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確有其人嗎?

米奇78095207


  

 《水滸傳》作為流傳千古的經典文學作品,相沿是施耐庵所著的。關於施耐庵的身世已不可考,相傳他是元朝的進士,曾在浙江杭州當過官。後來因為和上司不合,辭官回家著書。 

歷史上的武松也是英雄義士,不過沒“水滸”裡那麼傳奇,什麼打虎啊殺嫂啊殺西門慶啊打蔣門神啊飛雲浦鴛鴦樓等等。。。都沒,更不是上梁山的行者。他是為民除害,刺殺了一惡貫滿盈的貪官(奸臣蔡京的兒子),被抓後處死了。

  

 武松是個常在湧金門一帶賣藝的流浪漢,當時的杭州知府高權路經此處,看見武松武藝出眾,於是便讓他到巡府幹差事,不久後受任都頭。後來,因功升為提轄。

  《臨安縣誌》、《西湖大觀》、《杭州府志》、《浙江通志》等史籍都記載了北宋時杭州知府中的提轄武松勇於為民除惡的俠義壯舉。(杭州知府高權見武松武藝高強,人才出眾,遂邀請入府,讓他充當都頭。不久,因功被提為提轄,成為知府高權的心腹。)後來高權因得罪權貴,被奸人誣諂而罷官。武松也因此受到牽連,被趕出衙門。

後慘遭重刑死於獄中。當地“百姓深感其德,葬於杭州西泠橋畔”,後人立碑,題曰“宋義士武松之墓”。


吃不起肉的學者


\t 歷史上有武松這個人嗎?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水滸傳》作為流傳千古的經典文學作品,相沿是施耐庵所著的。關於施耐庵的身世已不可考,相傳他是元朝的進士,曾在浙江杭州當過官。後來因為和上司不合,辭官回家著書。

  《水滸傳》的成書過程是逐漸累積的,早在南宋時,就有了《醉翁談錄》、《武行者》、《青面獸》等話本,民間的說書藝人中也流傳著許多早期的“水滸故事”,到了宋末元初,施耐庵對這些素材做了整理和歸納,最終著成《水滸傳》這一經典名著。

  《水滸傳》中所刻畫的一百零八將,他們“成甕喝酒,大口吃肉”,個性鮮明,作風明快,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行者”武松的英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景陽岡打虎”、“怒殺潘金蓮”、“醉打蔣門神”、“血濺鴛鴦樓”等情節讓人拍案叫絕。武松的形象是力與勇的化身,他的身上寄託了當時人們對於反抗惡勢力和戰勝自然的願望,體現了當時人們的英雄情結。

  關於武松之死,《水滸傳》中第九十九回中有提到,魯智深和武松入住六和塔中的情節:(魯智深圓寂後)“當下宋江看視武松,雖然不死,已成廢人。武松對宋江說道:‘小弟今已殘疾,不願赴京朝覲,盡將身邊金銀賞賜,都納此六和寺中陪堂公用,己作清閒道人,十分好了......’”當時的武松被包道乙暗算失去一臂,已經是殘疾人,後來在六和寺中出家,到八十歲善終而死。

  歷史上關於武松的真實形象,據《臨安縣誌》、《西湖大觀》、《杭州府志》等史籍記載,武松原本是宋代杭州湧金門外的江湖賣藝人,他的形貌奇偉,武藝高強,遂被杭州知府高權所賞識,任命為都頭,後來高權因得罪權貴,被人所陷害而罷官,武松也因此被趕出衙門。

  繼任的新知府是太師蔡京的兒子蔡鋆,蔡鋆上任後苛政虐民,弄得人們怨聲載道,時人稱其為蔡虎,武松對其恨之入骨,便找機會將他殺死,終因寡不敵眾,被捕入獄,最終慘死在獄中。當時的百姓感念他的恩德,把他葬在杭州西泠橋畔,後世有人為他題碑曰“宋義士武松之墓”,杭州西湖邊也確有座武松墓,但在1955年被毀。

  可見歷史上的武松確有其人,不過並非出身綠林,也沒有在梁山落草為寇,武松打虎,所打之虎,雖然此虎非彼虎,他的俠義之心,替天行道的情懷卻是一樣的。

  《水滸傳》原是以宋江等三十六人的真實事蹟而創作出來的,作為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傳奇,它的結構不凡,人物形象鮮明,無疑是一部成功之作。

  正如黑格爾所說,“荷馬史詩描寫的雖然是神和人的事蹟,其要義卻在於表現特定歷史時期民族的生活情境、行為方式和精神方式。”

  《水滸傳》描摹一百零八位中國版俠盜羅賓漢,其英雄形象深入人心,也反映出當時的人們的生活情境和英雄情結。


茬叔話經典


《臨安縣誌》《西湖大觀》《杭州府志》《浙江通志》等史籍都記載了北宋時杭州知府中的提轄武松勇於為民除惡的俠義壯舉。上述史籍中,武松原是浪跡江湖的賣藝人,“貌奇偉,嘗使技於湧金門外”,“非盜也”。杭州知府高權見武松武藝高強,人才出眾,遂邀請入府,讓他充當都頭。不久,因功被提為提轄,成為知府高權的心腹。後來高權因得罪權貴,被奸人誣諂而罷官。武松也因此受到牽連,被趕出衙門。 繼任的新知府是太師蔡京的兒子蔡鋆,是個大奸臣。他倚仗其父的權勢,在杭州任上虐政殃民,百姓怨聲載道,人稱蔡鋆為“蔡虎”。武松對這個奸臣恨之入骨,決心拼上性命也要為民除害。一日,他身藏利刃,隱匿在蔡府之前,候蔡虎前呼後擁而來之際,箭一般衝上前去,向蔡鋆猛刺數刀,當即結果了他的性命。官兵蜂擁前來圍攻武松,武松終因寡不敵眾被官兵捕獲。後慘遭重刑死於獄中。當地“百姓深感其德,葬於杭州西泠橋畔”,後人立碑,題曰“宋義士武松之墓”。

擴展知識

但歷史上真實的武松絕不像水滸傳中說的那麼誇張,武松是水滸傳中位數不多被施耐奄推崇的英雄人物,可能是因為真實的武松確有行俠仗義的硬漢作風,得到作者的偏愛,《水滸傳》書中僅武松一人就寫了十章,武松的故事更是近乎神話,“景陽岡打虎”、“供人頭武二郎設祭”、“醉打蔣門神”、“血濺鴛鴦樓”、“大鬧飛雲浦”、夜行蜈蚣嶺”……哪一段故事都是膾炙人口的,尤其是“武松單臂擒方臘”更使得武松譽滿天下。



喜歡歷史的小孩


《水滸傳》描寫武松打虎的故事在歷史中流傳,而這部小說的作者施耐庵所著的。關於小說中武松是施耐庵虛構的人物嗎?其實這本小說的成書過程也是逐漸積累的,南宋時期民間說書藝人也流傳水滸故事,施耐庵就拿這些素材最終著成《水滸傳》的名著。事實上施耐庵也是民間流傳的故事來描述的人物,歷史上關於武松的真實形象,據《臨安縣誌》、《西湖大觀》、《杭州府志》等史籍記載,武松原本就是宋朝杭州的江湖賣藝人,他的身體魁梧和武藝高強被杭州知府高權賞識,任命為都頭,後來高權因為得罪權貴後武松也受到牽連,被人陷害趕出衙門。然而新的杭州知府上任後苛政虐民,為非作歹,百姓載聲怨道,武松對其恨之入骨要殺新知府,終因為寡不敵眾,被捕入獄慘死在獄中。百姓感恩武松葬在西湖旁邊,歌頌武松的功德。

由此可見歷史上的武松卻有其人,不過並非是施耐庵所描寫的綠林好漢出身,也沒有在江山落草為寇,施耐庵所寫的武松打虎其實暗示打虎就是抨擊統治者,施耐庵根據民間藝人傳唱的英雄故事而創作出來的,作為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傳奇,利用文學藝術揭示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


長安孫大人


歷史上確實有武松這個人,但並不是水滸傳中演繹的那個武松。真實的武松也從來沒有打過老虎,更沒有上過樑山。

據史料《臨安縣誌》和《杭州府志》記載,歷史上的武松出生在河北省邢臺清河縣的一戶普通人家。早年父母雙亡,後來武松一個人浪跡江湖,以賣藝為生勉強度日。武松長的高大魁梧,而且從小就練就了一身好武藝,天生有一副俠肝義膽,平生好打抱不平。儘管和水滸傳裡的武松性格武功相似,但是他倆根本就不是一個人。



水滸傳裡的武松景陽岡打過老虎,鬥殺過西門慶,醉打過蔣門神,大鬧過飛雲浦,血濺過鴛鴦樓,最後落草水泊梁山,後又隨梁山大軍剿匪,獨臂戰過方臘,最終看破紅塵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在杭州六合寺終老一生。



而歷史上這個武松並沒有如此輝煌的經歷,但是他也是一個英雄,據說這個武松在雲遊四方經過杭州地界的時候,曾經做了一件令人拍手稱快的英雄壯舉。當時武松在杭州湧金門外打場子賣藝,正趕上杭州知府高權巡防路過此地,這個好招賢納士的知府高權一眼就發現武松是個人才,官府上正缺這樣的人,於是就推薦武松到自己府上當差。

武松自然高興萬分,能有人賞識是件好事,而且還是官差,省得自己還得到處遊蕩,於是就恭敬不如從命答應了知府,從此在高權手下做了一名都頭,武松也因此有了“武都頭”這個稱號。後來武松表現突出,不久就成了知府高權的左膀右臂。可世事難料,沒過多長時間,高權就被奸臣陷害無奈罷官而去。由於武松是高權的嫡系因此也受了牽連,被新上任的知府趕出了府衙。

新任知府名叫蔡虎,就是當時的太師蔡京的兒子,此人是個紈絝子弟,依仗著自己父親的權勢,在杭州城欺男霸女無惡不作,成了當地的一霸,無人敢惹。百姓們是怨聲載道,後來這事被武松知道,憑武松的性格豈能容忍這樣的人在此放肆,於是性格剛烈的武松就找了一個機會,一日在街頭將蔡虎亂刀砍死。武松也因此鋃鐺入獄,被判了重刑,在獄中受盡了折磨,結果慘死在了獄中。

武松死後,當地老百姓自發的為武松送行,並且將這個為民除害的義士屍體埋葬在了杭州的西湖旁邊。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武都頭,在他的墓地前立了一塊墓碑,上書“宋義士武松之墓”,以示對武松的懷念。



所以說歷史上真實的武松從來就沒有打過老虎,也沒有上過樑山。也並不是什麼梁山好漢,只是一個受老百姓愛戴的一個江湖義士而已。


重溫依舊經典


武松是家喻戶曉的人物,歷史上也確實有這樣一個人,相比於史書記載,人們最熟悉的應該是來自施耐庵的《水滸傳》中的武松。從《宋史》的記載來看,武松為北宋人,也只是起義軍宋江手小的一個普普通通的小兵。

武松資料的出處

武松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滸傳》中的重要人物。武松原籍為清河縣,因其排行在二,又叫“武二郎”。血濺鴛鴦樓後,為躲避官府改作頭陀打扮,江湖人稱“行者武松”。武松曾經在景陽岡上空手打死一隻吊睛白額虎,“武松打虎”的事蹟在後世廣為流傳。

武松最終在徵方臘中痛失一臂,最後在六和寺病逝,壽至八十。武松,山東東平府清河縣孔宋莊村(今河北省清河縣王什莊村)人,是《水滸傳》(施耐庵著)的一個主角,也是《金瓶梅》的重要配角。曾一度被誤認為虛構,而事實上卻是跟宋江一樣為真實的歷史人物。

因父母雙亡,四處漂泊,尚未結婚。後來他過景陽岡打死了虎,遂至陽穀縣與他哥哥武大相見。武松與他哥哥復仇,殺死了金蓮與西門慶,被刺配到孟州。武松在青州,打死了蔣門神,逃到梁山泊。恰好朝廷招安之旨下來,武松乃與賈氏相見,由宋江等作主而結了婚。 武松人物原型

據考證:武松是《水滸傳》作者施耐庵的好友卞元亨。據《卞氏家譜》記述:元末兩淮鹽運副使卞仕震的兒子卞元亨,家住鹽城便倉,年輕時候臂力過人,那時便倉一帶常有老虎出沒,當地人沒有敢單獨出行的,有一次卞元亨一人出行,遇到老虎,赤手空拳將老虎打死。

施耐庵與卞元亨友善,而卞元亨是張士誠的部下,因而施耐庵熟悉張士誠統治集團內部的許多情況。《水滸傳》中有不少人物原型是從這裡來的,如販私鹽的二兄弟出海蛟童威,入海蜃童猛,當車伕的兩淮人矮腳虎王英等。

張士誠的女婿潘元紹及其哥哥元明,在朱元璋攻打杭州時苟且偷生,降明為官。施耐庵對他們兄弟倆的不忠行為甚為鄙視。所以特在《水滸傳》中描寫了二潘(即第23回的潘金蓮,第44回的潘巧雲),用女人的不貞來比喻為臣不忠。

史籍記載

《臨安縣誌》《西湖大觀》《杭州府志》《浙江通志》等史籍都記載了北宋時杭州知府中的提轄武松勇於為民除惡的俠義壯舉。上述史籍中,武松原是浪跡江湖的賣藝人,“貌奇偉,嘗使技於湧金清河縣武松打虎雕像門外”,“非盜也”。

杭州知府高權見武松武藝高強,人才出眾,遂邀請入府,讓他充當都頭。不久,因功被提為提轄,成為知府高權的心腹。後來高權因得罪權貴,被奸人誣諂而罷官。武松也因此受到牽連,被趕出衙門。

繼任的新知府是太師蔡京的兒子蔡鋆,是個大奸臣。他倚仗其父的權勢,在杭州任上虐政殃民,百姓怨聲載道,人稱蔡鋆為“蔡虎”。武松對這個奸臣恨之入骨,決心拼上性命也要為民除害。當地“百姓深感其德,葬於杭州西泠橋畔”,後人立碑,題曰“宋義士武松之墓”。





兔子跑不快


《水滸傳》中武松的故事佔據了很大的篇幅,像“景陽岡武松打虎”“供人頭武二郎設祭”“武松醉打蔣門神”“武松大鬧飛雲浦”“張都監血濺鴛鴦樓,武行者夜走蜈蚣嶺”……哪一段故事都是膾炙人口的。然而,這一切都是小說家言。那麼歷史上真實的武松是怎樣一個人呢?他最後的結局又是怎樣呢?

小說畢竟是小說,我們不能把它過於當真,真實的武松沒有幹過小說裡那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但這並不代表武松的原型就是個碌碌無為之人,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歷史上真實的武松吧!

而真實歷史上有沒有武松呢?有!而且武松還真的是宋江的部下。

宋江起義是北宋時期的一次著名農民起義,根據元朝的《大宋宣和遺事》記載,武松是宋江部下三十六員頭領之一。另有一本《宋江三十六人贊》也寫道:“行者武松:汝優婆塞,五戒在身。酒色財氣,更要殺人。”可見,武松應該是宋江手下的一員猛將。但宋江起義是以失敗告終的,被宋朝軍隊包圍,走投無路之下,被迫接受朝廷的招安。有史書提及,宋江部被收編後,被派去征討方臘起義軍,但其後關於宋江及其部下的記載寥寥無幾。但出身起義軍,投降後又被編入軍隊,下場可想而知。所以武松可能就是在戰場上戰死的。

但是根據《臨安縣誌》《西湖大觀》《杭州府志》《浙江通志》等史籍都記載,武松原為北宋時杭州知府中的提轄,勇於為民除惡。

武松自小在今為河北省邢臺市清河縣長大,自幼習武,學得一身好武藝。

武松學得一身好武藝後,來到杭州,經常在湧金門外,靠賣藝為生,當時的知府高權見其武藝高強,人才出眾,就招收為都頭。因工作勤勉,立功不少,不久,被提升為提轄。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在當時黑暗的政治鬥爭中,高權被罷官,武松也受到牽連,被逐出衙門。新任知府是當朝大奸臣蔡京之子蔡鋆,專事欺壓百姓,人們怨聲載道,稱其為蔡虎。

武松對此惡官恨之入骨,下定決心要為民除害,以一己之力掃除大宋天空惱人陰霾。一次,在蔡虎出行時,武松持利刃斜刺裡衝上去,對蔡虎連刺數刀,使其當場斃命。但其護衛人員一擁而上,和武松拼殺,武松終因寡不敵眾,被擒獲。後慘死獄中。

當地百姓深感其德,葬於杭州西泠橋畔。後人立碑:“宋義士武松之墓”。


尼羅河神殿


很多人認為武松這個角色是施耐庵編出來的,事實上歷史中確有其人,而且他的事蹟還不只這些。

《臨安縣誌》、《杭州府志》等史書中都記載了武松的事蹟。他生於北宋時期,本是漂泊在江湖中的賣藝人,長得一副英雄模樣,武功十分了得。當時的杭州知府高權得知此人事蹟,便請他進入杭州府衙做都頭,從此開始了宦海生涯。

在都頭任上武松表現非常好,因功被提升為提轄(這一點水滸傳裡沒有說起),成了知府的心腹之人。 但是好景不長,知府高權得罪了朝中權貴,結果被人誣告而被罷官。作為高權的心腹武松也逃不了受牽連,不久便被解職趕走。這裡並不像《水滸傳》裡說那樣,畢竟小說就是小說,與真人事蹟出入太大。

話說老知府走了新知府得上任啊,沒想到這個新知府是蔡京的兒子,在杭州沒少禍害百姓(他本叫蔡鋆,人們恨之稱曰蔡虎,可能武松打虎便從此而來)。武松對這個人也是痛恨,便決定拼死也要弄死這傢伙為民除害。有一天武松帶著利刃藏在蔡府之前,看到蔡鋆從府中出來便迅速衝上前去結果了他的性命。但是由於官兵眾多寡不敵眾,武松還是被抓住了,在獄中遭受重刑對待而亡。 當時的百姓對武松的恩德十分感激,便將他的屍體埋葬在西泠橋畔,後又有人為其立碑曰“宋義士武松之墓”。


道士老衲


憑施耐庵傳奇小說《水滸傳》水銀瀉地般的巨大影響力,好漢武松景陽岡打虎、鬥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大鬧飛雲浦的故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但歷史上是否真的有武松這個人,其人、其事是否真的存在、發生過,從古至今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有人認為,歷史上並無武松其人,他不過是小說家杜撰出來的虛擬人物。因為自北宋末年以來,官修正史、地方誌卷帙浩繁,但從無記載景陽岡打虎英雄武松大名的隻言片語;更沒有其人生平事蹟的任何記述。在《宋史》裡所能見到的“水滸”豪傑,除宋江外,再就是“

宋江餘黨史斌(疑似小說中的史進)”了。所以,可以斷言,武松僅僅是小說家施耐庵用神來之筆塑造出來的人物或戲劇角色。

但有人卻另有說辭與看法。南宋末年的私家筆記《大宋宣和遺事》記載:“......在宋江和他們夥伴中,坐第三十把交椅的名曰武松”。元朝畫本《宋江三十六人贊》也有武松的介紹。宋《東都事略·侯蒙傳》和明《菽園雜記 》中有 “張叔夜招安梁山濼(泊)

榜文(獲)武松為一千萬貫花紅”。張叔夜是著名歷史人物,時任海州通判,智勇雙全,他懸賞緝拿梁山“賊寇”武松,可見武松確有其人。

當代學者鄭振鐸就確信北宋宣徽年間確有武松其人。他在《中國文學研究》裡曾這樣寫道:武松、魯智深“皆不以獨身終也”。

《臨安志》中也記載了一位叫武松的義士:武松原在臨安(今杭州)當都頭(刑警隊長),有一身驚人的武藝,且為人精細,他屢破大案,積功一直升遷到提轄。

奸相蔡京之子蔡鋆任臨安知州,貪婪暴虐,殘害百姓,怨聲載道,臨安百姓對他恨之入骨,給他取了個綽號叫“蔡虎”。武松為人正直,對蔡鋆虐政殃民的劣跡早有耳聞,心中很是忿怒。他決心鋌而走險、為民除害。一次,蔡鋆乘轎外出,武松埋伏在道旁,乘其不備,衝上去三拳兩腳結果了那廝性命。可蔡鋆的保鏢、打手很多,這些人反應過來後一擁而上,武松寡不敵眾,被拿獲後下獄治罪,後在獄中被害。

臨安百姓憐其忠義,感其恩德, 湊錢將他安葬在西子湖畔的西冷橋邊,墓碑鐫刻有:“

宋義士武松之墓”,至今遺蹟尚存。

由此可見,武松是真實的歷史人物,但他生活在江南杭州而非北方的山東;被他打死的是蔡京之子蔡鋆,也叫“蔡虎”,而不是山東陽穀縣景陽岡上的那頭吊睛白額猛虎。或許當時人們認為蔡鋆比噬人老虎更惡,於是假借武松景陽殺虎以快人心,屬借喻或假託是也。而且臨安的武松和清河武松一樣,都是都頭,且其所處的時代背景都與蔡京有千絲萬縷的關聯,其人其事,也與《水滸傳》高度重合。所以很多人包括一些宋史研究者都認為施耐庵筆下的行者(打虎)武松原型就是臨安殺“蔡虎”的都頭武松。

至於真實的武松死於獄中一事,或許施耐庵感其俠肝義膽 ,不忍使其過早出現悲劇性結局,便濃墨重彩渲染出許多複雜情節,著力宣揚其壯勇義烈、快意恩仇的行為,最終滅掉張都監、張團練、蔣門神等惡霸,被逼上梁山。

據記載,施耐庵有個好朋友叫卞元亨,這人自幼習武,膂力過人,膽量也是出奇的大。據記載,卞元亨是元末兩淮鹽運副使卞仕震之子,家住鹽城(今江蘇)便倉,有勇力,當時便倉一帶有猛虎出沒,鄉人白日不敢近前,卞元亨一人獨行,赤手空拳擊斃一頭餓虎。施耐庵與卞元亨是好朋友。因此,他寫《水滸傳》時,將好友卞元亨的事蹟揉進了那位仗著酒勁用一雙鐵拳打死一頭吊睛白額大蟲的打虎英雄武松的傳奇故事裡。

都說小說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那麼,武松是虛構的藝術人物?還是歷史上真有其人?他是杭州武松?還是山東武松?抑或是元末鹽城打虎英雄卞元亨?一時還難以蓋棺定論。有學者說:“可能古時候真的有個打虎英雄,經過一代代口耳相傳,被施耐庵寫入《水滸》 中,經藝術化的渲染與提煉,成了梁山泊上三十六條好漢之一——打虎武松是也”。

【插圖源自網絡】

【發文不易 剽竊必究】


鐵馬冰河wu


武松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滸傳》中的重要人物,在《金瓶梅》中也有登場,但只是一個虛構的角色。因其排行在二,又叫武二郎。血濺鴛鴦樓後,為躲避官府抓捕,改作頭陀打扮,江湖人稱行者武松。武松曾經在景陽岡上空手打死一隻吊睛白額虎,因此,武松打虎的事蹟在後世廣為流傳。曾與魯智深、楊志等人聚義青州二龍山,三山聚義時歸順梁山,坐第十四把交椅,為十大步軍頭領之一,後受朝廷招安隨宋江征討遼國,田虎,王慶,方臘,最終在徵方臘過程中被飛刀所傷,痛失左臂,被封為清忠祖師,最後在杭州六和寺病逝,壽至八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