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對普通人的價值是什麼?

生活資調


藝術既有文化屬性,又有商品屬性。文化屬性是指藝術能展現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文化理念和價值觀念,體現獨特的民族精神和人文情懷。

商品屬性是指優秀的藝術如果被推向市場的話,就會變成商品,能產生許多效益,改善藝術家的生活,更能影響人們的行為觀念,推動社會文明發展。

因此,在不同人群眼裡,藝術價值是不一樣的。在藝術家眼裡,自己創作出的藝術,是自己的孩子,甚至是生命,歷來對它看得非常重要。同行創作的藝術,是自己的學習榜樣,也是自己創作的引子,許多藝術家都是在欣賞完別人的藝術後,產生了想法和靈感,繼而創作出優秀的藝術。

對商人來說,藝術是優質商品,商人會通過一系列宣傳、包裝和運作,把某人的藝術成功轉化為商品,然後推向市場進行流通,換來可觀的經濟價值,像書商,藝術經紀人,畫廊老闆,等等,他們都屬於此類,面對藝術,都有一個商業的頭腦。

對普通人來說,我覺得,藝術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兩點。

其一,陶冶情操,帶來精神享受。

當普通大眾傾聽貝多芬大氣磅礴的交響樂,莫扎特舒緩優美的小夜曲,或者站在文藝復興時期達芬奇、拉斐爾等大師活靈活現的油畫面前,或者閱讀情節曲折的文學名著,觀看優雅的歌劇,等等,這些藝術會無疑把欣賞者帶入一個美好境地,讓欣賞者心曠神怡,精神非常愉悅,這是其它任何東西帶不來的享受。

其二,美化和裝飾環境,增加文化品味。

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普通大眾對藝術的消費能力也越來越高。最典型例子就是,現在許多人裝修房子後,都會購買幾幅繪畫作品懸掛在牆壁,或者是國畫,或者是油畫,不但起到了美化環境的作用,同時,還增加了主人的文化品位。每天面對這些藝術品的薰陶,一家人的審美能力也會逐漸提升。


鴻鵠迎罡


這個題目讓我琢磨了好半天。因為我一向以為,在藝術面前沒有什麼普通人與非普通人之分,正如藝術沒有貴賤之分一樣。在藝術面前,人人都是欣賞者,都是藝術的受益者。

藝術在人們眼裡是高大上的,欣賞藝術的人從來都遠遠多於創作藝術的人。藝術的價值體現在多個方面。


首先,藝術可以愉悅人。

愉悅人是藝術最直接最普遍的價值,也可以說是藝術的普世價值。無論是視覺藝術還是聽覺藝術,最先帶給人的是精神上的愉悅。比如通常我們聽一段音樂或歌曲或戲曲,看一幅繪畫或國畫或油畫,或者看一部電影一部小說一段舞蹈,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精神上會感到放鬆,有一種開心愜意的感覺。人們常常把欣賞藝術做為怡情養性和休息放鬆的事情來做,也正說明了這個意思。

第二,藝術可以啟迪人。

藝術的本質是真善美。人們在欣賞藝術的過程中,會自覺不自覺地為藝術所感染,所打動,產生一種心靈的共鳴和啟迪,喚發出一種精神的力量。如抗戰時期,一曲《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激勵多少中華兒女慷慨激昂奔赴抗日戰場。

第三,藝術可以提升生活品位。

藝術使人們的生活變的豐富多彩,人們在欣賞藝術過程中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審美眼光審美情趣審美品味都得到了提升,生活也因此變的更加充實和美好。



第四,藝術可以美化生活環境。

我們居住的周圍,有一處園林,有幾處雕塑,我們會感到生活的環境很美。我們家裡擺一件藝術品或掛一兩幅畫,會感到家庭中有了藝術氛圍。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我們會感到幸福舒適還有品位,我們會更加熱愛生活,努力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燈影書畫


藝術對於普通人的價值是什麼?


看到這個問題,我又習慣性地點了支菸,思緒便與嫋娜的煙霧一起擴散開來。這時,我忽然想起朱自清先生的那篇著名的散文《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如果說普通人的生活是一條河,那麼,藝術就是槳聲燈影了。

(古代十大歌妓之陳圓圓——電視劇劇照)

一、當生活平靜如水的時候,藝術可以為生活添光增彩。

(古代十大歌妓之柳如是)

普通人的生活,大部分時間裡是平淡無奇的、波瀾不驚的。一如白天時秦淮河的水,碧陰陰的,厚而不膩。只有到了晚上,各色燈光亮起,且七板子小船“汩——汩”的槳聲響起,秦淮河的水才靈動起來,人生的瑣碎經歷才會晃盪著薔薇色。



二、當生活突遭變故,如洪水氾濫之後,藝術可以撫平人的傷痛。

記得頭些年,中央電視臺有一檔節目叫《心連心藝術團》。每當人們遭受自然災害,經歷傷痛之後,擦乾眼淚重建家園的時候,心連心藝術團便會前往當地慰問演出。用歌聲撫平人們的創傷,用歌聲激勵人們在困難面前不低頭,用歌手去謳歌那些戰天鬥地的英雄們。



(古代十大歌妓之柳如是——電視劇劇照)

三、當生活愜意、舒適的時候,藝術便是味精和花椒。

味精是調鮮的,花椒是調麻辣的。選用哪一樣的調味品要根據自己的口味而定。當然,你也可以什麼都不選,吃蔬菜的本味就好,也無可厚非。就像朱自清和好友俞平伯那樣,面對歌妓邀約點歌,他倆礙於歌妓的身份不體面,便婉轉地拒絕了。

如果你的口味重,也可以味精、花椒一起放,甚至你還可以加更多的調料。此時你的胃口,你的生活,便是熱鬧的,五味俱全的。一如你去蹦迪,耳裡聽著勁爆的音樂,眼中瞄著紅男綠女,手舞足蹈,盡情狂歡吧。


四.當人生得意之時,則需要謹慎地選擇藝術。

人在得意之時,便會忘形,而此時,很多誘惑便會打著藝術的幌子,悄沒聲息地前來誘惑你。酒吧裡的脫衣舞;娛樂場裡,伴隨在歌舞昇平的黃賭毒。如果你看到這些移不動步,邁不動腿,怎麼辦?這時,你大可以學學朱自清和俞平伯,點歌妓的歌是不行的,泛舟於秦淮河之上,聽一聽不花錢的、別人點的曼妙歌聲,則也是不拒絕的。



(秦淮河夜晚演出)

如果普通人的日子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話,那麼,藝術就是琴棋書畫;如果普通人的生活是白天的秦淮河,那麼,藝術則是秦淮河夜晚的槳聲燈影了。

不知這樣比喻藝術之於普通人的價值,可否恰當?歡迎跟帖討論!


老梅尋夢


就如同我們的身體每天都需要各種維生素一樣,藝術就是我們精神上所需要的維生素。對於普通人來講,藝術不見得都是那些世界名曲、世界名著或者世界名畫,不見得都是出自藝術家的藝術作品。它可能是你小時候畫的一幅小畫,它可能是你的孩子送給你的一幅塗鴉,它也可能是你的愛人送給你的一件針織,它又可能是你夾在書中的一片有紀念意義的枯乾的花瓣...... ,這些都和那些著名的藝術品一樣,能夠滋養我們的精神,也是我們普通人的藝術品,對我們普通人來說,是無價之寶。

當然,那些存在於博物館中的繪畫、雕塑,那些刻錄在唱片上,經常在音樂廳演出的音樂、戲劇等等藝術作品,也同樣可以達到滋養我們精神的目的。偉大的藝術家都有一個偉大的靈魂,他們將人類共通的情感凝結在自己的作品之中,使我們普通人也能在這些作品中感受到精神上的滿足,或是激動,或是悲憤,或是感嘆,或是熱淚盈眶,從而感覺到自我的存在,感覺到還有更多的人和我們一樣,我們並不孤單。

那麼藝術品究竟可以帶給我們什麼呢?《聖經》中寫過有九種聖靈的果子,分別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和節制。這也是好的藝術品應該帶給我們的果子。當我們能夠從藝術作品中領略到這些精神果子的一顆,或者幾顆的時候,我們就會了解藝術的價值了:它會使我們的心迴歸到人心該停留的地方,那是一個感覺最舒服的地方。





德國諾亞


什麼是藝術?

我在百度上查了一下,百度的定義不算好。於是我作了如下定義:藝術是人類通過行為,語言、文字,還有圖畫等方式表達的對於自然的主體感受,並把它表達或記錄下來,以滿足人類的一種審美需求。

因此我認為人類的藝術要滿足這幾個要點:表達,這種表達可以是行為的,比如舞蹈;這種表達可以是言語,比如歌唱,朗頌;表達為文字,比如書法,小說,詩歌。表達為圖形,比如繪畫,建築,雕塑和其它造型工藝品等等

從藝術可以得到有關我們自身和世界的知識、信仰和價值,這些知識、觀點、體驗和意義是任何其他學科不能提供和代替的。

藝術具有普遍性

藝術本身就是來源於人類的審美需要,她是人類共同需要。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藝術,在周代時象包括風,雅,頌,雅頌的來源可能是宮庭或貴族,而風有很大一部分就來源各國的民間民歌,象屈原寫的九歌很大的成分就來源於民歌。又比如我國現代就有西南民歌,西北民歌。紅極一時的趙本山的二人轉原來就是東北的民間文藝形式。

我國的各種傳統劇種,都是來源於地方民間:如京劇是來源於江蘇崑山的崑劇;江西的贛劇來源於江西高安的採茶戲;黃梅戲來源於安微安慶;又比如民間臘染,民間繪畫,民間雕塑很多很多的藝術本來就是來源於民間的。

藝術對於普通人的價值

這個價值要分兩方面的價值::一個表現價值;一個是欣賞價值。對於表現價值,可能會因人而異,可能與各個人的天賦,學習培養而各有各的不同;但對於欣賞價值來說,應該是大致相同,對於很高級的藝術品可能要有一定的專業培養。

我是萬方,您的閱讀,點贊,評論和關注是我創作最大的動力,請關注我,時刻提出批評。


萬方談人生


藝術對普通人的價值是什麼?

題主所講普通人,我認為我們都是普通人。藝術作為來源於群眾生活的高級表現形式,它是複雜多樣的,它的範圍囊括了大千世界,大到山川河流,小到方寸之物。根據個人理解,只能是我們公民個體喜歡的藝術門類或藝術品。

至於藝術品對人們(普通人)的價值,見仁見智,無法定論,因為藝術無價。成語“買櫝還珠”人盡皆知,賣珠的鄭人為了賣個高價,打造這個盒子沒少費勁,香薰打臘,刻龍描鳳……買珠子的人發現了它的藝術價值高於珠寶,竟然把珠子還給它了,只買這個空盒!說明盒子是藝術品,這行為本身也是藝術!

我們無法定論還珠的“買櫝”者是不是“特殊人”,只能說這個刻龍描鳳的盒子引起了他的極高興趣。就像如今的藝術品市場,一件清花古瓷幾百萬,有的是人買;一幅名人字畫,幾十萬、上百萬,追捧者也大有人在……但這些也多是普通人。


今古探秘


藝術對普通人的價值是什麼,這個問題,我覺得藝術跟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

很多人覺得藝術離我們很遠,藝術它只屬於美術館,很多人覺得藝術很難懂,因為藝術它總是很另類,讓人看不懂。

我們從藝術的起源開始說^_^

1.模仿說

亞里士多德認為,藝術模仿的對象是實實在在的現實世界

2.遊戲說

藝術是一種以創造形式外觀為目的的審美自由的遊戲

3.表現說

托爾斯泰認為,藝術源於 一個人為了要把自己體驗過到感情傳達給別人,於是在自己心裡從新換起這種感情

4.巫術說

最初是藝術有著極大的實用功利價值

5勞動說

藝術起源於勞動

所以說藝術與我們普通人息息相關,大到一個地標建築,小到我們的衣食住行,每一處,彰顯藝術的美。

例如廣州的小蠻腰,來過廣州的夥伴都知道,來廣州,一定要去珠江新城CBD看一看,一定要去花城廣場跟小蠻腰來個合影,不然,怎麼說自己到過廣州呢,而小蠻腰就是一個藝術品,她曲線輕盈,宛如少女的纖纖細腰,自己在珠江河畔上。


藝術,是我們身上穿的衣服,衣服的剪裁,設計,如何收腰顯瘦還要凸顯氣質,這些都特別考究。

藝術,是我們所用的手機,它整個外觀的設計,整個色調的把握,還有它的觸摸手感,都是通過設計師不斷創新優化而來的。

學藝術

會讓我們在這個忙碌的世界裡 暫時的停下來,把時間畫進畫紙裡,把時間定格保存起來。讓自己的心情放鬆。

我覺得,這就是藝術對普通人的價值,很多人覺得藝術離自己很遠,但其實,我們並不是一定要學藝術,畫藝術,藝術才跟我們有關係,我們身邊所有的,都很藝術相關,包括你穿的衣服,鞋子,你用的水杯,手機,你住的房子,開的汽車,這些,都跟藝術有關。


李羽白


這個問題有兩個主體,一是藝術,一是普通人,這就自然的將藝術與普通人對立起來,就像是說,維也納金色大廳裡上演的就是藝術作品,因為聽眾都不是普通人,非富即貴,受過良好教育,這種藝術是高雅的;二劉老根大舞臺上的二人轉,就不是藝術,或者叫低俗表演,為什麼,就因為觀看的都是下里巴人的普通觀眾。

故此不存在藝術與普通觀眾一說,只能說不同藝術有不同的受眾人群,愛好歌劇的,也有窮的吃不上飯的人,這類人高度享受精神上的滿足,這就是藝術帶給他們的影響;東北有一句話“寧舍一頓飯,不捨二人轉”,可見二人轉受眾之多,但不能因為受眾人多,就認為喜愛二人轉的是普通人,二人轉藝術是地域性的,具備東北出生,長大特性的人,不管名人還是普通百姓都好“這口”,笑了,叫了,緩解了生活壓力,精神上得到滿足,這也是藝術帶給人們的影響。

電影、電視劇更具有這樣的特點,那就是受眾人群巨大,其中包括演員,導演,各類富豪,官員,影評專家,學生,老師,工人,農民等等。人的身份各有不同,起初觀影的目的也不盡相同,但享受觀影的過程卻是一致的,那就是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而喜怒哀樂,這就是這類藝術帶給人們的影響。

藝術種類繁多,無法一一陳述,但基本都從精神上,心理上去抓住受眾群體,從而影響他們,反過來受眾群體的各類感受又反作用在藝術發展上,這就契合了這句“真正藝術來源於大眾,又服務於大眾”的路徑發展指南要求。

最後還是要強調,觀眾就是觀眾,決不能劃分三六九等。





家常理短708


巜衣食住行,柴米油鹽都是藝術》藝術不是士大夫的專利,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同樣都是藝術,無高低貴賤之分。巴黎聖母院中的壁畫和故蘇靈巖山上的靈巖寺中釋迦摩尼糸例壁畫,都是世界文明史的藝術瑰寶。若你覺得扯的太遠太虛了,那好,現在我就從衣食住行開始說起。衣:從原始人用樹葉遮體到今天的奇裝異服,有一巨大的變革和飛躍。今天你目能所及的每一件衣褲,都包含著每一位服裝設計師的功勞,和每一位擺攤謀生的截縫師傅的辛勞與智慧。不論童裝和老年服裝都包含著美學,包含著藝術。食:從茹毛飲血到今天的法國大餐和中國的四大菜糸。這一天壤之別的變化太令人驚訝了。一道道色香味型具全的美味佳餚,令人口水直流,這不是菜,而是一道道精美的工藝品,叫人不刃下口。住:從蓽門蓬戶,到高樓大廈,莊園別墅,一幢幢,一座座都是凝固的視覺藝術,今人歎為觀止。行:從行萬里路單憑一雙腳,到今天,天上飛的飛機,海里航行的輪船,陸地上飛馳的和諧號火車,那一樣不是設計精美的藝術品?從上所述聽起來有失高雅,但句句實話。這就是專屬文化人士的藝術對普通老百姓的價值。


一滴水1118


藝術從來不曾被某一階層或某個沙龍壟斷,藝術從產生之日起就屬於普羅大眾的非理性認識。

普通人看圖片、看電影、聽音樂、玩木頭、唱歌跳舞都是屬於藝術活動和藝術交流,在這種活動中,普通人或得到愉快的體驗,或受到智慧的啟發,或被美好的事物感化,修養性情、陶冶情操,這就是藝術的價值。

藝術對普通人和非普通人的價值沒有本質的差別,因為儘管不清楚非普通人是什麼樣的人,但是一些欣賞藝術的基本條件是可以確定的,比如大家的一天都是24小時,都通過感覺器官欣賞藝術,也都通過雙手、聲帶等器官從事藝術活動。所以不強調藝術對普通人的價值,只談藝術對所有人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