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岳飞《满江红》词能孤篇压两宋?

明湖文学


唐诗宋词中,各有一篇被誉为“孤篇横绝,盖压当代”的大作,一首是张若虚的唐诗《春江花月夜》,另外一首就是岳飞的《满江红》。

我们先一起欣赏一下岳飞的这首代表作: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诗词虽然传世极少,但这首满江红穿云裂石,英勇悲壮,深受后世推崇。

周汝昌先生点评该词:“笔力之沉雄,脉络之条畅,情致之深婉,皆不同于凡响。倚声而歌之,亦振兴中华之必修音乐文学课也。”

这首词直抒胸臆,一气呵成,真实充分地再现了岳飞精忠报国,一腔热血的英雄气概。

通读《满江红》,我们不难体会岳飞收复山河,报效朝廷的拳拳之心。


整首词几乎都是围绕这两个主题来写的。作者“怒发冲冠、仰天长啸”是志不获展的宣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是时不我待的焦虑。

岳飞一生的心愿是什么?

下阕开篇明言:雪靖康之耻,灭臣子之恨,驰骋疆场,杀敌立功,收拾旧山河。

每个人都有理想,人生因有理想而变得有意义。理想固然有高下甚至对错之分,但岳飞的理想是为国为民,无论什么时代都应该被大众认可。

我们承认岳飞有历史局限性,但我们绝不认为他的理想是错误的,或者说是逆时代而动的,就像我们不能因为诸葛亮北伐中原没有成功,而将诸葛亮也认为是悖逆历史进程一样。

现在有一种论调,认为岳飞抗金不是民族英雄,他的政治不正确。


这种说法真的可笑之极。

有些现代人往往自作聪明,跳出历史看历史,他们把忠于朝廷视为愚忠,把抵抗少数民族政权说成阻碍国家统一,将岳飞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说成岳飞是个冷血杀人狂,说岳飞不应当被称为民族英雄,因为现在五十六个民族大团结,满汉历来一家亲,种种谬论令人无语。

我们品读岳飞的词,不难洞察他悲天悯人、苦楚孤寂的心灵。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岳飞心中一直有一个清河洛的理想。


但是他决不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穷兵黩武来为了他的功名。

他同样有感于战争中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残酷现实,有感于狼烟四起生灵涂炭的悲凉人间,所以他怀着对入侵者刻骨的仇恨,希望“请缨提旅,一鞭直渡”,唤回海晏河清的时代。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不过是他面对山河破碎、家园荒芜之惨状时的激愤之语,绝非嗜杀者的好勇斗狠。

在古代将军中,岳飞的文学水平是极为出类拔萃的。

他除了金戈铁马之外,也有反映内心世界的作品。

我们再来看一下他的另一首词作: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岳飞对理想的执着有着惊人的穿透力,他不仅仅只有“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抗金大业自始至终都受到外部的阻扰,他直捣黄龙,迎回二圣的理想总是被赵构为首的投降派所破坏,而且皇帝对他一直心怀疑忌,所以岳飞才会在词里提到“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岳飞是一个执着的人,他的坚持被有些人认为不识时务,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但这种精神从精卫填海开始就被注入中华民族的心里,感召着一代代中华儿女为了心中的理想而拼搏奋斗。

岳飞和诸葛亮有一些相通的地方,都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都是执着北伐,执着于理想的典型人物。

人们感慨诸葛亮的秋风五丈原的结局,可正是因为壮志未酬,因为理想幻灭,才更令人感叹。


岳飞被高宗和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但我们从他激昂慷慨的诗词中,可以理解那颗孤寂心,体会诗人在面对残酷现实时产生的巨大焦虑。

我们解读古人,一定要将他的作品和他时代相结合。也许岳飞的《满江红》不是最美的,不一定是完全符合诗词的格律,但这首词是站在国家和民族高度的一声呐喊,是一颗为天下百姓福祉忧虑的心灵。

它直白,它真实,它慷慨激昂,它忧国忧民。

它早已超出了文学的范畴,它是一个时代最强有力的音符。

所以岳飞的《满江红》孤篇盖宋词,完全没有问题。

歪眼小史工作室


刚日读史


孤篇压两宋?这首假托岳飞的《满江红》在宋词里连三流都算不上。但因伪托岳飞,加上大多数人对于诗词好坏认知之浅薄,使得这首《满江红》被一吹再吹。


《满江红》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首先,我们从词作水平来看。

诗词如文章,无非是真以动人。那这个“真”便是情绪,而情绪所发生,必然有所凭借,或感物,或感人。而此手《满江红》首两韵便来的无端:怒发冲冠、仰天长啸,皆是龇目欲裂之激烈情绪,此情绪何起?是感于景、感于人?皆无有提;

其次,后接两韵也是言辞反复:第三韵也仅作“愤青文人”语而已。“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句什么意思?“尘与土”谓之一文不值;“云和月”谓之转战金戈亦披星戴月。此句大意无非是多年辗转征战,换过的是功名过眼烟云,即言之失望、茫然。但紧随其后却写作“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既是“功勋不得善好”之绝望,如何又教人“莫等闲”?岳飞虽是武将,但词学水平不可小觑,此般前后冲突的作法,不但矫揉造作,亦水平极差,当不得岳武穆之手。



事实上,真切肤入骨之情感,是不欲与人言、不想与人言的,盖因悲感如刀,再作成文字,无非是再体会一遍割肉刮骨之痛苦。此种煎熬之下,如何会想着如何“故作姿态”写个如何“破贺兰山缺”、“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般笔法,看似气魄绝大,不过是作与人看的。如岳飞之心胸,在眼的是山河破碎、是百姓流离,而这些东西在此篇之内无一笔提及。全然只在“我要如何如何”,何不似“我宣誓云云”?!


就这种词作,能孤篇压两宋?我们拿另一首确定是岳飞所作的《满江红》对比一番,便一目了然:

 《满江红丨登黄鹤楼有感》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同样北往中原,此篇便沉厚雄浑,壮怀悲悯之情,几透纸背,与《满江红丨怒发冲冠》简直天壤之别。


其次,从写作背景来看,世传《满江红丨怒发冲冠》为入狱前不久所作,当时岳飞因诏回京,已是感概“乾坤世界,无由再复!”之悲绝,怎么还可以意气风发的写作“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就《满江红丨怒发冲冠》的这种表述方式,完全是一派不得抱负、书生意气的明文人笔法,却因托伪于岳飞,竟被千古传唱,可悲至极。


以上。



无聊到巅峰



因为这个是你说的。

别说你可以说《满江红》孤篇压两宋。

你就是做个打油诗,宣称是古往今来第一诗,别人也不能说什么,顶多乐呵呵。


还孤篇压两宋?

你怕是失了智。


《满江红》从气魄上来说,是很宏大,不失为佳作;

但是从文学性来说,谈不上。

类似于《大风歌》《沁园春.雪》,都属于气魄很大,大开大合,给人一种心潮澎湃的感觉,

但是从文学上来说,这些都算不上什么顶尖大作。



以我来看,《满江红》还不如《小重山》。

《小重山》才是那种有血有肉,真正的文学意义上的”词“,其中流露出的感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词的灵魂。

但是很奇怪,岳飞的这首《小重山》,似乎知道的人很少。

其实看明白了《小重山》,才真正的懂得岳飞。


很多人看我的文字,总觉得我想为秦桧平凡,在针对岳飞。

其实不是。

我对岳飞一样是极其佩服和尊重的。

反倒是那些每天高喊岳飞这个英雄那个英雄的,仿佛自己是岳武穆再世的那些人,

你们懂岳飞么?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你以为岳飞是说给谁听的?


张子曰


《满江红.怒发冲冠》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 ,

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

朝天阙。

此诗是一首慷慨激昂且富有强烈爱国情感的名篇。表现了作者想要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

岳飞在15年的戎马生涯中指挥了126次战役,从未失败,堪称常胜将军。他的精忠报国的爱国思想、光明磊落的浩然正气,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陈年往事1222


我一看岳飞的战功履历,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体。正所谓大英雄一出世,立马让人眼前陡然一惊,那种扭转乾坤的气势让人忍不住拍手叫好,整个形势立马出现改观,别人办不到的事情,实现不了的愿望,在他手里都一一变成了现实,这种传奇式的经历,这种铁血硬汉的形象,不能不让人爱不释手。

想当初,靖康之变后,新继位的宋高宗一路北窜,叫人撵着屁股后面打,一度跑到了海上,要不是那时候没有发现澳洲,估计都能给你跑到澳洲去。后来金人北归,宋高宗这才在南方站稳脚跟,建州置府,准备收复失地,其实以他的能力与抱负,能捡个漏,拾个皇帝都不错了,谁还在乎统治的地方大了还是小了,所以北伐的成果就是声势大,成果小!直到岳飞冒出头来,他的军事才华与作战本领随着他在军中职务的火箭式窜而迅速展现出来,岳飞治军严明,作战勇敢,行军作战很有章法,最主要的,他有为国的一腔热血。

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耀眼的战功必定会招人忌恨,一心公事,又不免直言伤人,大将军有大将军的难处,退而求其次,对岳飞这种人是绝对不能容忍的。岳飞凭借自己神奇的才能,连大宋的老巢河南府都收复了,晚上坐一块和部下喝酒的时候,岳飞畅然允诺,要与诸君直捣黄龙,然后再痛饮尔!

只可惜他一直以为自己会成一个传奇,他只猜对了开头,却没有猜对结尾。

岳飞的文学才华当然勿庸置疑,一首《满江红》真可以称得上是震烁古今。不像关二爷,就会拿着本《春秋》罢架势,也不像戚继光,虽然长写诗,但真写得跟口水似的,像那句最有名的“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不客气地讲,写那是个锤子!





骑驴去高考


岳飞的《满江红》孤篇压两宋的结论应该是过了。

就《满江红》诗词本身,应该是上乘之作,无论是立意还是气势都很大气,但诗歌不仅仅只是“大气磅礴”和“激情澎湃”是上乘之作。纵观两宋,特别是北宋,在诗词方面文学成就至少和《满江红》比肩的还有很多。

《满江红》之所以被推崇备至,不是他的文学成就,而是“情怀”。

岳飞《满江红》里深深地“爱国情怀”的确是整个两宋都不曾有过的。而这种“情怀”在我们现代人来看就尤为珍贵。

在整个封建王朝,爱国和忠君是分不开的,我们经常讨论岳飞的功过是非,实际上,岳飞的伟大与可贵,是他“纯粹的爱国”,在他的眼里,国家完整是至高无上的,“待回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就是岳飞的理想,和君王无关,与社稷休戚。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但精忠报国而已,个人名利视同尘埃。这是很多“文豪”和“诗圣”都达不到的境界。

于是,《满江红》就是两宋“爱国情怀”的巅峰之作,在这个意义上,“孤篇压两宋”名副其实。


步武堂


岳飞是宋金战争中成长起来的杰出将领,“中兴四将”之一。他的赫赫战功和最后悲惨的遭遇,使他在当时就得到人们的颂扬和缅怀。南宋以降,岳飞的事迹更是通过民间艺人的传唱而家喻户晓,岳飞本人也被神化。平恕、陈崇本二人在删削《三朝北盟会编》一书时,对岳飞屡屡回护,显示出极大的尊崇。

初,建康军溃于蒋山也,统制刘经、扈成、岳飞皆入茅山。经屯上观,成屯中观,飞屯下观,皆从(删此二字)兵(下添者字)虏掠为资(删此二字)。【许刻本】

【四库本】基本未删改,仅第一句为“初,军溃于建康蒋山也”,当是依据的底本不同所致。

这段文字,记述宋朝军队在一次溃败后,军官纵容士兵劫掠百姓的事情。因为涉及到岳飞,平、 李二人遂将“皆从(作者按:从通纵)兵虏掠为资”删改为“兵者虏掠”,造成士兵的虏掠百姓、军纪败坏与将官无关的假象。

悆骇叹且亲书保明 (删此二字),赞其威望神勇,谢于岳飞,飞不悦而(删此四字下添牛皋愿)移其功以畀庆,皋亦(删此二字)无慊色,淮西人以为恨(删此六字)。【许刻本】

【四库本】未删改。

金人与刘豫的军队进逼庐州,淮西安抚使仇悆向岳飞求救,岳飞派麾下将领牛皋、徐庆等率小队骑兵助阵,取得胜利。仇悆为牛皋向岳飞请功,不料岳飞却忌恨牛皋的神勇与功劳,于是他把牛皋的功劳记在自己的亲信徐庆身上。经过删削,这件对岳飞来说并不光彩的事情,却变成牛皋自愿将功劳让给徐庆,还是在回护岳飞。

岳飞在郾城,众请(删此二字改作一日奉诏十二道令)回军,飞亦以(删此二字)不可留,乃传令回军,而军士应时皆南向,旗靡辙乱不整,飞望之口呿而不能合,良久(删传令至此二十九字改作叹)曰:岂非天乎!”【许刻本】

【四库本】未删改。

这段记载如果属实,岳飞的英武形象自然要打些折扣了。于是平、陈二人删掉士兵仓皇回师的情节描写,并且用“一曰奉诏十二道令”的言辞为岳飞从郾城班师做解释。

张宪以前军统制为提举一行事务,得飞之子云书,遂欲劫诸军为乱,且曰,率诸军径赴行在乞岳少保复统军。或曰不若渡江往京西,朝廷必遣岳少保来抚谕,得少保复统军则无事矣。渐泄露,百姓皆昼夜不安,官司亦无所措置,惟忧惧而已。都统制王贵赴镇江府请枢密行府稟议,方回到鄂州,前军副统制王俊以其事告之,贵大惊。诸统制入谒,贵遂执宪送于枢密行府。是时张俊以枢密使视师,在镇江、建康也。俊令就行府取勘,王应求请枢密院职级,严师孟令使刘兴仁推勘,师孟、兴仁以枢密院吏无推勘法,恐坏乱祖宗之制,力辞,俊从之。遂命应求推勘,狱成,送大理寺。俊,小名喜儿,济南府人,范琼领兵在京东,俊为刽子(删张宪至此二百四十四字)。【许刻本】

【四库本】未删改。

王贵解押(改作诬执)张宪至枢密行府,张俊送宪于行在,遂下大理寺(删此五字)。【许刻本】

【四库本】未删改。

记述岳飞的部将张宪谋乱的文字被全部删掉,而且平、陈二人还解释这次删削的原因说:“编中于武穆磊磊事迹多属漏略。张宪得书谋乱之事,正所谓‘莫须有’之狱,此竟作实事入录,后幅并录狱吏揶揄之语,若欲以蔽罪武穆者,殊不解其何意也。是真秽史,不堪入目,愚意删之为便。”所以他们径直将王贵“解押”张宪改为王贵“诬执”张宪,甚至在原文后大段录入《钱塘遗事》中所载秦桧遭到果报、“东窗事发”的记载。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平、 陈二人对岳飞表达尊重的态度非常鲜明。

至于《满江红》这首诗,则是明朝徐阶编撰整理后才有的。而且词中所说的的贺兰山那是宁夏那地方,岳飞一直没在那作战过,其实是写成化朝王越的,和鞑靼在这里战斗,多次击退外虏。


征角悠悠饮箜篌



岳武穆的《满江红》谁都熟悉,几近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是一篇充满了慷慨激昂爱国主义情怀的热血辞章。

若论这篇词作的情怀和担当,那我认可这个孤篇压两宋的主张,说其雄峙千古也不为过。

岳武穆虽然一介赳赳武夫,平日里只是演兵操练征杀战伐,但其文采却别有一番慷慨,有着和那些烁烁其名的文学大家不一样的襟怀,那种胸怀天下直捣黄龙的气概更是任意一个文学士家比拟不了的。

我本人尤其欣赏岳王爷的书法杰作,那幅充满了正气与筋骨的《出师表》,让我看到了天地间盈荡的凛然正气,风樯阵马的气势一如战无不胜的岳家军。难怪金人也不得不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这篇词作虽然出世较晚,也存在后人摹写的嫌疑,但字里行间那种恢宏的气度和夺人的魂魄却不是一般人能仿摹上来的,更不是一个普通词作者所具有的。

我倒是宁可信其有,这就是岳王爷的磅礴大作。

而所谓的压两宋,要是从文学的意境和才华去论证,倒未必占优。因为岳鹏举的面前有好几座令人仰望却无可逾越的高山,比如苏子瞻,比如欧阳修,比如王安石,比如范仲淹。

这种所谓的压,其实只是气势上的雄强和霸气,也是作者肝胆与魂魄的挥洒,只是在情志上占据了先机,却不是真的文采盖过了苏东坡。

这就是我对于这句话的理解。

图片来自网络


龙吟148119260


我上初中的时候就学习岳飞的《满江红》,全文默写和背诵都不在话下,而且很多朗诵比赛,我们几乎都选择《满江红》,因为这首词很“正派”、“有气势”,朗诵它很容易得奖。

而在历史上,对于这首词的评价也非常高,“孤篇压两宋”,这评价几乎没谁了。两宋时期所有的诗词都抵不过《满江红》这一首,包括苏轼、韩愈的诗词,唐宋八大家中有6位在宋朝,竟然也抵不过。我想,原因有2个。

第一,真情流露,民族英雄

岳飞是精忠报国的典型,他的一生也践行了这四个字。率军北伐、试图匡扶大宋王朝。从这首诗里面我们能看到怒发冲冠、仰天长啸、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些话都不是岳飞在花前月下空想出来的,而是岳飞真真正正做出来的。

他确实怒发冲冠,他确实仰天长啸,他确实带领手下兄弟们征战沙场、希望北伐成功。他真的在30岁的时候就把功名看作尘土,真的率领部队走了8000里路。所以,满江红字字真切,是岳飞的真实写照。

第二,英雄留千古,岳飞存英名

岳飞一直被我们看作是民族英雄,他一生都在做一件事:收复河山。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岳飞满怀着爱国的热情以及对敌人的愤慨写下了这首诗,希望能够收复山河。

如果岳飞能够完成他的使命,或许这首词还不会这么出名。但不幸的是,在39岁正值壮年的时候,岳飞含冤入狱,被人陷害致死。也正是因为这个令人惋惜的结局,再加上这首词本身就有的真情实感,让这首词和岳飞本人千古留名。

一首满江红,岳飞悲壮中;千古成绝唱,孤篇压两宋。

我是千城,就是那个要读完1000本书、走过1000座城的男人。

欢迎留言说出你的想法。公众号:千城撩书。一起打开新的世界!

在下千城


为什么说岳飞《满江红》词能孤篇压两宋?

01.引人共鸣

这首词完全是发自岳飞内心深处的呐喊,出于真情流露。

现代人读这首词更能引发共鸣,中国近代,经历了清王朝的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再到北洋军阀时期和冥国政府时期,中间饱受磨难,屡受外国列强欺压。

相信每一个中华民族的儿女,读这首《满江红》的时候,都是怀着‘壮怀激烈’的心情。

02.气势磅礴

虽然饱受欺压,但是从‘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待从头,收拾旧山河’,都透露着一种豪情壮志,和要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急切心情。

这首词旨在鼓舞人们敢于斗争、积极进取,知耻而后勇的精神。这种精神也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浪潮中,始终以国家民族大义为己任、敢为天下先、善为天下先、屹立潮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03.让人惋惜

岳飞在看到抗战形式一片大好之下,非常高兴,决心乘胜追击、收复中原。可是关键时刻,宰相秦桧为了和金人议和,连下十二道金牌,催促岳飞班师回朝。

悲愤之下,岳飞感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最终岳飞被已‘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害。

这样一个英雄束手末路的结局,结合这首词,读起来更让人扼腕,但也更加能激发人们的斗争热情。

整体上看,这首词感情激荡,气势磅礴,风格豪放,结构严谨,一气呵成,有着强烈的感染力。所以被称为‘孤片压两宋’也是名副其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