“大餅”呢?

褙子

而且裡面也並不是盤領衫,所以,本應穿著常服辦公的陸大人穿的卻不是常服。

世俗的氅衣有一個幾乎雷打不動的規律。它專指有“緣”的衣服,接近於禒衣的性質。按漢代人的解釋,“禒”,就是“表袍者也”(《儀禮註疏》)。這個“表”,即裝裱的意思。所以氅衣延著前襟到下襬和兩袖都有緣邊,即為表衣的裝飾。在明代中期以後,先是男子開始流行穿氅衣,跟著女性也緊隨其上。

錦衣之下:陸大人穿的是很好看,可為什麼在胸前繡個“大餅”呢?

氅衣

那陸大人穿成了什麼?

按照明朝官服形制來看,劇中陸大人除了飛魚服之外的服裝,穿的既不是常服、也不是燕服(官員居家起居服裝),更不是祭服、賜服,總之,不在官服形制,要說是士庶皆穿的,倒也不是。

總之,是混搭了那個“補子”樣式的花樣,就只是借用了補子的形式,裝飾用的花樣。

錦衣之下:陸大人穿的是很好看,可為什麼在胸前繡個“大餅”呢?

直裰

錦衣之下:陸大人穿的是很好看,可為什麼在胸前繡個“大餅”呢?

腰裙

小結

看起來,除了陸大人穿的飛魚服稍稍符合歷史以外,其他服裝都不符合歷史,但是,很多朋友包括筆者在內仍然喜歡這部劇,為什麼?

錦衣之下:陸大人穿的是很好看,可為什麼在胸前繡個“大餅”呢?

陸大人

因為至少劇組的服飾做的很用心、不廉價,服裝層層疊疊,紋飾、刺繡也精美,整體華麗,很襯主角。雖然很多細節經不起歷史推敲,服裝也是有歷史混搭的嫌疑。

錦衣之下:陸大人穿的是很好看,可為什麼在胸前繡個“大餅”呢?

陸大人背影

但是,至少一些細節考慮到了,比如飛魚服就很還原歷史了,而且這些經不起歷史推敲的服裝卻經得起網友喜好的推敲。當然,也有主演的演技與顏值為我們開了濾鏡,哈哈,這點不能否認

錦衣之下:陸大人穿的是很好看,可為什麼在胸前繡個“大餅”呢?

陸大人

以筆者的觀點來說,很多影視劇的服裝其實大部分都不符合歷史,但是,我們沒有必要太苛刻,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清楚的知道不可能完全還原的(不管是資金還是歷史指導亦或是現代審美都是影響因素)。

錦衣之下:陸大人穿的是很好看,可為什麼在胸前繡個“大餅”呢?

陸大人

歷史是客觀存在不容篡改的,但是歷史留給我們的服飾文化是可以由我們華夏子孫發揚繼承的,我們有這個資格和義務讓它們弘揚的更遠。

錦衣之下:陸大人穿的是很好看,可為什麼在胸前繡個“大餅”呢?

因此,影視劇稍稍變動更符合當代審美的,我是認同的(注意,是稍稍變動)。因為,古代由於工藝技術的限制,讓這份服飾文化受到了侷限。

如果真的所有的細節甚至是工藝手法(如織金、緙絲)都要符合歷史,那也有可能我們的審美並不能接受,或者成本很高很高,但影視的商業性我們並不能強迫他們做到。

所以做到的,才會讓我們發自內心的感慨:“良心啊!”,才顯得那麼彌足可貴~

所以,如果一部影視劇,能做到符合歷史、又能被當代大眾審美接受,那必然是精心製作、專家指導、投資甚大,我們要感謝這樣的良心製作

錦衣之下:陸大人穿的是很好看,可為什麼在胸前繡個“大餅”呢?

陸大人

朋友們覺得哪部劇的服化道讓你最喜歡、最受感觸呢?快快留下您的意見吧~

(春秋)左丘明,《春秋左傳昭公十七年》,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

《中國古代服飾史》,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4年9月第一版

《北京故宮博物院院刊》1994第二期

《明實錄》,第七冊卷三十七,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一言研究所,1962

二十四史《元史》卷

二十四史《明史》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