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为什么一出手就能打败项羽?

中国历史研究所


韩信和项羽军事才能究竟谁更高一筹,没有准确的定论,他们两个人的较量只出现在了十面埋伏这场仗上。虽然韩信胜了,但并不代表韩信的个人能力强于项羽,因为汉军有十分强大的兵力。这也是韩信为什么一出手就能打败项羽的原因之一。



第二个原因我觉得是韩信沉稳的性格。韩信知道楚霸王项羽不能跟之前的手下败将相提并论,他知道项羽的军事实力。项羽打过两场非常经典的战役,一个是破釜沉舟,一个是彭城之战,这两场战争项羽都是用闪电战以少胜多,充分展现了他出色的能力。韩信对这两场仗的事件经过了然于胸,他不可能小看项羽,他一定会采用最稳妥的方式打败项羽,所以十面埋伏也赢在了稳。


第三个原因那自然是韩信出色的军事才能。众所周知,自从韩信拜将以来,战无不胜,且在和项羽切磋之前,每场仗他都是以少胜多,这没有出色的军事能力是不可能做到的。


所以综上,项羽的输是必然,韩信一出手便能取得胜利。


如史如画


项羽是顶尖武林高手,但却是独断专行和骄横的西楚霸王。他早期横扫天下,几乎攻无不克丶战无不胜。面对刘邦和韩信,一开始就有不放在眼里丶不放在心上的轻视和松懈。

刘邦之所以设大将坛亲封韩信为大将,说明韩信并非等闲之辈。

韩信能率百万军,能屈能伸,是个思虑极缜密的军事家,第一仗就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而项羽对"胯下之辱"和跳槽的韩信,却没有高度重视,想当然地率精锐之师,所到之处,如风卷残云。项羽是逞一介匹夫之勇。

韩信善于"将兵","多多益善"。讲究战略战术,排兵布阵藏玄机,

楚汉相争,项羽本来是一路领先,同刘邦打了近百战,前面赢了90多仗,好几次打得刘邦落花流水。项羽没有抓住刘邦的弱点,彻底干净地战胜刘邦。最后垓下一战,韩信与彭越、英布三人同心协力,彻底击败不可一世的项羽。

伟人有诗云: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夏雨风


韩信作为汉初三杰之一,可以说韩信在整个军事历史上都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的,不得不说韩信确实是一位百年难遇的军事奇才。

其实也不能就说韩信一出手,项羽都打不过,在历史上记载的项羽和韩信也就在垓下打了一次,也是项羽的谢幕之战,项羽确实败了。但是这个时候距离韩信领兵已经过去几年了,而且韩信灭代,赵,燕,齐这些都是实打实的硬仗,最后才算是真的遇到项羽。

历史上对于韩信早期的记载是比较少的,史书上也只是记载韩信早期落魄,是一个平民,但是很多历史学家还是不相信的,首先来说在当时本来识字的人就不多,作为一个老百姓韩信能够识字,而且熟读兵书,这样的人能是一般的老百姓吗?其次来说就是韩信早期一直背着一把剑,秦始皇灭六国之后本来就对兵器管理特别严,韩信能够有一把剑在身,剑本来这就不是一般人能够佩戴的,而且能够在大秦帝国的统治之下拥有一把剑更是说明了身份。所以韩信出自贵族应该是很有可能的,那么出自贵族的话,韩信从小对军事方面应该是有培养的。

其次来说就是项梁,韩信一开始投奔的就是楚军,但是韩信仅仅只是一个看门的,但是这个看门的可不简单,韩信本来作为一个军事奇才,可以说在军事上的天赋整个历史也没有几个人能够和他相提并论,所以在这样的条件下,可能受到项梁的耳濡目染,韩信多多少少都会学到一些的。

在整个历史上能够一开始就做大将军的人屈指可数,战神白起也是一步一步爬起来的,岳飞也是从一个小兵开始的。就算刘邦做了皇帝也是从一个地痞流氓开始的,但是韩信呢?一出来就是大将军,统领三军。但是这个也是韩信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虽然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但是其实一开始并没有给韩信多少兵马,就让他直接去攻魏伐赵灭代,韩信也是一步一步做大的。所以说韩信在军事上的天赋真的是太强了。


中国历史研究所


纵观韩信的诸多的战役中,“明修栈道,暗度成仓,”应该是比较著名的一次,率领汉军一举击败章邯、董翳、司马欣三人,是刘邦可以还定三秦,当时试想一下,章邯早已被项羽破釜沉舟的一战中打的是早已不如从前,后来他投靠了项羽,百姓的心目中自然是非常的记恨于他,反观刘邦的军队就不一样,号称仁义之师的汉军自然是深得民心,俗话说得好:“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韩信打败章邯等人一切都是意料之中。”

井陉之战

其次韩信的确是在军事上有着过人的天赋,井陉之战中,韩信带领三万多的汉军,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将陈余批示的二十万赵军全部打败,从此韩信的威名也是名震天下,颇有当年西楚霸王巨鹿之战的雄风。最后的项羽也是拜在了韩信的手上,虽然韩信没有与项羽多次的正面交手,但是不得不说这也是兵家的战术而已,所以韩信的厉害在于他能将兵法全部的用在战场之上,唯我独尊,所以这也是韩信得以被后世尊敬。

其实想要获得成功项羽是显然不能的,他过于的骄傲自大,曾经韩信是项羽帐下的一名小将,可是项羽有眼不识泰山,将来打败他的恰恰是这名小将。如果项羽当时可以向刘邦一样的重用人才也不会落得如此下场。







项羽和韩信都是秦末汉初领兵打仗的杰出代表,在韩信未出道之前,项羽已经名满天下了,并自号西楚霸王,在韩信出道后,也正是项羽集团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下面就分析韩信和项羽的带兵打仗方式和技巧,来分析一下韩信为什么能够打败项羽。

韩信

  • 韩信简介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淮阴人。西汉的开国功臣、著名的军事家,曾被刘邦封为淮阴侯,与张良、萧何并称汉初三杰。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就是有关于他的典故。

首先,说说韩信是怎么被刘邦发现并拜了大将,然后又是怎样让大家信服的。

  • 韩信拜将

韩信在当小兵的时候,就喜欢研究兵法,并且自己写了许多的兵书,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被萧何看到了,萧何就觉得这小子不一般,于是又和韩信交谈了几次,又十分赏识他,觉得刘邦要夺取天下,非他莫属。于是就把他推荐给刘邦,并说如果不给大将军的位置,他是不会留下来的,随后就发生了大家熟知的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简单点说萧何是因为军事才能而把韩信推荐给刘邦的。

  • 灭魏国和代国

刘邦兵败彭城之时,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叛汉降楚,齐王田荣和赵王歇也反叛并与楚媾和。六月魏王豹以探母病为由回到封国后,就封锁了河关,切断汉军退路,叛汉与楚约和。刘邦派郦食其说服魏豹不成,八月任命韩信为左丞相率兵击魏。魏豹把重兵布守在蒲坂,封锁河关(黄河渡口临晋关后改名蒲津关)。韩信故意多设疑兵,陈列船只假意要渡河关,而伏兵却从夏阳以木盆、木桶代船渡河,袭击魏都安邑。魏王豹大惊,引兵迎击韩信,韩信大胜,虏魏豹,平定了魏国,改魏为河东郡。

刘邦采纳韩信“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对楚实施战略包围的建议,在坚持对楚正面作战的同时,给韩信增兵3万,命其率军东进,开辟北方战场。刘邦派张耳与韩信一起引兵东击赵王歇,北击代王陈馀,活捉代相夏说、破代。 即以俘获之精兵,补充在荥阳对楚作战的刘邦军,支援正面战场作战。


看看这一系列操作,无不体现了他的军事思想,这是在真正的打仗。


项羽

  • 项羽简介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姬姓,项氏,名籍,字羽,泗水下相(今江苏宿迁市)人。秦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杰出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之孙。

作为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 的代表人物(牵强的说吧),项羽是一位以个人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有人评价项羽是“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 巨鹿之战

章邯杀败项梁后,认为楚兵不足为虑,于是引军北渡黄河,大破赵国。赵王以陈余为将,张耳为相,败走巨鹿,章邯率领王离、涉间共四十万围攻巨鹿。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楚怀王以宋义为上将军,封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以宋义为主帅率兵五万前往救赵。项羽见宋义无心打仗,迟迟不肯发兵,于是就杀了宋义,告将士们说宋义要谋反,他替楚怀王杀了宋义。诸侯始惧。


项羽杀了宋义后,名震楚国,领兵与秦军大战,攻打章邯和王离,以一当十,胡声震天。


总结

虽然没有举两人直接交战的例子,但以上两场战役,就可以看出,韩信在打仗时,用的是计谋和策略,而项羽虽然也有一些谋略,但主要靠的还是勇气和力气,说白了就是蛮干。而我们知道,打仗终究不是显示个人英雄主义,靠的是团队作战,所以计谋和策略会更胜一筹,《孙子兵法》里都说过:“兵者,诡道也。”


所以韩信能打败项羽是必然的事情了。


国内外简史概述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农民起义军都是处在同一起跑线,有着同样的经验值,项羽和韩信也是一样,为什么刘邦的沛县有那么多人后来都成为了名将,都是在战争中磨炼出来的。

当然项羽比其他人要强一些,他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出身将门世家,虽然项羽七八岁时楚国被秦国灭亡了,但是跟着他的叔父项梁,项羽学到的军事能力,也会比其他人更多一些,而韩信,也不是很普通,史书记载,韩信会随身带剑,其应该也是一位游侠。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之后,项羽跟随其叔父项梁在会稽杀死会稽太守,项梁召集江东子弟起兵抗秦,项梁的军队渡河北上,韩信也去投奔项梁,在军中做一个小兵,此时的项羽是项梁的一员大将,已经在统率军队。

项梁的军队在定陶被秦将章邯击败,项梁兵败被杀,其带领的士兵归于其他楚军将领,韩信就转而跟随项羽,在项羽军中做一个郎中,虽然不是什么大官,却是在项羽的身边,韩信经常向项羽献计策,虽然都没有被项羽采纳,毕竟项羽的军事能力比韩信强很多。

巨鹿之战,这场项羽的封神之战,韩信就有跟随项羽参加,项羽跟随宋义北上救援赵国,面对四十万的秦军,所有诸侯势力都不敢上,项羽杀死宋义,夺了兵权,破釜沉舟,带领五万楚军击败了秦军,韩信没有师傅,其军事能力从何而来,其实就是跟随项羽的时候学习的。

韩信投奔汉王刘邦之后,其一生只和项羽对决一次,就是在垓下之战,此战韩信指挥六十万汉军,将项羽层层包围,最后使得项羽兵败自刎,但不能说韩信的军事能力就比项羽的强,在垓下之战之前,项羽就已经败了,项羽与刘邦鸿沟议和之后,就被刘邦追击,一路战败,最后在垓下,在绝对的优势之下,刘邦让韩信做指挥,才打败项羽。


战国霸王


军事理论上强,并不是真正的强;只有实战上的强,才是真正的强!

在韩信之前有赵括,在韩信之后有马谡。这两个人都是理论上的强者,结果却都是一战而致声名尽丧。

赵括和马谡的失败根源,在于这两个人的一蹴而就。两个人在没有任何的实战经验时,直接越过了经验的积累这重要的一步,直接就参加了最重要的战争。面对着重量级的对手,失败就是必然的,即使成功那也是侥幸的。

人贵在有自知之明!

韩信虽然有着远大的志向,但是他却清楚地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少斤两。

韩信既没有选择像张良那样,自己寻找刺客去刺杀秦始皇;也没有选择像秦末的群雄那样,自己聚集人马响应陈胜。

这些都不是韩信所擅长的,所以韩信选择投奔了项梁。韩信投奔项梁,是当时韩信看到了项家的实力,还是谁到了他那里他就投奔谁?这个就无可考证了,其实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韩信迈出了他的第一步,也是他最关键的一步。

在项梁的麾下,韩信积累了最初的经验。当项梁死后,韩信继续跟随项羽,项羽任命他为郎中。应该看到韩信在项羽那里其实是在逐步提升的。

在这段期间,韩信开始向项羽进献计策,但是却始终不被项羽采纳。这有着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韩信没有进入项羽的决策层,二是韩信的那些策略很有可能就是不如范增等人。

韩信在项羽那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却没有得到继续提升。这时候韩信又做出了人生中的又一个重要选择,跳槽!韩信跳槽到了刘邦那里。

跳槽到刘邦那里的韩信,不再是那个毫无工作经验的韩信了。所以韩信能够及时地抓住机遇,刘邦从此决定开始培养韩信。

刘邦没有一下就让韩信统帅大军,而是逐步升级的。从这儿就知道为什么那些杀狗、赶车、吹丧的,都能成为一代名将了!

韩信的传记中记载,“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这可是韩信的传记,没有写是韩信平定三秦。这时候的韩信,很显然只是参与其中的一员将领而已。

由于韩信这几场仗表现比较出色,所以刘邦就继续交给韩信更重要的任务。韩信出色地完成了占领魏、代的任务,这时候韩信已经开始崭露头角了!

在张耳、曹参等人的配合下,韩信已经再次向赵地进发。从这之后,韩信就开始踏上了通往战神的路途。

等到韩信打下了齐国的时候,韩信积攒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当韩信开始面对项羽的时候,项羽已经是强弩之末了。韩信开始出手的时候,只不过是对项羽展开最后致命的一击。

经过刘邦的栽培之后,又是在那么合适的时机进入战场,不用说是韩信这样的军事天才,即便是马谡那种角色儿,也能击败项羽!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寄暇学宫


考虑战争综合


最要原因就是刘邦比项羽更加重视人才,而且他也很会知人善任。刘邦身边的辅佐大臣,文官有萧何,曹参,张良,陈平;武将有韩信,樊哙,周勃,灌婴。萧何虽然不擅长打仗,却他却是最好的“后勤参谋部长”。刘邦把整个后方交给萧何,毫无后顾之忧

韩信军事战略成功

韩信早就做了战前动员:“拿下陈仓,灭了章邯,咱们就能回家和父母妻儿团聚了. ... 韩信出手不凡,此后再也没有人敢小看他了,不久,诸侯中就传开了:刘邦得了一名强将! ... 具有战略性意义:一是刘邦得到了一个稳固可靠的后方基地,这个基地一直到垓下之战,都源源不断地支持着汉军主力;二是鼓舞了汉军的斗志,增强了刘邦打败项羽的决心。

韩信军事战术成功

在这一过程中,韩信的指挥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显示了韩信卓越的军事才华。后世许多军事家效法韩信的做法,都未能成功。三国时诸葛亮曾多次由汉中进军关中, 所有这一切,处处体现了韩信高人一筹的军事才能。韩信用兵,最大的成就就在"奇"字上,这一点,在古代中国军事家中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知道 ... 韩信则不然,他在实施"还定三秦"的战略构想中,就采取了出奇制胜的战术手段。韩信这一出奇制胜的策略,使刘邦等人不得不佩服韩信的军事才能。


项羽方面

项羽唯一亲信的范增,虽远不如萧何、张良、韩信、陈平之辈,但也不失为一个智谋奇士,结果还是被项羽赶走而气死。 ... 这是他失败的最重要而最直接的原因之一。刘邦则不同。他一旦发现有才能的人士,如萧何、张良、韩信、陈平、彭越、黥布、郦食其、陆贾


世界无限精彩


韩信不会什么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

但其明白,出头椽子先烂的道理。在兵法上,韩信可说,善于用诡计著称,严格讲,韩信可息没有称王之心!

韩信对策略局势可说天下第一人!要不也不会有萧何月下追韩信之传说了。萧何,何人也?刘邦军备粮草之总管,物积所用门清,也知道临门一脚差在哪。客观讲,讲战阵用兵张良都是外行。

待天时!也是客观的现实,依相长势成相!最后断其生路生意,灭霸王于垓下!


非才


韩信在军事上有很高的天赋,所以其参与的战役中有很高的的胜率。事实上,韩信在和项羽交手并不是一个新入战场的新手,相反韩信可以说是久经战场。只不过韩信真正意义上的打仗,就是与项羽的这次战役,最终获得了胜利,韩信也因这场战役一战成名。那么韩信为什么这么厉害呢?

在跟项羽以往的战争中,韩信并没有和项羽的军队发生正面冲突,一直都是刘邦在率领军队与项羽作战。而韩信却是在外围刷野,也正是如此,才让韩信能够一举拿下项羽奠定了基础。所以说韩信其实在和项羽对峙之前就有丰富的作战经验,而且在充分的准备下,韩信能获得胜利并不奇怪。

在彭城战争中,刘邦大军战败,最后只能退守荥阳,尤其是之前投靠刘邦的董翳以及司马欣叛变,这就导致刘邦的局势更加的被动。因此韩信就在此时建议刘邦分兵,让自己率领军队去攻打燕国、赵国以及齐国,同时断绝楚国的粮道。而刘邦则继续和项羽的军队对峙,并消耗项羽的军事力量。

在等到齐国被灭后,韩信再南下与刘邦一起合围了项羽,最后导致项羽兵败。所以说韩信能够获得胜利,并不是偶然。而且韩信在攻打项羽的时候,并不是从未领兵打仗的。但是不得不承认,韩信在军事方面的确有很高的的造诣,并且有战略眼光,而且还指挥得当,所以在一众将领中脱颖而出,最终名满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