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草根出身的海瑞为何能在贪官污吏“群殴”中完好

如果要看历史剧,《大明王朝1566》是个不错的选择,主要角色(嘉靖、海瑞、严嵩、徐阶、胡宗宪等)基本上都是历史人物,里面涉及到某些历史事件也都有真正记载(如嘉靖信道不上朝、胡宗宪东南抗倭、海瑞上疏等),故事情节既精彩又不夸张,节奏不紧不慢,在观剧的过程既了解了历史也享受了乐趣。


《大明王朝1566》草根出身的海瑞为何能在贪官污吏“群殴”中完好


其中说到海瑞,人物性格基本上符合史书和民间流传的刚正不阿和两袖清风的形象。

话说,嘉靖延续到庆隆万历年间,上到留名青史的能臣,如徐阶、高拱等,下到小小县城的“二老爷”甚至小吏,无一不营私舞弊、以权谋私。

海瑞一个油盐不进的人物站在乌烟瘴气之间却出污泥而不染,在官场上显得格格不入。

奇怪的是,像他这样出格的人物,早早被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绞尽脑汁要除之而后快,“坏人”却屡屡不能得逞,甚至还让他平安历经四朝,最后寿终正寝。

他一个毫无背景的草根人物为何能在贪官林立的圈子里始终保持完好呢?

昕玥从电视剧和某些关于明史的资料得到一点点启发,认为原因主要有两个。

《大明王朝1566》草根出身的海瑞为何能在贪官污吏“群殴”中完好

首先,其实他有靠山。

先说电视剧虚构的。

电视剧中倒是一点不隐晦,海瑞进入仕途靠的是故交谭纶的举荐,而谭纶在剧中为裕王阵营,所以海瑞被归为裕王的人。

这个标签非同小可,因为嘉靖已经接近花甲之年,裕王是唯一的儿子不说,还为之添了孙子,傻子都能想明白,只待嘉靖一闭眼,裕王就马上变身新的皇帝。

所以没有人敢明目张胆地对海瑞张牙舞爪,就算想除掉他,还得反复掂量,如何用最合适的方式才能在明面上没有得罪裕王,在阴谋上又不能露出破绽。

《大明王朝1566》草根出身的海瑞为何能在贪官污吏“群殴”中完好

就算再厌恶和排斥,那个桀贪骜诈的浙江巡抚郑泌昌还是让人拿来了小板凳,让他列席赈灾会议;就算心中已经杀了海瑞一百遍,郑何二人始终打着借别人之手来除掉他的算盘,一手炮制的通倭案自认为是天衣无缝,不管海瑞进还是退都有对应的罪名,不过最后还是输在了下属的“不敢”。

其时海瑞孤身来到淳安,局面基本被郑何二人的走狗控制了,但是因为裕王的名头,那些爪牙光天白日之下最终没有勇气霸王硬上弓。

再说有史实依据的。

历史上海瑞到淳安当县令可不是裕王推荐的,而是升职调任。

但是他后来的“步步高升”却隐隐约约地证明了与最高权力的影响脱不了关系。

海瑞在嘉靖四十五年向明世宗呈上《治安疏》,狠狠把皇帝臭骂了一顿,这个富有戏剧效果的情节电视剧上自然不会错失。


《大明王朝1566》草根出身的海瑞为何能在贪官污吏“群殴”中完好


嘉靖读了《治安疏》,豁然大怒,马上命人把海瑞打入死牢,但是当听说海瑞在上疏之前已经买好了棺材,做了赴死的准备,他内心又做不到坚决。

嘉靖把《治安疏》反复阅读,叹息道:“这个人可与比干相比,但朕不是商纣王。”

为了这句话和皇帝颇为暧昧的态度,被关进死牢的海瑞没有人敢落井下石。

有阁臣主张对海瑞处以绞刑,但是被徐阶和刑部尚书黄光升压了下来,因为众人都能感受到嘉靖没有杀他的决心。

《大明王朝1566》草根出身的海瑞为何能在贪官污吏“群殴”中完好

海瑞都公然向皇帝“叫嚣”了,可就因为皇帝杀心动摇,就再没有人敢对他动手。

嘉靖要保住海瑞的原因可能有两个,第一是海瑞代表的是正和清,如果杀了他就坐实了自己的邪和浊,只有救他才能证明自己跟他是同一类人,只不过尚有进步空间而已。

当然,嘉靖并没有他自己想象的那般贤明,他当政第二十一年便移居西苑,修仙问道,以求长生不老,不过问朝政,导致首辅严嵩专国20年,造成官吏腐败,国事废弛,民不聊生。

虽然他不完全等同于商纣王,但是也好不了多少,充其量是五十笑一百,只是当了婊子也不想放弃牌坊罢了。

《大明王朝1566》草根出身的海瑞为何能在贪官污吏“群殴”中完好

第二是嘉靖觉得海瑞还有利用价值,他说海瑞是一把利剑,大明的贪官污吏太多了,留把利剑多少能去除一点。

就像蚊子太多的时候,虽然点蚊香并不能全灭掉,但是多少能让人勉强入睡。

因为嘉靖心里明白自己大限将至,总得留点什么给儿子,这是当爹的惯有的心愿。

而当皇帝的最喜欢给儿子留的就是人才,或者是有代表性的人,这样对隔代交接有诸多好处。

其一,你不是觉得我做得不够好吗,那你试试辅助我儿子,皇帝哪有你说的那么容易当,那时你就会理解我的难处了!

其二,把人抓进牢的是老子,也就是说做坏事的是老子,儿子是去救人的,所以做好人的是儿子,也就是说老子送给儿子一份人情,让这“有用的人”感激涕零,从而为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大明王朝1566》草根出身的海瑞为何能在贪官污吏“群殴”中完好

所以电视剧设定海瑞是裕王的人,其实也是说得通的。

事实上接过嘉靖接班棒的隆庆帝对海瑞还真是爱了,在他在位的六年,虽然诸多官员对海瑞排斥,但是他还是一如既往地给予支持,甚至提拔至至大理寺尚宝丞。

倒是到了万历年间,把持朝政的张居正坚决不用海瑞,张倒台后,万历立刻又启用了海瑞,尽管其时海瑞已经成了70多岁的老人家。

万历倒不是看重海瑞还能干多少事,而是他能震撼人心的坚强毅力和高尚品格,也就是精神力量,可以当做大明朝的吉祥物,作为“辟邪震灾”之用。

说到底,海瑞的靠山不是谁,而是他自己,因为他在肮脏的污浊泥潭中开出了一株清丽脱俗的芙蓉,引得万人瞩目和怜惜,也就是因为自己创造了能让在位者看得中的价值,所以愿意给他庇护。

《大明王朝1566》草根出身的海瑞为何能在贪官污吏“群殴”中完好

其次,他是有料的。

按电视剧的剧情分析,海瑞是个很有能力的人,特别对审理案件很有手段。

他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能抓住人的心理,另一方面是细心观察,不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比如淳安难民通倭事件,其时郑何两位黑心的坏官绞尽脑汁要除掉他,在淳安设定了一个圈套就等着他去钻。

当我们看到他孤身一人跟着一群刽子手上路之时,都在猜想着剧情会如何地反转,是谁从天而降千钧一发救下了他?

然而并没有。

海瑞只身一人到了现场,四处观察了情况,然后走进公堂慢悠悠地去换官服,把自己收拾得齐齐整整地再出来见人。


《大明王朝1566》草根出身的海瑞为何能在贪官污吏“群殴”中完好

第一招是拖延时间,第二招,便是问明情况。

而问的时候他就抓住了一个中心:“这事谁下发的命令,谁负主要责任?”

这招在官场上简直太好用了,如果没有抓在手上的证据证明指令是哪里发出的,谁愿意成为背锅侠呀,几个贪官走狗一下子都泄了气。

在迟疑之间,时间就过去了,就错过了处决时间(古人迷信的午时三刻是可以压抑鬼魂不敢出现的),行刑只能暂缓。

也比如审理郑何二人,别人都问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信息,唯有海瑞几乎挖出了所有真相。

《大明王朝1566》草根出身的海瑞为何能在贪官污吏“群殴”中完好

史料流传的海瑞也许没有戏剧中演绎的那么灵活和聪慧,但他的过人之处却不容否认。

海瑞有料,可从两件事可以看出。

一是非常得百姓的心。

尽管历史上很多人评价海瑞并没有民间传说的那般传奇,比如名臣张居正就说:

“这个人有肝胆有志气,却缺乏处理复杂事件的能力。”

据某些资料记载,海瑞断案并没有演义中那样明察秋毫和公正严明,当无法理清之时,他会坚持一个原则就是:

“与其冤屈兄长,宁愿冤屈弟弟;与其冤屈叔伯,宁愿冤屈侄子;与其冤屈贫民,宁愿冤屈富民;与其冤屈愚直,宁愿冤屈刁顽”。

但是不管怎么说,百姓的感受应该不会是假的。

《大明王朝1566》草根出身的海瑞为何能在贪官污吏“群殴”中完好

海瑞兴利除害,请求整修吴淞江、白茆河,通流入海,百姓得到了兴修水利的好处。海瑞早就憎恨大户兼并土地,全力摧毁豪强势力,推行“一条鞭法”,安抚穷困百姓。贫苦百姓的土地有被富豪兼并的,大多夺回来交还原主。深受百姓的爱戴,叫他“海青天”。

海瑞所到之处,几乎都得到百姓的真心爱戴,而他解职离开之时,百姓都舍不得他离开,甚至全部人围着他苦苦挽留。

海瑞死的时候,他的灵枢经过的地方人们都为他披麻戴孝,哭声震天,可见深得人心。

一方面海瑞当官的时候确实踏踏实实地做事,也取得了效果,百姓获得了实惠,所以才会对他感恩戴德;另一方面海瑞严格要求自己——对自己严苛的程度一般人都难以达到的境界。

据说佥都御史王用汲去主持海瑞的丧事,看见海瑞家徒四壁、一贫如洗,使用的器物和用品连最穷的读书人也看不中,最后还得凑钱替他办丧事。

《大明王朝1566》草根出身的海瑞为何能在贪官污吏“群殴”中完好

也许海瑞并不是特别能干,这个“不能干”表示的是做事不够灵活,思考问题的智商也不够高,但是他有能所别人不能的地方,就是对自己信仰和原则的坚守以及对自己人生态度的坚决,这也成了他处理问题的既笨又有用的办法,屡屡能让一方百姓真正获得安宁和幸福。

二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方式向嘉靖皇帝死谏。

历史上很多大臣做好死谏的准备一般会求仁得仁,商朝的比干就是因谏而死。

当皇帝的喜欢听顺耳和奉承的话,尽管从来都知道好听的话其实大多数都是谎言,这是人的本性使然,也是皇帝所处地位的便利,他一高兴可以让人荣华富贵,一不高兴可以让人万劫不复。

听了大半辈子花言巧语的嘉靖皇帝自然听不得“逆语”,就像吃惯了山珍海味的人无法吞咽粗茶淡饭。

《大明王朝1566》草根出身的海瑞为何能在贪官污吏“群殴”中完好

海瑞自然知道对嘉靖皇帝说出“逆语”有多严重,所以,他递上《治安疏》以后,就做了赴死的准备,买好了棺材,安顿了家人,告别了朋友,在家静待朝廷的人来抓拿。

看似胸怀坦荡的安排,事实上,这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往理性去说,这是策略,因为他用死作为武器,让对手无从还击。

正如电视剧里,当淳安县的几个狼狈为奸的官员向海瑞问道:“你只吓唬我们,你难道不怕死吗?”

海瑞一脸的风轻云淡,回答说:“我来这就没打算活着走出去。”

顿时把那些人吓得后退,此人连死都不怕,还有什么可以牵住他的!

嘉庆读完《治安疏》马上大发雷霆,向下面的人吼着:“快把他逮起来,不要让他跑掉。”

《大明王朝1566》草根出身的海瑞为何能在贪官污吏“群殴”中完好

可是宦官黄锦告诉他:

“这个人向来有愚名。听说他上疏之前,自己知道冒犯该死,买了一个棺材,和妻子诀别,奴仆们也四处奔散没有留下来的,他自己是不会逃跑的。”

嘉靖听了这番话一下子沉默了,还忍不住反复把上疏读了多遍,而且越读越觉得理亏,因为里面每一句骂都是针对自己的不足和错处。

“海瑞所说的都对。朕已经病了很长时间,怎能临朝听政。朕确实不自谨,导致身体多病。如果朕能够在偏殿议政,岂能遭受这个人的责备辱骂呢?”

不得不说,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海瑞戳中了嘉靖的要害,就是作为一个要记入史册的帝国当家人对身后名的不甘放弃。

《大明王朝1566》草根出身的海瑞为何能在贪官污吏“群殴”中完好

所以,对于已经备好棺材的海瑞嘉靖断然不敢杀,因为只要杀了,自己便落入了“圈套”,坐实了自己是昏君的恶名。

结语:

所谓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便见分晓,海瑞能跨越四朝,并在三朝的宦海沉浮中安好,到最后活到老死,除了某些命运的偶然,更多的是他个人魅力和作为带来的“好运”,换言之,是有效努力的结果。

参考资料:(明)海瑞,陈义钟(编校) .海瑞集;《明史卷二百二十六列传第一百十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